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玩乐 > 正文

长江白鲟那天江面上雾很大 150公斤重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9 09:03:34 分类:玩乐 浏览:136


地球失去了白鲟。

7月21日晚,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新的物种红色名录,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均面临灭绝威胁。

名录显示,长江特有物种白鲟已经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裸腹鲟多瑙河种群灭绝。

红色名录同时提升了其他7种鲟鱼的保护等级。

这意味着,白鲟——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古鱼类之一,在地球上存在了约1.5亿年之后,留在了记忆里。

灭绝是一个沉重的词。

没有人知道,地球上最后一尾白鲟是怎样度过了孤独的一生。

2003年,科学家最后一次救助到一条长江白鲟。

放生后,白鲟扭着尾巴,拍出一阵小水花,没入茫茫长江中。

当时没人能想到,这可能是人们最后一次发现长江白鲟。

白鲟灭绝的消息传出后,人们都在感慨“初闻已是永别”。

IUCN鲟鱼专家组中国唯一成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表示,“白鲟灭绝和长江鲟野外灭绝,给我们敲响警钟,长江旗舰物种保护任重道远。

白鲟在地球上活了1.5亿年

曾与恐龙为邻

长2至3米、体重200至300公斤

白鲟是长江特有物种,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是距今1.5亿年前的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远古鱼类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长江白鲟体长2至3米、体重200至300公斤,主要生活于四川宜宾以下的长江干支流中,性凶猛、健游,主食鱼类,也食虾、蟹等,生长迅速,曾记录到最长体长达7米。

白鲟曾出现在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上。

“千斤腊子,万斤象”

四川有句谚语,“千斤腊子,万斤象。

”“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指的是长江白鲟。

据说它可以长到上万斤。

不过,没有证据表明白鲟长到万斤。

中国近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秉志在20世纪50年代记载,曾有人在南京捕获一尾体长7.5米、体重达908公斤的白鲟。

曾与恐龙为邻 《诗经》有记载

这种体态庞大的远古鱼类,曾与恐龙为邻,在长达1.5亿年的漫长年月里,游过了白垩纪,在恐龙大灭绝中幸存;它游入了《诗经》和中国民谣、传说里,连周朝的祭祀礼都提到过它。

两千多年前,《诗经》对长江白鲟的描述:“……有鳣有鲔,鲦鲿鰋鲤。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鲔”即是白鲟的古称,被用来祭祀祖先,以求福祉永绵延。

《礼记》描述周天子春季祭祀宗庙的场景提到,“天子始乘舟,荐鲔于寝庙”。

游客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白鲟标本。

图片来源:中新社

“白鲟个体大,非常难养活”

和长江水中精灵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危起伟,第一次看见长江白鲟是1984年,是葛洲坝下的一尾死亡白鲟。

“白鲟个体大,非常难养活。

”1984年至1993年间,他救护过4尾被困的白鲟,仅一尾成功救活,放回长江。

1989年,白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于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级”,2009年再次评估时被确定为“极危(可能灭绝)”。

2022年7月21日晚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宣布白鲟灭绝。

人为因素是

导致白鲟灭绝的主要原因

“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类群”

受人类活动影响,鲟鱼数量急速下降,濒临灭绝,是“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类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全球鲟鱼评估结果显示,约2/3的鲟鱼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据报告,全球范围内,鲟鱼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野生鱼子酱和鱼肉非法贸易带来的捕捞,水坝阻断迁移路线,不可持续的沙石开采破坏产卵场,以及栖息地丧失。

人为因素是导致白鲟灭绝的主要原因

白鲟是一种大型凶猛性鱼类,成鱼和幼鱼均以鱼类为主食,亦食少量的虾、蟹等动物,可以说是长江里食物链的顶层物种,那么它为何会灭绝呢?

四川省水产局二级调研员、高级工程师张志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主要还是人为因素的影响。

2003年人类最后一次

见到长江白鲟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人类最后一次见到长江白鲟,是在2003年1月。

一条3米多长的白鲟被误捕

一条3米多长的白鲟撞进了四川宜宾南溪县一名渔民的大网,拖着船直入江心激流,差点掀翻渔船。

渔民当即将情况上报给相关部门。

被误捕时,那条白鲟身上有一条8厘米长的伤口,但因水流湍急,不便施救,只能用机船把白鲟向水势平缓处转移,等待专家赶来。

为了保证白鲟有活水呼吸,渔民们用脸盆一盆一盆地对白鲟浇水,左舷舀进,右舷舀出,持续了几公里的水路。

当天夜里,安顿在网箱中的白鲟开始“翻肚皮”,还在赶路的危起伟在电话里指导,必须人工帮助白鲟扶正身体,才能保证它的正常呼吸。

在场的6位渔民听后,跳进腊月冰冷的江水里,扶了白鲟整整一夜,直到它的鱼鳃张合恢复正常,重新进食。

2003年1月,危起伟参与救援长江白鲟。

这是条雌性白鲟,体内已有数十万颗鱼卵

危起伟赶到后发现,这是一条3.35米长、150公斤重、25岁的雌性白鲟,体内已有数十万颗鱼卵。

他和救护团队当即决定缝合伤口,尽快对它进行标记放流,实施跟踪。

为了更好地追踪白鲟,他们还与当地水利部门协调,让沿途的挖沙船停止作业。

此前,2002年12月,危起伟曾在南京邂逅一条白鲟,但在人工养殖29天后,白鲟撞进水池的管道里,意外死亡。

这一次,他不敢再冒险。

计划跟踪白鲟 找到它的洄游产卵场

按照计划,通过跟踪这条白鲟,研究人员可以找到它的洄游产卵场,发现更多的白鲟,再通过人工繁殖,实现物种延续。

之前极度濒危的中华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大量繁殖,成为在一些大型水族馆内就能看到的生物。

