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铁肩担道义 而就算石达开再厉害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7 10:48:52 分类:笔记 浏览:100


中国文化传承至今,有一样东西始终没有被历史的长河淹没,那就是对联

甚至至今,对联仍然是中国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吉祥物。

而下面这五副名联,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但是小编相信它们的来头也一定能足够让你吃惊。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见到这副联,但凡读过几天书的人都能异口同声,没错,这副对联可以说是都能成为我们座右铭的励志必备佳作。

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清代作家蒲松龄。

可是小编发现在清人邓文宾所著《醒睡录》里记载就有关于这幅对联的记载了,这副联早在明朝就已出现,作者叫胡寄垣,不过是个孝廉。

只是没想到,失魂落魄时的励志之作,经蒲大师推广,成了万千“屌丝”的行为准则。

可以说的机缘巧合下的成功吧。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这副对联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许多人一想到他就会想到李大钊,甚至是有一部纪念李大钊的电视剧就叫做《铁肩担道义》,因此这副对联也就彻底成为了李大钊的代表。

但其实,这幅对联的原型在明朝时期就早已出现。

只不过对联原文为“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而李大钊将“辣”字改为“妙”字,也是有渊源的。

1916年,李大钊留日归国,在北大当教授,创办《晨钟报》以图惊醒世人。

在每期《晨钟报》上,他都印着一口洪钟图案,钟上面每期印有一句口号,在第六期《晨钟报》的古钟上,便印下这副联。

不过他将杨继盛原文“铁肩担道义。

有人说,李大钊改过的对联能更加出名,关键在这一个“妙”字。

相对于勇往无前、挑战贪官的杨继盛,他的确不能客气,需要同样的“心狠手辣”,而革命导师李大钊则更讲究方法了。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提到这幅对联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想到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没错这副对联是毛主席的座右铭。

但其实这幅对联只是毛主席摘录的,并非是毛主席写的,但因为这副对联因毛主席而出名,所以许多人也就将他的作者当作是毛主席了。

真正的作者是明代叫一个胡居仁的江西人,他是明朝知名的理学家之一,幼年的胡居仁有理想,爱学习,写下这副联勉励自己。

只不过毛主席的领袖光环太过强大,让我们不知觉的就把这副对联当成是毛主席的了。

安危他日终须仗;

甘苦来时要共尝。

相信看过电影《辛亥革命》的朋友对这副对联都不会陌生。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黄兴和孙中山闹点小矛盾时,孙大元帅果断提笔,在黄兴临走时送给他这副对联,读着这充盈着革命友谊的联句,镜头中的黄兴热泪盈眶。

但其实呢,这幅对联的原作者却不是孙先生,孙先生也只是引用。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日本陆军大操,清廷派沈翊清为特使赴日观操,看完操练后,赠给留日中学生一首七绝:“上国威名溯有唐,敢辞书剑倚扶桑。

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这副对联的源头原来是在这里。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这副对联相信大家不只是能知道文字,更能知道它所包含的故事。

这副对联对应的故事也是引人入胜的,而主人公就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将领石达开,石达开借助给剃头铺写对联来为起义部队制造声势。

但其实不然,早在石达开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同时期的梁章钜一本《楹联丛话》里已有清楚记载:“相传有一剃发店乞联于狂士。

”。

也就是说这个故事在石达开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而就算石达开再厉害,在小时候被一个文人称为“狂士”,还是不怎么现实的吧。


标签:对联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