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莫理循 同是水车照片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7 11:00:17 分类:书屋 浏览:119


  乔治?厄内特斯?莫理循(GeorgeErnes Morrison),1862年生于澳大利亚,清末民初他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著名事件。1912年,他应中国政府之约,担任了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他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置有房产,当时称王府井大街为“莫理循大街”,街牌一直挂到1949年。

  莫理循在中国进行过两次游历。一次是1894年他首次来华,从上海溯长江而上,一直深入到西南边陲;第二次就是1910年以《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的身份穿越西北的经历了。

  1910年1月15日,莫里循离开北京乘火车到洛阳,然后乘马车到达西安,开始了为时半年的中国西部考察。他从西安出发,途经甘肃平凉、兰州、凉州、肃州、嘉峪关进入新疆,经哈密、乌鲁木齐、石河子,一路西行到达伊犁,尔后向南翻越木扎尔特冰川,经阿克苏到喀什噶尔后向西过乌洽,最后到达俄国的奥什。与他的西南之旅相比,这一路大多是黄土高坡、戈壁荒漠,可谓备尝艰辛。莫理循的西北之行是在辛亥革命的前一年,一个外国记者从陕西、甘肃一路西行到新疆,亲历、亲闻、亲见,留下了可靠的记录,特别是片,填补了文字记载的缺失,为今人留下了许多消失了的人物、景观和重要的历史时刻。我见到的莫理循在甘肃境内的照片大约有几十张。与以往所见到的大多数老照片不同的是,这些照片清晰度很高,所呈现的细节,往往让人感叹不已。

  平凉驿道两旁同治年间栽植的“左公柳”(图2),左宗棠的影响还在,“左公柳”还没有受到摧残,大规模的人为砍伐尚未开始,虽然在冬日里不是“绿荫蔽天”,但依然“夹道绵延”,复现了当年繁盛的景象。

  水车的老照片很多。同是水车照片,莫理循拍得很特别,他近距离把镜头对准了水车的工作面(图1)。狭窄的引水道、用石头垒就的水车巷隐没在水底,沉入河里的水轮,简单、实用的构造一目了然,现在复制的水车相形见绌。黄河结冰季节,虽然我们不能看到刮水板倒挽河水激起的水花,但可以看到原始的水车所用的建材不过是就地取材、最简单的石头和木头。车身所用木料十分简陋,支撑引水木槽的树干还有些弯曲。那时,就是这样的水车维系着兰州人的民生。

  左宗棠曾任陕甘总督,驻节兰州。光绪十一年(1 885年)左宗棠病逝于福州后,湖南湘阴、长沙、新疆乌鲁木齐、甘肃兰州等地都建有左宗棠祠。兰州府东面现在的兰州二中里也曾建有他的祠堂。随着岁月的变迁,祠堂没有了踪迹,但与祠堂相关的楹联却得以保存下来。刘锦堂、雷正绾、李廷箫以及后任陕甘总督的魏光焘等都为兰州的左宗棠祠题写过楹联。莫理循把这座很具中国建筑风格的“钦建左文襄祠”摄入镜头(图3),左宗棠祠何时、为何被拆除,值得有关人员去研究。

  嘉峪关城楼是万里长城西端的尽头,如果没有看到莫理循1910年的这张照片(图4),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今日雄伟的嘉峪关下曾经聚集过这么多破旧的民房。

  莫理循在甘肃织呢局生产厂房前的摄影(图5),是一张非常难得的珍贵照片。说它难得和珍贵,是因为在近代甘肃工业的创建过程中,除了兰州黄河铁桥工程实体仍在发挥作用外,其他工业遗址几乎都不存在了,而且,记载近代甘肃实业的文字档案材料也非常少,织呢局、洋胰子厂、官金铜厂等照片更是从未见过。像这张如此清晰的照片,连研究兰州地方史的专家都第一次见到。

  2005年,当年曾帮助中国工程师在甘肃创办织呢局、蜡烛厂、肥皂厂的比利时人林辅臣的后裔,现居美国的安妮女士一行3人专程来兰州寻根问祖,还到甘肃省档案馆查找资料,并向省馆赠送了一张兰州黄河铁桥竣工的照片。安妮一行在兰州史志办和兰州族人的陪同下探访与其先祖有关的遗迹,其中就包括照片中的甘肃织呢局旧址。遗憾的是,当时他们都不曾见到这张复现当年情景的照片。

  照片拍的角度很讲究,镜头透过光线遮蔽的工厂木栅栏门,使得投射出的厂房主景十分醒目。厂房的扁额上题有“织呢前厂”四个大字,当年情形如在眼前。甘肃织呢局旧址位于现在兰州畅家巷兰州一中的西侧。

  莫理循1910年西部考察的文字记录,目前还没有披露于世。从他的悉尼米歇尔图书馆馆藏档案透露出的信息来看,他在中国有每天记日记的习惯,如果他的西北之行日记有一天公诸于世的话,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作者单位:甘肃省档案局750012)


标签:兰州照片甘肃水车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