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诺门罕 是诸兵种合成的大兵团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6 09:08:19 分类:书屋 浏览:143


80多年前,在今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的中蒙边境上,爆发了世界战争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立体战役。

当时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及蒙古骑兵双方共投入战场兵员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余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战役历时135天,战争中双方死伤6万余人。

在这次战争中,日军首次将生物武器应用于实战,但仍遭到惨败,伤亡5.4万人,被迫停战讲和。

这场被岁月尘封了多年的战争,就是被日本史学家称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的诺门罕战役。

今天,老于就带领大家,走进诺门罕战争遗址陈列馆了解一下诺门罕战争的来龙去脉。

1939年5月,日军为实现占领蒙古、苏联远东地区的“北进计划”,在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境内诺门罕布尔德地区及哈拉哈河(今蒙古国)中下游两岸,发动了一场“满”蒙边境战,即日本、伪满洲国对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规模军事冲突,称诺门罕战役。

蒙古人民共和国全境,历史上曾是中国的一部分,称为喀尔喀蒙古,也称外蒙古。

边境线曾是中国两个不同行政区域的界线,最后演变成“国境线”。

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后,使中蒙这段边界暂时变成了伪满洲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边境线。

1935年1月至1939年5月,在哈拉哈河中下游地区发生数百次边境冲突和日“满”军入侵蒙古事件,双方展开激战,日军遭到蒙军重创,并连续召开三次“满洲里会议”解决所谓“边境问题”。

1935年1月8日至2月3日,在哈拉哈河的支流沙尔勒金河三角洲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国境警备队与日满军发生了军事冲突,称之为“哈拉哈庙事件”。

1936年3月,日本关东军从布隆德日斯越过国境线入侵蒙古国。

关东军为了这次入侵成功,特地从新京(长春)附近的公主岭,调来了机械化部队,在海拉尔西北防卫司令官笠井骑兵旅团长指挥下编成一个支队,支队指挥官是涩谷。

1936年3月31日,日本关东军涩谷支队1500人乘汽车50辆、装甲车12辆、坦克4辆,入侵蒙古境内阿达格多兰地区。

蒙军骑兵第6师立即组织部队阻击日军。

向行进中的涩谷支队猛烈射击。

日军7架战机飞来助战,遭到12架苏蒙军战机拦截,双方进行了激烈的空战。

4月1日,蒙军骑兵第6师集中装甲车30辆,汽车95辆,在火炮掩护下,向涩谷支队的阵地发起攻击。

涩谷支队的装甲车全被击毁,部队伤亡很大。

涩谷见势不妙,急忙带队逃回布隆德日斯国境哨所。

蒙古对这次自卫反击战的胜利,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和庆祝,向荣立战功的官兵授予英雄称号和奖章。

5月4日,哈拉哈河两岸春意盎然,蒙军第24国境警备队的马群越过哈拉哈河放牧。

满洲国兴安北警备军骑兵第3连驻锡林陶拉盖哨所一个班的士兵开枪阻拦,并上马追击,将蒙军牧马人和马群赶回西岸。

为此,蒙军第7国境哨所50余名骑兵攻占了设在争议地区的伪满军锡林陶拉盖哨所,于是震惊世界的诺门罕战争从此拉开了序幕。

日本关东军驻海拉尔第23师团的司令官小松原道太郎立刻想到,可以利用这一事件挑起与苏联的战争,请示远在长春的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获得批准后,便立即派兵进入诺门罕。

诺门罕战争的中心地带,是以诺门罕布尔德为起点,沿着胡鲁斯台河——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向西北50公里到贝尔湖,向东南70公里到罕达益。

日“满”苏、蒙军在150公里正面、120公里纵深的范围内全面展开,实际作战区域7800平方公里。

战争期间,日苏空军还对对方的重要军事目标进行了空中轰炸,空中打击目标延伸到数百公里之外。

苏军前线指挥部设在哈拉哈河西岸的哈玛尔达瓦山,日军前线指挥部设在诺门罕东北的将军庙。

早在1936年6月,日本就修订了《帝国国防方针》,加强在满洲的战备,以苏军为第一作战对象。

日本大本营本着“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方针,有条不紊地制定着对苏的战略。

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决定首先利用诺门罕地区的“边界”争端进攻蒙古国,占领其东部的哈拉哈河地区,作为下一步发展入侵苏联远东地区的跳板,进而实现其蓄意已久的“北进计划”。

