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金利斌 乃至全国第一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4 07:17:56 分类:笔记 浏览:89


如今,距离金利斌的死亡过去了10年,估计知道他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金利斌

但对包头人来说,这个名字却是家喻户晓的存在,甚至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包头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家聊他的发家史,聊他如何成为首富的,又是如何在车里自焚的,在不断地传播中,金利斌的事迹变得越发传奇。

虽然对于他的死,公安机关早已盖棺论定,可大家似乎并不愿意相信。

那个将整个包头搅合一片狼藉的男人会这么草草结束生命,他们似乎更愿意相信,他会像电视剧中的男主角一般,多年之后逆袭归来。

这个靠着卖瓜子起家的男人,究竟是如何鱼跃龙门成为首富的?

又是为何会在公司资金链断裂之际,毅然决然选择自焚?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曾经的包头首富——金利斌

金利斌

01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金利斌,出生于1967,内蒙古包头市。

由于父亲常年生病,需要常年吃药,自打金利斌懂事起,母亲就在辛苦地挣钱养家,只为让父亲能够活下来。

这可惜,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即使母亲竭力挽回,父亲终究还是离开了他们。

父亲去世后,为了养活孩子,母亲一直靠摆地摊维持着家中生计,日子勉强还算过得去。

因为金利斌无人照顾,每次母亲走街串巷卖东西时,就会将他放进背篓里,背在背上,可以说金利斌的整个童年时期,都是在母亲背上度过的。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金利斌便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为了能够早日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初中毕业之后,他便没有再往上读了,而是选择去一家金属构件厂,当了一名小小的流水线工人。

虽然日复一日的流水线工作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十分的枯燥乏味,但为了能够让母亲有个安稳的生活,不用再受日晒雨淋,他依旧愿意努力做好一切。

只可惜,事与愿违,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按照我们预想中那样进行,由于经营不善,工厂面临裁员,没有人脉,没有学历的金利斌作为第一批下岗员工,就这么无情地被辞退了。

没有工作,金利斌一时也不知道能干些什么,毕竟就算是做些小买卖也是需要本钱的,一穷二白的他只能和母亲重操旧业,一起走街串巷摆摊卖货。

却没想到,这一迫于无奈的举动,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02 靠卖瓜子挣得第一桶金

迫于生活的无奈,金利斌和母亲一样,在人流量大的街角摆起了地摊,卖一些生活用品和便宜的小零食,许是因为小时候跟着母亲摆摊,耳濡目染之下,对于做生意他也有自己的见解和特有的敏锐度。

经过日复一日的沿街叫卖,金利斌的生意总算是做起来了,多多少少也攒了一些钱。

一次偶然的机会,金利斌发现了一个商机。

由于内蒙古位置偏远,相较于北上广这类的一线城市,不管是从城市的发展建设还是商品流通速度上面来说,都十分的落后,只要靠着这种信息差,准保能把生意做起来。

加上包头位于内蒙古中部,交通便利,且除了汉族人,这里还有不少的满族人,做生意的机会要比别的地方大得多。

为了能将地摊生意做起来,金利斌通过熟识的批发商,代理了一款湖北生产的话梅味瓜子。

因为是代理商,进货价要比平时直接从批发商那里拿货要便宜得多,可令金利斌没想到的是,这款零食特别受大家的喜爱,靠着这款商品,很快就挣到了第一桶金,足足40万。

此时的金利斌才刚过完25岁的生日,在那个人人工资只有几百块的九十年代,能成为万元户的都是凤毛麟角,40万,得是多大一笔购买力啊。

只不过金利斌毕竟是干大事的人,怎么可能仅仅挣到40万就收手呢?靠着瓜子发家的金利斌又有了新的目标。

他在包头最火爆的糖酒批发市场租了一个店面,从一个走街串巷的小摊贩,变成了真正的生意人。

之后,金利斌又发现我国的鲜奶市场很有前景,毕竟“一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嘛。

发现这个商机之后,金利斌又想方设法拿到了伊利牛奶的代理权。

事实证明,在做生意方面,金利斌真的很有商人的独特天赋。

拿到代理没几年,牛奶开始在中国盛行起来,作为伊利牛奶最大的经销商,金利斌再一次赚得盆满钵满。

时间一转眼,到了2000年,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得以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通过创业来实现财富自由,市场上的新兴企业去雨后春笋般此起彼伏。

这也让金利斌意识到,仅靠代理,虽然能够挣到钱,但距离真正的成功商人还有很大一部分差距。

只有成为真正的企业家,名利双收的同时做到财富的积累,才是金利斌的人生目标。

金利斌打算和广大创业者们一样,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有一番属于自己的作为。

此番举动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母亲认为,他们的生活已经足够富裕了,只要靠着代理和批发商店,完全可以生活得很好。

就算创业能够成功,除了更加辛劳之外,同时要面临更大的风险。

然而,屡战屡胜的金利斌根本听不进去这些,他相信靠着自己的实力,即使选择创业,也很容易就能成功。

03 创业之路,顺利得有些惊人

2002年,在金利斌周密的准备下,包头市惠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之所以会起名“惠龙”,寓意便是“惠泽百姓,龙腾四海”,可在此时,谁都不会想到,“惠龙”不光没有惠泽百姓,反而“祸害”了不少百姓。

