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重上井冈山 可经过这件事情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1 08:15:00 分类:书屋 浏览:61


前言

建国后,毛主席常说,“我老了经常梦到井冈山,很想去看看……”

1965年5月,在阔别多年以后,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再一次踏上了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他老人家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对于井冈山,毛主席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我离开井冈山已经38年了,这次旧地重游,回忆起38年前的这段历史,心情总是非常激动。

图 | 毛泽东

重上井冈山

这次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在当时是没有对外公布的,行程一共历时七天。

这回来井冈山,毛主席事先给身边工作人员做了这样的交代:

“这次行动,不要搞得复杂了,一切节约办事,吃的用的就地取材,有一间茅屋就能睡觉,尽量少用人少用车,能合并坐车的尽量合并坐车,沿途不要事先通知布置,不要惊动面过大,不要影响地方负责同事的工作。

图 | 毛泽东

毛主席一行人经过黄洋界的时候,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全部都是崇山峻岭。

就是在这个地方,曾经记录了一次非常壮观的战役——黄洋界保卫战。

毛主席评价说,那是非常关键的一仗,它不仅保卫了根据地,对后来的革命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毛主席用手指着这片土地,深情地对大家说:

“你们看,这就是黄洋界,当年我们利用黄洋界的险要地形,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经过和敌人几次较量,把进攻的四个团的敌人打退了。

那时,为了减少伤亡,保存自己,我们还建筑了工事,给敌人很大打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图 | 毛泽东

毛主席始能够体察群众,视察途中,汽车行驶在坡度偏高的盘山公路上,水箱因为温度高和耗水量大而出现了缺水的情况。

司机到处找水也没有找到,毛主席知道这个情况后,没有责备司机,而是主动让工作人员把他自己的饮用水拿给司机用。

在参观井冈山和井冈山博物馆的时候,毛主席说:

“什么事情都是开头难。

当时我们在井冈山生活条件是相当艰苦的,住的是破草房,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穿的是百家衣。

夜里盖的是禾草,脚上穿的是草鞋,有的同志甚至连草鞋都穿不上,打赤脚,上山下山全靠两条腿。

所有吃的、用的东西全靠两肩挑。

当时除极少数人说点风凉话,闹点情绪外,大多数人是坚定和乐观的,战斗力还是蛮强的。

来井冈山的这段日子,毛主席每天心情都很好,一有空就会和身边的同志谈起当年在井冈山的斗争,经常谈着谈着就忘记了时间。

毛主席对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事情记忆犹新,也忘不了那些沉睡在这片土地上的烈士。

图 | 袁文才

提到王佐和袁文才的时候,毛主席的神情变得沉重了起来。

他先是吸了几口烟,然后说,“这两位同志,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功臣。

”毛主席回忆说,当年在闽西听到他们被错杀以后,他悲痛万分,连着好几天吃饭都尝不出味道。

紧接着,毛主席又说,“这次,我准备去见一见袁文才的妻子,同她合影留念,还请他儿子来北京观光,孙子保送大学。

井冈山的群众听说了毛主席回来的消息,不管离得多远都争着要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看毛主席一眼。

等到毛主席从宾馆大门走出来的时候,本来还嘈杂着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大家看到毛主席,一下子激动地话也说不出来。

毛主席看着乡亲们也非常激动,就是这些人,当年在红军最困难的时候,向他们伸出了援手,给他们提供了最难能可贵的支持。

图 | 毛泽东

紧接着,毛主席和井冈山的同志,还有烈士遗孀一起合影。

人群中,袁文才的妻子谢梅香就坐在第一排的位子上。

虽然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面了,毛主席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谢梅香。

“袁嫂子!早就要来看你们了。

革命,难为你们啦。

”毛主席紧紧握着谢梅香的手。

毛主席对自己的称呼跟38年前一模一样,听到这熟悉的称呼,谢梅香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毛委员,毛主席,谢谢你来看我们,谢谢……”

毛主席回到井冈山的消息,一家接一家地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跑到宾馆门口,大家使劲揉着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毛主席真的回来了,毛主席没有忘记大家。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眨眼已经来井冈山好多天了,是时候离开了。

毛主席离开井冈山那天,两千多人等候着在公路边,乡亲们高喊着,“毛主席万岁!”

