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这个人就是娘 陪伴病危的母亲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4 07:48:12 分类:笔记 浏览:148


编者按:每年高考,都会想起人生历程中重要的那些人。

母亲,自然是重要人中最重要的人。

细听下面这篇文章的语音,细读文字,真的让人泪流满面。

《这个人就是娘》语音片段——选自言农散文集

04:58

来自晨播中国

母亲,是最伟大的人

一段时间,我时常回老家。

那时,母亲已不再睡卧室的床,而是在堂屋搭起的竹板上躺着,依靠输葡萄糖或吮吸油质汤维持生命。

经过一个多月病魔的噬食,母亲已骨瘦如柴,气若游丝,起身和翻动的力气都没有了。

儿子是母亲身上的肉,每听到母亲痛苦地呻吟,我心如刀割。

世间只有母爱博大无私,没有任何爱可以相提并论!即便儿女已长大成人,成家育子,在母亲眼里,永远只是个孩子。

家就像一个避风港,让在外经受风雨的孩子,时常归至在爱的港湾里享受温暖和庇护。

母亲宠我的一桩桩,历历在目,如思念的网,每每触及,双眼便湿润而模糊。

那年9月,我到了离老家较远的一个大乡镇工作,母亲对我的关心似乎不再是吃穿了。

每次回去,母亲都要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一面端详我,一面不断地询问我工作上的事。

当她知道我为村里修路、为乡亲生活奔波劳顿时,当我告诉她我引进了一个企业(后来该企业失约未成功)解决当地人就业时,当我告诉她确定的实事正在一件件落实时,她的眼睛眯成缝,脸上满是安祥与幸福。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母亲的病一日比一日重了,喉咙只能一粒一粒进食物,吃饭成了母亲最难受的事。

慢慢地,米食不能进了,只能以干粮代替。

看到这种情形我心如刀绞,但是母亲总是说:“没什么,你只管好好工作”,而且还强装精神抖擞,强撑着做家务事,闲不下她那一惯不歇停的身子。

那个春节,是我建立小家后,第一次决定在老家陪母亲。

我把很破烂的屋收拾干净,铺上从镇里带回的棉被,像儿时一样过着乡村生活,虽然不习惯黑暗的灶屋、杂乱的厨房,凹凸不平的泥巴地面,但为了能够守候母亲,陪护母亲,我挽衣扎袖,忙前忙后,像其他乡亲一样打扫着房前屋后,清洗碗柜桌凳,准备着年货。

当时,母亲几乎不能行动了,在火炉边一坐就是一天。

本来就很差的身体,差不多是骨瘦如柴,医生三五天给她注射一次葡萄糖补充能量。

这个春节,我用全部时间和全部精力陪伴母亲,除了做饭、洗菜、招待客人以外,就是坐在火炉边陪母亲说话。

之后,母亲身体虚弱得不能直立,只能躺在床上,卧床不起了,每餐吃喝半碗多的粑肉或油汤。

后来病情愈重,经常出现昏迷不醒的情况,口里时时念叨儿女们的归期,每每这时,在家陪伴母亲的姐们就要给在外的亲人打电话。

一天午饭时,接到老家电话,得知母亲快不行了,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情绪陡然低落起来。

我强忍着悲痛,在电话里再三告知她们,我要参加完县里两天的会议才能回去看望。

第二天,当我火急火燎地赶回老家时,看到母亲双目紧闭,面容紧缩,一脸难受。

我跪在母亲凉床边,头靠近母亲的脸,轻轻而急切地呼唤。

母亲一直紧闭的双眼微微睁开,她听着我的述说,面容开始舒展。

此时,我内心充满深深的自责:自从参加工作起,我的生命就给了我的事业,肩上的担子就是我的全部;我从没有因为私事耽误过工作,就算母亲病重,也没有专门请假守候陪伴。

看着母亲苍白的脸,我埋下头半天不语。

在陪伴母亲的日子里,给母亲翻身子,扶她拉屎拉尿,再就是给她说话。

母亲的疼痛反复发作,时而清醒时而迷糊。

每次醒来时,总喜欢听我给她说事,单位上的琐事、记忆中的故事、街坊邻居的趣闻,她都饶有兴趣。

特别是讲我工作上如何解决一些贫困人的生活问题时,她听着听着就露出宽慰的笑容。

一次,我向母亲如实汇报一件群众聚集、无理闹丧事件的经过和处理过程,她听后脸上笑得很自豪。

更多时候,我静静地坐在母亲病榻前,看着她痛苦而煞白的脸,不知说什么好。

母亲离开我们前夕,看上去精神特别好,她主动与我说起了她的陈年旧事,说她过去生活的艰辛,说她从没得罪过生产队的人,说她再也不能为我们子孙后代操心了,说她过世后要简单办事,说孙女成绩很好,要好好培养……。

如果不是看到她躺在床上瘦若枯骨,如果不是亲耳听到她如此明理的话语,谁也不会相信母亲是一个重病缠身生命临去之人。

我静静地听着、听着,泪若拧不紧的水龙头,不听使唤地流……

(本文选自言农散文集《生命在低处》,上述图片为配图,与本文无关)


标签:母亲我的就是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