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郑哲敏导师热泪盈眶地说 仔细观察展品结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7 17:49:57 分类:书屋 浏览:113


金怡濂:计算机是年轻的学科,也是青年人的事业

金怡濂小时候有点“书呆子”相,总是分不清姑妈、姨妈、舅妈的区别在哪儿。

1935 年,金怡濂进入著名的天津耀华学校学习。

校长赵天麟曾任北洋大学校长,他一身正气,两个儿子和金怡濂是同班同学。

1938 年6 月,赵天麟遭日本特务暗杀,金怡濂和同学们悲愤万分。

当时的国文老师在黑板上写道:“好好读书,报效祖国。

打倒日寇,为敬爱的赵校长报仇!”

2009 年国庆节金怡濂在天安门城楼(金怡濂供图)

进入初中以后,领悟能力强、学习方法好的金怡濂开始崭露头角。

1947 年,金怡濂考上清华大学当时最“火”的电机系,同班同学中有朱镕基等,人才济济,工程力学由钱伟长讲授。

1949 年10 月1 日,金怡濂穿着白衬衫、深色裤子,无比激动地和同学们参加了开国大典游行,现场聆听毛泽东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让他热血沸腾。

吴良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家居

虽然年近百岁,吴良镛先生的气色很好,好奇心更是强烈。

“我有几个问题,你们采集手模的用途是什么?这个手模印泥是什么材料做成的?”项目组解释说,手模主要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展示,目的是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与科学家零距离接触,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手模印泥是树脂材料,干了之后会变得像石头一样硬,翻制展示时使用玻璃钢材质……吴良镛先生心态平和,他对项目组说道:“不着急,坐下来,慢慢说。

”听完解释,他欣慰地笑了。

吴良镛院士

鉴于吴良镛先生年事已高,项目组一开始担心他的身体状况,觉得能顺利采集手模就是胜利,没有做录制寄语视频的准备。

采集完手模,项目组收拾器材准备告辞,见吴良镛先生精神状态这么好,不录视频太可惜了,于是征询是否可以录制寄语视频?获得同意后重新布置灯具,用照相机录制寄语视频。

面对镜头,吴良镛先生缓缓说道:“最好的作品,是下一个。

侯云德:宁静才能致远,严谨可以创新

1958 年,29 岁的侯云德被中国政府选派,远赴莫斯科伊凡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简称“病毒所”)专攻病毒学。

当时病毒学是新兴专业,是国际上的前沿学科。

他埋头苦读,常常“赖”在实验室和图书馆,成了全研究所最晚下班的人,门卫干脆把实验室的钥匙交给了他。

侯云德与博士生导师戈尔布诺娃(张莉供图)

短短几年,他先后发表了17篇学术论文,苏联《病毒学杂志》的编辑特地跑到病毒所问:“侯云德是谁?”1962 年苏联高等教育部破例越过副博士学位,直接授予侯云德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

这在病毒所几十年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这不仅是我的骄傲,也是病毒所的荣誉。

王泽山:我这一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

走进王泽山院士的办公室,整洁明亮,放着《火炸药理论与实践》《火炸药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等专业书籍、聘书和坦克模型。

看到眼前这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年逾八旬的“火药王”,他体型偏瘦,身体硬朗,看起来不过60 多岁,真是年轻!

王泽山院士采集手模

王院士对采集小组的到来很欢迎。

他让助手赶快打开空调,生怕采集小组中暑,还亲自帮助清理桌子上的办公用品,协助布置拍摄场地。

当采集小组提出请王院士给全国青少年朋友录制寄语时,他欣然同意,很认真地拿出一张纸坐在办公桌前精心准备,自言自语道:“给青少年朋友的寄语一定要好好思考一下。

”拍摄时,王院士面对镜头谦虚地说道:“我这一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

”接着饱含深情地寄语全国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志存高远!”

