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后pc时代 支付服务商(比如银行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7 05:55:07 分类:笔记 浏览:70


  互联网强大的创新精神,使得互联网短暂的发展历史上的每个年份都不大可能是一个稀松平常的年份――每个年份似乎都是里程碑之年,至少现在看来还没有例外。2010年,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重要标志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必将成为网络传播历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后PC时代”

  1971年,英特尔公司的工程师霍夫(M.Hoff)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Intel4004),把CPU的所有功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把两个存储芯片附加上去,一个存储数据,另一个装有驱动CPU的程序。这样不但使计算器变得简单,而且成本也大为降低。霍夫的发明意味着一个集成电子新纪元的到来。

  上世纪80年代,IBM推出以英特尔的X86的硬件架构及微软公司的MS-DOS操作系统组成的个人电脑(PC),并制定以PC/AT为PC的规格,个人电脑正式进入历史发展轨道。这段历史也缔造了英特尔和微软两个公司。

  2009年,全世界半导体产业的销售额为2263亿美元,像英特尔这样的行业巨头一直跻身于世界上最赚钱的企业行列。但自进入2010年以来,英特尔陷入困惑。9月中旬,素有“IT产业创新风向标”之称的2010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英特尔公司在这次会上,全面阐述了更智能个性化互联网设备的普及即将给产业带来的全新挑战和机遇。“在PC诞生3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看到整个计算产业正在发生巨变。计算不再局限于个人电脑,它将无所不在,个性化互联网也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PC的概念也将得到重写,它不再只限于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而需要重新定义为个性化计算(Personal Computing)。”

  早在之前的6月份,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就在All Things D大会上指出,未来PC形态的改变是必然的,而目前发生的一切逐渐让PC在生活中的地位弱化。乔布斯将这个新的时代称为“后PC时代”。

  事实上,“后PC时代”所指,是移动互联网时代。2010年,智能手机和以iPad为标志的平板电脑的诞生,开启了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2010年成为移动互联网元年。移动互联网,意味着人们可以不再借助于宽带连接PC,而是通过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终端就可以实现互联互通。

  2010年,苹果公司借助其iPhone智能手机在全球的热卖,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手机制造商。而为智能手机发展插上腾飞翅膀的3G,尽管在2009年初才在中国内地正式商用,但已经获得迅猛发展。中国联通3G用户2010年突破1000万户大关,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始了信号覆盖和吞吐量的技术攻坚,很多3G智能手机逐步摆脱技术禁锢,“千元智能手机”已经投入市场。市场调研机构Informa预测,2010年全球售出的每5部手机中就有1部是智能手机;而到2012年,全球范围内每3部移动终端中就将有1部是智能手机。易观国际分析师预测:2013年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将有可能接近50%。

  “总有一天,所有的消费电子本质上都会变成手机。”早在今年年初,全球手机芯片龙头高通公司CEO保罗?雅各布博士就提出一个科幻般的推断。图形芯片厂商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的惊人之语是:智能手机的终极形态,很可能是成为“未来PC”。

  在智能手机迅猛发展的同时,平板电脑业开始横扫世界。IDC对平板电脑热潮的估计是,从2010年至2014年,平板电脑出货量预计将以平均每年57.4%的速度增长,2010年和2011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将分别达到1640万台和3500万台,进入2014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达到4600万台。预计2012年,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将超过上网本。

  “移动互联网”中国时代

  在专业人士看来,中国有机会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的中心。仅在手机应用软件领域,中国就已经拥有全球第一的移动客户端软件:手机QQ已经拥有超过2亿用户,而UC(优视科技)经过过去6年的努力,在手机上也已经超过了1亿用户,成为全球使用量最大的手机浏览器。UC的首席执行官俞永福说,2009年至2011年是移动互联网爆发的三年,每年增加1亿手机网民,到2011年底,可能有4亿至4.5亿的用户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这一人数的规模接近目前互联网的总人数规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

