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诸夏 齐军兵进燕山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2 10:52:28 分类:笔记 浏览:88


齐桓公是春秋首霸,他将姜太公受封以来就是异姓诸侯雄长的齐国,进一步推高到海内诸侯之首的地位,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建立了不朽的霸业。

这一切都得益于一位人杰的竭力辅佐,他就是管仲管夷吾。

对后来被尊称为管子的管仲,孔子对他有过著名的评价:“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袵矣”,赞叹管仲的功业使得当时的诸夏避免了夷狄化的厄运。

虽然对管仲的治政与德行孔子并不认同,但他取得的杰出成就却是当时和后世的人们都一致赞誉的,那么齐桓管仲时的诸夏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危局呢?

《春秋.公羊传》对这一时期的描述是:“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这里的南夷指的是南方强大的楚国,此时它已经一统汉水流域,周初分封的南方姬姓诸侯国几乎全被其所灭,整个江淮几乎都成为它的势力范围。

楚国先君虽然来自中原,但历来被认为是南方蛮夷,不为诸夏所容,周初时只被封以侮辱性的“子爵”之位,所以楚人对周天子一直不敬,后来更是自称为“王”,以示与天子平级。

齐国统合中原诸夏以前,楚国已经隐隐有威临中原之势,诸侯都惶恐不安。

所谓“北狄”一是指山戎,当时的山戎不断侵袭燕国,使得燕国国土大部沦丧,几乎有马上亡国的危险。

山戎部族相继建立起了令支、孤竹等邦国,学习诸夏的礼法制度,将诸夏的天然屏障燕山山脉一带完全占据,华夏腹心之地暴露在异族兵锋之下。

除了山戎之外,狄人猛攻邢国和卫国,让这两个老牌诸侯国无法抵御,邢国实际上已经被灭亡,其遗民后来在齐国的支持下才得以重新建国。

另外,此时的周王室本身也在戎、翟等其他异族的进攻下危在旦夕,向诸侯们发出了勤王的号召,这里的所谓“中国”指的就是周天子所居的洛邑一带,这个“不绝若线”说明了当时的局势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地步。

如果洛邑失守,天子被杀或被掳,那么整个诸夏分封体系将会彻底崩溃,华夏也不成其为华夏了。

而西周时曾经能有效卫护王室的姬姓诸侯,此时已纷纷衰落,所以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挺身而出,举起了“尊王攘夷”的大旗,大会天下诸侯,扭转了这一诸夏空前危局。

在多次会盟中,齐国的声望达到了顶峰,然后在管仲建议下,首先救援被山戎压迫的燕国。

战事进行得很顺利,山戎被逐出燕境,齐军一直打到孤竹境内,让山戎再不敢轻易犯边。

然后齐国又出兵出资将窘迫万分的邢国、卫国民众另迁新城,重建家园,又打退了狄人的多次攻击,赢得了“存亡续绝”的大义,进一步巩固了齐国的霸主地位。

对于南方霸主楚国,齐国整合了中原诸侯后以势迫之、以礼相待,让楚国重新承认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并且愿意承担包茅之贡的臣子义务。

在惠王去世后,齐桓公还在诸侯支持下,扶助太子郑登基,是为周襄王,然后以天子名义召集诸侯会盟,这就是著名的葵丘之盟,相当于以新天子的名义,在诸侯见证下,成为诸侯盟主。

后来又率兵平息了戎翟进攻洛邑带来的兵乱。

当然这所有的功业,背后的第一功臣都是管仲,所以管仲才能受到众多圣贤的交口赞誉。


标签:诸侯天子中原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