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金门炮击并不是最优解 远距离摧毁敌军堡垒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8 14:20:44 分类:生活 浏览:54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6年,中苏关系恶化,蒋介石欲趁火打劫,妄图反攻大陆,频繁在沿海挑衅。

针对蒋介石的不断挑衅,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集齐500门大炮,同时向金门岛开火,当天就足足打出57000发炮弹,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炮轰金门”事件。

从最开始的万炮齐发,再到单双日轮流开炮,最后毛主席完全叫停,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毛主席这样做的背后又有何考量?

血战金门岛:仅1名卫生员抱着篮球游回大陆

1949年2月,粟裕爱将叶飞被委任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司令员,他曾先后成功解放苏州、常州、无锡和丹阳,直至8月,又兼任福建军区总司令。

同年9月,叶飞打响解放厦门的第一枪。

可厦门地势易守难攻,要想成功解放厦门,必须得先打下嵩屿。

24日晚8时,由272团担任主力前锋,我军对嵩屿发起进攻,以迅雷之势火速解放嵩屿。

此时,厦门岛及金门岛已被我军三面包围。

图 | 粟裕三虎将之叶飞

随后叶飞决定乘胜追击,采用“调虎离山”之计,作势攻打鼓浪屿,吸引敌军火力。

10月15日下午4时,解放军炮轰鼓浪屿,远距离摧毁敌军堡垒。

傍晚6时,271团率先登陆鼓浪屿,同时29军对厦门岛发起猛攻。

终于在晚7时25分,在沿海民众的协助下,我军强行登岛,成功将五星红旗插在厦门的土地上。

至此,解放军总计歼灭国军2.7万余人,俘虏人数高达2.5万。

解放厦门一役,叶飞可谓是厥功至伟!

不过,叶飞此战之所以能打得如此漂亮,除其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外,还在于对手实在太菜。

此役国军坐镇将领乃是二级上将汤恩伯,纵览其履历,“节节败退”这四字,用在他身上真是名副其实。

蒋介石为人疑心重,不以举贤为首,反倒是以将领是否忠心为先。

尽管汤恩伯多次被撤职查办,由于愚忠,也总能屡次复出且被委以重任。

可这次解放厦门一役的失败,彻底让蒋介石对其失去了耐心和信心。

国民党刊物《中央日报》曾在战期发声,点明此役的重要性:

“金厦的得失,对台湾国军进守之势,均有莫大影响,本省应尽一切力量,支援金厦战役,以保全这一重要的反攻基地。

此时国民党厦门已失,叶飞提议一鼓作气追击金门,军委一致同意。

10月24日,新中国成立仅23天后,叶飞率部向金门发起进攻。

国军将领已换为一级上将“金门王”胡琏,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以及往后几十年的军事地位,全赖于此战——金门战役。

图 | 胡琏

解放军先遣部队,共计3团1营的兵力,人数为9086人,在金门同国军激战3天3夜后,几乎全军覆没,最后仅有1人,依靠海上飘来的一个篮球内胆,才一路游回大陆,免遭国军俘虏。

27日,金门战役国军大获全胜的电报发往台湾,终于见到一场胜仗了,蒋介石激动之余,不由地湿了眼眶,叹道:“台湾安全了!”

起初他甚至不敢相信,毕竟解放战争中,面对我军势如破竹的攻势,国民党可谓毫无招架之力。

蒋介石之所以如此重视此战,主要是由于金门的重要战略地位,于台湾而言,金门岛堪称绝对命门,一旦金门失守,台湾也就岌岌可危了。

金门岛,距离福建晋江围头村仅5.6海里,且紧临马祖岛,是国民党反攻大陆的桥头堡。

只有金门紧握在手,蒋介石才能进退自如。

倘若没了这道屏障,解放军可随时渡过台湾海峡登岛,台海局面或将是另一种态势。

金门战役不仅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损失最大的一场战斗,更让蒋介石得以偏安一隅,休养生息。

而毛主席当时的计划是,分四步走。

首先,全面解放福建;其次,攻克金门、厦门各岛屿;再次,效仿历史上郑成功收复台湾,在金厦造船后扬帆直取台湾;最后,攻下台湾后,再转回收复西北、西南两海域。

倘若真能如主席计划那般顺利施行,历史也将就此改写。

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

由于我军在金门一役严重失利,毛主席对接下来的对台作战万分谨慎,但两岸统一的战略方向却不曾有变,毛主席曾有诗言:“宜将剩勇追穷寇”,于是中共中央决定指派粟裕于1950年下半年武统台湾。

