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正文

赵碧琰 所谓财帛动人心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7 10:51:56 分类:娱乐 浏览:119


“世界上最让人痛斥的事情是,将背叛民族冠以曲线救国的帽子!”,在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有一种人始终不会得到后人的原谅,这类人就是汉奸

秦桧在岳飞面前一跪就是近千年,吴三桂遗臭几百年,在抗日战争当中,更是有无数汉奸被丢进历史臭水沟里。

更为可怕的是,汉奸们的臭和恶还让他们的一些无辜家人遭遇到了难以想象的精神苦难。

1984年,北京一位普通的环卫工大妈捐款24亿元震惊了整个国家,她却一脸沉重地说这是为了丈夫赎罪,她的真实身份曝光后不由的让人唏嘘不已。

01

有底线的妻子

这位在外人眼中普通的如“尘埃”一般的环卫工大妈,事实上她的真实身份非常“不普通”,她叫赵碧琰,她的丈夫叫赵欣伯。

在抗日战争期间,如果要列一个“汉奸排行榜”,那么赵欣伯绝对可以名列这耻辱榜单内。

虽然赵碧琰在近代史上不算什么“奇女子”,但是她至少明白,做人最低的底线就是不能背叛民族。

在近代史上,很多汉奸的妻子同样选择和汉奸丈夫同流合污,甚至很多人之所以最后当了汉奸,他们的妻子还推了一把。

以现存的历史资料来看,在赵欣伯在汉奸道路上一路作恶的时候,赵碧琰并没有选择和丈夫一起“并肩作恶”。

这一点从赵欣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抓捕,赵碧琰并没有被连累就可以看到。

另外,如果赵碧琰有任何汉奸行为,她也不可能逃过新中国法律的审判。

02

日军的思想渗透

从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就开始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朝鲜和我国东北的所谓的“大陆生命线战略”,因此他们派出了大批间谍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渗透。

比如说在当年的东北军中,日军就通过派遣军事教官顾问,通过让东北军军官进入日军军校深造等一些手段,对东北军进行“内部渗透和影响”。

另外,在整个大陆生命线计划当中,对留日学生的“思想改造和渗透”同样是日军企图吞并我国的一个大阴谋。

在抗日战争初期,为何日军能够势如破竹,除了日军武器装备比我国先进以外,还与日军在国内培植渗透的庞大“亲日军团”有着很大关系。

仔细研读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抗日战争中很多汉奸都曾有过留学日本的经历。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战争中我国对于汉奸间谍的清查工作中,留日背景就是一个突破口。

03

赵欣伯汉奸之路

而赵欣伯的汉奸生涯就是在日本留学开始的,实事求是地说,赵欣伯的确是民国时期一个不可多得的法律大才,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日本,取得法学博士的留学生,哪怕这个头衔是日本有意笼络他,但也可以看到在法律上,他的确很牛逼。

如果说他能够将自己所学和在法律上的天赋用于祖国法律建设上,或许我国会诞生一个法律奇才。

然而他却成为一个汉奸,他的法律武器却成为日军的统治东北的罪恶工具。

通过日军的一系列“思想改造”,再加上他本人对权力、对金钱的无尽欲望,最终赵欣伯坠入到了汉奸的深渊之中。

在接下来的伪满洲国的建立当中,他更是充当日军的“急先锋”,在伪满洲国的国号、首都改名等一系列问题上,他都亲自操刀策划。

在伪满洲国的法律问题上,在日军对东北的统治下,赵欣伯都充当了日军一把锋利的法律武器。

甚至于,在日军投降以后,在民国政府在搜寻日军战犯资料的时候,赵欣伯居然铁了心的要陪日军战犯们殉葬,赵欣伯在“屈辱”中病死。

04

汉奸家属的精神煎熬

某种意义上说,汉奸就是最大的贬义词,哪怕沾染上汉奸的一丝丝灰尘,你的人生就会有了污迹。

而赵碧琰作为赵欣伯的妻子,可以想象得到,她的人生会有多么的灰败。

1945年赵欣伯被抓捕后,他在大陆的所有财产都被充公。

因此,赵碧琰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日子岂止是艰难二字可以形容的,更为重要的是是精神上的艰难。

如果对汉奸家属生活和精神上的艰难缺乏画面感,大家不妨从电视剧《古董局中局》上找寻一下“这种特殊的画面感”。

在剧中,主角许愿就在开局就喜提一个“汉奸儿子”的标签,这个标签让他受到了无尽的苦难,旁人的唾骂,精神上的压力,都让许愿成为人们眼中的一个“怪人”。

也许,当年的赵碧琰的心理世界,和电视剧里的许愿有着一定的相似。

根据文史精华2013年第5期的内容显示,赵碧琰出身并不简单。

在旧社会她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低着头”的女性,相反,她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新知识女性。

要知道她和赵欣伯结婚,那可是属于自由恋爱,当年赵碧琰是赵欣伯妹妹的同学。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以赵碧琰的受教育程度,如果不是她身上汉奸家属的标签,也许她是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更加不可能在七十多岁高龄还做着环卫工这种辛苦的工作。

不管是从70多岁这个关键词,还是环卫工这个关键词,都可以看到赵碧琰的日子的确是非常的艰难。

05

东京巨额财产案

如果日子就这样“平淡”地过去,也许赵碧琰这个名字会被彻底“隐入尘埃”。

然而赵欣伯遗留在日本的庞大家产,却再一次将赵碧琰卷入到历史的浪潮之中。

原来,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赵欣伯通过自己的人脉网,利用自己日军红人的身份,一直在疯狂贪污敛财的道路上撒欢一般的奔跑。

到了抗战后期,也许是看到日军的太阳即将坠落了,于是他将大部分投资都转移到了日本。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属于赵欣伯的产业已经价值30亿日元,在那个年代着绝对是一笔巨额的财富。

所谓财帛动人心,为了这笔财富,当年赵欣伯在日本的财产守护人委托人甚至想占为己有,而国家为了帮助赵碧琰要回这笔财产,这场东京跨国财产案官司一打就是二十多年。

06

捐款24亿

1984年,因为丈夫汉奸行径,内心受尽煎熬的赵碧琰终于下定决心将丈夫日本财产的80%捐献给国家,当然,她更明白,这24亿本身就是国家的。

丈夫的这30亿本身就是他当年贪污的民脂民膏。

虽然她知道,哪怕她捐出这24亿也无法抹去丈夫的罪恶,但至少她可以求得内心的安宁。

24亿日元不是一笔小数目,赵碧琰能够将这一笔钱捐献给国家,说明她的确是在为丈夫当年犯下的罪恶去赎罪,虽然汉奸之罪是永远也洗不掉的。

但是对于赵碧琰而言,她的这种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赵欣伯的汉奸标签实在带给了她太多的伤害!


标签:汉奸日军一个日本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