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玩乐 > 正文

镇南关大捷 东苏丹和马达加斯加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6 11:42:26 分类:玩乐 浏览:114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3月23日,67岁的晚清名将冯子材率军在镇南关前隘歼灭侵华法军主力,取得了名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

然而在“中法战争”爆发之际,慈禧太后因广西被法军侵扰而深感忧虑,最终只得请出年近古稀的“萃帅”冯子材(号萃亭,故时人称之“萃帅”)。

然而曾国藩却对此提出强烈质疑,抨击冯子材“四不能战”。

这不得不令人好奇,冯子材最终为何能取得大捷?

▲曾国藩画像

“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不能战,一也。

”由于冯子材生于贫苦人家,幼年时又父母双亡,只得跟着祖母相依为命,时常捕鱼摸虾或者跟着大人贩盐以谋生,篾条房被洪水冲垮后只能寄居在庙中。

15岁那年,祖母溘然长逝,流浪街头的冯子材为生活只得学习刀剑,练就了一身好功夫,然后替人做保镖、放木排。

投身行伍之后,冯子材一直保持着练武的习惯,直到花甲之年仍坚持不懈,在告老还乡后仍操持着团练事务,“年老体衰”一说根本不成立。

在镇南关前线,冯子材以抬棺出征的决心,一扫各将领的失败颓唐,极大程度鼓舞了部队士气,这是当时诸多朝廷将领所无法做到的。

退一步讲,如果数次赴越、视死如归的冯子材都不适合领兵,那又有谁适合?

▲冯子材故居雕像

“腹中无墨,胸无韬略,不能战,二也。

”倘若对冯子材生平有所了解,就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评语。

冯子材膝下共有20个儿子,个个骁勇善战、谋略过人。

长子冯相如留在家中处理日常琐事,使老父得以在外专心抗敌;次子冯相贤思考缜密、尤擅笔墨,其留学经验更成为冯子材的“左膀右臂”,正是他绘制的镇南关地形图才使老父在布局时事半功倍。

此外,冯子材还带上了三子冯相荣、五子冯相华一起出征,老少组合使得指挥层胸怀韬略、经验丰富,自然能战。

“兵械简陋,杀伤力弱,不能战,三也。

”在那个时代,西方列强的武器装备水平显然要先进得多,清朝军队压根没有优势可言,因此晚清没有一场战争是依靠武器获胜的,“兵械简陋”自然就不足以成为理由。

由于冯子材本身就是钦州人士又数次在越南抗法,对当地地形极为熟悉,并注重攻守兼顾,修建了大批防御工事,实现了以战术优势弥补武器缺陷的目标,恰恰能够以较小代价与法军进行拼杀。

▲冯子材旧照

“萃军狼兵,战法过时,不能战,四也。

”出身平民的冯子材坚持与广大将士同甘共苦,赏罚严明且从不克扣军饷,因此得到了广泛爱戴。

此外,他和儿子冲锋陷阵、带头杀敌,身体力行的举动更是鼓舞了士气。

在平时,冯子材从不放松对士兵的训练,重视意志与体能的双重磨炼,使得“萃军”众志成城、无所畏惧、令行禁止、操作统一,战斗力自然不容小觑。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冯子材“四能战”,清军才能最终取得镇南关大捷。

现代有很多人抹黑这场战役仅仅只是“小胜”,殊不知中法两国史料都有明确记载。

在战争后期,法军在东西两线均被清军击败,自镇南关胜利后,清军陆续攻克文渊、谅山、北黎、观音桥等地,临洮、广威等大批州县光复,短短几天就乘胜追击一百余公里,这完全是单方面的碾压。

占领谅山后,法军为逃跑将数十万银元、大批面粉和几十门火炮一律丢弃,整仓库的弹药、军用物资更是来不及带走,被清军悉数接收。

这证明中法战争在“镇南关大捷”后已不是局部战争的胜利,而是整个战局被扭转,主动权已然易手。

法军从骄傲到惨败,只用了短短数日,并且失去信心、失去还手之力。

百般无奈之下,时任法国总理茹费理竟然毫不顾“列强尊严”,乞求德国出面调停。

最后不仅茹费理内阁(任期之长在第三共和国历史上名列第二)垮台,巴黎股市也经历了自“普法战争”以来跌幅最大的暴跌。

有意思的是,就连充当调停人的赫德也认为,在“镇南关大捷”后如果战争持续,清朝将取得全面胜利。

这一说法,听起来或许颠覆了大家对晚清积弱的固有印象,然而却有无数史料证明其真实性。

▲清朝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画像

先说兵力方面。

冯子材麾下一线梯队有萃军十营、王孝祺部八营(尚不满员);二线梯队有苏元春部八营,陈嘉湘军八营,主要是予以策应;王德榜共有十营,严重不满员,主要是防止敌人抄袭后路。

除去其中没有投入战斗的士兵,勉强15000人。

反观法军,在“镇南关大捷”前夕,法军已有2万余人,还有1万多人组成的越南傀儡部队和10个炮兵连。

在人数、武器均不敌法军的情况下,清军却以总伤亡人数不到500的代价包围了法军全体将士,阵亡武官仅有游击(从三品)1名、守备(正五品)2人、千总(正六品)1人。

从这一角度而言,清军在战场上对法军拥有极大优势,就算要继续交战也毫无压力,何况此时的法军已经士气严重涣散。

▲如今的镇南关(现称“友谊关”)

最后,还有一种说法是“法国此时仍战意高昂”,理由是新内阁上台后宣布拨款5000万法郎用作军费,以此抨击“镇南关大捷”和后续胜利对法国造成的冲击不大。

在笔者看来,这恰恰是新内阁对继续战争毫无信心的表现。

根据《法国史纲》的记载,法国远征军在越南已经消耗了数亿法郎的军费。

以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为例,法国陆军军费总计不过5亿8400万法郎,除去本土、各大洲殖民地军队消耗,能用于越南的有多少?况且面对日益恶化、扩大的中法战局,5000万法郎就算全用来对付清军,不过能维持一个月而已。

事实上,只对付清军只能是“奢望”。

在“镇南关之战”后,越南百姓受到鼓舞纷纷掀起反法起义,光是北圻、中圻地区,就先后有阮向如、黎宁、陈文屿、阮范遵、丁功壮等上百支义军。

在非洲,法国又因埃及、突尼斯、东苏丹和马达加斯加,造成了高达12亿法郎的巨额军费开销。

因此清朝只要有坚持打下去的决心,法国是无法坚持下去的。

▲冯子材剧照

遗憾的是,这场清末最后一次获胜的对外战争,却被清朝统治者和李鸿章将战国拱手送给了法国人,不以为耻反倒引以为荣。

像李鸿章这样气度狭隘、只知自利的人,像曾国藩这样口是心非、假装中庸的人,在古代史上一直都是主流,前者是阻止进步的最大障碍,后者更是引起退步。

只有左宗棠、冯子材这样的真英雄,才是使中国数千年来能够崛起的脊梁,只有不畏艰险才能不断进步,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参考文献:

《法国史纲》《中国海关密档——赫德、金登干函电汇编》


标签:法国战争大捷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