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教学法论文 并做出简要的分析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4 05:49:06 分类:书屋 浏览:131


  教学法论文篇1

  关键词: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法;综合能力;国家预算管理;课堂教学

  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法是指将教学对象划分为学术小组(人数可根据教学班的大小确定,一般为6~10人),就所学知识涉及的社会热点和学术热点问题进行介绍与讨论,以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其深入学习和继续学习的潜力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

  一、国家预算管理课程特点及其教学现状分析

  (一)国家预算管理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

  1.课程特点

  归纳起来国家预算管理课程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国家预算管理作为管理导向的课程,强调制度安排和程控机制,具有突出实务的特点。比如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涉及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制三大主要环节,而每一环节又包括繁多小环节。这些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实践活动,都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向学生说明,并使其理解,且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是具有很强的综合学科性。国家预算是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涉及面广,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人们要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它。国家预算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视角而定,如法官认为预算是一系列的法律程序,经济学家、政治家、公共管理者对预算又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是根据自己所受教育及职业的视角来定义和理解国家预算的。由于国家预算管理课程是要教会学生全方位、正确理解国家预算的内涵及管理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政治学、经济学、会计学、行为学、管理学、财务学和其他学科中建立的概念,即国家预算管理教学应该建立在一个广阔的多学科背景下,以便更有效向学生传达相关知识。

  三是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国家预算具体反映了各级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它的一收一支都直接影响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可以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2.培养目标

  中国目前只要跟政府管理相关的专业都开设了国家预算管理课程(有的学校课程名称为政府预算管理),尽管每个学校的具体目标会有所不同,但该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重点理解和掌握预算管理的相关理和制度,理解和掌握预算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尽可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目前国家预算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在国家预算管理教学中,充满了各种“概念”、“意义”、“作用”、“程序”、“方法”、“规则”等较为抽象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是学习、理解国家预算管理课程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预算管理实践必要的理论基础。目前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老师传授,学生记忆。如此庞杂的内容使得学生无所适从,也使得学生感到乏味。

  2.缺乏实践基础,学生不能透彻理解原理

  国家预算管理的实务性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原理性知识与实践联系紧密,这就使得对这些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应以一定的实践操作为基础。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光靠抽象的书本传授方法来教学,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

  3.难以实现从理论学习向实践操作的跨越

  实践教学在国家预算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应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实践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应是立足理论、强化操作,突出应用。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却只注重理论教学,使学生通过理解理论来主观想象处理实际问题。

  二、在国家预算管理教学中引入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法的方案设计

  (一)分组

  主要包括人数和成员组成。一是人数。根据教学班总人数及本课程教学安排确定,一般为6~10人。二是成员组成。成员的安排首先以便于学生分工、沟通、合作为标准;其次还应优化组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第三充分考虑学生意见。

  (二)讨论内容设计

  1.国家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包括预算编制方面的案例,比如部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方面的案例,比如国库集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等;决算方面的案例,比如对决算数据的分析、审计案例等。

  2.国家预算管理与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包括国内外理论界与实践部门讨论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

  3.国家新出台或新修订的各相关制度与政策。重点关注其背后的理论依据。

  (三)讨论方式设计

  指根据不同的讨论内容选择不同的讨论方式。具体为:

  1.小组内讨论。这种方式主要是小组各成员根据确定的主题,进行分工合作,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反复协商调整,最后达成小组共识,形成书面结果。这种方式适用于对当前国家预算管理与改革中出现的重大热点问题,需要在全班确定同一主题进行讨论的情形。该讨论在课堂外进行。

  2.先小组内讨论,再课堂展示。这种方式是先进行小组内讨论形成小组结果,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课堂发言,以展示本小组结果,由全班共享各小组成果。这种方式适用于教师根据整个课程的教学安排,结合实际,拟订若干讨论主题或案例分析,分派到各小组分散讨论的情形。该讨论在课堂外、课堂内进行。

  3.先小组内讨论,再小组间辩论。这种方式是先进行小组内讨论形成小组结果,再以辩论会的形式,各小组间进行辩论。这种方式适用于争论比较大或适合辩论的主题的讨论。该讨论在课堂外、课堂内进行。

  (四)方案实施安排

  可将上述讨论内容和讨论方式设计为基本模块,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可单独适用,也可组合适用,可在课堂前进行,也可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实施,还可利用专门的课堂时间开展。

  三、引入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时间的安排

  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活动,它是整个国家预算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一个组成环节。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环节与其他各教学环节的关系,合理安排其教学时间。具体步骤为:第一,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的安排,确定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的比重;第二,根据课程教学时间总数,确定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的课堂时间总数;第三,根据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的具体方案,确定每次教学的时间长度;第四,根据课程教学的进度及内容安排,确定每次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的时间点。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

  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把这个工程做好,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够把握和全盘驾驭整个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分析、研究、讨论。这就要求教师应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即充当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讨论的氛围,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以及深入思考。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控制引导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特别注意避免直接提出教师自己的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否则,会影响学生的自由发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不断诱导学生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让针锋相对的观点都能够表达出来,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对一些性格内向、对讨论望而却步的学生,教师应做好其思想工作,帮助其克服自己的弱点,鼓励其大胆参与讨论。

