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陈馀秦父兄怨此三人 又要跟韩信正面抗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9 09:15:52 分类:书屋 浏览:51


汉三年,汉王刘邦所立的大将军韩信接连定魏破代后,与故常山王张耳以数万人马东下井陉,欲击赵国。

当时,赵国的国王是被项羽改封为代王又被成安君陈馀重新拥立为赵王的赵歇,赵歇重新成为赵王之后,为了表达对成安君陈馀的拥立之恩情,立陈馀为代王,但陈馀不到代国赴任,而是留在赵国辅佐赵王歇,独揽军政大权。

面对韩信和张耳的来攻,赵国出现了两派意见,一派是赵国已故名将李牧之孙李左车的意见,该意见主要从军事角度出发,要求在井陉口设立伏兵,击杀韩信和张耳;一派是成安君陈馀的意见,该意见从大的战略上出发并结合兵法上的条文: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

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

”——《史记·淮阴侯列传》

虽然陈馀后来被韩信斩杀于泜水,但我们并不能陈馀的失败来全盘否定陈馀的思想。

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确知,陈馀说韩信的兵马号称数万实则数千到底是情报失误还是故意贬损韩信,但他说的“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确实是正确的。

韩信和张耳敢以数万人马千里奔袭,前来攻打赵国,就是因为韩信和张耳的背后是强大的汉,当时的汉已接连拿下雍国、塞国、翟国、河南国、韩国、殷国、魏国、代国,项羽在咸阳所立的十八路诸侯,刘邦已经事实上干掉了八个,汉的强大,已是赵歇和陈馀的赵国所不能抗衡的了。

除汉之外,赵的南边是比汉更强大的楚,东边是弱于汉但强于赵的齐,北边是弱于赵但也很有实力的燕。

陈馀之所以要跟韩信正面抗,就是想一劳永逸地解决或者说至少要提防汉、楚、齐、燕的再一次来攻。

经历过巨鹿之战的陈馀深知,如果你在战争中表现得畏手畏脚,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向别人俯首称臣,如果你在战争中表现得极度出色,以一当十,最后的结局则是震慑那些畏手畏脚的诸侯: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士,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

陈馀虽未必幻想自己可以如项羽一般,一战成名,但如果陈馀能够像项羽那样以正面对抗的方式解决掉接连下魏破代的韩信,也一定能在诸侯中立下敢打硬仗的人设,使周边的诸侯畏惧,不敢轻易对其动刀兵。

如果陈馀以阴谋诡计的方式解决掉韩信,周边的诸侯一定会认为,陈馀依旧是在巨鹿之战中畏手畏脚的样子,不堪一击,于是便对赵王歇和陈馀的赵动起歪脑筋,到时陈馀是否还有那么多的阴谋诡计可以使呢?

从这个角度来讲,陈馀的见解无疑是正确的。

陈馀的见解虽然正确,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是错误的。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

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能在数月之间接连定魏破赵,定然有其过人之处,虽李左车未猜透韩信会怎么打这一仗,但李左车的小心谨慎却是正确的。

陈馀可以不用李左车的伏兵之策,但陈馀却不能不学李左车的小心谨慎,既然你陈馀号称兵马远多于韩信,又要跟韩信正面抗,为什么要把军队倾巢而出让韩信钻了空子呢?如果陈馀有李左车的三分谨慎,也不会落到身死泜水的境地呀。

实际上,陈馀这样的人,从来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大战略看得比谁都清楚,但执行起来却往往不得其法。

早在陈胜、吴广举事之初,陈馀便和刎颈之交张耳一起投到陈胜麾下,并为陈胜制定了成就帝业的战略:

“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

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

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

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

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陈馀的战略不可谓不高,但战略的成功性如何保障,具体有当如何操作,陈馀则全然没有说,因此,这一战略跟韩王信向刘邦献的东争天下之策没什么分别:

沛公立为汉王,韩信从入汉中,乃说汉王曰:“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

士卒皆山东人,跂而望归,及其锋东乡,可以争天下。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凭借士卒的归乡之心就可以东争天下吗?当然是可以的,但士卒的归乡之心却不能保证行动的成功。

同样是劝说刘邦东争天下,大将军韩信就明确地指出了东争天下的成功保障和成功的原因。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翳、翳得脱,痛入骨髓。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指出,争天下的关键在于用人,取关中的关键在于民心,关中民心早已属刘邦,因此,只要刘邦正确地用人,便可迅速地拿下关中,进而以关中为根据地,东争天下。

如果陈馀当年能像韩信这样清晰地指出,陈胜为什么一定能挺进关中,陈胜还会急于称王吗?陈胜不知道做皇帝比做王更好吗?

陈胜不但知道做皇帝比做王更好,而且也一定很想做皇帝,但你陈馀没给陈胜讲出来,如何保障陈胜做皇帝呀。

在触手可及的王和远在天边的皇帝之间,任何一个现实一点的人,都会像陈胜一样先选择称王。

陈馀在陈胜处不受重用,固然有陈胜不识人的问题,但陈馀“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一缺点也同样关键,也正是因为这一关键,陈馀才在巨鹿之战中放五千兵马和张耳的使者张黡、陈泽一起去送死,使自己蒙受不白之冤:

张耳与陈余相见,责让陈余以不肯救赵,及问张黡、陈泽所在。

陈余怒曰:“张黡、陈泽以必死责臣,臣使将五千人先尝秦军,皆没不出。

”张耳不信,以为杀之,数问陈余。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你陈馀明知张、陈二人带五千兵马回援巨鹿定然是肉包子打狗,为何不把张、陈两位使者留下一个?

一个能犯如此低级错误的人,别说给他二十万兵马了,就算给他四十万兵马,也干不过算无遗策略不世出的大将军韩信呀。

因此,陈馀的失败是必然的,就算是用了李左车的伏兵之计,也大概率会失败。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陈涉世家》、《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史记·淮阴侯列传》


标签:诸侯天下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