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赛德克巴莱 枪战与猎杀的场面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5 05:59:26 分类:笔记 浏览:117


#赛德克巴莱#

这次来聊一部周杰伦投资过的一部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

前段时间,在台湾电影工作者焦雄屏和画家陈丹青进行的一个访谈节目中,焦雄屏有提到这样一部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

他们二人在对话的时候,都对这部电影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据说剧中原住民的打斗状况很惨烈,以至于我一直都没有下定决心去看。

而近日,也就是12月13日,是国家通过立法确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众多官方媒体都在记录与播放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相关信息。

那些黑白影像记录下来的真实资料再次播放,震撼身心!

看了几条官媒推送的视频,鼻子直酸、眼眶直红。

连平日里一向尤爱推送各种商品信息的某猫、某东等各大电商平台,都一致的将页面换成了黑白色调,用以这一天的特殊纪念。

基于这些,终于觉得这一天是看《赛德克·巴莱》的好时机。

因为,它是一部记述台湾原住民抗日的电影。

这部电影是台湾导演魏德圣用自己的视角去精心筹备拍摄的一部本土原住民的抗日史诗片,前后历时12年终于完成。

最终拿下8.8亿新台币的票房。

本片在第48届金马奖上荣获最佳剧情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创音乐等5个大奖。

此前依靠《海角七号》名声大噪的魏德圣,依靠本片在当年的金马奖上荣获最佳导演提名。

影片一出,深受电影圈人士和广大影迷的好评。

至今,在豆瓣上保持着8.8的高分。

导演的格局够大、视野够广,出片成绩斐然;吴宇森更是在本片中担任监制。

01

拍片背后的故事

而整部电影的构思,是因为导演魏德圣在看一部漫画的时候发现了这个故事,立马就有了想要把它拍成电影的想法。

片子从2003年开始筹备,从5分钟的短片开始;一直到2011年终于台湾在上映。

拍摄过程长期经历着资金的匮乏,导演魏德圣一路坚持,才有了最后呈现在大荧幕上的4个多小时成片。

完整版足够的长,全部看完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4个多小时的片长分为上、下片上映,即为《赛德克·巴莱:太阳旗》和《赛德克·巴莱:彩虹桥》。

大陆版的是被剪掉了一个多小时的片子。

电影的拍摄环境就在山地,冬天拍戏,演员们穿薄衣、光脚下溪流,下镜之后一个个冻得手抖,碗都端不住,能拍出这么好的效果真心不易。

在此还会忍不住感慨一下参演演员的不容易。

这些演员基本上都是素人演员,有很多演员都是从村民中直接找来的。

温岚扮演的马红和徐若瑄扮演的孕妇,在剧中因为扮演的太像原地居民而几乎认不出来。

如果不说,可能大部分人在人堆里都找不到她俩。

不同于频繁被大众吐槽的不符合历史的,有美女军官现身的“抗日神剧“,

《赛德克·巴莱》是真真正正的基于历史和台湾原住民的传统文化,来记录那个崇尚“祖先、领土和勇敢“的民族勇敢抗争过的岁月。

史诗般的叙述,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苏菲·玛索参演过的《勇敢的心》。

“For feeedom“,震撼耳边。

不同的民族,一样有同样的信仰!

