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请跟我跳最后一支舞 他才能拥抱他自己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6 11:49:06 分类:书屋 浏览:117


这部提名了第72届戛纳电影的LGBT题材电影——《然后我们跳了舞》,豆瓣上显示看过的人并不是很多,算得上是一部冷门佳片。

影片讲述了一个格鲁吉亚国家学舞蹈的男孩梅布拉,在舞团里遇到新来的强劲对手伊拉克利,由一开始的敌对到萌生暧昧,逐渐意识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的故事。

瑞典导演列万·阿金将这个充满着青春荷尔蒙的故事拍出了有别于他北欧身份的法国气质,浪漫的金色阳光缱绻温柔,我们跟随着主角一起探究这一场性别认同之旅。

独特的影像风格

《然后我们跳了舞》虽然是一部讲述LGBT群体的电影,却摒弃了许多LGBT题材电影所特意渲染压抑气氛的冷峻阴冷的色调,影片大量是用暖光来软化主角内心的坚硬,柔光之下的一切束缚都被描摹得充满着禁忌之美。

主角二人每次置于同一空间时几乎都阳光普照,舞蹈室里巨大的落地窗所照射进的阳光,通过镜子反射得愈发迷人,主角二人在舞动的人群中相互窥视,一场关于爱的隐秘的拉锯与博弈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暧昧多情。

当梅布拉从厕所里出来迎面撞见伊拉克利的时候,侧打的阳光充斥着这个构建的狭小空间,使得原本就暗滋的情愫更加一览无遗,紧贴的呼吸里二人的目光在日照之下无法躲藏,只能小心翼翼地擦拭彼此被阳光侵染的面庞。

而在公交车上,伊拉克利睡着了倒在了梅布拉的肩上,梅布拉偷偷地笑了,阳光将这一切渲染得朦胧又生动,随着公交车的摇晃阳光在跳跃着,而梅布拉呼之欲出的爱意似乎也在此之中雀跃不已。

大量暖光的运用谱写了一曲夏日之歌,就像当年大热的LGBT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一样,影调整体的高饱和度冲淡了主角内心的压抑,重点在于主角情感的真实状态。

虽然大环境下同性之间的相爱是难以见天日的,导演却用这样温暖明媚的色调来刻画,现世的残忍与主角心中的炙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此美好的阳光下却有如此多受文化宗教束缚的感情,这无疑将这部LGBT电影衬托得更富有悲剧感。

电影中镜头的运用也无时不刻不在反映主角内心的情态。

多次使用的窥视镜头,将二人的暧昧外化得极其真切,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镜头的摇晃感了。

当主角二人在石头前互明心意时,长镜头的纪实感给人以真实的人物状态,而手持微微摇晃的镜头体现了二人内心的不确定性,更给观众一种观察感,拉近了观众与主角的心理认同距离;当梅布拉联系不到伊拉克利,而与街头偶遇的同为同性恋的男孩去酒吧里时,跟拍的镜头更是有种王家卫后现代的孤独迷离:昏暗的霓虹,摇摆的群众,传统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微微颤抖的镜头捕捉的其实是梅布拉脆弱的、迷茫的心。

不同于《断背山》《上帝之国》等同样描述LGBT群体的电影,《然后我们跳了舞》虽然讲的也是一个内核是悲剧的故事,却试图营造出一种光明的"假象",也许短暂但却绝对深刻的青春之恋即使充满着看不见的未来,却在当下拥有冲破黑暗的力量,浪漫的影像风格使得这部电影如同夏日限定的爱恋一般,它永远在时间的长河里闪耀着。

瞬间即永恒。

(《上帝之国》剧照)

舞蹈元素的文化符号

主角跳的舞是格鲁吉亚民族的独特舞蹈,从电影中来看,这种舞蹈是极其需要男子气概的,需要充满力量与雄浑的气质,这也是为什么体型相对柔弱缺乏这种气质的梅布拉总是被舞蹈老师诟病的原因所在。

而这种舞蹈所对应的文化是保守的、刻板的,他们对于同性恋是持绝对否定态度的,这注定了身为LGBT一员的梅布拉是被排斥在这种文化之外,当大家知道梅布拉是同性恋时,都采取了嘲讽与歧视。

导演并未将主角与外界的冲突塑造成直接的对立,而是将它融合进了舞蹈的不同审美之中。

梅布拉的身份认同之旅与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无法跳出老师所希冀的舞步达成了命运共同体。

