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逆周期因子 首先咱们要知道的是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8 09:32:57 分类:书屋 浏览:89


10月27日,外汇交易中心公告称:“会陆续主动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

调整后的报价模型有利于提升中间价报价的透明度、基准性和有效性。

那么,什么是“逆周期引子”,它的淡出该如何理解?是代表央行希望引导汇率升值还是贬值么?本期我们来为大家进行解读。

05:05

1、什么是“逆周期因子”?

首先咱们要知道的是,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每日人民币有一个开盘的中间价,每天外汇市场参与机构的成交价格,可以在这个中间价的上下一定范围内浮动。

其中最重要的中间价就是人民币兑美元。

在逆周期因子推出之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机制为:前一交易日汇率收盘价+夜间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但是是汇率收盘价实际因为市场的供求关系不断波动,进而影响到汇率中间价,使得汇率中间价造成较大的波动。

在2017年5月26日,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大背景下,央行首次宣布加入逆周期因子,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机制调整为“前一交易日汇率收盘价+夜间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

简单来说,逆周期因子就是对前一日人民币收盘汇率变动中的市场供求因素进行打折过滤。

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看一下它首次推出时的背景,2017年5月,当时人民币面临大幅贬值的压力,原有的定价机制相当于将定价权交给了市场,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中间价就会贬值,然后市场的汇率价格会进一步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逆周期引子”就应运而生,关键在“逆”这个字,坦白说就是为了对抗市场贬值预期的一个政策工具。

从前几次逆周期因子的调整规律看,当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贬值,逆周期因子就会被重启以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当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逆周期因子则会逐步淡出。

2、近期“逆周期因子”为什么淡出使用?

1)按照前面的逻辑,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民币近期处于升值区间,所以没必要保留“逆周期因子”来应对贬值压力。

尽管仍然存在海外疫情反复、美国大选、双边贸易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扰动,但在国内的较好的经济基本面和偏谨慎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长期保持稳健是大概率事件。

2)使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更真实地反映市场供给以及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相当于把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又交回给市场了,这就提高了人民币汇率的透明度。

当前美元霸权的地位持续受到挑战,其实是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了一个机会,所以趁这个时候,把人民币汇率变得更为市场化,有助于后续推广人民币汇率的国际化。

3、“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对人民币意味着什么?

1) 人民币汇率波动更加市场化,短期波动可能更大,促使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

从短期展望来看,没有央行主观上的政策干预,相应的人民币汇率则会更加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汇率波动会更加市场化,从理论上来讲,短期内波动可能会加大。

2) 中长期仍是基本面+货币政策原因,支撑长期稳健升值

从长期展望来看,人民币汇率的上涨或下跌,更多的需要关注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以及货币政策影响。

目前我国的经济复苏领先全球,另一方面人民银行也并未像美联储一样大放水,所以这些因素都将支撑人民币汇率。

3) 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汇率交易当中

,汇率波动则受市场影响而波动加大,相应地,依赖中国海外贸易的公司,在外汇结算方面则汇率风险加大,可能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因此“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会吸引更多金融交易者参与汇率期货、汇率互换的交易中对冲汇率风险,也吸引投机者参与到交易当中,市场参与机构会更加活跃。

结论是,央行这一举措本身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来是升是贬,而是就如公告称的那样,是希望提升报价的透明度,使得人民币的汇率机制更为市场化,只有更加的市场化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可,才有可能更好的推广人民币的国际化。

但是,“逆周期因子”的淡出并不意味着废止。

当前中国处于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周期,但未来随着全球疫情的控制,欧美等经济体开始经济复苏后,海外货币尤其是美元汇率也会逐步回升,可能“逆周期因子”还会重新回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框架中来。

建议:对于个人来说,整体来看人民币长期相对美元还是有更多的支撑,但前期升值幅度较大,考虑到未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可能加大,所以如果个人有换汇的需求,可以考虑在当前相对不错的时点考虑换一小部分,然后留一部分等待后续,不排除会有更好的汇率价格。

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同样因为汇率的波动幅度可能会变大,所以建议应考虑通过远期的方式提前锁定成本,短期内不能预期人民币再有持续大幅的单边升值。


标签:汇率人民币周期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