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钱琪深最终演变成了民族危机 对于南斯拉夫来说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7 11:24:56 分类:生活 浏览:90


2006年5月21日,塞尔维亚和黑山境内的黑山共和国就就黑山独立问题举行公投,超过百分之五十五的国民投票赞成独立,6月15日,塞尔维亚承认黑山独立,人们也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曾经的南斯拉夫所在的地区,那个已经消失了的强大国家。

南斯拉夫,一个曾经无比强大的存在,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斯拉夫的人均住房面积就达到了十八平方米,而且每八人就有一辆轿车,中国也不过是最近这一二十年才实现了汽车家庭化。

那时候南斯拉夫平均每一点八个家庭都有一台电视机,而我国在同时期甚至一个村都难得有一台电视。

在南斯拉夫巅峰时期,它的体育同样灿烂无比,无论是足球还是篮球都曾傲视全球,就连其假护照也成了抢手货。

然而,南斯拉夫从强大到解体也不过短短十五年的时间,令人惊诧、叹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南斯拉夫的迅速解体呢?

一、南斯拉夫的成立

1945年,南斯拉夫强人铁托领导的民族解放军赶走了纳粹,在11月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同波兰等国不同,铁托率领的民族武装几乎是凭借着自己的力量打下的天下,除了苏联帮助他们解放了贝尔格莱德。

二战之后,铁托也凭借着极强的个人魅力和手段成为了整个南斯拉夫说一不二的主宰,在铁托的带领下,他将南斯拉夫带上了一条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的道路。

整个南斯拉夫除了主体民族塞尔维亚人外, 还包括了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多个民族,悲剧的是,各民族之间并不是特别的融洽,比如克罗地亚就一直有着很强大的离心力。

虽然建国之初的南斯拉夫民族矛盾重重,但是在铁托的强有力领导下,南斯拉夫一边平衡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维护好民族的团结,一边探索经济的发展,寻求一条适合南斯拉夫的经济模式,摸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自治道路。

1948年,南斯拉夫就跟苏联不太对付,铁托本身就是一个强人,他敢于反对斯大林,在整个世界政坛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1949年,同苏联闹僵后,南斯拉夫开始同美国接触,但是该国也并没有完全倒向美国。

铁托既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他想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二三十年里,南斯拉夫而已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二、南斯拉夫的辉煌

1976年是南斯拉夫的巅峰时期, 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当时南斯拉夫的国民生产总值比1946年翻了五倍,工业生产增长了13倍,农业生产也增长了一点五倍,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数据。

在六七十年代,当中国还在为生存而艰难奋斗时,南斯拉夫就已经普及电视和电冰箱了,当时的许多中国人恐怕连冰箱是什么都没有听说过。

不仅如此,富裕的南斯拉夫在教育的投入上也非常舍得,其境内七到十五岁的适龄孩子都可以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

南斯拉夫的军事也是非常出彩的,在二战期间,南斯拉夫游击队是一支非常强悍的武装,令希特勒都头疼无比, 他们也上演了许多经典的战例。

著名的老电影《桥》就是许多中国人非常美好的回忆,而该电影反应的正是南斯拉夫勇斗德军的场景。

南斯拉夫的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是一支不容任何敌人小觑、打的德国人都叹服的百战之师,这样的武装也是铁托能够在华约和北约之间保持独立、寻求平衡还游刃有余的力量源泉。

更令人惊叹的是南斯拉夫的护照在一百多个国家都能够畅通无阻。

南斯拉夫虽然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但其并不是华约成员,同时他与美国也保持着良好关系, 还是“不结盟运动”的真正创始国,这使得南斯拉夫在整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也同这些国家达成了免签入境的协议。

