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醇亲王 北洋水师惨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4 07:18:06 分类:书屋 浏览:67


晚清时期,朝廷中除了慈禧太后具有最大的影响力外,其次就是恭亲王奕訢。

恭亲王是晚清十分重要的政治家,不仅是同治帝和光绪帝时期的领班军机大臣,还是清政府重要的外交官,晚年更因其卓越贡献被封为“铁帽子王”。

但除了恭亲王,清末还有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鲜少被提起,这便是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的异母弟、光绪帝的生父、溥仪的祖父、醇亲王奕譞。

醇亲王是慈禧太后的妹夫,光绪帝即位之初名义上改以皇帝的叔父称呼,最开始并无大权。

后来慈禧太后更换了大部分军机大臣,奕譞才有机会发力,并且为晚清朝廷做出了很多贡献。

一、载湉登基为帝,闲散亲王痛失长子

醇亲王是道光帝的第七个儿子。

与兄长咸丰帝和恭亲王不同,他自出生起便活在两位优秀哥哥的光环下,并无十分出众的才华和建树。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咸丰帝把他和恭亲王奕訢留在北京与洋人谈判,自己则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躲藏起来。

当时的清帝国不仅被列强环伺,中原近半领土也已经被太平天国占领,内忧外患,亡国之祸随时可能发生。

咸丰帝抵达承德避暑山庄后不到一年就忧愤去世了,留下独子载淳继承皇位。

载淳,也就是同治帝,即位之初,朝政是由咸丰帝临终时指定的八位托孤大臣把持,慈禧和恭亲王本无机会染指朝纲,醇亲王离权力中心更是相去甚远。

但在《北京条约》签订后,恭亲王为英法谈判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慈禧太后不满被八大臣掣肘,因此亟待破局。

等到两宫太后和同治帝回到北京后,慈禧太后便联合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共同发动政变,秘密抓捕了八大臣,为首的三人被诛,其余五人被流放到边陲之地,史称辛酉政变。

同治帝即位后不到两年便死亡了。

慈禧太后为了能够继续垂帘听政,把持朝政,便联合恭亲王拥立了醇亲王4岁的儿子载湉登基,年号光绪。

即位诏书抵达醇亲王府后,醇亲王和夫人抱头痛哭,却也对即将到来的父子分隔无可奈何。

二、身份为人猜忌,皇帝生父被迫躺平

光绪本是以过继给咸丰帝嗣子的名义登基,因此醇亲王便由皇帝生父成为了名义上的皇叔。

由于血缘关系所在,醇亲王一直被慈禧忌惮。

好在醇亲王一直远离政治漩涡,并无太大实权,加之仁孝舆论的作用,慈禧不变加害他,他的生活倒也富贵顺遂。

为了弥补醇亲王的失子之痛,醇亲王很快被封为“铁帽子王”,如无变故,醇亲王大约会当一辈子闲散王爷。

可是世事难料,广西第即位后没几年,慈禧便对权势日盛的恭亲王为首的军机班底心生不满,于是又发动政变弹劾并更换了大部分军机的班底,恭亲王彻底没落,醇亲王则有了机会领衔军机,取而代之。

三、后期得到重用,为国为子鞠躬尽瘁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被迫赔巨款了结战祸。

在此之前,北洋水师的腐败就已经闻名中外。

北洋水师建立之初,慈禧便派醇亲王负责操练建设,同时将筹集军费的重任也压在了他的身上。

正当醇亲王练兵如火如荼之际,慈禧又交代给了醇亲王两件事,极大地拖了北洋水师的后腿,一件是修建颐和园,另一件便是她自己的生日宴,并且当时国库空虚,这两件事均需要醇亲王想办法筹款。

同时也不忘继续做出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绩。

醇亲王面对空虚的国库,只得东拼西凑,此处筹款,有银钱不到之处,被迫挪用了一部分北洋水师的军费,而这件事也在甲午海战失败后被朝臣和文人广为诟病。

总结:其实作为皇帝生父,醇亲王的爱国之心便等同于爱子之心,他又如何不知军费和水师的重要性。

可惜形势逼人,光绪一直是慈禧的傀儡,醇亲王即便有心报效皇帝和国家,在慈禧的威逼之下,为了亲生儿子的安危,也只能屈从。

将战争失败的原因归集到他一人身上,也着实令他委屈。

甲午战争结束后的数年里,醇亲王均为国为子兢兢业业,谨小慎微,想尽办法避免慈禧猜忌的同时,也做出了不少贡献,直到去世。

醇亲王一生所求,不过是自身和一家老小,尤其是皇帝的安危荣辱,最终也尽力保全了王府一家老小的身家性命。

可惜光绪帝最终惨死,没能让他得偿所愿。


标签:亲王太后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