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郭去疾 徐小平心里一万个后悔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5 05:59:27 分类:生活 浏览:60


他被誉为最鞠躬尽瘁的创业导师。

2016年,他入选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单。

2017年,他入选“2017年度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

2018年,他入选“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40人”榜单。

2019年,他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

2020年,他再次入选“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单。

他更是新东方俞敏洪最好的创业合伙人之一,曾被誉为“新东方最有思想的人”和“新东方大脑”。

同时,他还是推动中国新经济产业萌芽与革新最成功的的四位风险投资家之一。

可以说,若没有他,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大军中,有数以百计的行业大咖就没有后来成功的机遇。

他,就是真格基金的创始人:徐小平。

人生际遇,前半生躬身摸石,后半生直立奔跑。

40岁之前,徐小平一直在生不逢时的时代漩涡里打转,曾穷困苦闷到连2欧元的停车费都要算计。

40岁之后,因为一场士为知己者死的“创业艳遇”,徐小平终于获得命运的眷顾,走上翻身逆袭之路。

50岁,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争议,他被赶出新东方。

2022年,徐小平66岁,身家70亿,手握650多家创业企业股份,成为创投圈口碑超好,面目最好辨认的老顽童。

26年,从0到亿万富豪,徐小平到底靠什么彻底斩断穷根,走向暴富?

时运?能力?人品?

还是兼而有之?

我们一起走近徐小平的人生,共同来品悟他翻身逆袭的成功密码。

依照老皇历,徐小平勉强算是个生不逢时,又不断走霉运的G二代。

1956年5月,他出生在江苏泰兴三井北巷。

父亲在泰兴镇当过镇长,老实憨厚,口碑颇好。

动荡混乱的年代,父亲失去镇长职位,家势渐微。

徐小平的母亲,出身大户人家,琴棋书画各方面修养都很高。

性格也极好,是个积极向上的乐天派。

受基因影响,加上相对较好的家境,儿时的徐小平被教育得很好。

4岁时,他开始接触古籍经典。

6岁时开始学习二胡、手风琴。

8岁时开始练习小提琴。

因为学得快,又学得好,徐小平的母亲因此谜一样地到处夸赞儿子:

“我家小平最伟大了,做什么都做得好,将来一定会读大学的。

因为这个原因,徐小平从小做事也谜一般的自信,充满激情。

有时,他甚至还觉得自己非常完美。

如果不是命运捉弄,徐小平人生最可能的走向,或许真的就是钢琴家郎朗那样的艺术家。

但,偏偏他生不逢时。

1972年,高中毕业后,徐小平的大学梦被上山下乡的浪潮震碎了。

16岁,无书可读,无学可上。

无奈之下,徐小平去了镇子上的泰兴文工团,靠拉小提琴和手风琴谋生。

文工团的活儿很简单,每周到周边公社下乡演出,演完固定节目,然后回家休息,周而复始。

为了打发演出结束后的无聊时间,徐小平偷偷背诵起了家里的藏书典籍。

汉赋、唐诗、宋词等文学经典,被他因此熟背于胸。

1976年,持续了10年之久的社会动荡接近尾声,徐小平也20岁了。

但依然读书无望,求学无门。

血气方刚的他,实在熬不住文工团的枯燥循环,想去顺势去上工农兵大学继续读书,却又搞不到指标。

绝望愤怒之下,徐小平更不甘心。

要一辈子这样困在泰兴吗?绝不!至少要出去闯一闯,看一看。

果断辞了文工团的工作,徐小平背着自己的手风琴,一个人去了南京,在夫子庙边做流浪歌手。

4个月后,当他正在为下一顿早餐钱发愁时,时代终于给了他一个圆梦的机会。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全国指标220个,有2万多人报考,录取比例1.1%.

凭借着从小练就的音乐童子功,玩命复习半年后,1978年,22岁的徐小平如愿考上大学。

录取他的,是彼时中国音乐界的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理论音乐系。

从泰兴到北京,徐小平以为自己真的成了天之骄子。

但在音乐系苦读一年后,徐小平悲催地发现,自己与班里的真正的音乐天才,根本没法比。

别人随手写几个曲子,就将他碾压得连灰都不剩了。

巨大的挫败感,让徐小平成了音乐系的“矬子”。

为了给自己找到存在感,他退而求其次,去北大中文系旁听,偷偷研修文学。

一边苦读音乐,一边暗修文学。

一边安慰自己,一边寻找自信。

就这样拧巴了5年后,徐小平终于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了。

1983年,27岁才终于拿到本科学历的徐小平,到了步入社会的十字路口。

80年代初的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大学毕业生选择不多,包分配是所有人必须接受的选择。