在当时,南斯拉夫的护照含金量非常高,几乎整个东欧和西欧,南斯拉夫人都能够畅通无阻,他们的护照也几乎成了“全球通行证”。

1976年,整个南斯拉夫不过才两千万人左右,而出入境的人次就高达一千六百多万,几乎是人人都在出国旅行,真正是“一照在手,天下我有”的感觉。

由于南斯拉夫护照含金量高,能够前往全球大部分国家,他们的护照也成了最容易丢失的东西,许多小偷就专门偷南斯拉夫人的护照,因为在黑市上,这样一本护照可以卖到一万西德马克的高价,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数目。

除了偷窃护照外,就连假护照也成了抢手货,许多人选择仿造南斯拉夫假护照,使其成为了被仿造频率最高的护照。

但是, 如此强大的南斯拉夫在1976年达到巅峰后,仅仅十五年后,就随着铁托的离世而迅速衰落、分裂了。

三、强盛国家的衰落

南斯拉夫本来是社会主义国家中改革开放最早、社会体制最完善、经济最繁荣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但是在存在了四十多年后,于1991年开始分疆裂土,最终落得个四分五裂的下场,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令人惋惜又哀叹。

南斯拉夫实际上有二十多个民族,其中六大民族都有自己的共和国,民族问题一直是南斯拉夫绕不开的话题。

铁托时代尚可推行大小民族一律团结平等的政策,也能在国际上通过“不结盟运动”来维持和保障国家的高速发展,为南斯拉夫赢得了二三十年的繁荣稳定。

但是, 自从1980年铁托去世后,仅仅十来年的时间,随着各种潜在矛盾的突显和激发,将这样一个好端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彻底在民族仇恨的烈火中化为灰烬。

1988年,马叙生大使前往南斯拉夫就任大使一职的。

临行前,钱琪深部长就对其交待说:“南斯拉夫是实行改革政策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本来还是搞的很不错的,现在却越来越困难,这是什么原因呢?你去了也研究研究,中央领导都很关心这个问题”。

马叙生大使到任后也走访了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波黑三个共和国,在走访了许多领导和专家后,马大使发现问题主要还是出现在各共和国,实际上也就是民族问题。

南斯拉夫早些年的时候实行的是社会自治制度和经济协商制度,曾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随着联邦政府一再的权力下放,导致了各共和国的权力不断扩张,民族主义开始膨胀,联邦政府的威信和掌控力大幅下滑,带来的就是隐患和矛盾。

铁托在世的时候还能够凭借个人的权威进行压制,但在他去世后, 就再也没人能够控制局面,最终也导致了崩坏局面的发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到达过南斯拉夫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南斯拉夫风景秀丽且经济繁荣,农村到处都是别墅和小洋房,而城市里的高楼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餐厅和咖啡馆也总是客满为患。

就连人们的日用品不仅品种多样,质量也比东欧其他国家高出一个档次。

在那个时候,随便到任何一个南斯拉夫朋友的家中做客,主人都能准备一桌丰盛的宴席来招待。

然而,在这样的繁荣景象下,也隐藏着通货膨胀和工人罢工的危机,铁托的去世使得一切都向着最坏的方向滑落。

1982年11月,中国前驻波黑大使温西贵前往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工作时,一下飞机就遇到了电力缺乏问题,温西贵先生和接他的同志是傍晚到的大使馆,那段时间街上本应该是灯火通明,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一片昏暗,只有住宅的的窗口还在闪烁着微弱的烛光。

11月的贝尔格莱德已经是比较冷了,按照以往早就应该开始供应暖气了,但是他们回到房间时却是冰冷的一片。

大使馆的同事们解释说这段时间南斯拉夫的电力严重不足, 市政府只好在各个街道和各区轮流停电,就连大使馆也不例外。

所以,在断电断暖气的情况下,即使大使馆自备有柴油取暖设备,也因为没有电而无法使用。

不仅如此,温西贵先生还进一步的了解到了原本商品非常充足、富裕的贝尔格莱德市场开始出现了商品短缺的现象,食用油、食糖、咖啡、肥皂、洗衣服等许多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都出现了缺货。

