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闪电战 一场战事的输赢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7 10:56:19 分类:笔记 浏览:81


聊起闪电战,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毕竟德国在二战时可是将这一战术运用到了极致。

不过呢,大家也由此会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二战时德军能够在法国短时间内击败坦克数量、质量都有优势的英法联军,但如法炮制的闪电战,却唯独在苏联这失灵了?

其实呢,关于这一问题有很多人讨论过了,不过大家也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德军在法国的闪电战,是集中火力歼灭敌方主力并打了英法联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在苏联却是兵分三路入侵,更像是大规模的纵深突破。

因此就有人会问了,这德军前后的闪电战打法并不一样,可能是因为战术的侧重点的不一样。

那么,闪电战强调的重点究竟是什么呢?难道真的存在歼灭敌方主力和瘫痪敌军指挥系统的差别?其实老实说,战场上使用的闪电战术,最重要的一点是破坏敌军的作战秩序,让敌军再也没有作战的能力。

但是呢,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毕竟如果遇到实力相当或者作战实力更胜一筹的敌方,一股脑的歼灭敌方主力,只会有一种结局,那就是展开拉锯战,看谁能耗得过谁。

所以呢,如果只是片面强调歼灭敌方主力的话,就不能将其称之为闪电战了。

毕竟闪电战讲求的速战速决的效率,就比如说德军一小时拿下丹麦、五天攻下荷兰、十八天征服比利时、三十九天击败当时欧洲最强的法国。

而像德国在苏联四年,早已将闪电战打成了拉锯战,而德军想用有限的物资和能源耗过广阔的苏联。

估计看点这里大家会想看,既然歼灭主力行不通,那瘫痪敌军指挥系统肯定能行,毕竟士兵没了指挥就会变成“无头苍蝇”。

有一说一,依靠瘫痪敌军指挥系统取胜,的确算得上一种方法,但这只仅限于一击即溃的敌军指挥系统,就比如说上世纪60年代,我军能够用三人小组击溃印军一个炮兵营,就是因为印军的整个指挥系统是不懂得变通,更不能按照当下情境和地形条件改变作战士兵的部署。

但是这只是个例,对于二战时的德军和苏军来说并不适用,要不然双方也不会耗了。

那么,德军的闪电战到底是怎么失灵的呢?我们知道,一场战事的输赢,会受到后勤、指挥控制系统、情报、前线、战场配置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其中只要敌方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其作战秩序也就乱了。

而之所以德军能在欧洲速战速决,却在苏联惨痛败北也是如此。

想想看,无论是丹麦、荷兰还是比利时、法国,它们的国土面积能够与当时的苏联甚至是其中的一个战区相比吗?很显然,这已经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程度了。

所以呢,德军面对这些小国使用闪电战游刃有余,在与苏联交战的前三个月,也是取得了重大成果。

但话又说回来,仅凭三路入侵真的能够吞下偌大的苏联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所以在德军继续深入苏联的过程中,后勤补给成了十分棘手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闪电战讲求速战速决,因此补给线拉得很长,再加上恶劣复杂的环境,德军很快就陷入了被动局面。

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充足的石油能源支撑德军同时多线作战,再加上石油供应链遭到美军轰炸,因此当时已经拖不起的德军选择夺取苏联的石油以战养战,但是辽阔的俄罗斯平原大量消耗着后勤补给。

而令人唏嘘的是,曾经威风凛凛的重型坦克因为缺油而被舍弃。

显而易见,后勤补给跟不上,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闪电战成了持久战,德军已然没了优势。

所以呢,所谓的闪电战针对的并不是哪一种侧重点不同的战术,而在于给敌军存在的缺陷一记致命痛击。


标签:闪电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