当老师教书,端铁饭碗当公务员,出国留学。

三选一,是多数人的做法。

徐小平也没例外。

1983年拿到毕业证之后,徐小平很快收到了两份诱人的offer:北大艺术教研室、国家文化部。

一番权衡之后,徐小平选择了去北大。

9月,去北大报到之后,徐小平才知道:自己是北大艺术教研室第二个老师。

音乐学院的“矬子”,瞬间成了北大的“将军”。

回归的存在感,令徐小平激情暴涨。

他热情似火地投入工作,并很快成为北大艺术团的核心人物。

3个月后,徐小平的大名和他主持的校园文化活动新闻就登上了人民日报。

亮眼骄人的业绩,为徐小平在北大迎来很多傲人的口碑。

不久,他被北大校团委看中,并升任这个部门的文化部长,同时担任艺术团指导老师。

就在这年年底,徐小平认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

1983年年底,时任北大艺术团团长的王强,找徐小平做指导,两人因此相识。

不久,王强的艺术团在学校礼堂表演节目,没有什么艺术才能的俞敏洪,在台下看他们表演。

4年后,这三个个性迥异的男人,成为关系要好的朋友。

在北大,风光无两。

1985年,国家开放留学政策,第一波留学潮很快来临。

彼时,徐小平29岁,已经结婚成家。

留学潮刺激到了徐小平,特别是得知学生王强也成功出国后,他开始心潮翻涌。

留在北大,往后余生的大方向,大概率就是自团委起走仕途。

这种人生不是徐小平的理想,他也没计划过。

出国留学,就意味着要抛开国内的一切,从0开始重新打拼想要的生活。

何去何从?这是个挺大的问题。

与妻子商量后,徐小平选择了后者。

主意打定,夫妻太太双双向目标学校递交了硕士留学申请。

可不巧的是,妻子的录取通知书很快来临。

徐小平则被各种审核耽误了整整一年多后,才录取。

1987年,徐小平从北大辞职,踏上了飞往洛杉矶的留学之路。

这一年,徐小平31岁。

徐小平的原生家庭不富裕,辞职后也没多少积蓄。

留学的美国学校虽然给了他部分奖学金,但钱少得可怜,根本不够花。

为了生存,留学前两年,徐小平把课余时间都用来打零工挣生活费。

当收银员、擦桌子、刷盘子刷碗、送披萨......

凡是能安全挣到钱的活儿,他几乎都干过了。

但即使如此,打工挣来的钱,依然杯水车薪。

极致的穷酸,让徐小平不得不另想办法。

很快,他打听到加拿大有个学校可以提供全额奖学金,且只需办个转学手续就可以了。

于是,他麻溜地从美国开了转学申请,飞去了加拿大。

表面简单的事情,内里总有不简单的原因。

徐小平转学加拿大后,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中了招:

接收他的加拿大学校音乐系,是该校冷门中的冷门。

教学一般不说,各种机会也少得可怜。

,可是除了熬,他也别无他法。

1993年,硕士毕业前夕,一次偶然的机会,北大艺术团的一个粉丝,辗转找到徐小平。

粉丝想请他回国一起合作搞一个音像公司。

因为彼时来自港台的流行音乐,正在内地兴起,一个唱红的歌手,一张唱片,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销量。

欣欣向荣的行业预期,加上心里潜藏多年的艺术梦,徐小平带着赌徒的心思,休学回国。

因为不熟悉行业规则,又没有相关团队,和后续营销传播。

徐小平回国后,精心创作的音乐磁带,一盒都没有卖出去。

徐小平的音乐梦再次碎了。

一年后,合作的公司关门,徐小平回到加拿大继续攻读硕士。

1994年,好不容易熬到留学毕业,拿着硕士毕业证书,徐小平又傻眼了:

因为没有从业执照,在当地,他根本找不到任何工作。

为了活下来,他甚至去了温哥华,但遇到的情况一模一样。

第二年,经朋友帮忙,徐小平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打黑工的机会:

在当地华人办的一所中学里间歇性地代课教音乐。

因为全职需要的执照,他没有。

怎么办?