日本参谋本部和关东军掌握了苏联和蒙古在1937—1938年大清洗情况,(留希科夫是苏联内务部远东部部长,叛逃后,他把苏军在远东地区的兵力装备部署情况、苏联国内的肃反情况也和盘托出,比如“(苏联)五名元帅杀了三名,四名一级指挥员杀了三名,十二名二级集团军司令员杀了十二名,一个不剩;六十七名军长杀了六十名,一百九十九名师长杀了一百三十六名.….…”)。

关东军司令部认为占领蒙古的时机已经到来。

为考量作战计划实施的可能,特派司令部作战参谋辻政信到“满”蒙边境的诺门罕地区“旅行”侦察。

其结论是,关东军在海拉尔以西“满”蒙边境地区作战,进可攻,退可守。

进攻出发地的最佳地点,就是诺门罕以西的哈拉哈河东岸的登陆场。

辻政信(1902.10.01~1968.07.20),日本昭和时期陆军军官,臭名昭著的巴丹死亡行军的实际策划者。

辻政信集大胆,狂妄,残暴于一身,所有日军参谋军官中无人能出其右。

在诺门罕,他抹去飞机标志飞入苏联领空侦察,天寒地冻,飞机出故障迫降在茫茫雪原,飞行员吓得直哆嗦。

辻政信少佐呢:“别怕,我会俄语。

有苏联兵来了,就骗他们说我们是来投诚的,正好还可以绑架个俘虏回去。

辻政信与石原莞尔、濑岛龙三并称为“昭和三参谋”。

且辻政信一直视石原莞尔为自己的“精神导师”。

因传闻其曾生食战俘人肉,故又被人称为“豺狼参谋”。

1939年5月4日至6月30日,是诺门罕战争的第一阶段,日本称之为“第一次诺门坎事件”。

这个阶段日、“满”、苏、蒙正规军上阵开战。

5月14~15日,东八百藏部队在5架日机的配合下,向哈拉哈河以东的蒙军742高地攻击。

蒙军居于劣势(伤亡30余名),主动撤向河西。

5月21日,蒙军在哈拉哈河西岸集结了骑兵4个团、装甲汽车2个营、炮兵2个连。

苏军驻乌兰巴托第5特别司令部得知日军出动飞机、装甲车参战后,也派步枪﹑机枪营、工兵连和坦克部队为蒙军助战,并很快夺取了失去的阵地。

5月28日拂晓,山县武光大佐率主力第64联队一部约1058人从正面进攻。

东八百臧中佐率领200名骑兵和12辆装甲车组成的快速支队,巧妙地绕过蒙军骑兵第6师的三道防线,直插后方的6师司令部。

6师的少数警卫部队和手中的轻武器,根本无法抗住日军的疯狂进攻,师长沙日布让政委丕勒杰、顾问瓦西里耶夫率师电台后撤,自己带兵死守,这时一发掷弹飞来,师长沙日布和重机枪手同时阵亡。

蒙军第6师政委丕勒杰和顾问瓦西里耶夫撤出重围后,集中了兵员1200人、坦克12辆、装甲车12辆、重机关枪16挺,向桥头周围的沙丘上向东八百藏包抄过来。

最终,东八百臧支队被苏蒙军击败,他本人也被蒙军骑兵第17团凡达尔中尉击毙。

丹达尔将这位中佐的肩章、图囊、手枪带回部队。

也算给师长沙日布少校报了仇。

后来受到朱可夫上将的接见,并被任命为蒙军骑兵第六师师长。

1939年5月24日,朱可夫被应召至莫斯科国防人民委员会,被派往蒙古前线。

5月26日到达前线视察战场、朱可夫发出呈送国防人民委员的第一份报告,提出增加兵力坚守哈拉哈河东岸的登陆场,同时准备从纵深进行反突击的作战计划。

6月8日,国防人民委员会命令:解除费克连科第57特别军军长职务,任命朱可夫为该军军长。

朱可夫就任第57特别军军长以后,立即将军司令部迁到哈拉哈河西岸附近的哈玛尔达瓦山下。

开始集结兵力,储运军用物资。

从此,西伯利亚铁路的军事运输开始繁忙起来。

随着朱可夫的到来,空军也得到加强:从外贝加尔军区调来空军驱逐第22团,连同以前第100飞行旅团,共计123架作战飞机。

在塔木察格布拉格、桑贝斯和坦赫阿依拉等地开辟了很多野战机场。

鸥式和E-16型战斗机开始在空中和日机周旋了.

