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表外业务 表外的迁移现象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6 11:41:33 分类:笔记 浏览:67


对商业银行比较关注的朋友,恐怕都会经常碰到表内业务、表外业务、中间业务这些专有名词,对这三个基础性概念的大概内涵也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没有专门研究过这些概念的人来说,就总感觉有点神秘莫测了。

本文就来仔细梳理一下这三个概念的内涵与联系,即探寻一下“银行表内业务、表外业务的概念,以及表外业务就是中间业务吗?”的答案。

一、背景知识:商业银行业务构成、资产负债表

为了弄明白这三个概念,要先打打基础,补充一下商业银行业务构成、资产负债表这两个背景性知识:

(一)商业银行业务构成

无论是表内业务、表外业务,其实都涉及对商业银行业务的概括和描述。

那么商业银行都有哪些业务呢?总体来看,商业银行业务可以分为三大块:

①负债业务,包括自有资本、存款、借款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存款。

负债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各项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

②资产业务,包括现金资产、贷款业务、票据贴现、投资业务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贷款。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经营资金借贷或投资以赚取收入的活动,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③表外业务,是指按照会计准则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业务,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银行的自有资金,主要以收取服务费(手续费、管理费、咨询费等)为收益目标,这一部分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二)资产负债表

无论是表内业务、表外业务,这里边的“表”指的都是同一样东西,即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等式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报表,是对企业静态财务状况的一种反映。

资产负债表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格式,其中报告式资产负债表是按上下顺序依次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进行排列的;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列示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的分布及存在形态,反映的是企业可用于偿还债务的资产;右方列示企业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反映的是企业需要清偿的债务和不需要清偿的权益。

我国采用的是账户式资产负债表。

在资产负债表上,既列示期末余额,也列示期初余额,通过期初期末余额比较,可以看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的变化情况,进而可以了解和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名词解析:表内业务、表外业务的概念与联系

(一)表内业务的概念

表内业务很简单,就是指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栏目可以揭示的业务,例如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垫款等。

表内业务对应上文提到的商业银行业务构成中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

(二)表外业务的概念

根据2016年《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修订征求意见稿)》,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够引起当期损益变动的业务。

根据表外业务特征和法律关系,《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修订征求意见稿)》还将表外业务分为担保承诺类、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其他类等四类。

①担保承诺类业务包括担保类、承诺类等按照约定承担偿还责任的业务。

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对第三方承担偿还责任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信用风险仍在银行的销售与购买协议等。

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贷款承诺等。

②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业务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投融资服务但不承担代偿责任、不承诺投资回报的表外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委托贷款、委托投资、代客非保本理财、代客交易、代理发行和承销债券等。

③中介服务类业务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委托,提供中介服务、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代理收付、财务顾问、资产托管、各类保管业务等。

④其他类表外业务是指上述业务种类之外的其他表外业务。

关于表外业务,还有其他定义和分类:例如根据《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发〔2000〕344号 )(已失效),表外业务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三种类型的业务,而根据《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11]31号),表外业务包括担保类、部分承诺类两种类型业务。

可见,关于表外业务的认知和界定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

相较于之前发布的2000年版、2011年版指引,2016年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修订征求意见稿)》在进一步明确表外业务定义的同时,对表外业务分类做了较大调整,通过增加分类和兜底条款,将市场上现有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表外业务类型均纳入了政策监管。

这种囊括所有资产负债表外银行业务的界定,被视为是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担保、贷款承诺、承兑等具有一定风险的表外经营活动,也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表外经营活动。

除此之外,还有狭义的表外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中那些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部分(即有一定风险的表外经营活动),就是狭义的表外业务。

(三)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的联系

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更多是一种会计处理规则导致的分类概念,因此存在某一业务处于不用状态时,按照会计规则,会发生在表内、表外的迁移现象。

也就是说,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并非绝对区隔,而是相互联系甚至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

表外业务一些情况下可以转化为表内业务,此时应由表外核算转换到表内核算。

例如,银行开具信用证(银行出具的一种有条件的付款保证)属于表外业务,但是一旦“客户未能按合同付款”,由银行向收款人支付合同款项后,导致银行资产负债发生变化,那么就会从表外转化到表内,作为资产业务核算。

此外,也存在一种情形,即表内业务由本来确定的事项转化为需要由不确定事项来证实其发生时,就应转移到表外科目进行核算。

例如,银行买入票据属于表内业务,但当银行将该票据卖出后(未到期),银行的付款责任由本来的确定转变为由“卖出的票据被拒付”这一不确定事项决定,因此,银行应在卖出票据时可以销记表内,同时要在表外登记这种不确定的付款责任,直至票据到期、不确定性消失。

三、释疑解难:表外业务就是中间业务吗

根据《中国银行业中间业务自律管理办法》(银协发〔2013〕56号),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这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5号 )(已失效)中关于中间业务的定义相同。

对比可以发现,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定义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事实上,从官方到民间,关于两者的关系的说法可谓众说纷纭:有说是同一个概念的,有说中间业务包括表外业务的,也有说表外业务包括中间业务的。

①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互为别称。

这种情况下,中间业务和广义的表外业务都可以认为是银行以中间代理人的身份或者服务者的身份出现,通过提供金融中介性服务来赚取利润的业务。

②中间业务包括表外业务。

这种情况下,这里的表外业务是从狭义概念角度理解的,仅包括担保、承诺等具有一定风险的表外业务。

③表外业务包括中间业务。

这种情况下,是从广义概念角度理解表外业务,同时中间业务被区分为不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金融服务类业务)和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基本等同于狭义的表外业务),并且是从单纯金融服务类业务的角度进行理解(狭义上的中间业务)。

关于中间业务、表外业务关系认知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官方对于表外业务定义和分类并非始终如一、而是存在一个变化的过程,并形成了上文所说的狭义、广义的不同区分。

此外,中间业务是属于我国特有的提法,国际上主要用表外业务的概念,两个概念同时存在、同时使用,确实难免造成混用、错乱。

但是自从2016年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修订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可以认为我国国内关于表外业务的认识,基本统一到了广义的层次,这时可以认为表外业务等同于中间业务,并且可以更多的使用表外业务代替中间业务的说法,从而减少概念上的误读误用。

参考资料:

1、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金融知识-金融知识历史数据-金融名词:表内业务

2、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金融知识:银行中间业务

3、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金融知识-金融知识历史数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4:何植松 张静 毕艳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修订征求意见稿)解读

5、王晓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辨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

欢迎点赞、收藏、评论,您的关注是我进行创作的最大动力!


标签:业务银行资产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