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邓先群 ”母亲低声地交待邓先群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2 10:51:55 分类:笔记 浏览:59


1949年8月底,对于14岁的邓先群来说,是个惊心动魄的日子。

“先群,快醒醒。

”深夜,母亲唤醒了邓先群。

“怎么了,娘?”邓先群问。

“你赶紧去隔壁村找郎中,请他赶过来。

”母亲着急地说。

邓先群起床一看,才发现家里多了十几个游击队员,其中一个好像受了重伤,还在流血。

“快去,不要对任何人提起。

,左看右看才放心关了大门。

邓先群深夜领着郎中回家后,才发现另外十几名游击队员早已被母亲藏在院落草堆里,受伤的队员换上了农家的衣服。

这要是被国民党发现是要被杀头的,邓先群担忧地看着母亲。

“呆着干什么?还不快去生火做饭?”母亲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天蒙蒙亮,饭已经做好了,母亲给每人满满盛了一大碗。

“我们家不缺粮,你们要吃饱。

推辞的游击队员在母亲的劝说下,终于端起了碗。

看着吃得狼吞虎咽的游击队员,蹲在灶台一旁的邓先群直流口水。

内服外敷了郞中的药,受伤的队员好转了,母亲又亲自借助农具藏匿枪支将游击队员送出敌人关卡之外。

“娘,你不怕杀头吗?”看着母亲目送着游击队员越走越远,邓先群问。

“有什么好怕的,你的大哥邓小平就是和他们一样的人”。

母亲说。

作为邓家最小的孩子,这是邓先群第一次听到有关哥哥的消息。

而第一次见到哥哥,则是在重庆解放后。

虽然从未谋面,但兄妺俩一见如故。

1952年,邓小平调任北京工作,邓先群在邓小平的要求下进入了北京实验中学就读。

她刻苦努力,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由于比同级同学大几岁,“小姑姑”,便成了邓先群的昵称。

她为人低调、平易近人,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忙着帮她张罗对象,最终情定了大她几届的栗前明。

两个年轻人回到北京拜见双方家长,一向喜爱这个小妹妹的大哥邓小平和大嫂卓琳特意给小两口买了两床红绸被面,又买了床单、枕头等床上用品,当作陪嫁。

而后,又在家里请栗前明的父母吃了一顿饭,算补办了喜酒。

看着幸福的小俩口,大哥邓小平满意地对家人说:“这个样子挺好,和气又节俭,以后孩子们的婚事都照这么办!”后来,这种简朴的方式办婚姻大事,被邓先群的侄子侄女照办并称为“邓家模式。

回到单位后,两人干脆穿着军装结婚,连买新衣服的钱也省了,只买了两斤糖果和一斤茶叶,婚礼却热闹而不失庄重。

无私无畏

除了简单的嫁妆,邓先群收到过大哥的两份礼物,其中一份是送给邓先群的四个题字;“无私无畏”,激励她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难挫折,也不要畏惧退缩。

大哥无言的鼓励帮助邓先群夫妇熬过了艰难的岁月。

随着“文化浪潮”的冲击,邓小平成了“走资派”。

邓先群夫妇被下放到湖北农村“劳动改造”。

在离开的前一夜,邓先群掩泪将4岁的儿子交待给年仅11岁的女儿,开始了一天又一天的开荒种地。

劳作的艰辛使身子单薄的邓先群患了肾炎,全身浮肿加上尿血,缺医少药,好多次差点儿晕倒田地里。

栗前明焦虑万分,打听到吃红糖和猪油可以缓解肾病,他便利用休息日跑了几十里山路到集巿,终于买回一些红糖和猪大油,亲自熬好端给邓先群。

看着这些山里难得见着的东西,邓先群心里感动极了,庆幸自己有这么一位同甘共苦的好伴侣。

70年代初期,邓小平重新回北京工作。

1975年,邓先群夫妇落实政策后,也调到了二炮工作。

重新穿上昔日的军装,他们欢喜地以为此后可以过上平平静静的生活了。

却没想到,不久又再一次将他们一家卷入政治风暴。

他们被控制起来,限制了自由。

那些日子,邓先群夫妇作了最坏的打算。

深夜,邓先群在女儿栗小兵的贴身背心里缝了一个小包,将家里仅有10元钱和10斤粮票缝在里面,然后将儿子的小手和女儿的小手牵在一起。

含泪叮嘱道:“一旦找不到爸爸妈妈了,你就领着弟弟去找你们的叔叔,记住,千万要领好弟弟!”

11岁的栗小兵似乎明白爸爸妈妈的不舍与无奈,非常懂事地说:“妈妈,你放心吧,我会记住你说的话,一定会领好弟弟的。

”听到这些话,邓先群眼泪哗哗流下,一家人抱在一起掩声痛哭。

幸好阴霾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四人团伙”倒台后,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带领中国走进了新时代,成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饱受磨难的邓先群夫妇生活才算安定下来,夫妻俩积极勤奋地工作。

邓先群被调到总政治部工作。

栗前明也走上了领导岗位,被第二炮兵部队委以重任,担任副司令员。

实事求是

邓先群还收到过大哥邓小平送出的第二件礼物,是亲笔提字“实事求是”四个字,这四个字体现了邓小平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邓先群夫妇对待子女教育上,秉承了这一作风:对的坚持,错的改正。

女儿栗小兵17岁参军,驻扎在二炮深山的基地里。

在连队,清瘦的栗小兵跟大家一起摸爬滚打,经受严格的训练。

有一次吃早点,她拿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没成想里面包的是一团白面糊糊,喷了她一脸,大家哈哈大笑。

原来这是一个男兵的恶作剧,她感到又气又羞,就将包子扔进了泔水缸。

“为什么浪费粮食?”队长批评她:“有两个选择,一是吃掉这个包子,二是给一个处分。

”栗小兵心想,背个处分,要是被父母知道了,这不得了,肯定会冲自己大发脾气。

想到这里,她毫不犹豫抓起桌子上那个从泔水缸里捞起的包子,几口就咽进了肚子里。

从此部队领导知道了,栗小兵虽是高干子女,但有严格要求的父母,在部队里,她和普通士兵一样。

伉俪情深

转眼间,邓先群和栗前明已经度过了三十几年相濡以沫的岁月。

双双走上领导岗位之后,他们比以前更忙碌了,开会,出差,使他们少有时间相互陪伴。

“麻烦大家多关照她一点儿。

”在分开的日子,丈夫栗前明常常打电话给邓先群工作的同事。

俩人都非常珍惜相聚的日子,高兴了开开玩笑。

栗前明一招唤妻子,邓先群总是先站直腰杆,调皮且响亮的声音回应:“到!请问首长有什么指示!”这时候,栗前明中将忍不住哈哈大笑了,好似当年那个活泼开朗的四川姑娘又回来,两人手牵手又回到了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标签:母亲邓小平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