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邓绥华夏大地上水 成为和帝刘肇的妃嫔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6 09:55:50 分类:笔记 浏览:142


汉朝是华夏大一统体制真正稳固定型的时期,而且现代中国的疆域轮廓,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那时勾勒而成的,我们这个民政自称为“汉”,也是就此而来。

汉朝国祚延续了四百余年,在华夏历代王朝中也堪称长寿了。

不过众所周知它曾有过王莽篡位造成的中断,光武帝刘秀迁都洛阳再造汉室之后的汉朝,被称为“东汉”、之前则是以长安为都的“西汉”。

相对而言,今天的人们对西汉历史更为熟悉,对高祖、文景、武帝、昭宣时期的故事都算耳熟能详。

至于东汉,则除了光武中兴和汉末三国时的史事之外,整体上都要陌生得多了。

其实东汉的历史舞台上,同样是风云变幻、英杰辈出。

还别说男性豪雄了,连女子中也出了一位公认为“皇后之冠”的杰出政治家,她就是和熹皇后邓绥。

她是东汉开国元勋邓禹之后,早年被选入宫中,成为和帝刘肇的妃嫔。

邓绥身高七尺二寸、姿容秀丽又明敏好学,入宫不久就赢得了和帝的宠爱。

而此时和帝的皇后是出身南阳后族的阴氏,对这个新的竞争对手非常忌惮,想方设法的对她排挤打压,而邓绥始终保持着恭谨谦和的态度,让人无可挑剔。

最后阴氏因牵连进巫蛊魇胜地大案,后位被废黜,取代她的正是邓绥。

此事史书上的记载虽然简单,但邓绥能在不动声色间宠冠后宫、又把权倾一时的阴后逼入绝路,自己取而代之,其宫斗的段位之高,可见一斑。

她在宫中曾师从著名的才女班昭,随之学习经学、天文、历算和法令等术,再结合其世家女的见识阅历,就足以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

而和帝体弱多病,又赞赏邓绥有“丈夫之性”,对她越发依赖,有时甚至让她代替自己接见外朝臣子。

和帝在子嗣上非常艰难,十几个皇子都先后早夭,唯一活到成年的长子刘胜又常年卧床不起,最后只得将新生的一个儿子秘密寄养在民间。

后来和帝在二十七岁时就突然驾崩,身为皇后的邓绥当机立断,将还不满岁的和帝幼子刘隆迎回宫中,立为新帝,稳住了朝局。

不久这个孺子皇帝也因病夭折,她又做主迎立清河孝王之子、虚岁十三岁的刘祜为帝,这就是后来的安帝,她自己却一直垂帘听政,从此开始了她执掌朝政十六年的传奇生涯。

华夏历史上女主临朝、权倾天下的例子不是没有,在邓绥之前有吕后、在她之后则有武则天、刘娥等人,但为何只有她得到了完全正面的评价呢? 首先是她仁德节俭、立身极正。

东汉开国数十年后,宫廷朝中早已丧失了当初质朴刚健的作风,世风奢靡、贪腐盛行。

而邓绥一当政就下诏去除宫中各种奢侈用度、各项开支能省就省,宫廷年耗钱量从二万万下降到数千万。

有她这个太后以身作则,让朝野上下风气一清。

而且她虽然也要借助家族中人的力量,但对外戚们的约束极严,从无仗势欺人的行为。

而她也没有吕后或武则天那种要以邓氏代刘氏的野心,维持了刘姓天子和宗室的权威。

在拥有着至高权力的同时,还能控制住自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其次是她殚精竭虑,战胜了连年天灾、保持了汉家天下的稳定。

邓绥之争时期,中国进入了史上空前的天灾密集期、旱、蝗、雹、山崩地震,十几年间灾害不绝。

而她却能沉着应对,指引各级官员赈灾自救,创造了连遇大灾却无大疫、大乱的奇迹。

为此她先后八次大赦天下,对贪腐行为毫不留情,为了确保自己对朝廷的绝对控制,又八次罢免三公级的高官,其能力手腕让当时后世的人们都叹服不已。

其三她还沿袭丈夫制定的对外拓展国策,积极开疆拓土,在她手中汉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

她不仅恢复了汉朝在西域的羁縻统治,还强势平定了羌人的叛乱,压制了蠢蠢欲动的鲜卑、乌桓、南匈奴等周边蛮夷,还将西南的夜郎等地纳入治下。

她的这些功绩连很多号称雄主的君王也赶不上,难怪有人赞颂她是“功德巍巍胜光武”。

除此之外,像张衡、蔡伦等的科技发明专才,也是在她在位时绽放出了光芒。

长年的执政生涯彻底摧垮了她的身体,在四十岁那年终于一病不起,把国政还给了她一手扶持起来的安帝。


标签:自己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