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袍泽之情如果誓死抵抗 都被他拒绝了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8 14:15:00 分类:生活 浏览:115


方先觉,国民第十军的军长。

1944年衡阳会战,方先觉率第十军1.7万余人坚守衡阳,与数倍于自己的日军展开激战。

创下抗战史上守城时间最长记录。

日军叫嚣3天攻下衡阳,蒋介石命其坚守10天,而方先觉却在装备简陋、弹尽粮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衡阳达47天之久,此役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可是由于弹尽粮绝,而日军不断增加兵力,最终衡阳失守,方先觉与日军谈判停战,留下“投敌叛国”的争议。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衡阳一战很少被人提及,而方先觉也曾一度被历史遗忘。

时至今日,很多人仍不能持客观态度,给予方先觉一个公正的评价。

在笔者看来,且不论方先觉是否算是真正的投降,即使投降,他也担得起抗日名将这个称谓。

对于方先觉的是否算是投降,有两点争议最大,一是放下武器放弃抵抗,一是在衡阳失守以后,第十军被汪伪政府组编为“先和军”,参与衡阳的守备。

这两点无疑成为方先觉一生之中最大的污点,如果以此就否定他和第十军的辉煌事迹,那么这也绝对不是公正的。

方先觉和第十军的功绩不仅在于坚守衡阳47天,在1941年的长沙大捷中,第十军也是功不可没,1943年驰援常德,虽然最后常德失守,但方先觉的贡献也是被肯定并得到嘉奖的。

即使在衡阳之战中,方先觉本来可以突围,甚至部下已经找到日军战线的空隙,保证将其安全送出,都被他拒绝了。

在衡阳失守之前,方先觉也曾有自杀殉国之举,如果方先觉真的是贪生怕死之辈,他不会在出征长沙之时就给家里留下遗书,也不会苦苦坚守衡阳47天。

那么导致方先觉放弃抵抗的关键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他是为了第十军近万人的伤兵。

,衡阳可再坚持一两天,并不会改变陷落的结局,而这些伤兵必定逃不过日军的屠杀,这一点,也是方先觉放弃突围的原因所在。

所以在与日军的谈判中,不杀俘虏和救治伤员成为了第十军放弃抵抗的交换条件。

而这也成为方先觉的一个弱点,日军这是以伤病员的生命为要挟,方先觉在无奈的情况之下,才做了“先和军”的军长。

这些不仅在方先觉的回忆录中有记载,在当时第十军其他幸存官兵的回忆录中也有记载。

日军的残暴有目共睹,而衡阳失守,却没有出现其他城市那样大肆屠杀官兵的情况,并非日军仁慈,而是第十军以生命为自己争取来的敌军的感佩。

对手的尊重从来没有虚情假意,甚至后来的和平年代,曾经参加衡阳会战的许多日军老兵依然敬佩第十军的英勇,多次到方先觉墓前祭拜,试问那么多的国军将领,有几个让日军如此敬佩。

对手尚且有这样的气度,而为何有些人却不能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有人称方先觉“唯欠一死”,如果他能自杀以身报国,必将是流芳百世的抗日英雄。

对于这一点,不只是后人知道,方先觉作为一个军人当然也知道。

但是笔者认为,方先觉能够牺牲军人最为看重的荣誉,不惜以最屈辱的方式来保证几千部属的生命,正是这一点,他更应该值得我们尊重。

这绝不是牵强揣测,而是方先觉一直都是一个极其重情义的将领。

当时炮兵营、第3师、第8团明知道进入衡阳必将是死路一条,他们依然坚决赴难;特务营150人杀出重围接应援军,却不见援军踪影,他们本可一走了之寻找友军,可是他们放弃生路,再次杀回城内。

这些同生共死的袍泽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

方先觉到底欠谁一死,或许只欠他自己,这也是方先觉万年道出的他一生中最后悔的一件事。

后来蒋介石命军统不惜一切代价营救方先觉。

方先觉被救出回到重庆的时候,得到了媒体和当地民众的高度赞扬和热烈欢迎。

当时的光环或许有某些原因的需要,但是荣誉最终还是被屈辱掩盖,是忍辱负重还是晚节不保?衡阳会战,成就了方先觉的辉煌,也让其陷入争议的漩涡,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不易作答的选择题,为自己的军人名节杀身成仁,还是为数千袍泽忍辱投降?如果是你,你又会怎么选择呢?


标签:日军第十一个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