图 | 年轻时的粟裕

金门胜利的消息,并没让蒋介石高兴多久,数十万气势汹汹的解放军,就在台湾海峡对岸操练,让蒋介石忧虑得彻夜难眠。

之后,更是收到一个让他绝望的消息:美国决定袖手旁观,不参与中国内战。

建国不久,毛主席就确立“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同苏联互亲互助。

此时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上位,为了同苏联争霸,一改往昔“亲蒋”行为,在中台双方间暧昧游走。

蒋介石当年仓皇出逃台湾时,唯一留的后手就是在金门、厦门大量驻兵,所以此刻的台湾其实是个空城。

胡琏曾在老年回忆称,“当时台湾的兵力不足十万,官多兵少,人多枪少。

图 | 闲散的国民党官兵

一旦金门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蒋介石一度想要放弃台湾,潜逃菲律宾时,朝鲜战争爆发了。

美国的炮火一度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毛主席决定全力援助朝鲜,抗击美帝国主义。

如此一来,我军不得不放弃武统台湾的良机,蒋介石因此再获喘息的机会。

眼见中国站在美国的对立面,两方恶战在所难免,蒋介石心中“反攻大陆”的念头又悄然生起。

自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以来,蒋介石曾三次向杜鲁门申请,愿意出兵朝鲜为其助力。

不过,都被美方拒绝。

图 | 蒋介石、宋美龄访美

除了看不上国军羸弱的战斗力,主要原因还是不想在此时卷入中国内战。

尽管美国多次不留情面地拒绝,可蒋介石也不敢对其动怒,于是转而在云南边界多次制造骚动。

1953年,朝鲜战事即将进入尾声,蒋介石趁着解放军无暇分身之际,命胡琏率部偷袭福建东山岛。

当年,金门一役中,叶飞被胡琏打得溃不成军,为一雪前耻,叶飞主动向毛主席请缨出战。

蒋介石以为胡琏能再次书写胜利,却没想到叶飞鼓足一口气猛烈还击,造成国军1.3万余人伤亡,胡琏再也未能逞威,只能如当年汤恩伯那般狼狈返逃台湾。

经此一战,蒋介石几年间都不敢再轻举妄动。

同年7月,好消息再次传来,解放军抗美援朝大获全胜,一举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朝鲜战争惨败的美国,使得杜鲁门开始重新“亲蒋”,并于1954年12月2日同台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联手抗中。

重新得到美国的支持,此刻的蒋介石是笑得合不拢嘴,却不知道也仅是一时纸老虎而已。

炮轰金门意在击美

抗美援朝一结束,解放军就掉转头来收拾国民党。

针对其频繁骚扰东南沿海的挑衅行为,解放军正面反击,一举拿下江山岛和大陈岛。

有人提议一鼓作气,继续攻取金门,毛主席却在这时转变战略,对金门一带提出了全新的远见。

正因为毛主席看准了金门对于蒋介石乃至台湾的重要性,才会因此说出,“暂且对金门不要轻举妄动,先由它放在国民党手里,只有这样,才能一箭双雕。

此时的解放军,刚刚经历恶战,虽气势如虹,国际威望不断攀升,但也公然同美国对立。

拿下金门事小,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事大,这对此时急需恢复经济建设的新中国来说。

在毛主席看来,金门岛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一来可以借此敲打蒋介石,二来也能借机试探美帝的意图。

早在1953年9月,台湾在和美国商议签订《共同抵御条约》时,毛主席就下令在金门小规模炮击,来一个敲山震虎。

没过几天,时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赴台时,毛主席随即下令对金门加大力度炮击。

正当守卫金门的国军被我党搞得神经紧张时,周总理又于万隆会议上提出,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毛主席还在会见苏联代表时,故意漏出口风说,“我们正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图 | 1953年蒋介石在金门太武山顶

