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 诗人凭高望长安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8 10:12:07 分类:书屋 浏览:66


江楼旧感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感旧怀人,是古诗里一个重要的题材,唐诗宋词里咏月怀人者比比皆是。

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些留传千载的妙词佳句,是诗情缱绻的诗人,在一轮明月上挂满的人间沉甸甸的思念,但凡高手之作,如拈叶飞花,皆可入心,因月怀人,古来有之。

月圆人难圆,有几许遗憾又衍生出多少相思与缠绵。

这首诗的作者是赵嘏(约806-853年),晚唐诗人,字承祐,今江苏淮安人。

年轻时和李白一样四处游历,过着路迢迢走四方的日子,他性格也颇像李白,豪放不羁,天马行空。

唐大和七年(833年),他去长安考进士不第,从此后就寓居长安很多年。

曾去岭表为幕府幕僚,后来返回江东(江苏镇江)。

唐会昌四年(842年)他进士及第,于长安一年后东归,不久又返回,正式步入仕途,官至渭南尉,唐宣宗时卒于任上。

客居长安的岁月,他曾写下七言律诗《长安晚秋》: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这首诗意境浩渺悠远,风格清新扑面。

诗人凭高望长安,笔下的长安秋色逼人,却透着清冷,景象壮阔却含着离情,并触发他心中的怀归情怀。

客居他乡的日子,那响彻苍穹里的雁翅回声,那东篱沉默的菊花朵朵,那高楼的凄切笛韵,这一切的风景意象,无不勾起诗人的羁旅情愁。

在他的心底,家乡,原本一直就是他心中最遥远的牵挂。

颔联“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是诗人的名句,《唐诗纪事》里记载,杜牧因此一句呼赵嘏为“赵倚楼”,想必杜牧一定欣赏这一首《长安晚秋》,一定是喜欢极了这一诗句,赞叹欣赏之余才送给诗人这样的雅号吧。

再来看这首《江楼旧感》。

是那样一个寂静月夜,想必诗人是深夜读书作罢,起身欲要安睡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毫无倦意。

不忍惊扰他人,独自信步登上江边的小楼,夜凉如水,江风袅袅,举目望去,银白色的月光从万里高天倾斜而下,平铺在夜色下的江面上,夜阑人静,微风拂过,海面柔波如缎起起伏伏。

天光、浩月、万顷碧波交融在一起,如雾如幻。

诗人的心也情不自禁地波澜起伏,情思渺渺,浩荡千里。

记得去年今日,也是这样的月色,也是这样的寂夜,我们曾携手同游,在这茫茫江边,一起吟诗赏月,填词作赋,如今明月依旧,却不知你漂泊何处?只留下我一个人怅然登楼。

没有你,月是凄冷的;没有你,夜是漫长的。

月光随意泼洒的寂夜,思念轻轻拨动我的心弦。

此时此刻,我的心境宛如这清辉冷月一般寂寥清凉。

旧时景象,是那样的明了清晰,说不清从哪里慢慢涌起的思念,就这样如丝如蔓牵牵绊绊就绕到了我的心坎上,纠结得我的心隐隐作痛。

蓦然间才悟得,原来思念如蚁,就这般无情地吞噬着我的心,那思念正在我的五脏六腑、骨髓血液里蜿蜒前行,多少怅惘多少离情别绪漫过了我的心头。

其实,离离合合不过是人间常事,可多情的诗人依然是那样的愁思缠绕。

天光、月色、小楼、还有诗人孤独的身影,还有那正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的牵肠挂肚的念想。

一首诗,一袭月华,一江春水,三位浑然呈一体,水乳交融般融合在一起。

突然想到崔护的那首《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初春,沾染相思的季节。

彼时的崔护,于桃花绚烂的季节邂逅了一场最旖旎的花事。

他不过想讨碗水喝,却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美丽女子,没有任何矫情的开场白,只是一个瞬间的轻轻凝眸,她便撞痛了他的心。

