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西风颂 融汇了抒情与写景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1 08:20:50 分类:生活 浏览:142


西风颂》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雪莱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在诗歌中,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节奏感极强,感情比较豪放,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体现了旧势力的腐朽、新生物的生机以及对新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乐观主义思想比较明显。在作品中,诗人将西风比作一种革命力量,具有横扫败叶的能力,就如同精灵一般,在性格上彰显不羁。与此同时,面对新生事物,又体现了一种责任感,对其进行全身心的保护,同时助其发展,既是旧势力的破坏者,也是新事物的维护者。

  关键词:《西风颂》 诗歌 雪莱 赏析

  引言

  诗人雪莱追求的是一种自由、公平的思想,坚持与反叛进行抗战,向往仁爱。他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其诗歌作品是世界文学的典范,代表了欧洲最先进的思想。《西风颂》是雪莱的一部不朽的著作,运用了多种语言风格,勾勒出一幅绚丽、气势恢宏的西风曲。诗歌想象力丰富,音律和谐,用词美妙,富有哲理,寄托了诗人的美好愿望。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西风,将生命与西风进行呼应,谱写了生命的最强音,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是诗歌史上的不朽之作。整部作品气势磅礴,极具想象力,意境丰富而雄厚,具有深度的思想和意念,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境界,甚至达到一定的辉煌程度。本文主要对诗歌的完成背景、结构特点、情感的表达、艺术特征以及修辞运用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 创作背景介绍

  雪莱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作家,属于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以抒情诗和政治诗为主,其中《西风颂》是其十分著名的作品,传唱度十分高。《西风颂》隶属于“三大颂”,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歌暗示了诗人所具有的桀骜不驯、骄傲的性格,是其灵魂的化身,是其心声的表达,更是当时时代的体现和产物。在当时,欧洲的革命和运动正处于发展时期,风起云涌,面对异常迫在眉睫的革命形势,诗人有感而发。他此时积聚了革命的激情与热情,心血沸腾,用其熟悉的诗歌形式,表达了其慷慨激昂的情绪。

  二、 结构分析

  诗歌共分为五节,前三节的内容是对西风的描写,是一种正面、直接的表达,描写了西风对天空、大地和海洋等带来的影响,后两节主要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心境和感情。在第一节中,明确了整首诗的基调,即激昂,而后借助速描的手法,描述了西风的整个风貌,以大手笔描述了西风对大地进行的自然冲击;第二节中,诗人改变了描述的视角,主要关注在遭受西风冲击以后,天空发生的变化,即西风打破了天空的沉寂,变得喧嚣不止,流云也参与其中,被西风肆无忌惮地撕扯;第三节中,对海洋进行描写。辽阔的大海,此时正享受着宁静如花的风景,而西风打破了它表面的美好,令海底的苔花泥藻不知所措,浑身颤抖。前三节中,诗人所表达的是一种激情和豪迈的气魄。利用感官,描写了西风的勇敢、迅猛。最后两部分作者与西方实现共鸣,革命豪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将对自然景色的描述迅速转为对情感的表达;在第四节中,诗人采用了几个假设,表达的是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第五节延续了第四节的意图,层次递进。

  三、 情感的抒发与表达

  在塑造西风形象的时候,诗人运用了优美的词汇,丰富的想象力。文笔上气势磅礴,生动体现了西风的猛烈,表达了他对于旧势力的痛恶以及急于创造新世界的思想,诗中采用的比喻手法比较贴近社会,彰显形象的鲜明特征。腐朽不堪的枯叶、狂女的头发在感官和情感上震慑了人们的心理。他对西风情感的表达,就是对此时欧洲革命风暴的称颂,间接描述了革命形势的迅猛之势,同时对旧世界和恶势力进行了沉重的冲击。对于这种革命形势,他不是将自己置于旁观者的位置,他崇尚西风,希望与西风进行呼应,合二为一。他对西风的称赞,其实是在不停地鼓励和激励自己。他既充满了浓重的浪漫主义情感,又是勇敢、敢于挑战的志士,他将诗歌作为奋斗和前进的武器,希望投入革命,表达了高昂的战斗情绪。在他积极参与革命的同时,遭到了反动势力的迫害,与革命者保持了密切的往来。《西风颂》也代表了他坎坷的人生,表达了他对反动旧势力的痛恨,也体现了他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这是一首唱响时代的诗歌,是时代的写照。在当时,欧洲的工人运动处于萌芽状态,旧势力的影响仍很大,导致《西风颂》具有一定的忧愁感。但是雪莱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行者,对人类革命和命运诗中保持了极高的乐观,信念十足。也就是说,在总的基调上,《西风颂》表达的仍是刚烈和迅猛的。

  四、艺术特征分析

  首先,《西风颂》在欧洲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艺术珍品。全诗分为五节,由五个十四行诗组成,格律完整,都能够以独立的形式呈现。同时在内容上,又极具融合性和统一性,围绕着一个核心思想。第一节主要描述了西风对残叶的吹扫,吹送生命的种子。第二节描述了西风对天空产生的影响,使其浓云密布,等待着更猛烈的暴雨。第三节描述了西风对大海产生的影响,使其风起云涌,波涛汹涌。三个小节,描写三个不同的场景,诗人此时希望自己能自由地存在于这三个意境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与现实形成反差。其中心思想是赞颂西风横扫腐朽、追求新生的威力。第四节开始,诗人转向情感的表达,表达了对西风的赞颂和推崇。其核心仍是对西风的崇尚。由此可以看出,诗歌在结构上比较规整,层次分明,主题表达集中,这是诗歌突显的艺术特征。

