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谈迁谈迁欲哭无泪 谈迁的确是一个异类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6 09:07:34 分类:笔记 浏览:132


在古代的众多史学家中,谈迁的确是一个异类。

他既没有敏捷的才思,也没有过目不忘的记性,甚至,连博览群书的机会都没有。

但是,他却凭借着自己对史学的喜爱,硬是写成了《国榷》这样一部浩大的史学巨著。

其中的种种辛苦自不必多言,就是这一份日复一日的坚持,就足以令很多人动容了。

在古代,想成为一名史学家是很难的。

因为,写史的人必须要阅读大量的资料

而在当时,图书馆和网络都是没有的。

如果要写史书,就只能从个人藏书和朋友那里借阅。

若是没有一定的财力支持,写史几乎是一种奢望。

谈迁出身贫苦,家里的条件也只是勉强能令他果腹。

当他决定要写史书的时候,他的朋友都劝他认清现实,因为,仅是资料这一关就把他卡死了。

但是,谈迁却坚持要写,而且立志要写出一部完整详尽的大部头著作。

为了确保作品的真实,他主动去藏书丰厚的人家打工,甚至,主动要求不要任何报酬,只要允许看书就行。

主人看谈迁干活认真细致,而且不要一分钱,更是乐得让他尽情查阅。

谈迁干完活后,便一头扎进书堆,如痴如醉地读起书来。

看到尽兴处,他担心以后想看的时候看不到,索性拿起笔墨来直接开始抄。

在他的努力下,这家主人的藏书很快就被他抄完了。

谈迁感觉搜集的资料还不够,于是,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家打工抄写。

从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到天启六年(1626年)的五年时间里,他足足抄了一百多种明代历史典籍。

这五年的抄写生涯,为谈迁积累了大量的历史素材,也为他日后著作《国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谈迁在阅读史料的时候,可谓是废寝忘食。

他父亲去世前,他还在嘉兴查阅史料,以至于,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这份遗憾,也成为了谈迁心中永远的痛。

作为一个眼中只有史学的人,谈迁行事十分独特。

古代的读书人,素来视步入仕途为正道。

即使是醉心写史的人,也想要凭借官位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但是,谈迁却偏偏与众不同。

南明弘光帝在南京即位后,朝中的重臣高弘图对谈迁的才学和品德非常欣赏,于是,想要推荐他做中书舍人。

朝中有人赏识,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啊。

而且,当时谈迁十分贫困,当官之后的俸禄正好可以用来改善生活。

但谈迁却出人意料地表示拒绝,认为这样有走后门的嫌疑。

高弘图为了令他心安,向他提出可以正常参加科举,这样一来就两全其美了。

见谈迁仍然犹豫,高弘图继续诚恳地说道:“中书舍人每年都有几百两银子的俸禄,即使不算额外收入,也够你生活了。

”谈迁听后默然不应,表示还是不想做这个官。

作为好友,高弘图做的可谓是仁至义尽了。

像谈迁这样的态度,他本已无需多言。

但想到朋友捉襟见肘的生活,他还是苦口婆心地劝说道:“我现在可以帮你的忙,即使我不做官了,也会拜托朝中的朋友关照你。

你自己可以安贫乐道,可你家人愿意和你过这穷苦的日子吗?”

这时,谈迁才回答道:“我这个人天生没有富贵命,只要有一口饭吃就很满足了。

”高弘图听后长叹一声,然后离开了。

在谈迁看来,做官无可厚非,但担任官职后势必会影响自己写史书。

因此,他才如此坚定地拒绝了好友的帮助。

事情传开之后,他的朋友们纷纷视他为怪人,还给他取了一个“愚公”的称号。

不同的是,之前的愚公是固执地移山,而谈迁这个愚公却是固执地写史书。

从天启二年(1622年)到顺治四年(1647年),谈迁的《国榷》足足写了二十六年。

从二十八岁开始抄录资料,到现在的五十四岁,如今的谈迁,已经是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了。

可是,命运还是给这个倔强的老人开了一场巨大的玩笑。

就在这一年,一个小偷潜入了他的家中。

谈迁家徒四壁,只有厚厚的《国榷》书稿颇为醒目。

可能没有什么收获,小偷走的时候顺手将谈迁的书稿盗走了。

二十八年的辛苦付之东流,这对谈迁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打击。

看到自己毕生的心血被盗,恍惚了整整一个月。

待其逐渐镇定下来后,他做出了一个近似于疯狂的决定,那就是重新撰写《国榷》。

几十年前写下的东西,想要复原何其艰难。

而且,如今明朝已亡,很多资料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可是,即使是这样,谈迁还是毅然背上雨伞、行李、笔墨纸砚,重新开始了他的读书、抄书、著书生涯。

顺治十一年(1654年),为了准确记录崇祯皇帝临死前的情形,谈迁不远百里去找寻当年为皇帝守灵的太监。

几经辗转,他终于在昌平县找到了那名太监。

这时,他已经六十一岁了。

可能是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他记录下想要的资料后,便立即跑回去结合之前的资料书写。

这几日下来,他足足步行了几百里。

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就这样一步步地完成着这部惊世巨作。

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朝已经全面统治了中原。

谈迁面对清廷的拉拢不为所动,仍然一心扑到复原《国榷》上。

他的同乡杨雍建一直仰慕他的才华,想要他帮忙写信。

但是,谈迁听说杨雍建参加清廷科举并高中进士后,不屑地拒绝道:“我现在已经老了,不想受你这年轻人的侮辱。

你虽然跟我是同乡,但无非是依仗着进士的身份来拉拢我。

你享受你的高官厚禄,我过我的穷日子,何必要打扰我呢?”顺治十五年(1658年),完成《国榷》后的谈迁走完了他的一生。

这部凝聚着他毕生心血的著作,以其取材广博、严谨求实而闻名史学界,成为了研究明史的重要著作。

而谈迁徙锲而不舍的精神,终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史学家。

在后人的心目中,谈迁是当之无愧的史学大师。

参考资料:

【《《国榷》的编写历程》、《清史稿·谈迁传》】


标签:一个他的史学资料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