  (三)讨论内容及方式的确定

  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不是短期、偶然性教学,而是一个长期、系统性教学。因此,应对讨论内容及相应讨论方式制定一个长期规划方案。最好的方式将讨论内容是建立一个资料库进行管理,该资料库可根据讨论内容的类型设几个子库。具体对国家预算管理课程而言,可设三个主要子库:一是典型案例子库;二是热点、难点问题子库;三是新出台的制度、政策子库。资料库的资料应根据适时更新,做到与时俱进。

  (四)讨论结果的评价

  每次讨论后,教师要及时给予总结和评价,且评价不能过于简单。教师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进行打分,记入平时成绩。二是对于讨论中涌现出来的新思想、新观点和带有启发性的意见,给予肯定和认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发挥想象,从而提高思考能力。三是对每次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难点、重点进行概括,总结完善和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四是提出本次讨论的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建议学生取长补短,以提高其综合能力。

  另外,还应注意优秀成果的展示。首先对每次讨论的书面成果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并评选出优秀成果;然后对于优秀成果在课堂上给予公开表扬,并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展示。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多出优秀成果,又可对其他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四、结语

  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明显的功效,但它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活动,其功能的发挥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小组化学术讨论教学法的运用,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并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DavidA.Garvin(2003).MakingtheCase[J].HarvardMagazine,September-October:56-65.

  [2]梅金平.“案例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改革创新发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论文荟萃:第

  三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陈雪.“开放式”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

  [4]冯觉华.动态课堂教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J].教育探索,2008,(5).

  [5]廖乐焕.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方法的提升与创新[J].科技资讯,2008,(8).

  教学法论文篇2

  1957年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转化生成语法的到来。他主张演绎归纳法,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内在的,婴儿刚出生就具有某种适合学语言的能力。因此,无论母语还是外语,语言学习都是学习者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学习者是中心。语言习得方面,认知心理以及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meaningfullearningtheory)都为认知教学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对于语言的学习以及理解,是一个内部深化的过程。语言学习不一定是指语言习得,学习语言了不一定意味着习得了语言。不仅仅语言学家,心理学家们以及认知领域的学者们也热衷于语言习得的研究。对于语言习得内部过程的研究有助于帮助语言教师理解学生的状态,提高教学效率。在更深层次的意义来讲,语言是内心的一面镜子,它是人类智慧的产物。认知心理学就是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人们的心理状态与过程。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当学习者把新事件或事物与已存在脑海中的认知概念相联系时发生的。因此意义学习理论也称作效率学习理论,要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语言教育者需要关注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图示,了解其内心发展。

  二、基本原则及技巧

  认知教学法有以下八项基本原则:(1)语法规则知识有利于语言学习。教师可充分利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来决定教学内容。(2)教师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演绎性教学。(3)着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非语言表现力。(4)学习者是课堂教学的中心。(5)语言练习是主要课堂形式。(6)将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7)听说读写能力同等重要。(8)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基于以上原则,对于教师而言,采用认知教学法也有相应的许多技巧。最常见的则是教师可有意识地教授语法、意译及解释。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讲授新课文时,则可有意识地解释新出现的读音、词汇,让学生有准备地理解句法及语篇意义。总的来说,认知教学法强调基础知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基本功的培养,特别是对于第二语言初学者以及语言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深入的理解非常重要。

  三、利弊分析

  认知教学法出现于听说法备受争议之时,相较于以前的各种教学法,认知法具有许多优点,然而在语言教学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认知法依然有其不足。首先其优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它强调创造性和意义,这一偏向给予学习者更多理解不同语言模型和创造更正确语句的机会。第二,它利用了心理能力,更加关注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这是以往教学法所未涉及的。第三,建立在学习者已有知识及意识图示的意义学习法将会大大提高学习者兴趣。第四,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力,认知法是教学领域的一大飞跃。第五,结合了语言学和心理学,语言教学领域得以极大开拓。语言教师想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全面看待其不足之处:第一,意义性学习的内容不容易发现。比如常见的学习者的意向图示,“aboyiskickingaball”,学生们则很容易联想到一个小男孩踢球的情景,加深对词及短语的理解记忆。然而,对于akingdom’sdailylife,就难以形成固定的图示。第二,被认为是现代版的语法翻译法,认知法过多强调分析和理解。第三,没有完整系统的课堂活动,并未重视真正的语言交流能力。因此,随着教学法的发展,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学者不断研究,语言教师们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开始由侧重于学习者内部习得过程的认知教学法,转变为侧重培养学生语言表现能力的教学方式,着重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也就是后来的交际教学法。因此,对于认知教学法,语言教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特别是第二语言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强调,有助于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认知教学法缺乏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基本能力,这是需要改进的,教师们应博采众长,在打基础过程的同时也要重视交际能力的教学。

  教学法论文篇3

  例如对“免疫系统的药物”这一章的讲述,教师设置任务如下:免疫器官有哪些?免疫细胞有哪些?免疫因子有哪些?免疫相关性疾病可以分为哪几类?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的分类?列举一种免疫性疾病,分析其治疗用药?对于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有何设想(在检验工作、肿瘤、艾滋病防护治疗上的应用)?问题的设置从最初的解剖大体认识到分子纳米水平,从宏观的医学学习到人体微环境的研讨。这可以让基础差的学生从头开始,迅速找到垫脚石。教师可以分层次地对学生提出要求:最低层次的要求是要掌握基本药物的分类、作用、用途和用药注意,较高层次的要求是要了解临床疾病的治疗,最高层次的要求是要了解相关药物的最新的科研。

