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郎平自传 社会各界的理解与心意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3 03:05:08 分类:生活 浏览:105


郎平,中国女排里的传奇人物,力挽狂澜将国家女排队从世界排名第八带到夺冠。

那么在1995年,郎平究竟是在怎样的心情下回国任教的呢?

这一切,都要从郎平的自述中寻找答案。

身离女排心中牵挂 时刻关注被邀回国

1994年11月,郎平带八佰伴世界明星队在香港打完最后一场比赛。

正准备回美国之际,接到了中国排协的电话。

电话里,中国排协让郎平先回北京一趟,说是有事相商。

对于这个电话,郎平心中是有数的。

1993年和1994年这个阶段,是中国女排队伍最困难的阶段。

自从输给韩国队后,中国女排的士气便一泻千里,整个队伍都一蹶不振,导致1994年世界锦标赛结束,中国女排在世界上排名仅仅第八。

那时的郎平正在八佰伴做收尾工作,时刻关注中国女排情况的她,被这个排名吓了一跳,整个人瞬间就不好了,一整天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这不是女排原有的水平,中国女排不至于打这个成绩”,郎平心想。

但是排名是真实的,郎平只得接受。

郎平知道,早在巴塞罗那运动会时,女排队员们的士气就出现了问题。

1991年,郎平刚生下女儿白浪正在美国坐月子。

美国电视台不转播中国女排比赛实况,郎平急地坐立不安,只能苦苦等待结果。

望眼欲穿换来的不是捷报,而是一个个的坏消息: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中输给荷兰队,无望夺魁;巫丹吃的中草药被国际排联误认为是兴奋剂……

接二连三的问题,令中国女排的士气严重受挫。

而体育竞技,尤其是团体体育竞技,比的就是士气。

早在奥运会比赛开始前,为了给女排们鼓劲儿,已经有八个多月身孕的郎平还曾专程坐12个小时的车,前往美国圣地亚哥去探望女排的姑娘们。

想起这些,月子中的郎平坐不住了,几经折腾终于拨通了国际长途,找到了张蓉芳仔,细地询问事情的原委。

张蓉芳知道郎平难过,但还是一五一十的确认了郎平的种种疑惑。

郎平难过极了,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情绪稍作平复,郎平第一时间拨通了远在北京的父亲的电话,拜托父亲一定要代自己前去看望、安慰女排姑娘们,告诉女排姑娘们,自己永远支持她们,不要气馁,来日方长!

然而,中国女排的士气仍旧没能恢复起来。

1994年年底,女排中的老队员们接二连三地辞职,队长赖亚文虽心有不甘,但仍旧提起了笔,信中赖亚文难掩悲伤情绪。

谈论辞职信时,赖亚文仍旧激动:“我从12岁就开始练习排球,打了整整12年,没想到落得‘世界第八’的结局。

现在是中国女排队伍情况最糟糕的时候,如果不换教练,中国女排肯定起不来了,尽管很不甘心,但是我也不想干了。

我才24岁,原本还可以再好好打几年的。

停顿了好一会,赖亚文又接着说:“1995年初,国内各大媒体争相发布消息,说要换教练,郎平有可能参加主教练的竞选,我的心中一下就燃起了希望,要是郎平回来带队,女排就有救了。

“要是郎平回来带队,女排就有救了”,没错,中国排协也是这么想的。

他们拨通了郎平的电话,待郎平到达北京后,与郎平做了一次长谈

谈话中,袁伟民直接开门见山:“中国女排最缺乏的是教练的凝聚力,离亚特兰大奥运会只剩一年半的时间,不容许我们慢慢来了,你能不能考虑回国执教?”