  其次,在作品中,诗人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使得整首诗都围绕西风展开,无论是对景物的描述,还是情感的表达,紧扣主题。虽然没有关于革命的任何词汇,但是却在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中,体会到对革命的向往和召唤。象征这一手法的应用,使得西风更具寓意,更加饱满,诗中的各种景物都具有一定的寓意。由这点可以看出,这首诗更具有政治抒情诗的特征。在结尾处,诗歌更加脍炙人口,对自然景观进行总结的同时,预示了革命的曲折和艰辛以及对光明的向往。

  第三,在韵律上分析,《西风颂》是用五个十四行诗组成的。对于前四个诗节来说,下一个诗节第一韵脚为上一诗节的第二韵脚,最后一节四个三行诗节加一个双行体。语法结构彼此呼应,体现了西风给人绵绵不绝的感觉。最好部分是英雄双行体,表达了对恶势力的摧毁和对新世界的期盼。

  五、对修辞艺术的研究

  (一)象征手法的运用

  《西风颂》中,修辞手法比较多,明显的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这种修辞手法是用具体的事物来实现对情感的抒发,既能代表和体现事物自身的性质,也能表现深远的抽象意义。要先了解表层的形象,而后再逐渐深入,体会寓意。在整首诗中,描述的是西风,同时也描绘了一定的自然景观,采取象征手段,对种子、残叶、大海等赋予了深刻的含义。作者将西风比作生命的气息,残叶代表旧势力。诗人将自然景色与社会背景相结合,将其比作革命的象征,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下,革命思想充分表达。“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诗既是对自然的表达,也揭示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纵观全诗,作者通过对西风的称颂,达到对革命的歌唱,象征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西风的形象更加饱满有力。

  (二)比喻手法的运用

  比喻也是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诗中将落叶比作“鬼魅”,描述了落叶四处飘散的情景。诗人将落叶比作旧势力,将落叶描绘成黄的,黑的,灰的,红的,像患肺痨”,这样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旧势力的憎恨。运用比喻,彰显作者对革命的坚定,对新生命的追求。结尾处,“冬天”比喻黑暗,“春天”则代表光明。比喻手法的运用,将抽象变为生动,强烈地表达出诗人情怀。

  (三)拟人手法的运用

  拟人手法主要是将物体当作人物来写,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将人的思维、行为和感情赋予物体,使得读者可以进行充分的想象,使得要表现的人和物更加生动。这首诗中,作者将西风进行了拟人化的处理,赋予其生命,使其能够具有气息,将春天里的西风当做姐妹,这都是描绘人类的词汇,同时,又使用了“唤出”“聆听”等词汇,使物体具备了人的行为,西风具有了人的行为生命,就彰显灵性。深植渊底的草木被西风“吓得发青”,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状态。

  (四)夸张手法的运用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十分常见,本诗中也是一大修辞特色。夸张手法的运用,使得事物的特征更加明显,突显气氛,耐人寻味。诗歌中,作者将西风的能力扩大化,强调了他的风力,在塑造自然现象的同时,体现了作者对西风的崇尚。

  (五)典故的运用

  典故的运用就是在诗歌中引用史实。典故的使用,使得诗歌更加简练有力,内容上更加充实,突显含蓄性,使得诗歌的表现力增强,容易产生共鸣,彰显作品的感染力,耐人深思。诗歌中,“Maenad”一词的运用,就运用了希腊神话,一个叫Maenad的女孩,因为嗜酒,常发疯癫,形象突显狂放,头发凌乱,恰恰体现了西风影响下,乌云密布的景象,体现了西风的放荡不羁。

  结语

  一个伟大的诗人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件中寻找亮点,将情感赋予其中,表达深刻的含义。《西风颂》从内容、结构、情感、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方面都是杰出代表,在展现生动画面的同时,体会作者情感。它是一部寓意深刻的写景诗歌,同时,作者也激情高昂地赞颂了西风,全诗情真意切,气势磅礴。虽给人变幻莫测的意象和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是,却将西风的壮烈以及急于扫除旧势力的决心表达得酣畅淋漓。由此可以看出,它既是风景诗,也是政治抒情诗,虽然没有直接对革命进行描述,但是整首诗都在诉说对革命的渴望,对自由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结尾诗句更是揭示革命斗争的艰辛以及对走向胜利的决心,意义深刻,也使得后人对整首的赞颂经久不衰。语

  参考文献

  [1]周卿.《西风颂》赏析[J].文教资料,2008(29):28-29.

  [2]戚莹莹.《西风颂》赏析[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9(03):58-59+62.

  [3]刘丽景.《西风颂》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03):17.

  [4]刘智慧.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语言学视角下《西风颂》的浪漫主义赏析[J].语文建设,2012(16):4-5.


标签:西风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