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金成柱开始派人跟踪张蔚华 一天在照相馆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8 09:44:20 分类:生活 浏览:73


1985年春天,朝鲜平壤依旧寒冷,一辆火车慢慢停在了平壤火车站,当火车停稳以后,车上的一对兄妹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兄妹二人突然想起,从北京出发时,当时朝鲜驻中国大使对兄长张金泉说:“张先生,全体朝鲜人民,都在等着你们。

”起初张金泉只认为这就是一句客气话。

张家兄妹一行人

走下列车的兄妹二人被巨大的声浪所包围,朝鲜少年手中挥舞着鲜花,口中喊着“张蔚华,欢迎”“欢迎,张蔚华”。

几十年以后张金泉依旧记得当时的细节,虽然都是泥土路,但撒上了水,很干净,可见当时朝鲜民众多么重视这件事。

那么张金泉和张蔚华有什么关系,张金泉兄妹和朝鲜有什么故事?咱们一一来解密

富少爷与流浪者相遇

要了解事情真相,还需要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后,在日本殖民统治下,朝鲜百姓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朝鲜有识之士开始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在国内组织起革命力量。

面对朝鲜国内反抗势力,日本人举起了屠刀,在朝鲜全国各地发动了搜捕。

在日本人强势力量面前,朝鲜国内反抗力量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许多革命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了使革命的火种能够保存下来,一部分朝鲜年轻人流亡到我国东北地区。

其中有一位名叫金亨稷的年轻人,估计大部分人并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是他有一个儿子很出名,叫金成柱,也就是后来的金日成,不过这是后话。

1920年,金亨稷在日本人的追捕下,带着全家人流亡到了我国东北地区,当时的金成柱只有八岁,还无法理解革命到底是什么。

金亨稷一家人到了东北后,居无定所,边流浪边乞讨,日子过得特别艰难。

金亨稷本来打算在东北待一段时间,然后返回朝鲜继续革命,不曾想日本人已经把黑手伸到了朝鲜每一寸土地,暂时已经无法回到朝鲜了。

金亨稷

年轻的金亨稷看着风餐露宿的家人,内心很难过,随后他决定先在吉林抚松县安顿下来,可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谈何容易。

金亨稷首先想到了当地政府,他一人来到了当时抚松县政府办理居住证。

幸运的是他见到了县长刘天成,不幸的是刘天成明确拒绝了他。

其实刘天成也没有办法,当时大批朝鲜流亡者闯进抚松县,张大帅在前几日还特地下了一道命令,要严格管控朝鲜流亡者。

因此张天成才拒绝了金亨稷,从县里出来后,面对眼前的困境,金亨稷万念俱灰,感觉生活已经失去了希望。

异国他乡谁又能拉他一把,思来想去,走投无路的金亨稷又想到了自己的老乡崔景明,希望他可以帮自己一把。

不过这次又让金亨稷失望了,崔景明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根本没有能力帮助金亨稷。

不过崔景明给金亨稷指了一条明路,让他去找县里的大富豪张万程。

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此时张万程夫人身染重病,已经把附近能找的郎中都找遍,但病情依旧不见好转。

这样就给略懂医理的金亨稷一个机会,希望这样能帮助自己在抚松县安顿下来。

于是怀着试一试的心态,金亨稷以替张万程夫人看病的机会,成功进入了张府,经过一番诊治后,金亨稷开出了药方。

吃了几副药后,张万程夫人了病慢慢好了起来,金亨稷也就成了张家的贵客,张万程得知金亨稷想在抚松安家被拒绝的消息以后,张万程亲自去县里为其说情。

县长虽然不愿意,但也不好意思驳张万程的面子。

这样流浪的一家人才算安定了下来。

张蔚华(左一)

此后金家与张家走动越来越频繁,金家的金成柱和张家的二公子张蔚华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两人一起上学、一起读书、一起玩耍,他们之间仿佛有永远说不完的话,这段纯真的时光,在他们彼此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金成柱也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东北话。

在成长过程中,金成柱时常和张蔚华提起自己家乡人民的遭遇,还给张蔚华看到许多进步的书籍,比如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俄国革命史和列宁》。

这些书让张蔚华震撼不已,就像重新打开一个世界一样。

而这些进步思想就像种子一样,在两个少年心中种下了一个红色的梦想。

金成柱成为了张蔚华革命的领路人,成为张蔚华仰慕的对象。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少年之间的感情纯真而美好。