郎平沉默了,这意料之外的请求令她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

她知道袁伟民一向不求人,但是将中国女排拽出低谷这份重担,这份信任,太重太重,郎平不敢轻易作出承诺。

况且这时候,郎平的婚姻出现问题,正在处理离婚事宜。

家事国事进退两难 祖国呼唤挂帅出征

离婚之事,郎平不想过多的人为自己担心,所以只告诉了妈妈和好友劳尔。

八年前,郎平两手空空前往美国打拼,参加了许多比赛,膝盖做了三次手术才好不容易有了大房子、绿卡、车子、事业、家庭和女儿。

如今两人感情破裂,所有当初努力合二为一的,都要再次重新一分为二,甚至连女儿浪浪都不例外。

这种撕裂的血淋淋的痛,是无法言说的。

那个时期,郎平身心俱疲,不仅要处理好工作,还要做离婚后的安排,整个人时时刻刻都处于煎熬中。

婚姻里,郎平一直努力做个贤妻良母,可结局还是事与愿违。

郎平说:“生活实在不是一个简单对错所能够概括的,你尽力了,也未必能使生活美满如意,这比打球难多了”。

离婚是已经决定好的事,只剩下手续和其他相关,没了婚姻,郎平在美国还有蒸蒸日上的事业和几分不错的薪水。

但是,一旦决定接受回国执教的邀请,郎平就要放下八年来在美国得到的一切,重新开始。

实际的困难和祖国的邀请,令郎平举棋不定,心情翻江倒海。

美国这边,郎平除了在墨西哥大学当助教,跟八佰伴世界明星队的合同还未完全彻底解除,另外还有其他的几个工作合同,如果选择回国执教,这些都是要一一处理的事。

私自单方面解除合同,所要赔偿的违约金是天价的。

离婚协议里,车子、房子、院子等郎平都给了前夫,自己除了女儿什么都没要。

几乎净身离开的郎平是无力支付高昂的违约金的,何况离婚所带给女儿浪浪在生活上的影响,让郎平感到愧疚。

作为一个母亲,她深深感到对女儿的亏欠,而亏欠,也使郎平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但是那时候,郎平几乎都没有过多地考虑过这些,也没有考虑过回国后的待遇。

接到袁伟民邀请后,郎平满脑子只有一个问题:我行不行?这个挑战我究竟要不要接?

那段时间,郎平一直和中国体委保持着频繁的联系,国事、家事,郎平都想处理好,可是偏偏又都不知所措。

郎平知道,回国执教没有那么简单,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变故,说是一年半,可一旦回国又怎么可能只有一年半?这不是出门旅行,说走就走,说回就回。

郎平纠结时,她的美国好友劳尔结合郎平的实际情况,为郎平作出了深入分析。

劳尔说:“你在国家队这么多年,干的那么苦,压力太大,而且,你家庭情况那么好,孩子那么小,你怎么能回去呢?你应该安下心,把自己的问题处理好,可以开始新的生活,重回建立新的家庭,再说你还有那么多的合同,这样大的牺牲值得吗?”

这些利弊得失,郎平全都想过,可是邀请郎平的,是她深爱的祖国母亲。

宛如一个常年在外的游子,遇到困难的母亲远隔重洋打电话来请求帮助,孩子能无动于衷、心平如镜吗?

1995年初,中国排协正式发布更换教练文件,郎平的电话被打的次数更多了。

球类司司长给郎平发去电传,其中的一句话让郎平彻底破防,那句话是这样的:“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郎平哽咽了,作为一个中国人,郎平同每个国人一样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

她能扛得住失去所有,却唯独扛不住来自祖国的一声:“祖国需要你!”

郎平不再犹豫、担忧、彷徨、迷茫,她知道,女排在国人心里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

尤其是1981年起取得五连冠后,“女排精神”更是渗透了祖国的角角落落,所有人都在传颂着“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整整激励了一代中国人。

如今,女排遭遇困难陷入低谷,国家肯把这个重任交给自己,那是对自己的托付与信任。

如果能把女排带出低谷,不仅是对自身价值的挑战,也是报效祖国的最好机会。

自传中,郎平说:“我也反反复复考虑,也许,正因为没有了家庭,心里空出一大块,才需要有东西填补;也许正因为女儿还小,不懂事,我还可以抓紧时间干两年。

为了国家,为了对得起托付和信任,个人做出点牺牲又算什么。

回国!回去力挽狂澜!郎平终于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解决问题终得回国 媒体关注郎平回答