6月15日下午3时,在哈拉哈河西岸的哈玛尔达巴山苏军指挥部,乔巴山元帅会见了新任苏联第57特别军军长朱可夫上将。

联合召开了军事会议,组成苏蒙联军指挥部,准备迎击日军的大规模进攻。

同时决定向日军集结地甘珠尔庙、阿木古郎、诺门罕、阿尔山等地进行空袭。

苏机轰炸日军集结地,有500桶汽油被炸起火。

另外,朱可夫来到前线后,发现苏军的情报工作极差,非常恼火,立即组织力量,开展大规模的情报工作。

达斡尔族情报员主要有额尔敦必利格、郭文通、苏和巴特尔、恭格布、海瑞、晓云、马茹西等30余人。

在诺门罕战争期间,郭文通利用伪满兴安北警备军第七团团长的身份,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使苏军掌握了日军的动向。

这些情报使苏军获得了在战场上的主动权。

达斡尔情报组到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东北时,先后有6名情报人员和交通员被捕,但他们在敌人的严讯酷刑面前没有一个人变节叛变,包括年仅14岁的少女玛如昔,这在世界谍战史上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6月16日夜间,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向第2飞行集团发出命令,进入临战状态,决定以强硬手段给苏军以歼灭性打击。

并命令第23师团、第7师团、第1坦克师团、伪满兴安骑兵师、独立野炮第1联队、高射炮联队等部队陆续进入诺门罕战场。

6月20日,关东军增加了第7师团,这个师团是关东军最精锐的机动部队,直辖关东军司令部,驻扎在齐齐哈尔。

该师团是1894年开始组建,下辖两个旅团,4个步兵联队,总兵员25000 人。

日清战争时隶属第1军进攻辽东半岛,日俄战争时隶属第3军参加了辽阳会战。

可以说第7师团自组建以来,始终作为日本大本营的战略预备队,执行着机动作战的使命,是日本皇军的骄傲。

尤其是第26、第28两个联队,在日本陆军中享有盛名,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前的实习,大都在第7师团这两个联队。

他们是被公认的日本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日本第1坦克师团长安岗正臣在接到命令后,率领第3、第4两个坦克联队,共182辆坦克和37辆装甲车,来到诺门罕参战。

该师团原驻防在新京(长春)附近的公主岭,拥有282辆坦克和37辆装甲车,是日本最精锐的坦克部队。

日本大本营视第1坦克师团为军中之国宝,是日本陆军武库中最昂贵的武器。

平时,只在检阅或敌阵前炫耀武力起个威慑作用。

一直配属给关东军驻扎在新京附近的公主岭。

在全日本,坦克数量不多,而第1坦克师团将是日本发展坦克和进行坦克作战的基础,它的装备、待遇和训练在日本陆军中都是第一流的。

这次为了对付苏军的坦克和装甲汽车旅,不得已才被派往前线。

为了保护好坦克师团不被敌人步兵夜袭、偷袭,才配属了经过加强的、拥有1500兵员和精良武器的梶川大队,编入第1坦克师团的战斗序列。

此外编进安岗支队战斗序列的还有独立野炮兵第1联队(3个大队,九O牵引)、工兵第24联队、高射炮第12联队( 1个中队).汽车第3联队。

6月21日,日军第2飞行集团团长嵯峨彻二中将把他的司令部从新京(今长春)迁至海拉尔,调来4个飞行团,集中17个战斗轰炸、侦察机中队。

6月22日,苏军出动150架飞机空袭甘珠尔庙、阿木古郎将军庙一带的日军集结地和野战机场,日机也倾巢出动。

双方从22~24日,在诺门罕地区上空大战3天,双方共损失70架飞机。

此后,苏机不断增多,而且出现新型战斗机,日军则逐渐丧失主动权,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日军为了挽回空军劣势,不顾日本参谋部反对,越境轰炸苏军塔木察格布拉格空军基地。

