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郑强教授 因为他敢于直言不讳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4 07:13:47 分类:书屋 浏览:71


郑强,男,汉族,中国国籍,1960年9月生,出生于重庆,籍贯福建武夷山,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他曾被称为“愤青教授”,坚持理想主义,不畏权贵,不迎合市场。

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跌宕起伏和奋斗不息。

郑强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母亲是一名医生。

他从小就表现出了对化学的兴趣和天赋。

他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读高中时,就曾经自制了一台电解水的装置,并用氢气和氧气做了实验。

他说:“我当时就觉得化学很神奇,可以把水变成气体,然后再把气体变成水。

1978年,郑强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

在浙大,他接触到了高分子材料这个新兴的领域,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说:“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性能和形态的材料,它有很多应用前景和创新空间。

1982年毕业后,他进入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工作,并从事新型有机硅材料的研究。

1985年,郑强决定继续深造,并考入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攻读硕士研究生。

在成都科技大学,他遇到了他的导师王葆仁教授,也是中国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

王葆仁教授对郑强有很高的期望,并给予了他很多指导和鼓励。

郑强说:“王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和良师益友,他教会了我如何做科研、如何做人、如何做教师。

1988年毕业后,郑强留校任教,并从事聚烯烃形态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1990年,他又进入四川联合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攻读博士生,并开始接触聚合物流变学这个更为深入和复杂的领域。

1991年,他获得国家教委留日研究生预备学校的资助,开始了他的留学之旅。

1992年,郑强进入日本京都大学,成为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

他的导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和时任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PPS)主席、日本流变学会(RSJ)会长T. Masuda教授。

在京都大学,郑强接触到了世界一流的科研设备和环境,并与国际上的顶尖学者进行了交流和合作。

他说:“在日本,我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也看到了自己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这激发了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研究。

1994年,郑强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客座研究员,从事多组分体系动态流变学的研究。

他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提出了被国际上誉为“The Model of Song and Zheng”的流变“两相”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和预测多相/多组分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为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1995年,郑强回到中国,并回到了浙江大学。

他在浙大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分子动态流变学研究学术团队,并担任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他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并与国内外的企业和机构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他说:“我希望能够把我在日本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我的学生和同事,并为我国的高分子材料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1999年起,郑强任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兼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

他积极推动了院系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他还参与了浙江大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等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项目,并担任中方负责人。

他说:“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与世界一流的高校进行交流和合作,提升浙江大学在高分子领域的影响力。

2002年,郑强被浙江省委、省政府评选为浙江省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004年,他进入教育部等七部委评选的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5年,他被教育部授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6年,他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他还先后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王葆仁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多项荣誉。

2007年起,郑强开始担任浙江大学副教务长,并兼任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求是学院院长。

他致力于推动浙江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并积极探索和实践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

他说:“我们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让他们能够适应和引领时代的变革。

2009年起,郑强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并继续兼任求是学院院长。

他负责浙江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并积极参与浙江大学的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

他说:“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2年,郑强接受了国家的组织安排,调任贵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他带着浙江大学的经验和理念,来到了这所西部高校,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挑战和探索。

他说:“我来到贵州大学,是为了支持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为国家的区域协调战略服务。

在贵州大学,郑强以“立德树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办学理念,以“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以“提升质量、增强特色、促进协同、服务地方”为主线,全面推进贵州大学的改革和发展。

他说:“我们要把握时代机遇,发挥优势特色,服务地方需求,提升综合实力。

在郑强的带领下,贵州大学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

他本人也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励,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青年报“2015年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最高票当选者)、搜狐网、搜狐教育“2014中国教育变革人物”(全国高校唯一获奖校长)、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2014中国好校长”(西部高校唯一获奖校长)等。

2016年底,郑强再次接受国家的组织安排,调回浙江大学任党委副书记,并担任新闻发言人。

他说:“我回到浙江大学,是为了继续为浙江大学的改革创新和事业发展服务,为浙江大学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2020年4月,郑强再次调整工作岗位,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他说:“我来到太原理工大学,是为了支持山西省的高等教育发展,为山西省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

在太原理工大学,郑强以“立德树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办学理念,以“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以“提升质量、增强特色、促进协同、服务地方”为主线,全面推进太原理工大学的改革和发展。

他说:“我们要把握时代机遇,发挥优势特色,服务地方需求,提升综合实力。

在郑强的带领下,太原理工大学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

在教育教学方面,太原理工大学实施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了本科生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推进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创新,开展了多元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在全国高校研究生教育评估中获得良好等级,在全国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获得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在郑强的任职期间,太原理工大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他本人也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励,如2020“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候选人、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高分子材料分析技术与表征方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郑强是一位不平凡的高校领导干部,也是一位不平凡的高分子科学家。

他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勇气和担当,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高分子材料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人生故事,是一部充满了跌宕起伏和奋斗不息的传奇,也是一部充满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对话,也是一部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史诗。

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榜样。


标签:大学高分子浙江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