郎平决定回国执教的消息如一枚横空而出的炸弹,炸出了国内几乎所有的媒体。

一时间,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报纸争相报道。

美国那边也引起了不小骚动,墨西哥大学排球队的队员们为郎平开了欢送会,送给了郎平一套合体的运动服。

一个经常给郎平送烤菠萝干的球迷老妈妈,还专程去郎平家给郎平送了一大包菠萝干。

那是郎平在美国最喜欢吃的零食,平日里在墨西哥大学排球队当助教时,郎平经常吃老妈妈的菠萝干。

朋友、球迷,郎平道别了一次又一次。

刚租的房子肯定是要退了,这个比较好办,付清罚金就可以;绿卡直接找美国移民局就好了,也不是很难办。

最难办的,是美国墨西哥大学和其他合作合同问题,这笔违约金数目太大,郎平一时间想不出很好的办法。

她并不准备让中国体委和排协来承担这笔钱,一来体委和排协也不富裕,二来这会在国内造成相当大的舆论,郎平不想这样。

但是问题总要解决,就在郎平一筹莫展不知道去哪里弄这笔钱的时候,一向支持体育事业、在80年代深受“女排精神”影响的中国企业家——朱树豪先生,伸出了援助之手。

朱树豪主动找到了袁伟民表示:愿意帮助郎平解决回国执教的困难。

不仅如此,朱树豪还让其在美国的律师专门找到了郎平,与郎平的律师一起,处理完了合同问题。

一切准备就绪,战士只待启航。

收拾完东西后,郎平发现,辛辛苦苦奋斗了十多年,到头来,自己只剩下两个箱子和女儿。

想起女儿,郎平心如刀割,她想去香港看看女儿,可是郎平不敢,马上就要回国打一场硬仗,而这场硬仗,是没有退路的。

她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克制住自己的感情。

“把感情封闭一段时间”,郎平对自己说。

1995年2月14日,郎平上了飞机,为了不得到过度关注,郎平只告诉了自己的好友劳尔。

那天正是情人节,劳尔送了郎平一大捧红玫瑰,承诺1996年奥运会会去看郎平。

飞机上,郎平看着窗外的云朵,闻着玫瑰花香,突然觉得很孤独,眼泪不由自主流下来,滴进玫瑰里。

情绪平复后,郎平深吸一口气,在飞机上做起了训练计划。

早在答应回国时,国内排协就将关于奥运会的一些重要资料传给她,眼下,郎平脑子里回忆着资料,开始做赛前的大致安排。

写着写着郎平停下了笔,突然觉得自己很大胆:郎平,你胆子够大的,回去接这样一支队伍,你哪来的勇气!

郎平想着,随即又摇摇头:我没有冲动,我是三思而后行的。

早在2月初,郎平便给排协详细写了一份关于如何执教、如何将女排队带出低谷的书面报告。

报告中分别从心态调整、训练内容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郎平自己的想法,想起那份报告,郎平心中安定了不少。