片子的名称就是《赛德克·巴莱》,直接用的是占台湾总人口约2%的少数原住民民族之一的“赛德克·巴莱”来作为片名。

02

原始的民族魂

本片重点宣扬的是“赛德克·巴莱“这个崇尚勇敢的民族,骨子里自带的民族魂。

赛德克·巴莱这个居住于山地和森林间的民族,有众多部落的划分。

有以头目莫那鲁道带领的马赫坡社,还有荷戈社、塔罗湾社、波阿龙社、斯库社等巴兰社、屯巴拉社等不同的社系族人

换用我们比较好理解的方式,大致类似于某个乡镇划分为多少个村这个意思。

自祖先起就生活在这片大山和林子间生活的赛德克族, 历来也有族群间的纷争,而猎场,是一切纷争的根源。

比如因为猎场归属的问题,就有马赫坡与干卓万人、道泽人的矛盾。

尤其是年轻时期的莫那鲁道在一次族群冲突中,马赫坡的莫那鲁道扬言不会让屯巴拉社道泽人的铁木瓦里斯活着长大的事件,成为以后日本人煽动铁木瓦里斯猎杀莫那鲁那的诱因。

在整个赛德克族中,猎场是他们从祖先那里继承,并交由社群里最勇敢的人来守护的领地。

是他们最为看中的信仰。

守住猎场,就守住了他们的灵魂、尊严与自由。

失掉猎场,就失掉了祖先的期待、尊严与自由。

这个民族向来勇猛好斗、民风彪悍,形容为战斗民族最恰当。

猎刀和猎枪就是他们谋生的工具,也是他们宣誓猎场主权、保卫自由的武器。

从生存上来说,他们以出草(即打猎)猎杀动物为生,也会用自己的猎物与当时在此地的汉人进行物物交换。

从精神上来说,他们以守护猎场为己任,激战之时,以割下对方社群首领的头颅为勇猛、光荣的象征。

在他们的族群文化中,向来都是只有经过严苛考验的男人和女人,才能在脸上刻画彰显荣耀的图腾。

脸上的图腾,即是他们的纹面文化,更是他们的灵魂能走向祖先守候的“彩虹桥”的印记。

03

历史重现

影片记录的历史时期是:1895年—1930年。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清政府战败后,向日本政府签署充满屈辱史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于日本。

日本人借此想独占属于赛德克族的林地和矿藏。

这就是赛德克族受迫于日本侵略者,多次反抗的起因。

04

初次反抗

日本人第一次入侵赛德克族部落的时候,那时候的莫那鲁道还是个健壮的青年。

这群“异族人”被莫那鲁道等族人用山地的石块打击回去了。

日本轻蔑地叫他们“生蕃“,却没想到会在管理中受挫,于是加大了火力反攻。

莫那鲁道的父亲在山林间击敌的过程中被敌人的手榴弹击中丧命。

人数和武力都不占优势的族人,最终被迫压制于日本人。

勇猛无畏的青年莫那鲁道因为不甘心被压制而奋起反抗,结果换来的是敌人更加残暴的示威统治:敌人当着他的面活活烧死了他的家人。

从此,莫那鲁道开始变得隐忍。

他憎恨日本人,但是却怕冲动的反击会给族人带来更惨痛的报复。

所以,他的仇恨,更多的是埋藏在心底。

他一直在隐忍,在等一个最佳的机会。

直至从青年等到了老年。

05

雾社事件

1930年爆发的雾社事件,是本片的高潮。

雾社事件的诱因是:莫那鲁道的儿子达多莫那在一次族人的婚礼上向日本山地警察吉村敬酒被拒还被打,族人群起而愤慨,围住吉村一顿暴揍。

随后,胆小又爱挑事的吉村吓唬族人他被打的事情已经上报。

此事,引起族人的众怒,也是族人众心积恨已久、齐心要反抗的由来。

“绝对不能只杀掉一个日本人,一定要杀光所有的日本人才行!“

在十月二十七日雾社地区举行的运动会上,所有的日本人都会聚集在一起。

这正是族人选择在这一天反抗的原因。

马赫坡的族人一致下定了杀敌的决心,齐心说服莫那鲁道抗击日本人。

老年的莫那鲁道等待的最佳时机到了,他本想联络赛德克巴莱的十二个部落,最终聚集了6个部落一起参与反抗。

一场血祭祖灵,反抗“异族人”压迫的战争就此展开。

300多名族群战士手拿猎刀与猎枪,拼死对抗有手榴弹、炮弹和机关枪重兵器武装的3000多名山地警察和部队。

场面壮烈而震撼人心!