他一开始使出全力只为达到老师期许的充满力量的舞蹈,他不断地旋转也没能达到老师的要求,甚至扭伤了脚。

到最后在选拔现场,通透的自然光包裹着这个少年,他跳着自己所理解的格鲁吉亚舞蹈,柔美却不失坚韧,教练十分愤怒说他侮辱了这种舞蹈,并愤然离席,而他所看不见的力量是即使因脚踝受伤摔倒,梅布拉也并未因疼痛而放弃,他依旧跳着,有力的双手如同鹰的展翅,在节奏激烈的鼓点里他宣泄着、挣脱着。

导演此时不留任何情绪延宕直接让电影与舞蹈一起结束,没有交代任何主角的后续,也没有留下任何梅布拉未来的线索,导演让电影就结束在此刻,充满梅布拉决心的一刻。

导演规避了撒狗血似的观念冲突,将主角的身份认同外化成一个文化符号,随着他内心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他对舞蹈的态度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就像在《燃烧女子的肖像》里主角渐渐画出双方满意的肖像画一样。

导演没有用任何直接的语言来勾勒这种观念的根深蒂固,而是通过舞蹈老师与舞蹈团的同学们对舞蹈的态度侧面昭示他们对LGBT群体的的偏见,这使得这部电影所蕴含的深意更加隐晦,也更加显示社会对这个群体的残酷性。

主角身份的自我认同

LGBT题材近几年十分火热,而酷儿电影向来逃不开的主题便是"自我认同"的追寻及"反歧视"的斗争。

而在这部电影中,两者巧妙的相交融,使之形成的向外输出的能量是由内而外散发的。

影片并没有置身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断背山》《上帝之国》等LGBT电影的场域之中,这些电影的环境几乎都是有些"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于是这大大削弱了外部环境的压力,为电影增添了些许的理想气息。

而《然后我们跳了舞》则直接将人物置身于一个充满矛盾的境地,这是十分现实主义的描绘,它使得人物的斗争显得更具鼓舞性,也使得人物对自己身份认同的寻找更具说服力。

电影里并没有过多以煽情抑或"卖惨"的场面来勾勒边缘群体生存的不易,而是将主角放置在一个本来便对此类人选择"视而不见"的环境之中。

在这个地域,已然不仅仅是禁止同性恋,甚至于想要抹杀此类人的存在。

于是这使得LGBT群体的矛盾性并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歧视上,而是人们把他们当作"异教徒"或者"他者",他们不愿承认这个群体也是具有自然属性的人,而过于妖魔化了这个群体。

于是乎电影中的主角给我们呈现的模样是一个极其敏感而脆弱的人,通过描绘他与常人(及其他舞蹈者)的生活琐事,我们能看到他仅仅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有热爱有理想的年轻人而已。

这是在为这个群体证明存在,他们可能就在你的身边,和常人无异。

这种呐喊是十分有力的,正如波伏娃所在《第二性》整篇极力所论证的女性非"他者",而是有自然属性的人一样,在此电影中使用这样的环境特征,也是极力表达LGBT群体是存在的拥有和所有人一样的生命特征的人。

当主角明白了这一点后,他对自我的身份认同将显得开阔很多,因为当他确认了自身在人类社会的无差别存在,他才能拥抱他自己。

导演很巧妙的将这种对自己身份认同的心理特征外化成舞蹈的形式,舞蹈身体作为身份、性别、传统等事物的转移媒介,如同一种宣言。

整部电影里,主角从没有以语言的形式来表达对自己身份认同的转变,而是通过结尾最后那段舞蹈,形成对自我的接纳。

结尾最后,尽管评审说:"你羞辱了格鲁吉亚舞。

",这是导演一个明确的暗示,传统的格鲁吉亚并未接受这种舞蹈,但主角已然破除陈规勇敢的站上了考场,考场成为他的舞台,而舞台即是世界。

即便还有许多传统地域对此包容度不够,但自我不能丧失自我,通过舞蹈,他完成了生命的宣泄,这是一种非常有能量的输出,当他在自由的舞蹈的时候,什么也束缚不了他。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

中国同性恋研究学者李银河在接受采访时曾被问道,有没有错误的爱情。

她回答道:"爱情不管发生在什么人之间,不管是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社会阶层……只要这个爱情发生了,它就没有错误。

"

爱情原本就非理性的,它产生于莎士比亚谱写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里那样瞬间的激情,产生于博纳科夫曾在《洛丽塔》里曾描绘的那种"欲望之火"。

爱情是盲目的,审时度势、深思熟虑的不叫爱情,那是权谋与交易,如果你理解这些,那么同性之恋有了正确的解读,那就是爱是无关乎性别与一切其他外界的,爱只关于你本身。

《然后我们跳了舞》的片名充满着一种十分人道主义的情怀,让人联想到《乔乔的异想世界》里斯嘉丽所饰演的母亲说,自由的人才跳舞。

舞蹈是自由的,所以我们跳了舞。


标签:舞蹈电影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