十个小时的行程很快结束,上飞机前,郎平跟自己北京的几个朋友通过电话,特意嘱咐千万不要去接机,也不要搞出任何大阵仗。

“我不愿意兴师动众,不想把风声搞得那么大,我希望大家把我回国执教的事看的平常一些,就是工作,像所有的人一样,为国家尽力而已。

郎平在自传中写道。

然而郎平忽略了国内记者的热忱、能力和彪悍程度。

她回国的时间和班机早已被记者们调查得一清二楚,飞机场外,数百名记者早已等待多时。

央视记者直接扛着摄像机、打起照明灯等在机场,郎平的回家,注定不会如她所愿般平静。

果不其然,一下飞机,郎平便被闪光灯晃花了眼,晕机让她搞不清状况。

等看到机场人山人海,郎平的第一反应是:是哪个贵宾来中国了吗?郎平边想,还边频频回首往身后看。

记者们不知道郎平的想法,一拥而上,举着话筒轰炸般对郎平提问。

郎平被挤得东倒西歪,完全没办法回答记者们的任何问题,机场方面终于找来了保安,架着郎平迅速离开了现场。

当喧嚣归于平静,郎平终于反应过来:她到家了!呼吸着祖国的空气,郎平心情格外好,她很快接受了各地媒体的采访。

采访中,面对记者的提问,郎平极其恳切地对记者们说了一句话:我不是神,大家给我机会,也要给我时间。

社会各界理解温暖 郎平女排再创辉煌

是的,“铁榔头”郎平不是神,只是,还是个女人。

在一群男教练中间,郎平显得格外突兀显眼,而就是这个女人,要代表国人、带领中国女排,与世界级的男教练、强队抗衡。

中国人民是很能理解郎平的,很快许多报纸就刊登出了十分暖心的文章,文章真情实意,满满的都是对郎平的理解与祝福。

一位卖西瓜的大嫂,看到文章,三伏天用板车拉着自己刚摘下来并且精心挑选的西瓜,走一二十里路,送到郎平所在的体育馆给郎平打气。

柳州市委听说女排经济困难,立马组织国内企业捐款,国内企业纷纷慷慨解囊,很快就筹到了将近一百万的训练经费;老总李东升辗转找到郎平,为女排成立了“郎平基金会”。

,感动的郎平不知如何是好。

为了让女排姑娘们得知这些募捐来得多么不容易、心意多么贵重,郎平带领女排姑娘们参观了李东升集团的生产线。

郎平动情的对女排姑娘们说:“不要把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当做理所当然,凑足这些募捐款,工人们要生产、卖出多少台电视,这每一分一毛都是他们的血汗。

郎平跟女排姑娘们下狠心了:不干也得干!还要好好干!玩命地干!

郎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拒绝了各大媒体记者隔三差五的采访。

郎平说:“工作还没开始,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我倒希望记者们少写我、少关注我,等女排输球了,我倒希望他们多关心、多鼓励;如果女排赢球了,也不要把我们吹到天花板,太高了,容易摔下来。

实事求是是吧,不要一会高,一会低,保持恒温。

不要炒作我,也不要捧我。

我是中国人,我只是把自己这些年在国外学到的、看到的带回自己的祖国。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卧薪尝胆。

郎平带着女排的姑娘们开始了艰难刻苦的训练,她把女排姑娘们称作“12根筷子”:

“筷子牢牢捆绑在一起,就不容易折断了嘛”,郎平说。

1996年,排名世界第八的中国女排在被各国记者不看好下,闯进了决赛,夺得亚军。

这是一次极大的突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郎平和女排姑娘们克服重重障碍,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重新回到了世界强队的队列,这是国人们的骄傲。

中国人民没有因为郎平没有能够带领中国女排夺冠而指责郎平,大家都知道中国女排姑娘们经历了什么。

“亚军”已经是很好的成绩,宛如一名优等生,遭受严重心理创伤后成绩下滑至倒数,随即又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新突破、调整自己将成绩一跃提升到年级第二。

世上虽无感同身受,但是其中的辛酸苦难,稍微想想,就知道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

奥运会结束后,郎平被评为“世界最佳教练员”。

随后的日子里,郎平带领中国女排所向披靡,于2015年、2016年、2019年荣获三次世界冠军。

2021年9月,郎平卸任中国女排教练。

如今的郎平,终于可以享受稍微清闲点的生活。

微博上,她时不时就会跟球迷们分享自己的日常:谈论健康、谈论手表、谈论神州十三号。

从1995到2021,当初的一年半变成了26年,这26年里,郎平没有让祖国同胞失望,也没有辜负自己。

她用汗水和时间向世界证明了郎平可以、中国女排可以。

虽然郎平已经卸任,但是她为中国体坛、中国女排作出的贡献,我们将会永远铭记在心

参考文献:

《郎平自传:激情岁月》


标签:女排中国回国美国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