郑哲敏:搞科研就是老老实实做,不知道就再去学,要有吃苦的决心

郑哲敏出生于山东济南,当时战火频仍,国难当头。

1928 年,年仅4 岁的他就在济南“五三”惨案中被迫逃难。

有一次郑哲敏在路上看到一个子弹壳出于好奇准备弯腰去捡,突然一个日本兵举枪向他冲过来。

时隔多年,他仍会梦到被日本兵端着刺刀追杀。

求学经历断断续续,但郑哲敏从未荒废学业。

1943 年,他紧跟哥哥步伐,考入西南联大工学院电机系。

抗战胜利后,郑哲敏回到北京的清华园,认识了当时刚从美国回国任教的钱伟长。

钱伟长在清华大学开设了近代力学课,讲课生动有趣,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了他的“启蒙老师”。

1948 年9 月郑哲敏抵达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供图)

1948 年,郑哲敏经过“千里挑一”,争取到奖学金的资助,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

获得硕士学位后,他师从钱学森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当时正在迅猛发展的高速飞行和喷气推进所引起的结构物受热的抗力问题。

王振义:爱国,首先就要爱自己的事业

王振义院士的电脑显示器很大,显示着他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做的幻灯片。

1996 年,72 岁的王振义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和上网,一有空就泡在网上浏览最新医学成果。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王振义一生的真实写照。

王振义曾回忆说:“我小时候很顽皮,但念书成绩还不错。

我觉得这都来源于我特别爱问‘为什么’,这样就能去看书、去查资料,然后就懂了。

王振义院士在介绍自己制作的幻灯片

简单布置之后,开始采集手模。

因为已经采集过多位科学家,项目组轻车熟路,很快就采集了两份手模。

手模采集留影拍照时,摄影师说:“西瓜甜不甜?”希望王振义院士答一句“甜”,以便表情更自然,结果他每次都开玩笑地回答“苦的!”。

大家忍俊不禁。

刘永坦:能为国家的强大作贡献是我最大的动力和使命

采集完手模,到了留影环节,大家请两位老人一起合影。

两位老人手牵着手,脸上洋溢着微笑,与手模拍了一张合影。

大家开玩笑说:“可以当结婚纪念照了。

”事后看到照片,两位老人非常满意,表示要冲洗一张大尺寸的,挂到墙上。

刘永坦与夫人冯秉瑞教授合影

随后,刘永坦院士与夫人兴致勃勃地参观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

在“力学”“航空航天、交通”“能源与材料”等展区内,他聚精会神地听取介绍,仔细观察展品结构,询问展品设计、原理和功能,并饶有兴趣地亲自体验,相互比较手握的力量是多少牛顿。

在“投篮歪手”展品前,他手持变形眼镜投篮,篮球应声入筐,引得大家一片赞叹。

在“转筒”展品前,大家担心他头晕摔倒劝他放弃,毕竟84 岁高龄了,但他坚持要亲自感受一下,他若无其事地穿过了“转筒”,表示“没有不良反应”。

一行“工科人”在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里找到了“家”的感觉,高兴得像孩子一样,表示以后有机会再来参观。

参观完,两位老人特意叫上陪同讲解的辅导员合影留念。

赵忠贤: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的一种本性,它使人向往、激动和年轻

赵忠贤院士虽年近八十,但思维敏捷,非常健谈,话题很快转到中国科学技术馆上。

他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内容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对我馆的建设、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当年在讨论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馆理念时,与会专家争论不休,赵忠贤趁中途休息的机会,对中国科学技术馆资深技术专家、他的校友王恒说了自己的想法,王恒非常赞同。

赵忠贤院士(中)与采集手模工作人员合影

返回会场,赵忠贤便说出了自己考虑好的“走进科学、体验创新、服务大众、促进和谐”16 字建议,经大家讨论、修改,最后将办馆理念确定为“体验科学、启迪创新、服务大众、促进和谐”。


标签:采集病毒科学技术大家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