蒋介石当时虽然半信半疑,但也一度对和平统一持高度赞成姿态,多次暗中命人打听虚实。

当然,这都是建立在我军占据强大优势的形势之上,一旦蒋介石觉得有机可乘,反水也是必定。

果不其然,1956年中苏关系遇冷,蒋介石不记打的本性再次显露,妄图在美国的支持下“反攻复国”,随后更是多次派驻海陆空三军,放哨在金门、马祖两岛,兵力多达10万。

1958年7月,中东事件爆发,美国大举进军黎巴嫩,施行霸权镇压当地革命运动。

美国甚至一度想扩大战争态势,公然在台湾海峡大肆武装军事力量,对中国进行战争挑衅。

蒋介石也多次叫嚣,“我们要加强戒严,以备随时反攻大陆!”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炮轰金门被提上日程。

7月18日晚,毛主席在军事会议上指出:炮轰金门,意在击美。

随后,彭德怀向中共中央总参谋部上书关于炮轰金门的决定。

7月29日至8月22日,我空军先后四次同国民党空军在福建上空激战,最终一举拿下制空权。

8月23日下午5时30分,我军部署地面炮兵、海面炮兵合计500门大炮,同时向金门开火,仅当天就发射5.7万发炮弹。

翌日,我军再次发起大规模炮击,击落两艘国民党海军重型运输舰。

9月3日,在切断国军物资供给链后,毛主席下令,“炮轰金门,暂停3天。

9月6日,周总理就美方军事援助国民党、企图干涉中国内政一事作出严肃警告,并于当日发表《关于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声明》。

9月7日,美国无视我军警示,继续为国民党军援助军舰。

9月8日,我军开始第三次大规模炮轰金门,毛主席下令,“一,加大火力照打;二,只打蒋舰,不动美舰。

在我军强力炮击5小时后,本欲为国民党军保驾护航的美舰开始撤离主战场,于外海保持观望态度。

10月6日,毛主席发表《再告台湾同胞书》,确立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并宣布对金门实行单双日轮流炮击,即单日打、双日停(单打双停)的策略。

图 | 驻金门的国民党官兵

金门的国军也被我军打出了惯性,双号就放松休息,单号照常值岗,但也不用担心生命危险,我军轰炸的都是滩涂、荒地等渺无人烟的地方,主要是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后来这场炮战逐渐转变为一种固定形式,每逢传统佳节一律停炮,国军也可以安心同家人欢庆节日。

到后来就只放炮宣弹,炮弹里装些和平统一的宣传资料,象征意义开始取代震慑作用。

自1958年8月开始,直到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这场炮战才彻底结束,总计持续近20年。

图 | 蒋经国在金门游玩

从武力统一到和平解放

纵观炮轰金门历程,一路三打三停,看似随意无章法,实则尽在毛主席筹谋当中。

炮轰金门最终也做到了毛主席之前所说,“一箭双雕”,不仅维护了我军领土完整,还有利警示了美帝国主义妄图借蒋介石之手制霸中国的企图,粉碎了美国妄图分裂中国,实行“一中一台”的阴谋。

炮轰金门充分显示了毛主席在谋篇布局上的纯熟驾驭能力,他在未下决定之前就着眼全局,贯通全线,从三方面制定作战计划。

图 | 毛主席

首先是从国际形势来看,毛主席作出正确思量,“武装夺取革命”在50年代依然行得通。

因此,在美国发动中东战争后,将战火燃到我国东南沿海,毛主席就作出“炮轰金门,意在击美”的决定。

既是对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于旧金山演讲时,发表摧毁一切社会主义国家言论的有力还击,也是用实际行动向亚非人民解放战争表示支持。

其次,是基于对复杂外交关系的深度考量。

自我军援助朝鲜抗击美国后,美方一直对我国实行敌视甚至封锁的政策。

从那时起,美国就借机大肆驻军台湾,蒋介石几乎沦为傀儡政权。

可美国的纸老虎行为,毛主席看的一清二楚,“美国最怕打仗,也从不打无利益之仗。

当然,我们的国家需要恢复发展,也怕打仗。

但二者相比,还是美国更怕我们多些。

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再次被验证:美国果然不会为了一个金门岛,就敢同我国交战。

最后,其中还夹杂着如何解放台湾的全局谋划。

在这期间,针对台湾的解放政策,从武装统一过渡到和平解放,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

毛主席明白,台湾问题不是一棍子就能解决的!

毛主席戎马一生,战略指导占多数,但详细作战计划都交由前线将领全权负责。

只有1958年炮轰金门,是毛主席亲自上阵指挥,从大背景到小策略,从大方针到小细节,整体战略思维,无不体现的淋漓尽致,足可见主席之大智!


标签:金门蒋介石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