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赫德 参加过八国联军侵华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1 08:25:51 分类:笔记 浏览:141


晚清时期, 随着西方列强的政治压迫和军事入侵,衰朽的清王朝的国门被坚舰利炮叩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的进程,西方势力不断侵入到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部分主权丧失,清帝国走向了日落和黄昏。

在激烈动荡的晚清时代,形形色色的外国来华者接踵而至,在晚清的政坛上,扮演了一个个不同的角色。

有来华的外交官、军人、商人、传教士,也有众多的冒险家、失意政客,不同的人物和使命,绘就了晚清时代来华者的人物写真。

(制图/风云漫记)

01

晚清历史上的“洋面孔”

洋打工、洋教头、洋帝师的前尘往事

他们有的在晚清政坛、军队风云一时,有的活跃于新式学堂、洋务企业、轮船铁路、海关、邮政等新兴机构。

这里面就有:出入官场,以英国为后盾执掌了清朝关税命脉, 把持清朝海关近半个世纪的英国人赫德;既担任过美国驻华公使又担任中国使节的美国人蒲安臣,后又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洋枪队”首领戈登;京师大学堂的“洋校长”丁韪良;北洋海军的“洋教头”琅威理;袁世凯的老朋友、“外国驻华使团首席公使”朱尔典;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帝师庄士敦……

请君阅读,《晚清政坛上的“洋面孔”》专栏开启,让我们揭秘不同人物的命运沉浮,还原生动的故事和细节,感受家国历史的厚重与情怀。

02

“洋海关”赫德:功勋褒奖似云烟,一生沉浮任评说

执掌清朝海关达半个世纪的罗伯特·赫德

1911年9月20日,在英国南部的白金汉郡,一位爵士去世了。

消息传到万里之外的北京,清廷发来了追授这位英国爵士“太子太保”的诏书,要知道,这可是朝廷一品大员中也少有人获得的名誉职位,为何要封给一个洋人呢?这个洋人,就是执掌清朝海关达半个世纪的罗伯特·赫德(Robert Hart)。

想当年,作为英国外交部的一名实习翻译,这位19岁的北爱尔兰少年,漂洋过海到达香港,来到遥远的东方。

或许他自己也不曾想到,自己一生的荣耀和辉煌,都将在这片龙旗飘扬的国土上成就。

不过,就像他后来在日记里表述的那样,赫德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与功利:“在中国,自从我踏入了政治生活之后,我的目标总是要做官,只要吸引我,不管是哪个部门。

赫德铜像

1914年,赫德去世之后的第三年,一尊背手含胸的铜像在上海外滩九江路竖立起来,人们从中英双文的碑铭上读到他的生平:鹭宾·赫德,前大清帝国太子太保、海关总税务司,三代正一品封典;大英帝国圣迈克尔和圣乔治十字勋位获得者,“从男爵”。

如今的赫德铜像已经难觅踪迹,1941年,赫德铜像为侵华日军拆除融化。

现在,只留存铜像基座,保存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从飘洋过海的实习生到清朝海关总税务司,从英国“从男爵”到被清廷追授“太子太保”,这就是当年“艾奥纳”号帆船上踌躇满志的赫德,一生最高的封典。

功勋褒奖似云烟,一生沉浮人任评说。

赫德司掌清朝海关48年之久,除了构建起了一整套完整的现代海关管理制度和队伍外,而且使这个机构高效的运转,他还把邮政、灯塔引入中国;赫德还是清朝“自强求富”运动的重要角色,他影响参与了清政府在军事、外交领域的变革。

03

英雄不问出处

在讲述赫德一生沉浮的故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下他的生平。

罗伯特·赫德(1835年2月20日—1911年9月20日),英国政治家;1854年来到中国,1861年起在上海担任清朝海关总税务司职务,1863年正式接替担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1911年,在英国白金汉郡去世,清廷追授其为太子太保。

赫德曾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达近半个世纪之久(1861 -1911),在任期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

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书归正传,就从那年的19岁少年说起吧。

青年时期的赫德

1853年,赫德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1854年春,进入英国外交部,当年6月,启程来华,那时年仅19岁。

赫德的祖先范赫德曾是追随奥兰治的威廉三世与法国作战的海军将领,但他出生时,家道早已中落。

1854年,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毕业之后,赫德看到了一张以荣誉校长克拉伦登伯爵(时任英国外交大臣)名义贴出的布告:外交部拟招募一批毕业生前往驻华使馆工作,担任翻译和随员。

