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衣冠简朴古风存 孝宗为“侄皇帝”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6 10:13:48 分类:书屋 浏览:52


前言

陆游,因出生在北宋灭亡的年代,生于1125年,北宋灭于1127年,因此他这一代人的心中还是心怀大志,希望有一天朝廷能北伐收复失地,一洗耻辱。

直到自己将要驾鹤西行时,还不忘立下“遗嘱”: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年轻的时候,是赵构当权,秦桧为相,主战派直接被压制得一声都不敢吭,陆游也是郁郁不得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后来孝宗上台,让陆游仿佛看到了一点北伐希望,陆游得到了孝宗的重用。

但很快就以失败告终,导致投降派占了主流,而且高宗还在以太上皇的身份摄政,孝宗这皇帝也是当得憋屈,一直到宋光宗,陆游的一生所愿都没有达成,最终陆游还罢官归故,此时,已经是白发老头一枚了,缓缓游走于山村之间,从而写下不朽之作《游山西村》

孝宗高开低走,曾让陆游看到了收复中原的希望

1163年,陆游调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负责整理、编写枢密院档案和负责修国史和记录当今皇帝的圣政。

同年,孝宗起用了曾四次被诬陷罢官的老将军张浚。

张浚初主和而后坚决主张抗战,矢志不移。

这时张浚已被秦桧罢官二十年,流放在偏僻穷困的永州,年已六十四岁。

孝宗任张浚为枢密使,命他统制江淮李显宗和邵宏渊两路大军,李显宗为正,邵宏渊为副,准备北伐。

陆游闻之,大喜过望。

他早知前辈张浚老将军文武兼备,能攻善战,功勋卓著。

他胸襟开阔,慧眼识人,为国选才,出以公心,当年其所荐者虞允文、汪应臣、王十朋、刘珙等皆成名臣;其选拔吴玠、吴璘、韩士忠、刘锜等人均英勇善战,皆成名将。

每推荐,辄有人言,某某因何不宜,某某因何不宜,张浚力争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瑕不掩瑜,在琢磨也。

用其长,不纠其短,况其短是否有之,尚待明察也。

”他四次遭罢官,皆因投降派乘隙弹劾与陷害。

陆游对宋孝宗启用张浚,表现出极大的支持。

同时在给张浚的贺信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期望,表明了自己的军事见解,认为不宜急于开战,应该积蓄力量,给致命一击:

“岂无必取之长策,要在熟讲而缓行。

而孝宗明显低估了北伐的难度,急于建功立业,命令其立即北伐。

依张浚之意,应谋划全局,统筹准备,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足了以后,再发兵,与陆游等多人建议不谋而合。

然孝宗决心已定,对张浚说:

“成功了,功劳归你;假如打败,责任在本人,你不要有什么思想负担了。

张浚北伐首战,取得采石矶(马鞍山附近)大捷,以少胜多,人心为之振奋。

第二战,宋军本有胜算,然而祸起萧墙。

本来确定分进夹击南进金兵,采用城外掩杀战术,可是邵宏渊因妒忌李显宗,竟违背号令,按兵不动,优势顿时化为劣势。

李显宗孤军奋战,而看到金兵增援,邵宏渊竟然擅自撤军,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兵败符离。

张浚奏闻孝宗,要引咎辞职,孝宗不允,说道:

“朕与卿相约北伐,今败,其责在朕,卿无咎也,群言不可畏。

但是,经过这一次失败,主和派再次占上风,加上太上皇高宗的影响,重用了主和派汤思退,汤思退掌权后弹劾张浚下台,又将主战的二十多名官员,罗织罪名,逮捕入狱。

他派亲信通敌,暗去金国,邀约派兵渡淮,以与他的投降活动相呼应。

1164年,金兵分四路大军南侵,连续攻破商州等要地。

汤思退启奏“和议”,孝宗直斥不准,汤思退竟扬脸目视孝宗说道:“请报太上皇。

”孝宗内心震动,闪过四字:“重臣欺君!”无奈,请太上皇阅,太上皇高宗曰:“和议。

”金朝开出条件,除了将金军新占领的川陕、河南州郡割让给金朝,两国关系还定位为“侄叔”之国,孝宗为“侄皇帝”。

继续屈辱的做皇帝。

陆游也遭到当权的主和派的排挤,很不爽,直接罢官,后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

两人以文会友,成莫逆之交。

之后,陆游一辈子不是在号召北伐,就是在号召北伐的路上。

失望中,暂归田园,写下千古名诗

山西村,是山阴西南三山附近的一个村庄,临近著名的鉴湖。

宋陆游罢官后就在故乡闲住,这首叙写农村生活的《游山西村》即创作于此时。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在读书期间只学习了前面两句,后两句则是在课外书上看到的。

陆游此时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估计从思想上也想放下一切,可以想象得到一个人赋闲在家,干农活肯定已经不会了,因此无所事事,就可以到处走走,同时感受到了村民的纯朴和热情,另一方面还是心念社稷。

前两句其实就是叙事,在乡村转悠,只要是一个难得的丰收年景,对于来客,纯朴真挚的村民们,都把丰盛的酒菜都拿出来招待客人。

自酿腊酒看上去不上虽然档次,而且有点混浊不清澈,但他们诚挚而热情的好客之心才是最可贵的。

因为有山的地区,多数村庄都是依山而建的,路也是傍山而行,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

一重重的山,一道道的水,正当人们似乎走到路的尽头,怀疑前面可能没有去路的时候,等你走过去一拐弯,却发现又一个山村忽然出现在眼前。

诗写到这里,沮丧的心情荡然无存,欢快而愉悦的情绪自然涌上心头。

陆游的柳暗花明就生动地描绘出山村所特有的旖旎风光。

这此之前,这样的景色前人也有写过,如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王安石《江山》:“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宋人强彦文诗“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等等。

在表达方式和意境的拓展上,陆游这一句显然高人一筹。

因为这既是写景的佳句,同时又凝聚着抽象的哲思意味,生动地传达出峰回路转、绝处逢生的人生哲理,所以也经常被人引用绝处逢生时的那种情境。

钱钟书也曾说过,陆游的这一句诗将人生哲理发挥到了“题无剩义”的高妙之境。

小学课本上只学了前两句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个人认后面两句有特定的情节,前者是白天游走于山村之情境,后者则酒足饭饱后晚上道别的情景,而且恰逢春社之日:

“春社”。

很多地方都有这一个习俗,春社之日,村民都会聚集到树下祭神饮宴,吹拉弹唱兴尽方散。

各村里吹箫打鼓的声音此起彼落,听到这些,就知道春社迎神的日子到了。

村民们穿戴着朴素的衣帽,留存着古时淳朴的风俗。

给人呈现出一幅有浓浓乡间气息的社会风俗画。

给此刻的诗人在心灵非常大的慰藉。

能引起成年读者共鸣之处,小学生是无法体会的,读完之后让人不由自主地在想,这也是陆游酒后与主家道别时说的话:等我闲暇时的时候,就可趁着皎洁的月色到处走访,拄着拐杖,随时有可能叩打你家的大门。

这种道别的口吻来看,他与农家主人一定相处甚欢,交谈得十分投机。

这样收尾,也道出诗人向往农村古朴生活的真挚之情。

诗人为官归来,壮志未酬,扫净尘埃,漫步在大自然中,无意间流露出无官一身轻的恬淡心态,陆游一生也难得半刻的宁静。

临死都惦记:“王师北定中原日”,冷不丁来这么一首田园诗,真的非常难得!


标签:罢官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