  我国网民上网设备多样化发展,笔记本电脑上网使用率增速最大。报告显示,与2009年相比,2010年笔记本电脑上网使用率增加了15个百分点,手机和台式电脑上网使用率分别增加5.4%和5%。

  显然,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不仅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全球领先机遇,更具有横跨消费电子、移动通信、软件开发、互联网增值服务等领域的跨产业拉动力,存在充分的产业链协同优势。

  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有多大?摩根斯坦利的报告认为,它可能是互联网创造的产业规模的十倍。

  显然,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业机遇还必须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

  从网络传播的角度来看,新媒体及相应的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关键。2010年,微博已经在革命性地改变着媒介生态,并表现出比Twitter更强大的媒体性。《南方人物周刊》把2010年度人物的称号颁给了“微博客”――这个一语双关的词汇既指微博也指微博使用者。“我们关注微博,不只是因为它搅动了中国互联网,或者是重新洗牌的标志……我们更关注那些微博使用者。”《南方人物周刊》在报道中指出:相比较Twitter在国外的应用,中国的微博服务更多体现出对现实的关照,起到了传播、组织的作用。这与Twitter上更偏向个人化表达的内容有着极大的区别。

  从传播受众的角度来看,中国网络传播在2010年已经显现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惊人的未来发展空间。CNNIC的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青少年手机网民(注:青少年网民指年龄在25周岁以下的网民)已经达到1.44亿,手机已经取代台式机成为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这个庞大的网民群体使用手机上网都做些什么?青少年手机上网使用率前三位的应用依次是手机在线聊天(87.3%)、手机阅读(65.2%)、手机搜索(60.8%)。同时,在大部分手机上网应用上,青少年网民使用率都高于整体手机网民。这种现象与青少年在传统网络应用上表现出的特征有所不同。在PC网络应用中,青少年使用率最高的是网络音乐(88.1%)、网络游戏(77.2%)、即时通信(77.0%)。由于手机和PC上网终端发展的差异,目前青少年手机上网应用还没有出现由娱乐应用独占鳌头的局面,而表现出手机上网的信息和交流价值大于单纯娱乐价值。

  从这个调查结果看,青少年网络传播中,已经呈现出更具社交性和公共性的特征。而青少年,则意味着新的网络信息传受习惯的未来主导性。

  “现在,是时候思索下一个十年的图景了,那将会是一个完备互联的时代。对于个人来说,他或她将会存在一个无时无刻不陪伴在身边的特点化的互联世界。静态、影像、游戏、导航,各种使用将会与移动终端实现无缝连接,让人们可以轻松地将海量静态信息与丰富娱乐内容放入口袋。”诺基亚环球副总裁邓元在2010年这样展望。

  为什么是“移动互联网”

  如果从真正的个人电脑诞生的1980年算起,已有30年历史的IT产业,每过十年,产业便会发生一次巨大的变革。第一个十年是个人电脑,第二个十年是Web1.0时代,过去的十年,是属于Web2.0的十年,而下一个十年,则被公认将属于移动互联网。摩根斯坦利互联网分析师早在2009Events@Google会议上就发表了一份互联网趋势报告,报告称全球已经进入以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为标志的第五个重大科技周期,集中体现为“3G+社交网络+视频+网络电话+强大的移动设备”。报告称“未来属于移动互联网”。一些互联网业界的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会颠覆现有的互联网格局。

  为什么是移动互联网?

  1.数字化生存的需求

  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所接受的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人们已经习惯生活在一个信息无处不在的环境里,从传播生态的角度看,人们正在进化为信息中的鱼类。因此,桌面终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沉溺于信息的心理需求,人们需要“永远在线”,否则就会变得因信息相对缺失而抓狂,于是,移动互联网成为必然。在网络传播中,微博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标志性媒体形式,依靠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轻量级终端,实现人们随时随地自由地与信息接触。

  2.智能终端、网络和应用,三个最关键要素的发展,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在智能终端方面,一如上文所述,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的发展,意味着整个以前在桌面互联网上的创新,将会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一个大发展。