因着时代的发展,吃到国家红利的惠龙公司发展得风生水起,除了代理伊利牛奶获得超高利润,金利斌又扩大规模,尝试涉足其他领域,比如超市、批发之类的。

因为每次做的项目收获都不小,渐渐地,惠民公司成为了包头出名的民营企业。

2006年,金利斌又创立了包头市福禾豆业有限责任公司,依旧担任董事长一职。

作为惠龙旗下的子公司,福禾豆业的发展是最好的,鼎盛时期,福禾的广告牌随处可见。

看着日进斗金的公司,金利斌十分满意自己对于公司运营的得心应手,甚至到了一种盲目自信的状态。

于是,不管公司怎么发展,在之后的几年里,金利斌一直沿用一人掌权的运营方式,公司里大小事务,都是他一个人说的算,就连发展走向也都是他自己规划的。

在那几年,金利斌俨然成了包头一个商界新星,不光依靠公司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包头的经济,作为慈善企业家的金利斌,在挣钱的同时也不忘进行社会公益,一下子就在政府那里挂上了名。

于是,在事业达到顶峰的时候,一个个荣誉也涌向了他,什么“感动包头年度人物”、“双拥模范”、“内蒙古百强企业”、“包头十佳经济人物”等等,那时的金利斌真的做到了他所说的那般,名利双收,风头一时无二。

不管是杂志采访还是新闻访谈,什么时候都能看到金利斌西装革履,踌躇满志,言谈举止间充满自信和豪迈,俨然一副成功企业家的模样,据坊间传闻,此时的金利斌身家至少有25亿,也因此成为当之无愧的包头首富。

即使拥有如此多的名头和财富,金利斌依旧没有觉得满足,他想要更进一步,将公司做得更大,从包头第一做到内蒙古第一,乃至全国第一。

可此时的惠龙公司体量已经十分巨大了,凭借公司的运营模式,想要有所提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是开辟其他业务渠道,还是将现有的技术进行革新提升,都需要耗费很大的一笔资金。

一路走来实在太过顺利的金利斌不愿意等待企业慢慢产生营收,他的自信早已变为了自负,他决定利用公司的名头,在社会上进行敛财。

毕竟是包头最大的地方企业,想要获得银行贷款简直是轻而易举。

这可惜,这些贷款的数额对于金利斌来说,也是杯水车薪,根本没有达到他想要做大做强所需要的金额。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金融市场的牛市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上市,成为股份制公司,看着证券交易所里千古飘红,金利斌心动了。

融资上市成为他敛财的一个新想法,可上市真的有他想的那么容易吗?

首先,公司需要达到上市所需要的各项标准,其次还要通过极为繁琐的审核流程,光是这两项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正所谓,老天欲令人死亡,必先令其疯狂。

不知道金利斌为什么如此执着于“赶时间”,但这也能看出,此时的他早已因为这滔天的财富而膨胀至极。

既然不能快速上市去融集资金,为了满足公司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要求,金利斌决定从民间入手,开启自己的融资之路。

从最初的月利息两分利,到三分,最疯狂的时候能达到一毛多的利息。

高昂的利息使得不少人都愿意将钱借给金利斌,加之金利斌那一堆的荣誉头衔,又背靠被称之包头第一民营企业的惠龙公司,大家自然很是信任他。

大笔资金的到账,解决了发展所需的资金短缺问题,加上起初的时候公司发展稳健,利息也能够按时发放,且存兑自由。

不少人看到其中的甜头,为了挣到这笔高额利息,甚至还会抵押自己的房子,套出现金借给金利斌。

一切都看似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通过融资,公司发展有了资金,2008年,金利斌用融来的5亿资金在包头的土右旗新型工业园建设福禾豆业生产基地,基地占地500亩,次年3月施工,到了2010年3月正式投产,专门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

金利斌也知道,民间借贷利息高昂,凭借公司的营收很难还得清这笔天价利息,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公司上市这件事上。

他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福禾豆业的生产基地,按照金利斌的设想,如果发展顺利,福禾豆业将成为年销售额超百亿的行业巨头,相信用不了三年,公司就能成功上市。

然而,这个项目却将他送上了不归路。

04 资金链断裂,车中自焚

事情的发展并没有金利斌预期的那般顺利,虽然在2010年投入了生产,可以为市场和流通等方面的因素,在投产当年基地就开始出现亏损。

为了能够让公司继续保持正常运行,金利斌只能不断地往里投钱,可由于基地在建设的时候已经欠下了很大一笔债务,加上各种亏损,公司面经的资金压力也是很大的。

其实,这也跟包头的地理位置有关,作为北疆商贸重镇,包头并不适合做农产品加工,如果金利斌依旧继续加代理,将食品物流做大做强,相信到现在也是庞然大物的级别。

可惜,金利斌对他两次发家的代理并不感兴趣,在建设福禾基地的同时,他又在惠龙商务会馆等酒店洗浴项目上追加了大笔投资。

长期的入不敷出导致惠龙的资金链断裂,为了挽救公司,金利斌决定再次进行非法集资,并加大了利息的数额。

大家都应该知道,那几年的银行利息应该是3%左右,但金利斌却敢给出36%到97%这般的利息,这是什么概念?都相当于是借一百还两百了。

这种重利诱惑,再加上大公司和新型生产基地背书,金利斌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大家自然放松警惕,愿意将钱借给他。