  二、与ISAS教学法对应的评价、反馈系统

  目前学生普遍基础知识差,学习动机缺失,长期的差生地位使得他们学习信心缺失,在学习上可以说从未感受到成功。ISAS教学法以开放式的教学方式,问题从简到难,学生角色由组员到组长周期性地转换。每次教学时要求学生自己写一份总结报告,教师再给予每位学生合理的评价,包含知识掌握情况、需要改进的建议,下一步的任务。指导因人而异,对活泼的学生找出他的兴趣点让其静下心来,对安静的学生找出他的兴趣点让其动起来。我们要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对每个组、每个班级采取不同的方式。根据每位学生的先天个性,扬长避短,全方位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发掘其潜力,使知识和心理得到全面的发展。切忌急功近利,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以采取多样性的评价和反馈的形式,如提问、考试、写总结、病例分析、课件制作、阶段性的药理知识竞赛。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有效的分析,对优秀者可以给予分数和物质上的奖励,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ISAS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及建议

  1.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当熟悉每位学生的状态,合理统筹。学生信服教师,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内向的学生更多上台表达的机会。组长或教师应当协调组员间的关系,锻炼学生的耐性和包容力。教师要能够恰如其分地指出团体和个人的优缺点,并注意措辞、语气和时间,对利害关系大的事情及时处理协调关系,对不要紧的事情可以给学生时间自行处理,锻炼学生的能力,必要时教师给出建议。教师对学生及时的评价、适当的褒贬,可以使胜者自勉、败者自强,振奋学生精神,实现学生进步。教师给学生的成绩一定要公平,做到学生自己就可以算出来。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可以为他们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思想基础。

  2.对教师的建议

  教师可以结合心理关怀实施教学。曾经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看小说《坏蛋是怎样炼成的》,笔者发现后教师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将小说拿过来翻阅一下,发现此书并非想象的那样完全是坏孩子的故事。笔者告诉他其实书中的坏蛋也是一个学霸,读书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并要求这位学生写一篇读后感。之后在课堂上多多让他上台总结,该生发挥其文学才能,经常将知识编成顺口溜,例如:“酸酸碱碱不解离易转运,酸碱相遇易解离促排泄。”慢慢地该同学生也发现了药理学的兴趣所在,并且也有文章在刊物上发表,开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心理关怀不能只表现在嘴上,而是要融入教学过程,潜移默化方可滴水穿石。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快乐学习。韩愈在其《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弩方可发利箭。

  教学法论文篇4

  现在各院校的教学方法仍然多限于“一本书、一支笔、满堂灌”的单向型灌输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较少涉及法律文化背景介绍或是语言能力的拓展训练,更是缺乏情景、交际、案例等实践教学法。案例,作为英美法系的主要法律渊源,大陆法系的重要参考材料,在法律专业学习与应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既然法律英语是一种法律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可能也不应该将案例排除在外。案例教学法,即将案例作为教学中的核心及承载物,在案例学习、讨论、归纳、结论中实现法律知识及语言技能的习得。案例教学法着重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资料搜集、分析归纳、深化理解及思维方式,在语言传授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思辨能力,完善思维模式,加强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案例教学法大大逆转了传统的由教师“一言堂”的枯燥氛围,案例的引入无疑将是课堂变得生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法律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极为必要的。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与传统教授型的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法不仅专注于“教”,更强调“学”,这就要求教学双方角色的转换,真正做到由学生做主体,教师退回到辅助的角色。(1)案例的主导地位。案例教学法中强调案例的主导地位,一切教学内容均是以案例为中心而展开。师生在课前均需对案例的相关内容有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搜集,案例阅读,初步思考等;教学过程中就案例中涉及核心问题教师应做出适当的引导,提供学生充分讨论的空间;课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做出结论,由教师做出点评。由此可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案例的准备、引入、讲解、分析、结论,都要求师生双方的积极参与,每个教学环节都是通过案例实现了某个教学目标。(2)启发性及实践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会给出唯一的或是确定的答案,只在恰当的时候给出适当的启发,这就给了学生充分思考大胆假设的空间,其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该问题。真实案例的引用,让学生可以将已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理性的分析,相互间的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得出自己的结论,以实现理论知识向专业实践的转化,这也很好地弥补了校园中的学生无法很好地接触现实社会的缺憾。(3)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动态性。案例教学中,教师仅负责案例的筛选及准备,并做出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均由学生做主体,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中,这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同时,案例教学也是一个动态教学过程,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案例资料之间的交流,在小组讨论和总结发言的教学环节更加强调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不断交流。(4)强调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案例中极为丰富的信息量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对已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巧的灵活应用,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各种教学组织模式的优化过程,使学生在学识之外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选取有用的信息,策略地分析判断,从而使认知能力得以提高;小组讨论中,学生学会了彼此交流学习及合作;在小组陈词阶段,学生体会到了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在教师点评的环节,学生学会了如何做出有价值的评价。在这样一个个体行为和小组行为交叉进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提高了自身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也学习到了珍贵的团体合作和竞争精神,人格发展更为健全。

