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浙江游泳 将中国游泳做大做强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7 11:55:28 分类:笔记 浏览:100


这可能是游泳项目中规格最高的一次签约——9月24日,国家体育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杭州签署共建中国(浙江)国家游泳队合作协议,将以浙江为基础发展培养国家游泳队。

出席签约仪式的,一方为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另一方为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

浙江副省长成岳冲、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国家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大庆参加签约仪式。

以浙江为基础发展培养国家队的模式,毫无疑问,这既是体制上的一次创新,也是国家体育总局对浙江培养模式的充分肯定和授权。

“浙江模式”全面升级 “全国游泳看浙江”,这是中国游泳圈的一句老话,却精准的道出了圈子中最重要的事实。

近年来,浙江泳军在国内外赛场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伦敦、巴西两届奥运会5块金牌,喀山世锦赛的4块金牌。

布达佩斯游泳世界锦标赛,中国队取得3金3银4铜,其中3金1银2铜为“浙江制造”,并打破两项亚洲纪录,一项全国纪录。

而在刚刚结束的天津全运会游泳赛场,浙江队豪揽游泳项目的35块金牌中的19枚金牌,占据了中国游泳半壁江山。

更为可喜的是,青少年组的7块金牌也展现出浙江游泳后备人才的底蕴。

浙江不仅有孙杨、徐嘉余、傅园慧等一批优秀选手,还有徐国义、朱志根、楼霞等优秀教练员。

国家体育总局之所以选择来浙江共建中国(浙江)国家游泳队,就是因为浙江游泳的超强实力。

双方协议的期限将以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杭州亚运会作为一个周期。

根据协议,中国(浙江)国家游泳队实行领导小组负责制,组建若干由主教练(含外籍教练)负责、训科医结构完善、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训练团队,采取年度考核,实行动态调整,实现扁平化管理。

中国(浙江)国家游泳队以目前浙江省游泳队人员为基础,按照国家游泳队的组队原则和标准,确定具体的队伍规模,并进行教练员和运动员选拔,力争在奥运会、亚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亚东表示,浙江在这几年引领了中国游泳的半边天,而浙江的师资力量一直引领着中国游泳。

作为体制改革的一次创新尝试,中国(浙江)国家游泳队将打破地域限制,由体育总局和浙江省共同出资培养人才。

张亚东表示,构想以浙江的游泳为基础,面向全国招生,将这些运动员共同培养,科研和教练员是全世界招聘,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体育总局和地方签署的共建国家队的一支队伍。

今后,浙江将汇聚全国乃至世界顶尖的优秀教练,带队培养选手。

“在运动员培养模式上,我们将采取共同培养、双积分的形式。

在科研人员和教练员的招聘上,我们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所以这是一个比较活的机制,也是一个体育改革的措施。

”张亚东表示,原来国家队是体育总局出资,现在变成国家、地方共同出资培养。

共建的优势在于机制更为灵活,既有利于提高教练员、运动员待遇,也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

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大庆说:“浙江在游泳上面有优势,举国体制就是要发挥国家、省市、社会乃至市场的力量。

浙江在培养人才方面有一套成功的经验,希望通过共建可以把这套经验在全国复制起来,将中国游泳做大做强。

”三大法宝,让浙江游泳独领风骚 近20年来,浙江省把游泳项目作为竞技体育发展的重点,走出了具有浙江特色的游泳发展之路。

而随着孙杨、叶诗文、傅园慧、徐嘉余等浙江运动员的走红,浙江游泳,也成为中国游泳的代名词。

那么,浙江模式的特点有哪些呢? 法宝一:具备国际视野 2010年开始,浙江游泳开始加大留洋力度:先后选派数批选手集体前往澳大利亚、美国等地训练。

据不完全统计,队中超过2/3的选手有留洋的经历。

而孙杨和丹尼斯之间长期的合作,也就是从这里就开始了。

国外的教练,带来了先进的思路和理念,包括比赛速度训练,短距离的理念包括对体能的重视等。

但外教如何和中国本土的特点结合,如何学习,中国本土教练如何与之融合显得尤为关键。

朱志根将此归结于“学习”,他说:“去国外训练,学习先进理念,再融合自己原有的训练特点,改进我们的训练作风和观念。

不改变永远要落后挨打。

这个理念的改变,就是从过去的三从一大,转变到训练的精细化,提高每一次训练的质量。

” 前中国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在分析孙杨成功的原因时,也透露,正是“中西合璧”才创造了孙杨的奇迹:如果没有朱志根为他打下坚实的有氧耐力基础和超长距离训练的能力,丹尼斯就没有办法“锦上添花”。