  在网络方面,3G的应用则提供了网络基础。对中国而言,2009年是网络建设年,2010年则是用户发展年,在迎来3G牌照发放两周年之际,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透露,我国3G用户总数已经超过4000万。工信部公布的最新信息显示,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8亿。2010年,中国联通凭借iPhone4等高端机型,在国内市场奠定了明显的3G终端优势。去年12月,中国联通3G用户数净增128.4万,环比再创新高。此外,工信部已正式启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6个城市的TD-LTE试点。中移动也正顺势加快布局4G市场,按照工信部的规划,TD-LTE规模试验的目标是形成商用能力,通过扩大部署和应用的规模,以实现端到端产品达到规模商用的成熟度。

  在应用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也是着媒体创新的成果。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成为主流,爆发出惊人的力量,相应的商业模式亦渐趋成熟。

  信息技术革命有一个规律:一个“新事物”能够在短时间内赢得相关产业巨头巨额资本关注,并引发技术研发更新狂潮,那么,这个“新事物”就具备了成为划时代技术成果的客观条件。个人电脑如此,互联网亦如此。有专业人士认为,智能手机恰恰吻合了这个规律。这无疑成为移动互联网接力“后PC时代”的一个佐证。

  3.对信息的“自我控制”需求

  人们在数字化生存的同时又时刻面临信息窒息的困境,并试图通过一种途径实现自我拯救,而移动互联网的自主控制性与互动性,则提供了这种可能。

  律商联讯在2010年10月份的一个抽样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的中国白领认为,目前工作中的海量信息给他们带来巨大精神压力。同国外白领相比,中国白领由信息超载带来的压力居世界首位。各国调查结果均显示,职场人士平均每天要花费约51%的工作时间来接收和处理信息,而不是在工作中真正使用这些信息。信息超载正将各国白领推向“信息承受断裂点”。数字社会中的信息爆炸已经突破了这个极限:很多人,开始丧失对信息的主动权。这些都促使人们在信息窒息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寻求自我拯救,以实现对信息的“自我控制”。

  在Web1.0时代,网络还属于一种精英文化,是一个信息创造和聚集时代;Web2.0则让网络进入真正的草根时代,网络传播进入互动化和开放性时代;但在“后Web2.0”时代的今天,人们需要的是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性格、知识等组合单元,构建出个性化的信息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这种个性平台的构建。尤其是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性媒体的发展,为互联网的进化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更符合人们想象的未来。

  “移动互联网”构筑新生活平台

  移动互联网就像当初互联网进入我们的生活一样,将构筑我们新的生活平台。不同的是,互联网的介入走过了一个相对漫长以及预热后集中爆发的过程,而移动互联网则在一种自然状态下突然爆发,我们对此不再惊讶,甚至毫无知觉。移动互联网为我们展示出这样的新生活平台:

  1.移动信息传播平台

  这个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和PC时代的传播平台相比,最大的特征就是我们可以“永远在线”,对信息的传播与接收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的。在此基础上,信息传播呈现形式表现出与时俱进和创新的特点。

  首先是微博的崛起。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标志性的媒体表现形式,微博的勃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手机。事实上,作为创始者的Twitter最初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在升级应用之后,才成为利用无线网络、有线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的一种即时通信,它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形式发送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而不仅仅是发送给个人。微博改变了网络传播生态,当你没有使用电脑或没有浏览网页的时候,它依然可以为你工作。只要注册后,你就可通过手机或IM账号与之链接,从而实现随时随地的互联互通。

  第二是网络巨头尤其是门户网站纷纷变招,推出适应智能手机的各种应用。从而促进了智能手机PC化。受众通过手机像用PC一样登陆门户网站,各种应用、功能、体验都达到了一种全新的境界。

  第三是移动网络终端中对信息传播、接收的个性化应用的开发,推动了这个新的信息平台的建立。例如Flipboard,就是这样一款代表了自我体验与个性化需求的免费的iPad应用。Flipboard针对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会化媒体上的内容进行整合,再通过杂志阅读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这种实时“出版”、自动生成内容、个性化的社会媒体,与传统的将报纸杂志内容电子化的方式截然不同――但这种应用同时被认为可能成为传统报刊的一种救赎。