徐小平,再一次被迫回到了四处打零工的至暗时光。

彼时,他38岁了,带着两个孩子,一家四口,在加拿大租房。

1995年11月,在北京创业2年,已经成功晋级土豪的俞敏洪,揣着5万美金,漂洋过海来到加拿大的温哥华。

在徐小平的出租房里,住了10天,专门聊他的新东方。

彼时,徐小平钱包里所有的钱加起来,只有100美元。

按辈分,俞敏洪是徐小平的学生,但身为徐小平的老师在学生面前,却囊中羞涩的抬不起头。

临走之前,徐小平客套地说要请俞敏洪吃个践行饭。

结果心眼实诚的俞敏洪,没会意。

尴尬的徐小平,只得开着租来的车,拉着俞敏洪去餐厅。

到了地方,俞敏洪下了车进了餐厅,徐小平开着车子去找停车位。

这一找 ,就找了半个多小时还没回来。

坐在餐厅里的俞敏洪,看着餐厅外明明空余很多的停车位犯嘀咕了:

不就停个车吗,徐小平为啥舍近求远呢?

回来一逼问才知道:徐小平连饭钱都快付不起了!

才子惜才子,何况站在眼前的是自己曾经最欣赏的徐小平。

土豪俞敏洪,默默吃完了那顿饭。

回到徐小平的出租房,他打开自己背来的黑色蛇皮袋子。

俞敏洪从5万美元现金中,连抽20张,递给徐小平。

然后无比淡定地对徐小平说:

“新东方缺人,尤其是像你这样特别有思想的人。

这是机票钱,你再好好想一想,要是你回来和我一起干,我给你开30万人民币的年薪。

然后,俞敏洪回国了,但徐小平彻底睡不着了。

为了省点钱,2美金的停车费,自己都要兜兜转转,算计半天。

30万年薪,俞敏洪咋开得这么豪横?

变富的强烈渴望,过上好日子的未死梦想,让彻夜难眠的徐小平,动了举家回国的念头。

1996年1月,徐小平举家回到北京。

并正式加入新东方,成为俞敏洪最早的联合创始人之一。

王强回来后,三个曾经的师友,变身成为创业伙伴:新东方的三驾马车。

此后整整6年,新东方进入了开疆拓土的迅猛增长时期。

培训人数,从3500人,狂增到25万。

学区分校,从北京扩展到全国30多个一线城市。

徐小平也随着企业的飞涨,快速实现了收入的飞升。

留学没能实现的梦想,被逐渐地变成肉眼可见的现实。

2001年,新东方面临公司制度的变革转型,初创时期积攒的各种摩擦和矛盾,开始陆续爆发。

管理层很多人认为,作为新东方的大脑,徐小平的很多想法,更适合公司。

而农村出身的俞敏洪,顾虑太多。

公司因为他存在了许多不该存在的裙带关系,导致家族氛围浓厚,管理执行艰难。

为了快速实现革新,徐小平联合王强,强逼俞敏洪清理门户。

起初的意见,俞敏洪听进去了,他也开始了去家族化历程。

但后来,随着学区分校数量的暴涨,经济利益分配矛盾被凸显出来。

人、财、物的支配权,最终成为所有矛盾的焦点。

特别是俞敏洪母亲的参与,引起徐小平的强烈不满。

一番斗智斗勇的后,俞敏洪在三驾马车内部投票:

要么自己放弃新东方,离开董事会;要么徐小平争权,离开董事会。

三个人投票结果,俞敏洪留下。

合伙5年,徐小平被退出,留存董事会股份,年薪10万。

一年后,徐小平又被请回新东方,主管企业文化相关业务。

2005年9月,新东方在纽交所敲钟上市。

一夜之间,占股仅10%的徐小平,成为彼时中国第二富有的老师。

身家一路飙升到40亿元,真正实现财务自由。

翌年,徐小平从股市完成套现,拿着40亿,辞去新东方所有职务,彻底离开新东方。

他发誓:既然不能在新东方浇水,那我就去全社会下雨。

但具体要下什么雨,当时50岁的徐小平并不知道,直到三个人先后来找他。

2005年,实现财务自由后,亿万富翁徐小平遭遇了有钱没事业的失落。

为了给自己找点儿有成就感的事做,他到处溜达。

一次偶然的闲聊,他意外地获知:

曾今的同事钱永强,两年前拿20万投资了一个网站。

两年后该网站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钱永强一举获得2000万回报。

100倍的回报心算,让徐小平隔着电话,感受到了内心撕心裂肺的羡慕嫉妒恨。

但,放下电话,好奇了一段时间后,他很快又没感觉了。

因为他觉得,那样赚钱也太快了。

2006年,一位叫洪根强的前同事,打电话给徐小平。

告诉他说,他要做中国的扎克伯格,需要100万,希望徐小平能投他。

徐小平问:为什么?