而正是因为较好地吸收国外的执教理念,才保证了朱志根、徐国义包括郑坤良等一批优秀教练快速成长。

法宝二:业余+对接的金牌流水线 在浙江模式的背后,浙江的陈经纶体校游泳馆无疑是最直接的体现载体。

每年暑假,这个学校总是人满为患。

体校每年的选材人数在1300人左右,但报名者有上万人之多。

经过三期培训之后,从中选择的350名有运动天赋的小孩将留在队伍中,保持在1200名以上。

体校采取走训制,孩子们白天在学校上学,下午4点放学后由家长接送到体校,晚9点回家,风雨无阻。

强大的群众基础,为“金字塔”提供了坚实的基座。

事实上,不只是杭州,比如温州引入社会力量办体育,在游泳项目上形成了体校、民办、公办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局面,训练人数也增加到1300多人,无疑扩大了选材面。

数据显示,近年来,10个全国游泳之乡,浙江占据了2个,而上百个“全国群众游泳健身活动模范池馆”,浙江省拿到了19个,浙江的红火可见一斑。

而庞大的选材范围,也确保了职业教练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浙江名帅们一般都会直接到各个基层体校选材,而且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浙江一般都是一线教练直接对接体校,这样就确保了业余训练和专业选材之间的无缝对接。

游泳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加上“全民游泳”的氛围,这三大方面促成了浙江游泳今天的优势地位。

法宝三:传帮带的复合型团队 在浙江的基层游泳中,每年都会涌现大量孙杨的启蒙教练朱颖这样的教练。

“我们的基础训练打得特别扎实。

从业余到专业,我们做的在整个中国算是最完整的,无缝对接。

”朱颖说。

首先是年龄组无缝对接,训练全开放,任何一名教练可以招生任何一个年龄段。

,“新的血液进来,好的苗子留下来”,从初级班到中级班逐级筛选,最终进入高级班的比例仅为1%。

选材机制精益求精之外,在中国游泳中率先“走出去”的浙江,在专业的训练理念上汲取了新营养、新理念,同时与中国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和训练方式相结合。

“丹尼斯在中长距离上的训练,以量为主,以强度为核心,一次备战下来没有调整期,天天要求高强度。

要完成这个高强度,首先体力要上去,营养得上去,浙江游泳从2010年去澳大利亚训练以来,包括陈桦、孙杨,包括后来的徐嘉余、傅园慧,澳大利亚的训练理念包括体能训练、小肌肉群的训练模式,对我们都是一个借鉴。

”朱志根说。

赛事赛制的竞赛杠杆作用,也起到了显著成效:运动员参加专业的达标赛,如果不能达标,参赛费用一切自理,在达标的基础上,奖励全国前八名、前三名,奖罚分明;另一方面,带队教练员也有成绩衡量指标。

教练员起步带8名队员,其中一名达到全国冠军赛冠军的,可以奖励增带一名队员,达到世界冠军乃至奥运冠军的,则分别增加两名和三名。

浙江游泳的精神,第一条就是团队协作,从教练员、运动员、管理团队和科研医务保障。

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教练。

教练员梯队和运动员梯队的良好衔接,教练之间的传帮带(像朱志根、张亚东、徐国义这样的成名教头会定期给队里的年轻教练讲课,以提高年轻教练的理念和水平),包括队员之间的传承(孙杨就说,他到国外训练回来之后,会“尽可能地把一些体会传递给小运动员”。


标签:游泳浙江训练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