日军百机轰炸,使苏蒙军蒙受重大损失。

随着日军越境轰炸夺回了制空权、第二十三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根据关东军的命令,指挥各部队向诺门罕战场集中。

海拉尔变成诺门罕战争的后勤基地,全伪满洲国的作战物资向海拉尔涌进,显示了关东军的后勤力量。

诺门罕战争逐步升级。

日军越境轰炸引起苏军统帅部的高度关注,认为日军不会让苏空军喘息一阵,经过常规补充后再进行地面攻击。

由于有了空中保障,日军将毫无顾忌地采取夹击战术,越过哈拉哈河进入蒙古纵深。

伏罗希洛夫元帅下达了一系列命令,加强在蒙古的军事力量。

短短的一周内,苏军在地面和空中迅速得到加强。

为了弥补被轰炸的损失,苏联的作战飞机300余架飞到蒙古各野战机场。

莫斯科派来了代理空军司令鲍尔吉金少将和最优秀的飞行员。

在空军支援的同时,苏军炮兵司令沃罗诺夫大将来到前线,研究炮群作战方案,并在西岸台地部署了射程为30公里的重炮阵地。

一些野炮团、山炮团、迫击炮团、榴弹炮团以及用牵引机拖拉的150毫米八九式加农重炮,从苏联境内源源开来。

7月1日,日军在小林恒一少将的指挥下,6000人的部队向哈拉哈河西岸攻击,中午时攻占河东岸的谢尔陶拉盖高地。

7月2日日军渡过哈拉哈河,步兵旅团长小林恒一立即率领步兵第71和第72两个联队沿岸南下,炮兵联队和师团司令部随后跟进。

驻守白音查岗的蒙军骑兵第6师第15团顽强阻击日军进攻,誓与阵地共存亡。

丹达尔师长率部队驰援,与日军激战,为战局赢得了宝贵的两个小时,为朱可夫指挥苏军围攻白音查岗争得了时机。

第57特别军军长朱可夫得到前线报告后,当即判断出日军的战术,表面上给苏军造成在战线中央进行主攻的印象,而实际上是趁夜偷渡哈拉哈河,对苏蒙军实施两岸夹击,朱可夫决定发动三路反攻。

凌晨8时,朱可夫已组织了150辆坦克、15辆装甲车、90门大炮和全部飞机,加上3000名步兵、500名骑兵,前去增援骑兵6师,围歼入侵日军的主力部队。

在战斗中,苏军坦克已冲入日军第23师团前线指挥部。

小松原师团长和大内孜参谋长已做好自杀准备。

这时一个速射炮中队赶到,在司令部前布置一通防线,使司令官等人绝处逢生。

7月4日拂晓,。

日军第23师团主力撒到东岸谢尔陶挽斯备地。

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全师团的官兵没有合一会眼,个个筋疲力尽。

师团长下令部队停止前进,休息一下,等待第7师团第26联队回到东岸再开拔。

在等待中,日军第23师团参谋长大内致被炸死。

7月11日,关东军司令部命令停止攻势,进行战线整顿,决定向诺门罕前线调兵。

从内地调来独立野战重炮联队,从奉天(今沈阳)、北安、齐齐哈尔等地调来反坦克速射炮中队,给23师团补充武器和兵员,增加飞机和车辆。

7月13日,石井细菌部队少佐碇常重带领22名敢死队员,在哈拉哈河乘2只胶皮筏顺水将22.5公斤伤寒、霍乱、鼠疫、鼻疽等细菌撒入河水中,向苏蒙军进行细菌战。

苏联从中国的东北抗日联军处获得了相关的准确情报,马上采取了防疫措施。

反而地处哈拉哈河下游的日本士兵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饮用了河水,有1340名日军染上伤寒病、赤痢病和霍病,731部队军医和敢死队员,被细菌传染而亡命的达40多人。

诺门罕战争期间,为策应苏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在嫩海平原(嫩江和海伦一带)开辟了大范围的游击战场,到处袭击日伪军的军事据点、警察署、火车站、飞机场等,攻克城镇七八处。

他们破坏铁路运输线,使日军弹药、食品供应成了问题,在40余次战斗中,取得了30多次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后方,牵制了4万多名日伪军。

为支援诺门罕战争中的苏蒙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9年9月,诺门罕战争结束后不久,总指挥李兆麟被苏联政府授予红旗勋章。