  3如何选择适合的案例

  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和载体,案例的选定尤为关键,如何才是一个好的案例呢?笔者认为应当具备如下的几个特点:(1)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了一个好的故事。好的案例就是一个好的故事,应该具有吸引人的情节,但这个故事是发生于真实世界的,也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历相关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这个故事也许并没有既定的结局,却经得起研究和学习,能提供给学习者充分的发挥空间。(2)好的案例应具有时效性。好的案例要反映当下的现实状况,通常应发生在过去5年以内。当然,一些经典案例无论过去多少时间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更多的真实案例应该是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正在发生的,这才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此案例学习研究的必要性及价值性。(3)好的案例应与学习者息息相关。一个好的案例所涉及的场景或情节应该是学生们所熟知的,或是很有可能直接面对的,这能有效地激起学习过程中的共鸣感,更加不遗余力地参与其中。

  4以《消费者法》为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

  为了更为直观地体现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笔者以《消费者法》作为教学内容进行一次教学实践,具体教案如下。教学内容:消费者法。学生人数:55人。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合法权利。(2)培养学生在消费者权利纠纷案件中对相关法律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包括词汇、句型、口语表达及书面撰写能力。(3)提高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及义务意识,能够做到合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主动践行自己的当然义务。教学重难点:(1)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各项权利义务。(2)如何寻求法律途径解决消费纠纷。(3)相关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教学资料:(1)充分利用教材。(2)多媒体辅助。教学实施:(1)课前准备:学生分为8~10人一组,共6组,课前要求每小组准备两个有关消费者维权的案例。教师将12个案例进行分类筛选,并选出其中最具典型性的两个留作课堂备用。(2)课堂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入本课教学内容:Ifyouboughtanewbookinthebookstoreanddiscoveredafewmissingpages,butthebossrefusedtochangeanewforyou,whatwouldyouliketodo?1)Youacceptthelossandwillneverbuybooksthere.2)Youreasonwiththebossandinsisttoreplaceit.3)YoucomplaintoCommerceandIndustryBureau.4)Youasksev-eralfriendstohitthebossanddemandthereplacement.在学生作为选择后,以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消费者权益问题的思考:1)Whatrightsdoconsumersentitledtoenjoy?2)Whatorganiza-tionsinourcountryprotecttherightsofconsumers?3)Whencon-sumers’legalrightsareviolated,whatshouldtheydo?4)Ascon-sumers,whileenjoyingrights,whatobligationsshouldcitizensper-form?(3)案例引入:案例1:暖瓶水爆炸伤人案件。案例2:旅行社虚假宣传欺骗团友案件。(4)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就以上两个案例做出分析讨论,给出解决建议并作发言。(5)教师总结:1)点评各小组讨论情况。2)总结教材要求掌握的消费者各项权利与义务及维权途径。3)强化相关英语词汇、句型。(6)强化练习:提供一案例,要求学生就本课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和英语语言技巧做出对该案例的分析。

  5总结

  经过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其直观、生动、互动性强等特点颠覆了传统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困境,整个教学过程紧凑,信息传递量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及推广。

  教学法论文篇5

  无论是市场营销专业本身,还是广告学课程,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为广告学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教学中一定要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法并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进一步强化案例教学法

  如今经管类院校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广告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和创新性。这门学科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挥创意,不仅要善于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善于观察生活、把握时代特色,鼓励发散思维、嫁接思维。因此,案例教学法在课程学习中尤为重要。第一,经典案例。在广告学中,有许多理论来自于广告创作人的实践经验总结。在课堂讲述中,用经典案例来说明,更能刺激学生对理论的学习热情。第二,代表性案例。将广告热点作为案例讲述,并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也就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学生本来就喜欢追赶潮流,也乐于去接受新事物,广告热点问题本身就受到学生的关注,以此作为突破口,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第三,网络广告案例。在目前的广告学课程体系中,对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媒体、网络广告模式的讲述非常少。但这又是未来的营销、广告发展的方向。因此,在课程讲述中有选择地讲述网络营销案例,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需要收集广告案例,建立案例库。管理类课程有一个共性,即权变的影响:环境不同,则方法不同。案例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不同的变量,并匹配不同的理论,查找解决方案的过程。此外,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案例收集的过程也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并不断关注时展的特征。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虽然是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展示的机会,但教师需要将大量工作做在课前,例如对案例的精简、整合、分析、归纳等,这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另外,教师需要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查找资料,寻找解决方案,多动手,勤动脑。通过多看、多想、多练,培养学生对广告创作的感觉。

  2.专题教学法

  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做些专题讲座。在专题教学法中,可以将课程中的重复内容进行凝结归纳,并在主题突出的情况下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法需要结合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主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在广告学课程中,广告心理学部分与消费者行为学的重合、广告调查部分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重合等,通过专题教学法可有效消除。