洪根强回答说:“我是杭州人,阿里巴巴在杭州。

出于旧时的交情,和一丝小试牛刀的心动,徐小平很快给了洪根强100万投资。

2007年,一位叫龚海燕的创业者,找到徐小平,希望他能给自己8万块人民币的投资。

龚海燕特别能吃苦的经历,感动徐小平。

最终,龚海燕顺利拿到这笔投资。

同年,一位在斯坦福大学听过徐小平演讲的留学生,找到徐小平,希望他能给自己的创业项目投资10万美元。

有过留学经历,又对留学生有天然好感的徐小平,很快给了这个留学生投资。

这个留学生就是郭去疾。

后来郭去疾公司成功上市,徐小平的10万美元投资,获得扎扎实实的4000万美元回报。

巨额的甜头,激起了徐小平所有的雄性荷尔蒙的欲望:原来这个行业真的这么赚钱。

后来郭去疾又将自己的师弟陈欧引荐给徐小平。

2010年10月,先后试水80多笔投资后。

徐小平带着寻找好创业种子的心,去欧美名校,进行了为期几个月的创业演讲。

次年,他与同样离开新东方的王强,正式成立自己的真格基金。

55岁,徐小平在创投领域,二次创业出道。

2010年,从斯坦福毕业的陈欧找到徐小平。

半个多小时之后,徐小平给了他18万美金的投资。

次年,又追加20万美金。

四年后,陈欧公司上市,徐小平获利近3亿美元,回报率432倍。

2011年5月,龚海燕公司在纽交所上市。

徐小平的8万块,一下子变成8000万,回报率1000倍。

巨额的收益,骄人的业绩,带回巨大的声誉。

徐小平,在彼时刚刚启蒙的中国创投圈,名声大噪。

此后,徐小平在创投圈的闯荡,日益顺遂。

坊间流传,自2011年之后,回国创业的留学生,十之八九都会去找徐小平要投资。

行业经验尚且不足的他,被杜撰各种投资传说。

流行最广的,是真假难辨的“徐氏三投:能忽悠、颜值高、名校毕业。

后来,在访谈和演讲中,徐小平否定了这个说法。

并给出了自己版本的真正“徐氏三投”:

创业者的学习能力、行业工作能力、团队领导能力。

2013年,离开新东方8年后,徐小平亲自为导演陈可辛撰写了《中国合伙人》剧本。

以此,致敬自己10年的新东方执教经历和创业友情。

同年5月,电影上映,票房非常火爆。

2014年之后,徐小平在创投圈的投资,逐渐进入高峰。

他不仅投留学归国人员,也开始广泛地投资试水国内各个领域。

业绩回报,有很多成功的,也有很多失败的,甚至还有很多被欺骗的。

而他,将这些都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成长,给钱依旧激情不改。

有一个段子说,每年过春节,徐小平都会给老婆诅咒发誓说,我再也不投资了。

但过完春节回到北京,络绎不绝的创业者,和他们滔滔不绝的创业激情,很快又把徐小平给钱的馋虫嚯嚯出来了。

并且周而复始。

其中,对他争议最大,负面影响也最多的投资项目,就是币圈比特币投资。

至2022年,在创投圈勤奋耕耘十几年,66岁的徐小平已经手握650多家创业企业股份。

身家也高达70多亿元。

此后余生,徐小平的人生,还会不会有更加令人惊艳的奇迹出现呢?

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从0收入的穷的留学生,到身家几十亿的网红投资家。

徐小平说,自己是创投圈最忠实的学徒。

认识俞敏洪是他一生最宝贵的艳遇。

男人的友情,士为知己者死。

曾几何时,他做梦都想帮助俞敏洪,但做梦也更想超越他。

虽然这个愿望,至今仍未实现,但人生大半已过,能再次证明自己,他知足了。

66岁,仍然对这个世界充满激情。

听徐小平说话,他真的像极了射雕里的周伯通:

魔性一般的爱吃、爱玩、爱笑。

同时爱音乐、爱文学、爱聊天、爱交友,当然也爱钱。

在创投圈起起伏伏十多年,他强调最多的一句话,就七个字:

人对了,事就对了。

反复品味,细细咂摸,你会发现:

徐小平蓬勃的内心,其实更像黄药师:真性情,真高手。

有句话说,奋斗的目标,通向幸福,其他都是手段。

无论男女,人生一场,30岁未成功,40岁仍可以追求。

40岁不行,50岁就愿意失败吗?

60岁再出发,又有谁能保证,往后余生就一定会成功呢?

人生就是创业,坚持变富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强大自己的修炼。

从金钱到精神,扎扎实实地断了穷根,真正富裕一次,人,才能真正完成阶层跨越。

2022,我们一起加油!

作者:小鹿&一点新奕


标签:东方自己投资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