  2.移动生活平台

  网络生活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边界也开始变得模糊,移动互联网更是加快了这种融合。移动互联网为网民在娱乐、社交、网购、读书、教育、广播等方面构筑了一个新的平台。

  例如在社交方面,据易观国际Enfodesk产业数据库的《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移动IM数据监测报告》: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移动IM活跃用户数环比增长超过18%,总数突破1.6亿,累计账户数环比增长10.97%,总数超过3.8亿,相比2009年第四季度依然取得了较快的增长。但是基于整体市场来看,移动IM活跃用户数市场格局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手机QQ仍然以59.6%的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飞信、手机MSN位列第二三名。根据易观的分析,移动IM将会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一种强势应用,而整合内容及应用的平台化发展方向,将会使移动IM厂商逐渐和移动SNS、手机浏览器等多种厂商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市场竞争。

  手机阅读也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全新的阅读习惯和方式,截至2010年底,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用户数已经超过1.55亿。2010年,三大电信运营商纷纷推出各种手机阅读基地。在此前,新浪、3G门户等手机门户网站也已经推出专门的阅读频道,“熊猫看书”等专门的手机阅读软件亦提供了丰富的图书信息。这无疑都是看中了中国超8.05亿的手机用户群体,希望成为3G时代又一项能够带来巨大效益的增值新业务。市场调研发现,95%的手机上网用户愿意用碎片时间进行手机阅读。

  移动互联网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终于进入主流互联网应用,一个典型的变革,就是由资讯时代逐渐过渡到娱乐阶段,手机游戏作为移动互联网典型的娱乐应用,伴随着手机终端智能化趋势和Android等操作系统的快速崛起,已经出现系统性的改变,包括产品、运营等各个方面。电信运营商和各大手机游戏运营平台更加重视手机游戏市场,各新老应用商店纷纷以拥有手机游戏作为核心应用,部分平台出现单个游戏百万级下载现象。市场调研公司JuniperResearch预测,2015年手机游戏营收将从2009年的60亿美元提升到110亿美元。

  3.移动支付平台

  移动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移动支付平台。整个移动支付价值链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比如银行、银联等)、应用提供商(公交、公共事业等)、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卡供应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统集成商、商家和终端用户。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手机支付。

  手机支付就是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方式。移动支付平台既可以实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交易支付,也为各种网络交易提供支付服务。例如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用户只需开通手机支付业务,系统将为用户开设一个手机支付账户,用户可通过该账户进行远程购物(如互联网购物和缴话费、水费、电费、燃气费、有线电视费等)。开通手机支付业务后,若用户在中国移动营业厅更换一张手机钱包(支持RFID功能的专用SIM卡),则还可以使用手机在部分有中国移动专用POS机的商家(如便利店、商场、超市、公交)进行现场刷卡消费。

  移动支付平台,不仅为现实和网络生活中的交易提供了一个支付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它为网络传播中各种商业模式的确立提供了一个基础。例如“微支付”,它适用于B2C、C2C最活跃的商品交易,特别是数字音乐,如网站为用户提供搜索服务、下载一段音乐、下载一个视频片段、下载试用版软件等,所涉及的支付费用很小,往往只要几分钱、几元钱或几十元钱。微支付就是为解决这些“小金额的支付”而出现的。它的特点在于交易额度小,让你不假思索随手花出,同时交易量大,颇有薄利多销的意味。就像微博往往会掀起舆论巨浪一样,微支付一样会产生巨额交易。截至2010年底,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的书就有566本,点击量排名第一的图书点击量达到8.2亿次,累计收入945万元;收入超100万元的图书有36本,超50万元的有61本。一本书每次下载只有两三元,却能达到近千万元的收入,这就是微支付的能量。

  (作者为泰山出版社副总编辑,四川大学在职博士生)


标签:手机移动联网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