  3.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的重点在于优秀广告的展示。只有看得多,才能锻炼出学生的欣赏能力。当代的教学手段日趋先进,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投影仪、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教学手段,灵活运用PPT课件插入广告图片、播放广告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欣赏优秀广告作品的同时,有目的地讲述作品成功点在何处,提升学生的广告欣赏水平,了解广告成功的因素,潜移默化式地提升学生的广告创作能力。另外,可以通过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后查找有名的广告网站,例如中华广告网、中国广告设计网、中国广告网等,通过某个主题搜索、寻找优秀的广告作品,使学生提高广告素养,达到教学目的。

  4.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是让学生整合知识,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但这类教学需要整合企业资源,寻找适合学生操作的广告项目,来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例如,让学生参与创业策划大赛、营销策划大赛、与某些企业合作参与广告设计项目、包装品牌设计项目等,让学生在实际设计中获得直观的认识,教师在旁指导说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在课堂中,还可以通过某些课题,让学生开动脑筋,例如:关于某某项目的广告主题的思考、对某项目策划的广告方案等。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基于网络广告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广告宣传,是需要教师考虑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毕竟,目前在网络上做宣传的方式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质,例如搜索引擎、博客营销、病毒营销、植入式广告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营销专业和广告专业的学生就业时会向网络广告领域扩展,不掌握这部分的技术就意味着与时代的需求脱节。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也需要有目的的加强这部分的培养。

  5.研究教学法

  当然,我们在课程的学习中,也需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并指导学生阅读文献,确定研究方向,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解决广告问题,并学习写作专业论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方式可以和课程考核机制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创造能力。

  二、结语

  广告学教学的创新,很大程度上要符合营销专业学生的特色。要加强学生对广告作品的欣赏能力、广告文案的写作能力、广告预算的敏感能力、广告活动的管理能力。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的教学老师,则需要拓宽知识面,广泛学习和搜集符合时代特征的知识,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学法论文篇6

  我校“异步推进教学法”的研究于1999年9月向县教研室中报的课题,属“中学语文异步推教学法的子课题.经过实验组教师两年时间的研究与实验.形成了“异步推进作文教学法”研究的阶段性成效.一改过去陈腐的作文教学模式:即指导、写作、批改、讲评的“一刀切”.表现为题目教师出.提纲教师拟,文章教师批,优劣教师评。教师“扶着走”、“一言堂”,根本不看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性和动态性.学生对作文视为苦差事.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我们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作文能力结构及初中生作文能力发展规律为依据,以“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四阶”、“六步”模式为指导,大胆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的“异步拟题”、“异步指导”、“异步训练”,“异步批改”、“异步评价”的“五异”作文教学法,并在全校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可行性的研究.

  二、实验目的:

  l、运用异步推进的作文教学法旨在让每个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探索作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3.验证“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基本模式一“四阶”、“六步”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四阶”即“引读感知阶段”、“启读生疑阶段”、“研读演练阶段”和“运用迁移阶段”;“六步”即:指导预习一同步教学一分组太论一异步训练一课堂小结一课外练习)

  三、实验概况:

  1.实验时间:1999年9月~200l年4月。

  2,实验对象:,初一两个班,其中(一)班为实验班(人数52人).(二)班为对照班(人数50人,跟踪测验对比。

  3、实验方法与结果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两班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情况。见表1、表2。

  表l实验前两班学生对作文课学习的兴趣调查表

  组别类别人数感兴趣兴趣一般不感兴趣讨厌不表态

  百分比

  实验班人数8人25人12人5人2人

  百分比15.4%48%23%9.6%3.8%

  对照班人数7人26人10人4人3人

  百分比14%52%20%8%6%

  表2:旭光初中初三实验后两班学生对作文课学习的兴趣调查表

  组别类别人数感兴趣兴趣一般不感兴趣讨厌不表态

  百分比

  实验班人数24人20人6人2人0

  百分比46.2%38.5%11.5%3.8%0

  对照班人数9人23人15人2人1

  百分比18%46%30%4%2

  从表中可看出实验前两班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情况基本一致,但实验后情况就大不一

  样了。这说明实验“异步推进作文教学法”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的

  潜能。

  (2)实验对比法:

  将实验班按异步推进作文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班按传统的常规方法进行教学,在同一老师,相同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情况下,组织考核,根据“安徽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为标准评分,并对两班成绩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见表3,表4。

  表3实验前两班作文考核检验表

  实验班对照班均差t值p值

  X1S1

  68.8513.8X2S2

  6812.7X1-X2

  -0.1t

  -0.025p

  p>0.05

  表4:旭光初中初三实验前两班作文考核检验表

  实验班对照班均差t值p值

  X1S1

  82.855.71X2S2

  67.68.69X1-X2

  15.25t

  6.56p

  p<0.01

  从表3、表4中可看出两班作文成绩在实验前无显著差异,而实验后作文水平有了显著性差异,P<O.Ol,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

