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解放南京 偏偏又是旧都南京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7 17:53:47 分类:生活 浏览:122


淮海战役结束后,我军解放全中国的道路就变得顺畅许多。

尤其是民国首府南京的解放也被提上了日程。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打响,同年4月24日南京就被解放了。

当时预备首批攻城的队伍是解放军35军,这35军可不是一支简单的队伍,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已经打了无数场的胜仗了,所以这次拿下南京城更是势在必得。

可我们粟裕大将却没有那么自信,一番纠结后,他紧急从他处调来了24军替换下35军进行攻城。

虽说最后结果未曾有闪失,但他战前这番举动还是令人费解,明明35军论天时、论地利、论人和都可以更快地攻城,为何偏偏要曲线救国呢?

其实这其中粟裕给自己留了一个心眼,毕竟攻城之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尤其是最后的南京城更容不得闪失。

而这个心眼的背后和35军的军长吴化文脱不了干系。

三番二次的倒戈

原来这吴化文不是解放军队伍里培养出来的将士,而是投诚而来的国军将领。

吴化文生于1904年一个贫苦家庭,由于自幼食不果腹,他很早便萌生参军入伍的想法,起码可以混得个饱饭吃。

后来他被冯玉祥招入麾下,在济南军区摸爬滚打成长,靠着一路作战经验连连升职,最高时候都已经就任到济南警备区司令了。

后来连蒋介石也十分看好他,到了国共合作抗日时期,老蒋又将吴化文的队伍扩编为新四师,率部进驻沂水县武家洼一带。

可以说只要吴化文能好好为国效力在日后应该也能排得上一个抗日英雄。

可当时的吴化文却没有那个能耐,抗日战场上他折损了一万多的兵力。

蒋介石气急败坏,随后便失去对他的信任,连发粮饷、发物资都将他的队伍排到最后,压根就是忽略他的存在。

无视吴化文不要紧,可他下面还有一万多张嘴巴要吃饭啊。

士兵的闹腾让吴化文这位长官根本镇压不住,没有办法的他索性率部倒戈汪伪政府去了。

这下可好,一下子从“抗日”变成“助日”。

1943年的时候他的部队被改编为伪军第三方面军,由吴化文任司令官。

并且他还带领队伍曾在鲁中临朐一带制造过“无人区”。

但“伪军”生涯并没有那么好做。

没过几年日本战败,汪伪政府也不复存在了。

吴化文自然不甘心做过街老鼠,于是他主动找到蒋介石恳求可以将功补过、带队归位,继续为国民政府效力。

而此时的蒋介石正在考虑对付共产党的计策中,招兵买马本就是要被提上日程的大事,如今居然还有人主动送上门来出力自然是最好也不过了,于是他就顺势收下吴化文的队伍,并且表示只要日后忠心耿耿,对他的从前就既往不咎,可以重新重用于他。

双方的一拍即合不管从哪方来看都是好事,于是吴化文的队伍又一次变成了国民党第五路军,后又进行扩充改为国民革命军九十六军,驻守济南,从此在解放战场上继续开启自己国军生涯。

但令蒋介石万万没想到是吴化文还能再次“反水”。

1945年,吴化文的队伍和解放军正面交锋,双方一度打得不可开交。

吴化文毕竟有过十几年从战经验,外加他身经百战,九十六军还真是个不容易对付的主,解放军力挽狂澜、牺牲不少同志才费劲打下九十六军并且俘虏了吴化文。

这一战打的是相当的不易。

但解放军并没有对吴化文赶尽杀绝,考虑到吴化文也是一介武将,党中央对他采取的政策还是招安为主。

虽然不了解吴化文的为人,但大家还是一直在劝说他弃暗投明、归顺我党,并把其中是非黑白说给他听。

也不知道吴化文对老蒋本身就有很大的意见,还是他看破其中利害关系,总之他最后还是选择归顺我党,决定于1948年下半年率部起义,加入解放军的队伍。

当时我军总部还发出贺电,宣布吴化文队伍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继续由吴化文任职军长。

攻城被紧急叫停

吴化文的投诚举动也很大鼓舞了人心,当然更难得是他的真诚。

吴化文和他的35军在加入解放军之后确实很卖力,几乎次次重大战役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特别是在解放江浙一带时他可是成为了主力军的一员。

此时也正值解放战争的尾声,位于长江下游的35军一同参与了渡江战役,攻占了长江北岸的三浦。

紧接着35军下一步的作战目标直指他们的老东家——南京,吴化文已经做好万全的攻城准备,但攻城之际还是被粟裕紧急叫停了。

而起因便是粟裕深知吴化文的底细和过往,他担心吴化文在攻城之时会遇上自己的老熟人或者老长官,到时候再做起“墙头草”倒戈可就不得了。

虽说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更何况这个吴化文在国军和日军横跳过几次,最后在策反之下才投靠的我军。

很难保证他的忠心到底诚不诚。

这次若是遇上其他城市还好,偏偏又是旧都南京。

很难保证吴化文会不会追忆往事,然后别有二心。

粟裕的担心不无道理,况且当时的吴化文军队虽然战斗力不错,但始终是支杂牌军,其素质和纪律方面还是和我军正规军有所差别,到时候万一惊扰或者伤及到南京城内的百姓,只怕会落下他们的口舌,觉得这解放军队伍和国军的并无什么不同。

所以粟裕实在不放心把这一战交给他去打理。

但好在吴化文还算是一个明是非的人,当粟裕提出要调来24军接替35军继续执行攻城任务时,吴化文欣然接受,并没有表示出任何的不满意。

由于35军的一个营作为先遣部队已经打入南京城,所以这支部队也成为最早占领南京总统府的队伍,并且创下了把红旗插在总统府上的历史性一刻。

再后来攻城主力部队就变成了解放军24军,南京城也在同日被彻底宣告解放。

至于吴化文的35军继而转道杭州,一周之后他们同样完成解放杭州的任务,可以说是不负众望。

当然了这里还有个后续的冷知识。

建国之后吴化文便一直留在杭州工作,他从杭州警备司令一直做到后来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直到1962年才因病去世,享年58岁。

他的后半生里并没有异心,也没有什么不妥的举动,或许一切真的只是粟裕的多虑了。

小结:

但不管怎么说当年粟裕紧急叫停也是出于战事安危的考虑。

毕竟南京城有着极高的价值意义,我们不允许攻城时出现任何差池,所以换上一支信任度更高的队伍去攻城才是万全之策。

所以与其说这是粟裕留的心眼,倒不如说这是他的谨慎。

所以请不要小看我们的几位大将,你以为他们是只会征战沙场、不拘小节的武夫,可没曾想到他们心细如尘,事事都会考虑周到。

哪怕连别人不曾在意的细节和过往,我们的大将可都清清楚楚地记着呢。

虽说吴化文经历几次倒戈最终还是选择投靠我党,但粟裕始终跟他接触时间不长,对他也不够知根知底。

外加战事紧急,所以粟裕才会选择“曲线救国”的政策。

相信如果时间倒退再来一次,粟裕还是会选择用24军替换攻城。

毕竟兹事体大,现在不是考验人心的时候,保证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标签:队伍南京他的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