面对多次进攻的惨败,关东军并不服气,战争赌注,越下越大,投入诺门罕战场的兵力和装备也越来越多。

7月23日,日军在诺门罕前线各部队经过半个月的补充和休整后,集中25000名兵员,82门大炮全线发动总攻击。

试图彻底消灭哈拉哈河东岸的苏蒙军,从而迫使蒙古人民共和国屈服。

上午8时,日军大炮齐射,密集的炮弹飞向哈拉哈河西岸,两个炮群整整轰击了一天,200多吨钢铁倾泻到西岸的苏军炮兵阵地上。

这是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炮战,山摇地动,震耳欲聋。

在炮火的攻击下,苏蒙军全线向后撤退,日“满”军拼死将阵地向前推进2公里。

24日,苏军发动反攻,日军退回原地。

25日,苏军70余架飞机向兴安师阵地发起攻击,骑兵第十二团的阵地被击破,不到两个连的残余兵员狼狈不堪地逃回师司令部。

关东师的这次总攻由于指挥系统的混乱,战场出现了炮弹误炸自己士兵的情况。

几路进军接连受阻、失利。

苏蒙军的兵力不断得到加强,其主力部队并未被有效杀伤。

小松原中将只好下令停止进攻,转攻为守。

这实际上宣布了日军第三次大规模进攻的失败,也成了诺门罕战役的转折点。

自诺门罕战争以来,到7月中旬,夜袭战失败,关东军已损失兵员近万人。

关东军司令部不得不命令停止对哈拉哈河东岸苏蒙军的攻势,着手进行战线整顿。

在关东军作出错误的判断而促使日军第6军沿全线建立阵地防御、摆出持久作战的态势时,苏军统帅部却在紧张细致地进行大攻击的准备工作。

为了统一苏蒙军作战,苏军统帅部于7月5日将红旗远东第1和第2集团军、后贝加尔军区、第57特别军等部队整合为远东前线集团方面军,司令部设在赤塔,司令员为施特恩中将,负责指挥协调诺门罕战事和诺门罕前线的军运后勤工作。

7月19日,苏联统帅部决定将第57特别军扩编为第1集团军,这是为了完成诺门罕地区独立作战而临时组织的部队,是诸兵种合成的大兵团。

朱可夫任第1集团军指挥员,7月30日任命为司令员。

第1集团军在接受远东前线集团方面军领导的同时,主要接受莫斯科统帅部的直接指挥。

蒙军组成了作战司令部,制定了作战部署,建立后勤补给基地,全国总动员加强军事力量,全军开展政治教育活动。

苏军抽调两个铁路团和一个筑路营以及其他劳力,从苏联境内的博尔集亚到蒙古境内的桑贝斯(也称白音图门现乔巴山)之间铺设了铁路。

这条铁路全长324公里,用了58天完成。

58天修筑成博桑铁路,使得以后的公路运输缩短了近一半的里程,为战争赢得了时间。

苏军还用飞机向日满军阵地散发印有向苏蒙军投诚的伪兴安骑兵第五团团副德勒格少校和副官旺吉勒上尉的“告兴安师官兵书”。

8月20日是星期日,日军第6军前线各部队不少将校级军官到海拉尔去休假,根本没有料到这个时候苏蒙军会在前线发动大规模攻势。

战役发起时,第6军司令官荻洲立兵正在离战场200公里的海拉尔。

苏蒙军队集中兵员57000人,坦克498辆、装甲车385辆、大炮和迫击炮542门、机关枪2255挺、飞机515架,兵分三路发起了歼灭日军的总攻战役。

日军在苏军的飞机和大炮的轮番急袭之下,精神和体力都被压制住了。

在一个半小时内,炮火无力进行还击,观测所、通讯联系及前沿浅近炮兵阵地均被摧毁。

石兰斌原本是抗日将领马占山的手下,参加过“江桥抗战”。

马占山退入苏联后,石兰斌领全团600人投降日寇。

8月20日,蒙军骑兵第8师在苏军第8装甲旅和第6坦克旅的协同下,采用了大迂回战术,首先攻击位于日军最左侧的伪满军独立第1混成旅防守的阵地。

在苏蒙军强大的攻势下,石兰斌混成旅开始哗变,或逃进深山老林,或向蒙军投诚。

诺门罕战场是一片干燥的沙地,植被稀少,缺少水源。

交战当时正值蒙古高原最热的季节,由于日军水的供给能力太差,日军官兵多是在干渴的条件下作战。

有时士兵在干爆的沙丘里苦战了几天几夜,滴水未进,渴得发狂,冒死冲锋去夺取苏军的水冷式重机关枪,因为水冷式重机关枪的散热简里有5公升冷水,虽然水里混有润滑油,但日军还是抢着喝下去。