  四、原因分析

  实验班学生两年后写作兴趣和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是我们在实施异步推进作文教学法时做到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把握四个层次,即①摸清学生底细,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划线分层教师对学生胸中始终有一本活档案。②训练体系分层,依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制定训练目标序列,(如:初一年级着重进行记叙文训练,包括叙事、写景、写人等训练;初二年级继续写记叙文.着重进行说明文训练,包括实物说明、事物功能说明、程序说明、事理说明等;初三年级继续写记叙文,着重进行议论文训练,包括一事一议、论证方法、想象作文等),使写作文过程有序化。同时还将训练内容分成若干有序的单元或专题,一次训练集中解决一两个问题,从指导、写作、批改、讲评到个别辅导都围绕训练专题进行突破。绝不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如记叙文可分为记人类、记事类、描写类三大块,每一块再划分,如记人类又可分为“记一个人”和“记一群人”两大类。说明文可分为说物式、说理式、说事式三种类别。议论文可分为阐释式(以正面立论为主)、批驳式、关系式(以辨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为主)、引申式(从寓言、故事入手引出哲理)、评述式(读后感、评论等)。这样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形成稳定的训练序列.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③目标分层:对异步学生实行异步定标,让他们在每一次的训练中都能在自己所属的领域内达标或超标。④评价分层:以异步学生个体的纵向对比作评价标准,教师始终有一本学生写作水平不断推进的动态发展档案(二)讲究三个“注重”。即:①注重文前的异步指导和文后的异步评价。如:学习《卖炭翁》一文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提出了不同的写作要求,A层(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将此文改写成白话文即可,A层中若再有困难,就降低要求,只要把文中情节叙述全、叙述通就算达标,若能重新构思情节讲述就算超标。B层学生中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补充情节,丰富内容改写就算超标。c层学生要求就更高了,不仅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情节,文句流畅地表述还要求他们充分调协自己的感觉器官。力争从多角度,多方面地渲染那天气是如何的冷,老人是如何的苦,富吏又是如何的酷!这样的异步指导,避免因目标单一过高,使差生产生畏难情绪。另外每次作文后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千方百计、不拒形式地给予肯定与表扬。尤其是差生,哪怕是有点滴进步,都要适时指出来表扬一下,让他们谈谈写作的收获与体会,对写作产生好的情绪,使之喜爱作文.愿望作文,从而感到成功的愉悦,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评分时也是异步给分,只要是进步的习作都舍得给分,用分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个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样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之间(班内成立TA.个学习小组,组员优、中、差搭配好)比学赶超,相互竞优。有的学生一改再改,作了再作,老师讲评后,主动重写,让我再给他评分。如班上的“数学王子”高

  伟,原来作文水平较差,有一次交来作文(《我们的教室》)不到半天,竟跑到我办公桌前要求再拿回去重写。一年下来,他的作文水平大大提高,目前语文成绩也是同年级中的学科尖子。②注重每次习作的评注:先要求学生在作文过后立即给自己加个评注(一般要求指明写作思路、写作缘由、心得感受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写。其次是小组内质疑评议:让学生间互评互改,并将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讨论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请老师帮助,最后教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点,反馈指导,让学生每写一得,掌握技巧,这样不仅有助于调动写作兴趣,而且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评价作文能力。③注重平时的广泛阅读和创设最佳的写作环境: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走出来,崇尚开放型的大语文教学,走向社会,认识、熟悉周边生活,再来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定期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讲演会、故事会、知识竞赛等。鼓励学生广学博览,常记常忆,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定期出黑板报,刊登历次作文中优秀之作,创设最佳的写作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焕发才华,激发情感。增强表达的欲望。

  而对照班采用的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法。(一)教师拟题“一刀切”;(二)教师指导“一锅煮”,眼中只见教材,不见学生,学生在教师眼中也都是“千人一面”,没有差异;(三)布置训练时目标是一致,差生望目标而怯步,无从写起,结果抑制了他们仅有的写作兴趣,最后有的差生索性就不写了。这样恶性循环,越不写越差;(四)评讲教师是一人包到底,批几条眉批与总批,学生连看也不看。实践证明,实施“异步推进的作文教学法”,不仅教者能从繁重的批改中解放出来,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确实有所提高,改革传统的教学法已势在必行。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异步推进的作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形式的作文教学更贴近了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习和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每个学生都能带来自我写作的欲望和获得成功的体验,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

  2、异步推进的作文教学,使学生习作的文风发生了变化。以前同一标准下的作文,学生总是无病呻吟、假话连篇、机械模仿、东拼西凑,实验异步推进教学法。异步学生异步设标,而且坚持写作向生活开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写,解决了“源”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写真写实了,从而文风发生很大的改变。

  3、异步推进的作文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习惯从文到文地指导,忽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习惯包办代替,忽视对观察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习惯随意性作文.忽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有序性、实用性等。实施异步推进的作文教学后,这些观点都得以改变。

  4、异步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原理。每个学生在每次训练时都能目的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从而拾级而上,对学生有提优补差的效果。

  5、异步推进的作文教学法,既承传教学上传统的经验,又广纳新思想、新方法,可行性强。

  当然,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提高写作能力非一日之功,还须一番努力,我们只是通过实践初见成效而已,不妨让同行们试试。

  (二)建议:

  l、从小学开始就应重视作文教学,教师不可将它视为阅读教学中的附庸。

  2、教帅在作文教学中,除对学生进行智力因索开发以外,更多的应考虑如何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态度、习惯等心理品质),因为差生很少是先天就差,而是我们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忽视了。

  3、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多注重情感投入,用爱去点燃学生写作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才能写出“健康”的作文。