而且金利斌也有自己的应对方式,他并不会大张旗鼓地公之于众,而是令每个借债人都以为他仅仅只是向自己借了钱。

再加上公司也一直是金利斌一人把持,在财报上,即使有人发现这种突如其来的大笔进账,也发现不了其中的端倪。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除了金利斌的亲朋好友,公司员工,生意伙伴,很多包头人都加入到这次借钱的行列中。

很快,筹到的钱又顺利将公司盘活了,春风得意的金利斌似乎回到了最初,惠龙刚成立时日进斗金的美好时光里。

不过,这一次好运似乎并不愿关照金利斌,即使投入了大笔资金,基地依旧半死不活,并没有任何起色。

公司无法产生利润,金利斌从外面借到的钱款却是每分每秒都在计算利息,粗略统计,一天的利息就差不多有五百多万。

什么概念?

相当于一天中一个双色球头奖啊。

金利斌还得起吗?他当然还不起。

看着这么大笔债款,金利斌也傻了眼,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有尽量压着,拖一天是一天,等待一个无法实现的奇迹降落在他的公司上。

当然,奇迹并不会发生,事态只会越来越糟。

由于一时周转不过来,借债人找到金利斌,希望能够先赎回自己的钱款。

没有钱的金利斌只能通过糊弄和敷衍,暂时打消了借债人取走钱的念头。

可等到每个月发放利息的时候,借债人们全都傻眼了,这个月的利息为什么没有按时到账?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时间人人自危,借债人纷纷找到金利斌,希望拿回自己的本金。

可即使到了这个地步,金利斌依旧不愿意承认公司已经处在了悬崖边上,而是告诉大家,因为公司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大笔的资金都投入进入了,等到产生收益之后,一定第一时间将钱打给大家。

借债人相信了吗?其实不相信也没办法,毕竟钱在别人手中,谁拿着钱,谁就有话语权,古往今来一直如此。

最后,借债人等来的也并不是金利斌所谓的升级获利,而是他的一死了之。

那天晚上,金利斌和自己的司机吃完最后一顿饭,似乎是为了接下来的事情做准备,他让滴酒不沾的司机喝了整整一瓶白酒,眼看着他醉倒在饭桌上。

将司机送回去后,金利斌开车来到曾被自己寄予厚望的福禾豆业生产基地,将车停在了摄像头底下,冲着车的内部不听挥洒汽油。

最后对于自己的准备工作和整个自焚的过程,金利斌却将车开到了摄像头无法拍摄的死角位置,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此时的他年仅44岁。

在金利斌自杀后,警方揭露了惠龙集团的财报,发现惠龙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2.25亿元,光是要偿还的利息,就有8.74亿元。

虽然多年来金利斌一直想要把公司做大做强,让公司有更好的发展,可依旧无法地方对于物质的追求,光是他一个人挥霍掉的资金就高达3200万。

因为金利斌的死亡,令无数家庭意识到,自己的钱是要不回来了,那些用房抵押,用车抵押,只为将钱套出来借给金利斌获取高额利润的人,不知道内心是何感想。

但希望大家都能明白,便宜莫贪,并不是什么好事都能够轮得到自己,不管是做什么投资,都应该好好思考,如果失败了,自己有没有勇气承担一切后果。

由于金利斌自焚案涉案金额巨大,让国家看到了民间非法融资事态的严峻性,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对这种高利息的非法融资行为进行调查打击,一夜之间无数公司都被发现账目上存在问题。

虽然也有不少民众遭受损失,但好歹是把非法融资这个毒瘤彻底取缔了。

结语

按说,金利斌的一生本可以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白手起家,就像卖塑料花的李嘉诚一般,看着自己的双手努力拼搏获得第一桶金,最终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曾经的他也是吃苦耐劳,愿意踏实工作的年轻人,为何会在抓住两次机遇之后,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我想,大概是他忘记了初心,因为他的独断,他的盲目自信,他的不计后果,才让他走上了无法回头的不归路。

《周易》有云: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一个企业家,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修养,以及学识,才能带领企业走的越来越远。

如果金利斌在发现自己能力有限,无法驾驭如此规模庞大的企业时,能选择聘请一些职业经理人,给出他关于企业发展最合理的建议,相信也不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连同他自己一起,滚下山。

一个人若想获得更多的财富和利益,一定要有与之匹配的工作能力,毕竟,我们永远无法挣到认知范围之外的钱。

与君共勉。


标签:公司包头利息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