危起伟回忆说,刚回到长江时,白鲟看起来很兴奋,立刻就开始逆流向上游。

这意味着,它的身体状况恢复得不错。

后来,它还一度在江的两侧来来回回游,把追踪船上的人绕到晕船,突然又向上游游去,“仿佛有灵性,知道有人跟踪自己”。

那是一段枯燥但幸福的时光。

船上的人绝大多数时候都看不到白鲟在哪里,但它身上的声呐设备会定期传回信号。

船上的监测设备发出“嘟嘟嘟”有规律的声音,这声音使人放心——意味着白鲟在几百米之内。

跟踪船触礁 白鲟信号消失

在追踪的第四天,2003年1月30日清晨,白鲟突然加速逆流而上,进入长江主干道激流段。

,跟踪船不慎触礁。

次日就是除夕,商店歇业,过了两天才买到螺旋桨,修好船后,已经找不到白鲟的信号。

此前的追踪中,也出现过跟丢又失而复得的状况,因此,当时人们以为仍可以找到。

然而,此后的几个月里,危起伟和同事在长江上反复搜寻,一无所获。

自此,再也没有人类见过长江白鲟的可靠记录。

人工养殖白鲟

最长只活了29天

人工养殖白鲟最长只活了29天

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显示,自2003年以来,已连续16年未发现白鲟活体。

“白鲟目前没有长期养活的案例,也没有人工养殖的留存下来。

”危起伟说,他养活过的最长存活期为29天,是2002年南京江段救助的一尾白鲟。

白鲟为何无法实现人工繁殖?

白鲟为何无法实现人工繁殖?危起伟解释:一是当时交通条件不便,接到渔民误捕信息后赶到现场,白鲟多已奄奄一息;二是当时科研条件有限,养殖白鲟需要近20米直径的池子,而且对水体要求很高,需要足够的氧气供应。

“等我们有能力去了解和帮助它时,它却再没有出现了。

”危起伟遗憾地说。

白鲟在1993年

或已功能性灭绝

白鲟可能在1993年已功能性灭绝

2019年9月中旬,上海。

围绕长江白鲟等欧亚十几种鲟鱼物种的濒危评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组连开3天会,危起伟参会。

此前,IUCN及国外专家曾几次认为应宣布白鲟灭绝,危起伟一直不同意。

但这一次,危起伟接受了白鲟灭绝的评估结果。

在多年监测无果的情况下,近两年来,他和团队开始按IUCN评估模型研究白鲟现状,得出的结论是:白鲟可能已于2005年至2010年间灭绝,且可能早在1993年就已功能性灭绝,即自然种群无法进行繁殖活动。

白鲟灭绝的结论,主要基于现场调查和白鲟误捕记录的理论推导。

2017年至2021年,农业农村部支持开展“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调查”专项工作,在全流域布置65个调查站位,20余家单位参加,在2017年至2019年的野外调查工作中未发现白鲟。

理论推导,则主要基于从80多篇文献资料收集而来的、1981年至2003年间共210尾白鲟误捕记录,反推得出灭绝可能性。

如何定义一个物种的灭绝?

IUCN如何定义一个物种的灭绝?“通俗地讲,如果一个物种已没有自然繁殖,又过了这个物种寿命的时间期限,期间也没有发现任何个体,即可认定该物种灭绝。

”危起伟说,白鲟的产卵场在长江上游金沙江一带,1991年以后却再未发现白鲟自然繁殖。

1993年以前,每隔一两年都有白鲟被误捕的记录,但此后很长时间没有发现。

长江白鲟的灭绝

有何警示?

珍稀特有物种的恢复十分艰难

在听闻长江白鲟灭绝的消息后,许多网友想到同样是濒危物种的中华鲟:“中华鲟的未来会和白鲟一样吗?”

据农业农村部此前发布的《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 2030)》,其中对于中华鲟的现状描述是“产卵频率降低、洄游种群数量持续减少、自然种群急剧衰退”。

人工繁殖及放流一直是中华鲟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据科技日报报道,截至去年,包括中华鲟研究所在内的多个机构,30多年来共放流中华鲟700万尾以上。

然而研究人员表示,珍稀特有物种的恢复十分艰难,他们仍在与时间赛跑,尽量缓解野生资源衰减对中华鲟种群繁衍的不利影响。

2019年5月22日四川宜宾的长江鲟野外种群重建活动。

图片来源: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长江大保护”已成中国共识

这些长江流域旗舰物种数量的急剧减少和消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在官网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2021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施行。

危起伟表示:“长江鲟和中华鲟不应该只有灭绝一种未来。

它们的人工繁殖已经突破,建立了一批人工群体,但自然种群的恢复任重道远。

所幸‘长江大保护’已成中国共识,‘十年禁渔’、《长江保护法》等利好政策已陆续开始实施。

长江白鲟已经离去,帮助长江鲟等早日“降级”,更好地守护江海洄游的中华鲟,为濒危物种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江海生态系统,不让更多的“永别”到来,或许是对长江白鲟最好的告别。


标签:长江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