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贺定一 构建人才体系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1 08:25:12 分类:书屋 浏览:68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加强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和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特色鲜明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城市;同时,还要讲好中国故事,推进国际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

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舆论环境恶化,中国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探索经济转型新支点,全方位提升国家的软、硬实力。

作为特别行政区,澳门正处于内外循环的交汇点,当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支持文化强国战略。

这既是特别行政区的职能担当,亦是澳门自身推动产业多元化的内在需求。

文化产业是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重要手段。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将澳门打造为“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囿于本地市场狭小、人才资源短缺、产业结构单一,澳门文化产业尚在萌芽且仍有诸多桎梏,既有的文化资源有待进行深度开发整合。

眼下,澳门面对由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故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多元化、增强经济韧性更是势在必行。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澳门贺田工业有限公司常务董事、行政总裁贺定一指出。

澳门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交流的窗口,城市虽小却有着历史深度和文化广度,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景观及公共文化机构、完善的文旅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口碑形象。

作为一个多元的国际城市,澳门的文化环境也相当宽松自由。

因此,澳门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显著,但仍须深入挖掘既有的文化资源,准确把握自身角色定位,充分利用“一国两制”和大湾区的政策、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国家的文化强国战略,深度融入双循环的新格局。

在国内循环中,澳门须加快与内地文化产业的融合并与之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走进来”,为澳门文化产业赋能。

在国际循环中,澳门既要巩固既有优势,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应充分发挥双向服务平台的功能,助力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国内文化产品“走出去”。

文化产业所跨行业之多、所涉门类之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文化产品则兼有商品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

贺定一认为,在发展澳门文化产业时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前做好顶层设计。

合理产业规划,优化战略布局

发展澳门文化产业须结合自身文化脉络,形成澳门的品牌特色。

既要深度挖掘澳门世界文化遗产的精髓,丰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创意城市美食之都”的内涵,也要适时引进前沿科技促进传统文化产品的创新,更要结合澳门当前的产业布局形成“文化+旅游”“文化+会展”“文化+体育赛事”“文化+中医药”的多元格局。

此外,还须加强区域及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既要加强与大湾区内的城市进行合作,取长补短,避免同质化竞争,也要充分利用“一国两制”优势展现澳门中华传统文化与多种文化和谐共生的特色。

树立全民意识,共创文化氛围

澳门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强调中华文化和澳门特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中的澳门华章,促进澳门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深化澳门居民对当地文化、中华文化以及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澳门与祖国的凝聚力。

同时,推动文化产业落地社区,鼓励多样的社区文化运动,让本澳居民切实受益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居民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习惯,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教育功能,从而实现社会效益。

支援文创企业,构建服务平台

增加对文化企业及艺人的资助,为其提供信息咨询、人才培训、技术支持以及合作机会。

梳理整合本澳文化产业中的内容生产者、中介渠道、传播平台,为产业各利益相关方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深入了解各方利益诉求并施以针对性的援助。

培育人力资本

根据本地需求,构建一套囊括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重视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市场能力,促进其产业转化。

构建人才交流机制和引进机制,加强与海内外相关产学研机构的合作对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提供智力支持。

吸引海外文化人才留居澳门工作生活,推动澳门文化产业的国际传播。

线上线下齐发,构建澳门品牌

借助网络社交媒体推介澳门的品牌形象,并提供文化产业活动资讯、政策咨询、产品推广、数据统计等信息。

积极举办、承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展会活动和体育活动,推广澳门文化产品。

充分利用澳门已有的旅游和会展资源,发展特色周边文创产品,完善澳门的形象口碑构建。

推进区域合作,融入国家发展

充分利用珠澳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和“一带一路”合作的政策机遇,充分利用与海外华侨华人的紧密联系,充分利用“葡语国家联系人”的职能,积极配合“建设文化强国”等国家战略,助力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贾亭沂


标签:文化澳门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