她于门边那一次回眸,终是令这位多情的书生一念堕落,万劫不复。

爱情就是这般神奇,有些人相处每一个朝夕却不曾有过心动的感觉。

有些人,只是眼神的瞬间交汇,却能牵动彼此的心弦,心跳的感觉让我们留连忘返,坠入爱的轮回。

可是他不过一个应试的书生,功名未就,前途未卜,即便是刹那间的心动是这般让人心魂荡漾,可是他不能给她一个未来,也不能给她安稳的生活。

他未敢涉步于爱河便怅然离去。

一年后他考取了功名,杯酒庆贺的时候他又一次想起了她。

他故地重游,只为找寻昔日佳人,可是物是人非,旧时的门户还在,旧时的桃花依旧,花木扶疏,春光潋滟,只是昔日的女孩却不知何处。

这两首诗是这般惊人的巧合,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却有各有彼此不同的风采。

同为七绝,同是于今日忆往昔,把万千思绪推送到旧年,同是触景伤怀,睹物思人,而偏偏旧人不在,徒留旧时风景犹在。

彼时,赵嘏徘徊于江边高楼之上,望月;崔护踌躇于农家柴门之中,赏花。

心里心心念念牵挂的人,都不在自己身边,都在彼此的缠绵回忆里。

叙述的手法也是如出一辙,都是在诗的第三句,提出设问,点明诗的主题,掀起诗人情感的波澜,“人面不知何处去”“同来望月人何处”。

“何处”奇妙地都在诗的第三句呈现。

最奇妙的是两首诗的末一句,都是在答非所问或是模糊地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赵嘏笔下的月色是何等澄澈洁净,崔护笔下的人面桃花又是何等的娇艳怡人。

崔护的诗以浓烈潋滟奇芳,而赵嘏的诗以隽永淡远见长,此一首七绝,作者可谓是别具匠心,奇思妙想。

情与景默契交融,情与思细密轻缠,仿佛是一气呵成的诗,宛如这粼粼江水,让人读罢,不免情思悠悠。

淡远的意境,让读者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就是那登楼望月怀远之人。

首句“独上江楼思渺然”,简简单单七个字,为读者清晰地交代了此番登楼的时间、地点、人物,所为何事而来。

一字重千斤,即刻点墨成诗,是这般简洁凝练,颇有大家风采。

“月光如水水如天”这一句,可与初唐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媲美。

彼时,王勃的这一句堪称千古名句,赵嘏的这一句,当仁不让。

王勃画丹青临摹的是白天之景,赵嘏执素笔描绘的是月夜之景。

一个“水”字的叠用,不但不让读者感觉重复繁杂,反而奇异地为读者呈现了别样的赏读效果,真乃平淡中见奇妙,不得不为诗人的妙笔奇思感叹。

如此这般的叠字回环,于诗作平添了别样的风采,为这幅水月如天的美图锦上添花。

自古儿女为情忧,似这般怅然的相思便顺理成章地挥洒于字里行间。

第三句的“同来”与首句的“独上”遥相呼应,暗示赏读此诗的人,这一首便是诗人故地重游,触景伤怀。

“人何处”对应“思渺然”,人生活于这个繁华的世界上,离离合合本是平常事,时间是把锉刀,于冥冥之中就把同属于我们的岁月挫得面目全非,此景此情犹在心里,昔日的恋人或朋友却永远遁出了自己的视野或心海。

再也捕捉不到关于她或他的任何消息,这究竟是不是物是人非,这究竟是不是人世无常呢?

似这般的人生哲理,都被诗人别出心裁地融入这短短的28字之中。

让这首小诗如一朵淡菊,于寂夜中绽放,暗香飘远。

诗读罢,思绪依然纠缠于诗里。

寂寞,融在月色里;相思,流淌在江面上。

梦里他独桨孤帆,依然为往昔刀刻的岁月执着守候。


标签:诗人长安这般何处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