正所谓“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貌”,南斯拉夫开始出现这些现象后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苗头,也预示着更加艰难日子的来临。

当时的人们还不曾想到,不到十年后,南斯拉夫就将开始分崩离析。

四、南斯拉夫解体的原因

对于南斯拉夫来说,从强盛走向分裂一定是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的。

首先就是政治方面的原因,与苏联高度集权导致的体制僵化以及培养出一大批的官僚特权阶层不同,南斯拉夫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权力过于分化。

从1974年南斯拉夫的第三部宪法开始,其中央权力就被摧毁。

在该宪法中第四部分规定了联邦议会是社会自治机关和联邦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最高权力机关,联邦主席团是国家的最高集体领导机构。

但是联邦议会和联邦主席团都是把名额平均分给了每一个共和国和自治省,完全不考虑每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土地面积、人口多少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只是盲目的按照民族和地域进行名额的分配。

这样就导致了南联盟的统一性遭到了削弱,中央的权力也进一步的被分解,形成尾大不掉的现象,而南共联盟开始将关注的重心转向民族因素,动摇了南斯拉夫团结和统一的共同体的根基。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离心力,中央越来越难以掌控地方,地方上的分裂势力就会越来越猖獗,等到外力的趋势下或者某一个事件的催化下,就会产生难以预料也难以控制的后果。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南斯拉夫也向世人展现了多党制的弊病,并不算特别大的南斯拉夫在1990年底的时候就有多达248个各类政党,而其中全国性的政党组织也多达33个,这每一个政党和组织都是对南斯拉夫执政的冲击,也让南斯拉夫逐渐从统一走向了分裂和瓦解。

再者,经济因素也是南斯拉夫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南斯拉夫实行的是社会所有制经济,管理权过度分散,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掌握管理权。

你那斯拉夫的经济制度虽然可以避免资本家或官僚机构对生产资料的垄断和对劳动收入的任意掠夺,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造成“分散主义”和“地方本位主义”,给经济带去严重的负面影响。

由于中央权力的下放和分散,在经济改革中,各共和国和自治省并没有完全执行中央的改革措施,他们截留了联邦下放的权力,形成“中阻梗”,导致政令不通,号令不一。

由于中央政府的软弱无力,他们也无法真正掌控国民经济,不能左右生产的局面,无法像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对落后地区进行经济援助,进而导致了地区之间经济差距的加剧,也导致了本就不和谐的民族矛盾的进一步加深。

除此之外,民族因素也是南斯拉夫解体的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

前面提到,南斯拉夫本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一些较大的民族还有自己的共和国,离心力较大。

与其他一些多民族国家不太一样的是,南斯拉夫的主体民族占比并不大,其境内最大的两个民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这两个民族并不和睦,互相之间有仇隙。

没有主体民族的压制,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就显得格外棘手,始终是一个定时炸弹。

同时,各民族在历史上也因为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等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些民族还被第一次纳入了南斯拉夫王国,那时候的南斯拉夫王国实行的是大塞尔维亚主义,这就自然引起了人口位居第二的克罗地亚族的不满。

两族之间常常是勾心斗角,甚至还互相刺杀对方的领导人,留下了难以化解的仇隙。

虽然在铁托的铁腕统治下,南斯拉夫也实现民族平等政策、缓解了民族矛盾,但仇恨的种子已经种下,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生根发芽。

1980年,铁托去世后,那些被掩盖的民族问题开始浮现,再加上经济的恶化,民族之间的撕裂开始加剧,民族主义抬头,最终演变成了民族危机,导致了最终崩坏局面的产生。

在对待民族问题上,南斯拉夫政府是有责任的,他们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来彻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反而是实行民族自治,这也加速了各民族的独立之路,让那些本来就不是特别团结的各民族之间失去了大融和的机会,没有形成一股向心力,不能拧成一股绳来发展。


标签:南斯拉夫民族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