意外到来,二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1926年6月5日,由于多年奔波,金亨稷身体透支严重,因病离开了人世。

金亨稷突然病逝,对这个家庭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家中还有三个孩子,最大的金成柱也不过才14岁。

家里的重担全压在了金亨稷妻子康盘石的身上,好在有好友张万程一家的帮忙。

两家之间的感情在金亨稷去世后变得越来越深厚,在灰暗的日子里,张蔚华一直陪在金成柱身边,常常开导他。

在张蔚华的陪伴下,金成柱慢慢从伤痛中走了出来。

康盘石

1927年二人小学毕业,金成柱遵照父亲遗志到吉林市求学,并在求学期间组织成立了“朝鲜共产主义青年联盟”,并逐渐成长为其中的主要骨干。

另一边张蔚华留在家乡继续学业。

不过在张万程心中,想让儿子继承祖业经商。

在张家一共有三个儿子,其中就属二儿子张蔚华有经商天赋,因此张万程把家族希望全部寄托在张蔚华身上。

命运总是让人难以捉摸,自从和金成柱相处后,红色思想已经浸透张慰华整个身体。

看着儿子心思难定,张万程曾多次劝说儿子好好学习,继承祖业,成为一个社会有用的商人。

父子二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甚至是激烈的争吵。

张家老宅

争吵解决不了问题,为了拴住儿子躁动的心,张万程专门为其娶了一个妻子,万万没有料到,结婚后,张蔚华突然消失了,而且还带走了张万程的枪。

发现儿子不见后,作为父亲的张万程自然忧心忡忡,赶紧派人去寻找。

后来经过一番打听,终于在金成柱处找到了张蔚华,在金成柱的安排下成为了一名教书匠,不为人知的是,此刻张蔚华已经成为一名地下党。

后来由于革命形势发展,金成柱带领的革命队伍转移到了山区。

张蔚华在金成柱的安排下返回了家乡,等待时机。

张家父子多次仗义援手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和奉系军阀相勾结,在东北地区大规模搜捕反抗势力。

金成柱领导的革命力量遭遇失败,金成柱也被反动势力抓捕入狱。

在狱中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透露革命信息,后来在多方势力营救下。

直到第二年8月才被释放。

听到金成柱被释放的消息后,张蔚华急匆匆赶到了吉林市,不过经过几日寻找,依旧没有找到金成柱的踪迹。

无奈之下,张蔚华只能乘坐火车返回。

金日成

而令张蔚华万万没有想到是在火车上遇到了金成柱。

金成柱被营救出狱以后,本来计划继续在吉林市展开革命活动。

出狱后金成柱发现吉林市到处遍布着敌人的力量。

如果一旦暴露后果难以设想,后来在战友的帮助下,登上了一列火车,准备离开吉林市。

金成柱刚一登车,就发现警察在搜查乘客证件,顿时感觉大事不妙,现在有一点异常就会被警察发现,自己还在警察局挂了号,几乎无法逃脱。

在金成柱感到为难之时,张蔚华突然出现,看到这种情况,张蔚华赶紧把金成柱拉到自己的车厢。

由于张蔚华所在的车厢里面都是有权有势之人。

靠着张蔚华的保护。

金成柱成功躲过一劫。

火车到站以后,又在张家家兵的保护下,成功离开了火车站。

张蔚华

回到家以后,两人彻夜长谈,金成柱谈到自己的革命往事,张蔚华也谈到了自己的经历,并向金成柱提出,想加入革命队伍。

不过金成柱并没有同意张蔚华的要求,主要是担心其人身安全。

不久后,金成柱离开了张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临走前,张蔚华问金成柱现在最需要什么。

金成柱吞吞吐吐说:“枪”,张蔚华拍着胸脯说:“保证完成任务”。

金成柱离开后,张蔚华通过各种途径,从黑道、大烟兵那里凑集到了四十多支枪,这就是朝鲜人民军最开始的武器。

张蔚华不仅给革命队伍送去了武器,还送去了不少生活物资。

金成柱一直铭记着张蔚华的贡献。

后来金成柱在回忆录中写道:

“蔚华送给我们的这些枪,是革命武装的第一批武器呀!”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经到了1937年7月,金成柱率领的革命队伍遭到了巨大的打击,日本人派遣精锐部队围剿金成柱率领的革命军,在日本军队进攻下,金成柱部队物资奇缺,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没有办法金成柱只能联系张蔚华,希望他可以提供帮助。