8月31日,在被上万吨炮弹轰击第11天后,弹尽粮绝的日军第23师团决定突围。

2000多名第23师团士兵用手榴弹近战突围。

日军各部队亦随之突围。

8月29日,鉴于日军在诺门坎地区的不利情况,日军大本营决定在我国关内战场调集:第5师团(驻青岛),第14师团(驻河南开封、新乡),野战重炮兵第9、第10联队,速射炮9个中队,16个野战高炮队,1个飞行战队,22个汽车中队到达我国东北,以增强诺门坎地区。

同时关东军司令部调集第2师团10000人、第4师团9800人、第7师团8000人、高炮部队和国境守备队主力向诺门坎前进,企图战胜苏军。

但在攻势发起前的9月3日被日军大本营阻止。

9月6日参谋总长载仁亲王给关东军司令部下达了罢战的命令。

9月9日,东乡驻苏大使向苏联提出诺门坎停战要求。

9月15日,日本驻苏大使东乡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签订停战协定,双方于9月16日凌晨2时停止一切实际军事行动。

9月16日午前2时,按照《苏日停战协定》规定,诺门罕战场停止了一切军事行动,进行了135天的诺门罕战争结束。

诺门罕战役,苏军缴获了大量的日军武器和生活用品。

朱可夫在诺门罕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指挥艺术,正是由于诺门罕战争的胜利,斯大林决定召见朱可夫,这是朱可夫第一次被邀进克里姆林宫。

这次会见后,朱可夫被授予大将军衔,并被提升为苏联最大军区之— ——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

小松原道太郎(1886-1940)。

1935年晋升为少将,1938年晋升为中将。

任日军第二十三师团中将师团长。

与荻洲立兵、植田谦吉等人,都因“诺门罕战役”失败而被终止了军事生涯。

他作为诺门罕战争的挑起者和日军主要指挥官,1940年10月6日跑到日军第二十三师团阵亡官兵墓前剖腹自杀。

斯大林也给了朱可夫很高的评价;说他从来没有打过败仗。

苏军伤亡解密数据可以查阅俄罗斯的克里沃舍夫上将的出版书籍。

英文版为《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苏军在诺门坎战役中死亡9703,受伤15251人,生病701人,合计25655人。

1939年11月1日,香港大公报及工商日报转载上海笺联社报道,日军在诺门罕战场阵亡者有18000人、受伤34000人,与1968年10月12日,日本靖国神杜举行诺门罕事件战役者在慰灵祭的报道中,阵亡日军是18000人吻合。

而战场上负伤人数总是大于阵亡人数的,因此、再加上负伤、失踪人数,伤亡总人数要超过万人。

如果再加上满洲军队的损失,数字将更大。

相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其它战役,诺门罕是一场不为经传的战事。

但是它对二次大战的局势发展却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诺门罕战役使东北关东军向西侵略的企图彻底落空,进而促使日军不得不放弃“北进政策”而选择“南进政策”,进攻太平洋诸岛,偷袭珍珠港,最终导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灭。

日本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

如今,在陈列馆周围,一些战役中苏联和日本关东军曾使用过的坦克、火炮和飞机,早已是锈迹斑斑。

草地中的苏联T-28中型坦克模型,是苏联服役最早的中型坦克,从1933年起正式装备苏军。

整个诺门罕战役遗址陈列馆的修建风格是设计成了一个密封的碉堡,主题构架是框架结构,金属感强烈,整体布局都是像石灰一样的岩石裸色,相当凝重。

陈列馆前广场中心立有和平大钟一座,钟上以蒙汉双语铭刻战役经过与人类祈求和平的心愿。

8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离我们很远,似乎又离我们很近。

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诺门罕战役遗址陈列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

诺门罕战役遗址陈列馆新布展工作尚未完工,据工人讲,大约9月可以开馆。


标签:日军师团苏军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