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这群人 而是地雷迫害者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6 09:59:54 分类:书屋 浏览:111


作者|loop

图片来源:腾讯《中国人的一天:中国志愿者》

记得很早之前听过一句话——

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

小时候不懂事,想不通人为什么能发光,长大后接触的人多了,才发现这世界上真的有一群人,本身就能为世界带来光亮。

最近,无意间看到一部叫《中国志愿者》的纪录片,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却触到了很多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有时候,爱真的无关信仰,无关国家,爱就是使人幸福。

张广瑞来自天津,从外表上看,他是个硬朗的男人。

一般人到了他这个年纪,都在为生活奋斗,日复一日在公司做着努力,回家有温柔的妻子,可能还会有个可爱的孩子。

成年男人的幸福,多半是稳定和谐的家庭给的,很少有人想再去东拼西闯。

然而,这却是张广瑞在津巴布韦的第四个年头。

其实来到津巴布韦并不是偶然,早在之前,张广瑞就是一名野生动物保护者。

人们都说,非洲是动物的天堂,同样,非洲也是盗猎者的天堂。

可这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都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因为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津巴布韦在野生动物保护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每每看到失去象牙的大象,看到路上带血的动物脚印,他们除了心痛,真的没什么多余的办法。

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张广瑞来了。

这里的营地是完全开放的,队员们可以说是和动物生活在一起,在最开始的时候,雨季到来的那些日子,张广瑞睡觉的时候,都会漂起来。

非洲天气闷热,但那时连洗澡都是一件麻烦事儿,洗澡的时候,大象就在旁边围着转,人连动都不敢动……

条件差也就算了,最可怕的是那边还有一些细菌和病毒,谁也不敢保证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而每一个到来的志愿者,在最开始都是不被信任的,因为有很多人来了之后,都是拍拍照片就走了。

但这却是张广瑞来的第八次。

每一次到来,他都希望能为当地提供一些实际意义上的改变,比如少走一些路,比如降低巡逻风险。

这些技术,是中国能够提供给他们的,而为了这一切,很多像张广瑞这样的人都放弃了国内舒适的生活,来到陌生又危险的环境下,只求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除了张广瑞,中国还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他们散落在世界各地。

如果你去柬埔寨的小城中走一走,会发现很多残疾人,他们戴着假肢,在炎热的天气下,做着最辛苦的工作。

这些人不是天生残疾,而是地雷迫害者。

在柬埔寨,有很多战争遗留物,他们被埋在较为偏远的乡村,村民们为了生活,有时不得不踏入危险的地方。

他们不知道哪里有地雷,也不确定在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这是一位57岁的老伯,因为地雷他失去了双腿,只能带着假肢做摩的生意,每次只能用上半身支撑。

地雷毁了他的后半生,也毁了他的家。

世界那么大,不是所有国家的人都过得幸福,对柬埔寨的很多人来说,连一个安全的环境都是奢望。

他们什么都没做错,却要时刻生活在隐患中,每次说起这个话题,当地人只能一声长叹——

谁让我们生活在战争年代……

在这其中,暹粒市就是地雷重灾区,是肖遥带去了希望。

31岁的肖遥,是一个受过完整训练的战斗工兵,5年以来,他的工作都跟爆炸物的搜寻和处理有一定关系。

作为中方的监管人,肖遥会观察和评估他们的工作。

在排雷方面,当地人有很多经验,但他们做不到面面俱到,会忽略一些小的细节,而细节往往是最致命的,所以有着专业知识储备的肖遥,无疑成了关键人物。

其实在柬埔寨的每一天都是煎熬的,因为工作强度很大,并且要时刻保持紧张,很少有人能扛得住压力。

但是怎么办啊?难道眼睁睁看着更多的人被炸伤甚至致死吗?

他的工作已经不仅是排雷那么简单了,更意味着拯救。

,所以不会知道战争的可怕。

因地雷导致的伤残,通常会毁了一个人,残疾后的人会暴躁易怒,很多时候,他们都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由于地雷区太大,村子经常也得不到经济发展,人们被局限在一块很小的地方生活。

他们也是普通人,只不过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踩上了一颗错误的战争遗留物,他们的生活凭什么要因此毁掉?

肖遥的付出,就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明天。

在肖遥的微博,我曾看到这样一张图片。

这是他和县长去走访时,村民们招待他的水果。

村民们没有什么太好的东西,但他们很真诚,拿给肖遥最新鲜的果物。

肖遥也没嫌弃,甚至还开玩笑,或许当地人的笑容,就是对他工作最好的回礼。

有人说,肖遥,你这样真的值得吗?

可影片的最后,肖遥背着一个背包,走在泥泞的雷区旁,他没有抱怨,没有叹息,只是淡淡地说——

排完雷后,村民可以在里面去安居乐业,你发挥了专业知识,去做了一件好事,这还不够吗?

有些国家让人向往,有些国家让人望而却步,但总有些人会义无反顾地走出去,用善意温暖别人。

在黎巴嫩,有很多难民营,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来自叙利亚。

因为持续不断的战争,家园被毁掉的叙利亚人只能逃出来,他们陌生的国度小心翼翼地生活。

生命有时很残酷,但你总要生活,不是吗?

在这些难民营里,我们往往听不到叹息悲哀,而是一种对未来的向往。

他们没有钱,没有工作,没有读书,但依然在努力生活。

而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海小宁,就给了他们希望的光亮。

其实在最开始,海小宁学习阿拉伯语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或许是天生积极的心态,他眼中的黎巴嫩,一直都是美丽的。

接触难民,其实也是偶然,因为贝卡那边需要中文老师志愿者,所以他就去了。

有些人身处绝望,但从不放弃希望。

在难民营中有位23岁的小伙子,他努力学习中文,就是想在语言方面帮助他人。

这些人都很努力,会在手机里下载汉语软件,也会在幻灯片里自己学习。

作为大学生,海小宁知道知识的力量,所以他竭尽所能地去帮助每一个人。

他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每个人的自尊,在授课过程中,像朋友一样和他们相处。

大家都是普通人,凭什么以施舍的眼光对待他们?

所以他还会亲自下厨,招待他们一起吃饭,教他们使用筷子。

在空闲时间,他的叙利亚学生还会去帮助难民小朋友,带他们玩,教他们知识。

大家都遭受着同样的痛苦,他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孩子,因为没有知识而失去未来。

而所谓善良,就是这样一点点传递下去的。

小宁说,毕业之后,他想去叙利亚,在那里开一个中餐馆,不管是动手也好,还是动用自己挣的辛苦钱也好,哪怕是聊聊天,让这些饱受苦难的人开心一下,他也就满足了。

他的理想已经不是一份好工作了,而是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真正地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就像他说的——

让别人幸福的人,是幸福的。

这个年轻的男孩,正在用善良与爱,温暖着世界。

在这部纪录片的评论中,我曾看到有人说,这群人是好样的,因为为国家传递了积极的形象。

然而,在每一个采访中,他们都强调着自己的普通人身份。

其实他们没有那么庞大的想法,只是因为自己有能力去做一些好事,所以他们便义无反顾。

在伊朗做灾后防疫的中国人曾说——

其实我们帮不了他们太多,但是我们做了,就是想让他们感受到,世界上还有其他国家的人在关心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本身生存的尊严,而这种尊严,会让他对生活有一定的希望与寄托。

这些海外志愿者,从来都不是媒体的聚焦点,很少有人知道、了解他们,但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国家来说,这些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道光。

在赚钱之外,传递美好和爱,同样是一种很酷的人生。


标签:他们生活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