罗伯特马上报名,并获得家人的支持。

当时,这个出身普普通通的英国小伙做出的这个至关重要的人生抉择,前往英国驻华外交机构任职。

飘洋万里,到遥远的东方开始自己的人生旅程,这也确实不同凡响。

临行前,父亲塞给他50英镑路费,这也使我们想到了一句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赫德父亲希望他能够光宗耀祖,赢得家族的荣耀。

从这以后,赫德开始了一生中的发迹之旅。

毋庸置疑,在清代晚期的中国历史里,英国人鹭宾赫德(也就是罗伯特·赫德)扮演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曾经说过,研究中国近代史只要搞懂三个人——慈禧、李鸿章和赫德,他们是中国近代史脉络的枢纽人物,构筑起朝野、满汉和中外关系。

04

先从赫德的名字说起

好吧,我们先从赫德的名字说起,罗伯特·赫德(Robert Hart)是赫德英文名字的中文译音。

1914年,在上海外滩九江路竖立起来的赫德铜像的中英文碑铭上,却铭刻着“鹭宾·赫德”的字样,我们在介绍外国人名字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英文的中文译音,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赫德到底称为“罗伯特·赫德”还是“鹭宾·赫德”呢,“鹭宾”是从何而来呢?

“鹭宾·赫德”名字源于《清史稿赫德传》,《清史稿》是北洋政府时期,经袁世凯批准,由赵尔巽为总担纲编纂的一部清朝历史史籍,参与该史稿纂修的工作人员,前后有300多人,编纂时间历达15年,最后成书536卷,800余万字。

说起赵尔巽,他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清朝最后一任东三省总督。

《清史稿》有这样的记载:“赫德,字鹭宾,英国倍尔发司人。

咸丰四年(1854年),来中国,充宁波领事署翻译官,调广州。

又充香港督署书记官。

九年,改任粤海关副税务司。

这样以来,是在编修史料的过程中,以“赫”为姓, 以“德”为名,以“鹭宾”为字了呢?对于自己的名字,赫德本人当然最有发言权。

他在为儿子埃德加布鲁斯赫德起汉名时,就是以“赫”为姓,以“承先”为名;而他的弟弟詹姆斯亨利赫德的中文姓名,也是叫作“赫政”,同样是以“赫”为姓的。

可见,《清史稿》 的记载的确有其根据。

所以说,“鹭宾·赫德”就是赫德的中文名字,也是他本人所选中的名字。

05

《清史稿》为什么称赫德为“客卿”呢?

《清史稿》中,还有这样的记载,“赫德久总税务,兼司邮政,颇与闻交涉,号曰‘客卿’,皆能不负所事”。

为什么称赫德为“客卿”呢?

赫德漫画像,刊载于《名利场》杂志1894年12月号。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西方人眼里,赫德形象已如漫画中一样,完全东方化了。

(资料图片)

我们看到的这幅漫画,就是在当时的西方人眼中,赫德的形象已经“东方化”了,画面上,赫德里面穿着西式晚礼服,雪白的衬衣,打着领结,目光炯炯地看着你!可是,最奇妙的是,晚礼服外面却套着宽大的汉服;更为惊奇的是,赫德手执朝笏,俨然一位清帝国大臣的面貌。

其实,《清史稿》记载的“赫德久总税务,兼司邮政,颇与闻交涉,号曰‘客卿’,皆能不负所事”,是对赫德一生最好的褒奖。

“客卿”二字,真乃点睛之笔!

晚清时期, 随着西方的军事入侵,政治、经济的渗透, 形形色色的外国来华者日益增多。

19世纪60年代以前来华的有商人、传教士、外交官、军人及众多的冒险家等,尽管他们已经有了相当的活动范围和话语权, 然而,赫德执掌清朝海关总税务司,三代正一品封典;在晚清来华的洋人中,已经是无人能望其项背。

作为赫德来说,虽然出生在在北爱尔兰一个家道中落的家庭,但是,他19岁来到中国,在以后的50年中,在晚清的官场,叱咤风云,混得风生水起,清朝海关俨然成了他的独立王国,人事任用、海关运转,都是他说了算!达到了人生顶峰的赫德,还不满意,仍然对自己的家世心存遗憾。

在写于1893年的一封信里,他郑重写道,“我相信我的家族起源于亚当。

我不知道在诺曼底人征服英国前,我们家族是否在英格兰,但我相信,我们是在威廉三世大帝时初次出现在爱尔兰的……我不知道我们家族里是否曾有人使我们特别显贵。

赫德希望自己出身是名门望族、身世显赫,这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霸气,确实不在同一个频道上,不知道他当时是不是想起,中国有句话叫作“英雄莫问出处”,还有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图片来自网络,归原作者所有)

请看下集:19岁北爱尔兰青年到中国,熟读《红楼梦》为人谦恭


标签:海关英国清朝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