据史料记载,这次原住民与日本人的山地游击战大约持续了一个多月。

荷戈社的头目塔道在斗争中战死。

参与抗争的族人顽强抗争,日本人在失势的态势下,日本军队违规使用糜烂性炮弹再次反击,才占据优势。

自知人数及武力不敌日本人的赛德克族,在看到日本军队用飞机撒下劝降书的那一刻,深知再无退路。

参与战斗的六个部落族群,在粮食有限的艰难情况下,女人为了让参战的男人们能够后顾无忧地奋力抵抗鬼子,选择把粮食尽可能的留给长时间作战的男人们。

她们集体选择自杀,一些还带着婴儿的女人,依然坚毅的选择母子共亡,带着孩子上吊自杀;参战的300多名族群的男人,或战死,或在人寡敌多毫无退路的情形下,选择上吊。

片中猎杀和枪战的戏份比较重,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

最后的关头,虽然未能完全战胜敌人,但是也给敌人带来极大的重创和震撼。

之前参观过日本,了解日本人的武力有多强大的莫那鲁道,抗争的决心丝毫不动摇。

就像在运动会那天发动的起义之前,他已经积攒了足够多的从火柴头上抠下来的火药。

足以显示他骨子里要反抗压迫的决心都多大!

主角莫那鲁道有很多很经典的台词:

比如花冈一郎在劝说莫那鲁道不要和武力强大的日本人对抗时,莫那鲁道对答道:

“日本人比森林里的树叶还要繁密,比浊水溪里的石头还要多,但我反抗的决心比奇菲山还要坚定!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文明卑躬屈膝,那我就带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真正的赛德克巴莱可以输掉身体,但是一定要赢得灵魂!输掉灵魂的赛德克,一定会遭到祖灵遗弃!”

战斗到最后的那一刻,莫那鲁道不愿敌人在族人面前玩弄自己,选择在敌人找不到的深山中,开枪自杀。

06

族群矛盾

这些持续打游击战反击的赛德克族人被驻守的日本人称为“凶蕃”。

道泽人头目铁木瓦力斯,比较满意相对友善的日本山地警察小岛(安藤政信饰演)的管制,不同意族人联名请求的加入莫那鲁道的剿灭日本人的出草行动。

并且在小岛怒激他与莫那鲁道的矛盾和反说下,倒向日本人,带领自己部落的族人反杀莫那鲁道为首的反日族人,扬言要取其首级。

这是本片中看着叫人最来气的地方了吧。

其他未参与血祭祖灵、反抗压迫的族人,更多考虑的是要先能够生存下来,好延续自己部落的血脉。

在赛德克·巴莱的生存与精神上,其他部落首要选择了生存。

而莫那鲁道带领的族人,选择的是延续民族精神。

即使代价是牺牲掉自己的生命!

在日本鬼子入侵之后,赛德克·巴莱的头目莫那鲁道不仅要带领部下的三百多名勇士奋力反抗入侵者,还要对抗在日本鬼子的挑拨下,和日本鬼子站在统一战线的由道泽人首领铁木瓦力斯带领的原住民族人。

他们一边要驱赶侵略者,一边要对抗族群的宿敌,誓死也要守护本民族的领地。

试想一下:如果历史能倒退的话,当时参与抗战的团结战斗的12个部落,那么当时给日本人的打击会更大。

看着影片中同为赛德克民族的族人在自相残杀,这滋味,真不爽。

长大的铁木瓦里斯比起老年莫那鲁道,就像个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

虽然他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儿子。

这不光是年龄上的差距,更是精神、信仰上的巨大差距。

铁木瓦里斯一心想的只是小我范围内的复仇。

但是,莫那鲁道心系的是整个民族的灵魂与精神。

光是在这个环节上PK,铁木瓦里斯就完败。

他的结局就是,在自相残杀的过程中,被莫那鲁道的部落族人用猎刀砍下了首级。

说他可惜,也不可惜。

07

骄傲的野蛮

开片没多久就有赛德克族人手拿猎刀砍下宿敌头颅的镜头(这些头颅是用道具做得仿真人像,太像真人了),不了解幕后花絮的话真能吓得想赶快远离屏幕。

这里是为了表现赛德克原住民的原始“野蛮“与”勇猛“,为抗争打下浓厚的基调。

,惨烈又悲壮!族人们随时都能砍下敌人的头颅提在手上!