收到金成柱的消息后,张蔚华兴奋异常,这个大哥还活着。

张蔚华雕像

张蔚华马不停蹄开始收集物资,不出三天,张蔚华就把大批重要生活物资送上了山,此后张蔚华时不时往山里送物资。

他反常的举动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开始派人跟踪张蔚华。

1937年10月,张蔚华照相馆来了一位朝鲜人郑学海,两人以前在一起工作过,张蔚华看到郑学海后自然高兴不已。

两人寒暄后,郑学海突然提出要向上级汇报工作,问张蔚华是否知道金成柱的下落。

没有防备的张蔚华差点脱口而出,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意外被捕,壮烈牺牲

张蔚华赶紧说道:“你这是违反组织纪律啊!”,郑学海脸色瞬间拉了下来,悻悻地离开了。

张蔚华事后回想吓出一身冷汗,差点犯下无法弥补的大错。

此时郑学海已经叛变投敌,几天后由于郑学海的告密,张蔚华被日本宪兵队抓了起来。

在狱中日本人使用了一切刑法,把张蔚华打得已经不成人形,依旧没有得到关于金成柱的消息。

张蔚华被抓后,张父着急不已,动用一切关系把张蔚华保释出来。

日本人并不是真要放过张蔚华,而是想通过张蔚华找到金成柱。

回到家后,张蔚华整宿整宿难以入眠,害怕因为自己连累大哥金成柱。

他也想过跑,跑到没有日本人的地方,转过来想想如果自己跑了,家人该怎么办,年幼孩子又该怎么办。

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解决当前困境,就是自己死,没有听错,就是死亡。

自从有了这个想法后,张蔚华开始回忆往事,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回忆和家人的点点滴滴,和金成柱并肩战斗的日子。

他爱他们,他也爱这个世界,可是自己必须死去。

一天在照相馆,张蔚华把情报交给同志后,看着同志安全离开的背影,张蔚华欣慰地笑了。

第二天张蔚华来到了照相馆,取出了照相用的升汞药剂一饮而尽,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年仅25岁。

这边由于多日没有张蔚华的消息,金成柱担心不已,曾派人外出打听,也没有张蔚华的消息。

当收到张蔚华的情报后,金成柱瘫坐到了椅子上,一句话不说。

在金成柱回忆录中写道:

接到张蔚华自尽的噩耗,我神魂摇荡,在那悲痛欲绝的日子里,在我胸中不知响起几百遍悲愤凄咽的挽歌。

收到情报后,金成柱立刻带领队伍转移,继续在白山黑水之间战斗,为了革命一往无前。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金成柱返回了朝鲜,带领朝鲜人民开始建设家园。

延续五代人的友谊

但无论后来怎样,金日成从来没有忘记张蔚华一家人,多次派人寻找张蔚华的后人。

1959年趁到中国考察的机会,让朝鲜委员朴永存去寻找张蔚华家人,后来在公安人员帮助下找到了张蔚华的家人。

张蔚华妻子感动不已,把一张张蔚华的遗照送给了金日成,后来这张照片被送到了朝鲜博物馆,他还告诉所有人,张蔚华是他的朋友,最忠诚的革命战友。

这让张蔚华成了朝鲜人尽皆知的英雄。

后来特殊时期到来,让这一切成为了奢望,一晃二十年就过去了,以前老人都过世了,两家相见的机会越来越少。

朝鲜博物馆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奇妙,经过一番波折,在双方政府的安排下,张家后人终于踏上了前往朝鲜的列车。

接着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张金泉和张金碌这对兄妹在朝鲜受到了最高级别待遇的接待。

金日成与张家后人

金日成在兴夫招待所亲自接待了张家人,见面后金日成用东北话大声说:“欢迎你们”。

那时金日成仿佛再次回到了与张蔚华促膝长谈的日子,见面后双方哭成了一团。

临走前金日成送了张家很多礼物。

后来金日成又亲自为张蔚华刻了一块墓碑,用来纪念张蔚华的贡献。

这段友谊在双方之间延续了五代,成为一段佳话。

金日成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很想去抚松瞻仰坐落在南甸子的张蔚华墓……但愿在梦中能去到老战友的身边

张蔚华墓碑

两个家庭之间的友谊,其实也代表着两个国家这间的友谊,这友谊是用鲜血凝住的,是牢不可破的。

欢迎大家点赞收藏!


标签:朝鲜革命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