  教学法论文篇7

  1.学生中心地位的确定。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情境教学法模式对教师及学生的地位进行了较大的转变,建立起能够与现代教育形势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模式[4]。情境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氛围,知识的获得不能依赖于教师单方面的教授,而是让学生处于特定的学习情境,通过扮演其中的角色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输入体系[5]。在情境教学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重新调换,教师尽可能地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而学生要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完成者。由于学生在完成“酶工程”的考试后,就会遗忘酶工程的相关知识,在毕业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时会觉得什么都没学,什么都不会做,也不知如何进一步学习。而在酶工程情境教学模式下,使学生处于有实际背景的、有趣的、没有确定答案的场景下,从而使得学习的过程变成思考、探索、质疑及构建知识的过程,把学生从被动的听、记、模仿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研究、创新的层面上,从而巩固、加深对酶工程知识的掌握。

  2.情境教学模式的设计。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是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因而在酶工程情境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建立一种适用于生物工程专业的酶工程课程的探索式、开放式、交互式的情境教学模式,创设酶工程情境案例库、酶工程情境教学具体运用方法及酶工程情境教学环节考核办法。情境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重难点等,以生产、生活实际为素材进行设计。将更多的来源于酶工程相关的生产、科研、生活等实际问题设计转化为适合于酶工程情境于教学中的情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独立创新能力,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工作和学习能力。

  二、酶工程情境教学的实践

  酶工程情境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作为主体体验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愿望。酶工程情境教学包括三个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情境案例实施阶段和综合评价阶段,如图1所示。教师在酶工程情境教学中的主要任务需要建立情境案例库、情境案例教学指导讲义以及综合考评体系。

  1.建立一个丰富的酶工程情境法教学法情境案例库。情境设计必须具有吸引性、探究性、综合性等多重特点,并保证引入的有效性。所包括的情境既针对每一章中的重点问题,也可以针对多章内容的综合应用。在酶工程情境教学过程,我们引入以下情境案例:①1982年CechT.R.等发现四膜虫26SrRNA前体具有自我剪接功能,此后陆续发现多种具有催化功能的RNA,提出了“核酶”的概念,这对于当时“酶是蛋白质”的观念具有颠覆性意义。请你找出相关论文,并假设如果你是当时这篇论文的审稿人,你如何看待这篇论文的实验设计和结论的提出,并写出英文审稿意见。这种情境设计,可以吸引学生去查询和仔细阅读原始文献,对“核酶”的概念理解更加深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挑战权威的批判性科学思维,求真务实、尊重实验真相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创新的科学意识。②模拟酶工程国际会议中的“酶的应用”的会场。酶工程课程中最后一章的内容是“酶的应用”,这一章的课堂交给学生,使其以开会的形式来讲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会议报告ppt,请学生参加会议,并作为真正的参会者在会场现场做口头报告,而教师走下讲台,作为会议的主持人。给学生提供一个会议的情境,使学生体验正式的学术交流的机会,熟悉会议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内容,而且注重学生在交叉学科方面的思考,并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

  2.编写详细的情境教学实施指导讲义。酶工程情境教学实施的指导讲义,要说明情境案例的详细内容以及案例如何运用在具体教学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更新。它包括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案例的题目和具体内容,课堂教学时间,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由听话者转变为对话者,如何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既有个性思考,又有互相协作,既引导问题的讨论,又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如何控制情境对话的有效进行,并最后对教学结果进行评判。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记录教学活动完成过程、学生表现及反馈等。

  3.建立一套科学的情境教学环节中学生表现的考评方法。科学的考评方法,必定会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情境教学环境的热情,有利于教学改革的进行。情境教学的考评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的考评方法相比更加丰富、全面,它包括情境教学过程的即时评价,即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情境案例问题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口头表达等能力。它还包括对于关于情境案例书面报告的考查。情境案例考核方法还要包括试卷考察内容,根据各种考评指标及其权重,综合量化考评。

  三、总结

  在酶工程课程中引入情境教学法,确立课堂中学生的中心地位,引入丰富的情境案例,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日益重视的发展趋势。

  教学法论文篇8

  论文摘要:近年来,集众家之长的折衷法在外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描述,结合语言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影响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学者对这种方法的评价论述了其特有的优势。

  多年来,语言教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不断地试图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来改进语言教学,于是,英语教学便从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语言教学法,一直发展到克拉申的自然教学法。然而,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仅仅局限于使用某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折衷的方法,也就是说,在课堂上他们并没有完全按照某一种教学法理论来执教,而是权衡各种理论和方法,按自己的实际需要将它们的优点结合起来,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教学需求,这被许多教学法专家认为是明智之举。

  一、折衷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进行了多种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理论及方法。根据Grittner(1977),Rivers(1981),Schmidt(1989),Stern(1992)等学者的观点,这些理论,方法,研究及改革无一是全面的,没能提供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最佳的方法,因而都没有得到坚决彻底的支持。然而同时,它们又都有其优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教学中都有积极意义,不能将其中任何一个完全否定。于是,上述学者及其他学者建议当今最明智的做法是采用折衷的方法,以积极的态度来接近外语教学法上的各种新思潮,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外语教学中的折衷法并不是把各种教学法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而是一种择优的做法。折衷主义者认为教师不能把自己局限于某个单一的教学方法,某一种研究的结论,或某一个学派的思路上;而要了解各教学法流派的特点,熟悉并掌握各教学法的技巧,从各有关的学派及领域中汲取营养,得到启示。任何一种理论观点都不是通用的,不能保证直接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能有令人满意的结果。教学方法的采用主要取决于具体教学环境的要求。因而,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二、折衷教学法的由来