民族英雄不只是有马赫坡的首领莫那鲁道,还有那个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小孩巴万。

他能打猎,也能跟着族人一起杀敌反抗,砍杀对方的头颅。

巴万是天生的好猎人。

在弹尽的情况下扑向敌人一起坠崖,他是赛德克巴莱精神的延续!

是令人骄傲的野蛮!

08

身份隔阂下的生存矛盾

日本侵略者习惯于称呼赛德克族原住民为生蕃或是蕃人,对这些原住民毫无尊重可言。

他们想要彻底的驯服原住民,采用 “以蕃治蕃“的治理方式,利用原住民因为猎场争夺产生的仇恨来让他们互相残杀。

更以教化“野蛮”、发扬“文明“为由来治理原住民。

他们用毁掉原住民原有家园的方式,来兴建房子、教育所、邮局、卫生所、旅馆等 “文明产物“。

族人的山林和猎场被侵占,他们充当着廉价的劳动力,砍树搬木头,日本人却只给他们只够买酒的工钱。

还时不时的要被迫忍受着日本人突如其来的打骂。

如果说莫那鲁道是对“文明“的极力不服与反抗,那么同为原住民的花冈一郎和花冈二郎则是对”文明“的极力接受与顺从。

这里,存在着一个民族身份与价值认同的隔阂。

在日本人的教化下,花冈一郎和花冈二郎他们两人把自己的原名达奇斯诺敏和达奇斯·那威改成了日本名字。

他们两人是比莫那鲁道更为年轻的一代,生来受到的就是日本人“文明“的教育,最终成为一名和日本山地警察一样看管原住民的“日本警察“。

花冈一郎和花冈二郎想要的是日本人的“文明”,他们想极力摆脱原住民族人以狩猎为生的“野蛮”。

但是,在日本人的眼中,他们二人始终是成为不了日本人的“生蕃”,日本人永远也不会高看他们一眼。

要不然,花冈一郎也不会是整个日本警察中学历最高的、领的薪水却是最低的。

虽然生活已俨然成为日系的花冈一郎和花冈二郎,内心其实有很大的痛苦。

这个痛苦用花冈一郎的话来说就是:夹在族人期望和日本人威胁之间生活是很痛苦的。

就像他们二人的对话那样:

“我们两个不也是这样吗?不想当野蛮人,但不管怎么努力装扮,也改变不了这张不被文明认同的脸。

”花岗二郎说。

“已经忍了二十年了,就再忍个二十年吧!等我们的孩子长大,或许就能彻底改变我们的野蛮形象。

”花冈一郎说。

“忍得了吗?马赫坡就要被赶尽杀绝了。

”花冈二郎说道。

在这里能看得出来,比起被“文明“的统治着,花冈二郎想要归属于族人中去,他想要反抗的心会更强烈一点。

这也不难理解最后花冈二郎选择的是和族人一样的方式自杀。

在一次花岗一郎和莫那鲁道的对话中,莫那鲁道问道:“达奇斯,你将来要进日本人的神社?还是我们祖灵的家?“

这句话,堪称灵魂拷问。

花冈一郎和花冈二郎都对自己身份认同感到模糊,但是他们对于族人的遭遇也产生出同理心,所以愿意协助以莫那鲁道为首的几个部落出草反抗日本人。

但是,他们又无法原谅这些“野蛮“的做法与自己所受的“文明“教化相违背,

终究带上家人选择自杀。

“切开吧,一刀切开你矛盾的肝肠吧,哪儿也别去了,当个自在的游魂吧!“

更想当文明人的花冈一郎选择了穿上日式和服,在族人们上吊的地方,以日本人的方式切腹自杀。

他的自杀方式更能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写到最后,发现越写越多。

突然感觉电影《赛德克·巴莱》与《七武士》也有点像。

片子挺长的,适合抽个空闲的时间,花时间好好看一看。


标签:族人日本人他们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