  多年来,应用语言学家及英语教学法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教学法的多种理论和建议。语言学理论及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方法。人们希望研究的成果能够直接运用到学校的外语教学中,促进教学过程并使教学活动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正因如此,人们经常把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描述为从研究到教学的知识转化。

  正是这种派生的关系使教学法理论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标准,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都是由所依据的理论决定的。语言习得理论与语言教学理论一般都很简单,因此教学法可以被理解为是经过严格定义的教学活动和技巧。然而,这种知识转化模式的基本想法过于理想化,现实与我们的期望相去甚远。专家们可以定义教学方法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各种各样的研究及学术调查也确实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观点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指导他们教学的理论基础。但教学法往往不是为某种特定教学情境设计的,而被认为是在一般情况下可行的。因而,对于涉及学习动机,学习者人数,班级大小,师生的语言能力等诸多因素的教学情境被理想化。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是语言课堂的一个明显的特点,而教师中心地位又是课堂活动中值得注意的特点。尽管教师的行为方式会有所改变,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围绕教师进行,是由教师控制的,所以教师们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在关于语言教学的期刊及著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学法思想的更替,但在教学法思想更替的同时发生在课堂上的变化却不那么明显。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理论的新的趋势并不能自动地引起日常教学活动的改革。普遍现象是:教师们并没有遵循严格定义的教学方法,他们在教学中也没有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思路或方法,而是使用基于各种理论派别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早在近一个世纪前就被Jesperson(1904)批判的语法翻译法的教学活动与交际法的训练方式在课堂上并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折衷的方法。

  折衷法教学是理想的知识转化模式与不太理想的教学现实之间的成功的调节,教师在对新的教学法正确理解以及对特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情境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新的方法,而以传统方法中的某些有用的技巧作为适当的补充。

  三、学者对折衷法的认可

  许多语言学家及教学法专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肯定了折衷法的可行性。

  “从语言的角度看,语法向交际能力的转变绝不像看上去那么明显。从形式上,教学内容可能转为以功能而不是语言形式为标准划分,如指令而不是祈使句,询问而不是疑问句等等。但意义仍然是包含在语言载体中从一个人向另一个人传送,换言之,当信息被编码传送,而接受者可以毫不费力地解码以理解说话者意图时,交际过程才得以完成。”(HenryWiddowson,1990:4)。

  折衷主义观点实际上是一种新的观念,这种观念使我们可以从全新的角度或从新的联系上去看待以前对各种问题的理解。这样原来的冲突和矛盾就可以得到解决。在注意的焦点转移,发现以前的非此即彼的认识问题的方式不切实际或显示出早期对问题的理解不恰当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Prabhu1987:108)

  “教学不仅是追求时尚,教师的任务是从现有的理论及方法中提取与自己的个性及教学情境相关的材料及其活动方式。”(SusanHolden,1989)

  Hammerly(1975:17)认为没有必要从推理和归纳方法中作出绝对的选择。他说:“追随时尚的教学方法或许会忽视一个重要事实,即某些语言结构适合用推理的方法教授而另一些用归纳的方法能够学得很好。”

  Bolinger(1968)则反对依靠那些趋于把语言教学分成各种流派的语言学理论。“一个专业教学工作者应有他自己的思想,他会对各种不同的语言学理论心存感激,但这只是因为它们为他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教学就像每个人的生活一样,有着自身的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各种有用的条件和材料综合起来。教师能否准确划分各种理论派别无关紧要”。

  四、折衷法的优势

  在折衷法中,教师对一切教学技巧、教学改革、新理论、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及其成果,都持一种开放的心态,这使得他们可以在应用目前流行的教学法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其他教学法流派的长处,事实证明这种博采众长的方法比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更有益。

  因为可以广泛吸收现存各种教学法的长处,折衷法有其自身独有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可以避免流行的教学法的缺点或与自己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环境不符的方面,而采用其他教学法加以补充,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好地为教学目的服务,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DavidHill&SusanHolden:(ed)EffectiveTeachingandLearning,ModernEnglishPublications,1990

  2,H.G.Widdowson:AspectsofLanguageTeaching,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9

  3,H.H.Stern:IssuesandOptionsinLanguageTeaching,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6

  4,N.S.Prabhu:SecondLanguagePedagogy,OxfordUniversityPress,1987

  5,RodEllis: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LanguagePedagogy,MultilingualMatters,1992

  6,SackC.RichardsandTheodoreS.Rodgers: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Adescriptionandanalysi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1

  7,Wedell.M.:LanguageTeachingandLearning:FromTheorytoPractice,HigherEducationPress,1995

  8,樊长荣,1999,外语教学中的折中主义,《外语教学与研究》第二期


标签:教学学生教师教学法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