图 | 毛泽东

毛主席走得很慢,他一边走,一边向群众挥手打招呼,走得远了,毛主席又好几次回头向身后的乡亲们望去。

毛主席的汽车走远了,可是井冈山上的乡亲们却还是站在原地,过了很长时间都不肯离去。

离开井冈山的时候,毛主席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再次想起了38年前的那段历史。

“为了创建这块根据地,不少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我早想回井冈山看看,一别就是38年啊,我的心情和他们一样高兴、激动,没有过去井冈山艰苦的斗争,就不可能有今天。

图 | 毛泽东

毛主席对井冈山有着很深的感情,这次回来感触颇多。

毛主席满怀深情地写下了一首诗,《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胜,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困难重重

1927年,彼时全国正笼罩在白色恐怖的阴霾之下,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叛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因此被迫宣告失败。

在全国范围内,我党在各地的党组织都遭到了破坏,共产党员成员折损尤其严重。

图 | 蒋介石

然而,就是在革命前途渺茫的关键时刻,毛主席在自己处境也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仍旧没有选择放弃。

一番缜密思索之后,结合他多年来对中国社会情况的调查分析,毛主席把目光锁定在了农村。

通过对惨痛经验教训的总结,毛主席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并从此与军队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瞿秋白让毛主席在上海中央机关工作,毛主席婉言谢绝了去城市住高楼大厦的建议,他说,“我要到山上去交绿林朋友”。

图 | 瞿秋白

回到长沙,毛主席开始制定秋收起义的计划,“农村包围城市”的总路线开始形成,起义失利后,毛主席率领起义部队开始向井冈山转移。

这是毛主席第一次指挥军队,他从中积累了很多非常宝贵的经验,也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就这样,毛主席来到了井冈山。

来到井冈山后,首先摆在毛主席面前的,是王佐、袁文才这两股比较大的绿林武装。

图 | 王佐

王佐身上的匪气较重,袁文才则有着共产党员的身份。

总归要见面,毛主席主动找上了袁文才。

对于毛泽东的这次到访,袁文才心里其实也没有多少把握,他事先安排了二十多个人埋伏在祠堂。

而与袁文才的猜忌不同,毛主席只带了几个人过去,也没有带太多武器。

毛主席的诚意打动了袁文才。

在谈话的时候,毛主席先是肯定了袁文才“劫富济贫”的义举,然后又陈说了自己目前遇到的困难。

其实,袁文才的农民自卫军对革命是支持的。

他们曾经攻入过县城监狱,还营救出了狱中的共产党员和群众,后来遭到了国民党的追剿,这才跑到井冈山上,并借助山上的地形优势跟敌人进行周旋。

为了站稳脚跟,袁文才跟王佐结成了兄弟,两股武装力量就这样结合到了一起。

图 | 毛泽东

袁文才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听说毛泽东带来的工农革命军遇到了困难,他表示愿意给他们提供帮助。

同时,袁文才也提到,这里不是他一个人当家,王佐的工作还需要时间去做。

其实,这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为了表示感谢,毛主席决定拿出一百支枪作为礼物,袁文才对此十分意外。

因为经常“劫富济贫”,袁文才并不缺钱,可如果论起枪,那对袁文才来说就有些匮乏了。

然而,要是想武装革命,没有枪却是万万不行的。

袁文才队伍的人数要大于枪支的数目,而刚刚一路赶到井冈山的毛主席,因为途中接连有战士牺牲,此时队伍中的枪支数量要大于人数。

袁文才能够同意让毛主席的队伍上山,跟毛主席慷慨相送的这批枪有很大关系。

他对于毛泽东带来的这支武装最担心的,无非是“火并山寨”,他察觉到了毛主席的诚意。

图 | 毛泽东

袁文才给毛主席一千大洋,让他先把眼前的危机渡过去。

王佐与袁文才相比,性格顽固方面要略胜一筹,他怎么都不肯同意让工农革命军上山。

为了和王佐打好关系,毛主席主动送给他70支好枪,跟袁文才一样,王佐这时最缺的就是枪了,毛主席这回也算是帮了他一个大忙。

作为回礼,王佐送给毛主席五百担稻谷和一些银元。

当时正是艰难的时候,袁文才和王佐的出手援助,对毛主席和战士们来说意义重大,他们的衣食住行问题也因此暂时得到了解决。

此后,毛主席就在井冈山定了下来,并在山脚处打起了游击。

可是,光有粮食是不够的,队伍的建设问题也非常重要。

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工农革命队伍进行修整。

图 | 毛泽东

毛主席从自己带来的队伍中抽调了一批有经验的干部,让他们到农村基层去开展工作。

很快,我党在湘赣边界的很多县乡镇里,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党支部,而且在它们之间还形成了一张联络网。

毛主席在叶家祠堂主持了入党仪式,建立起了党支部,这样一来,整个队伍一下子就有了灵魂,党员的数量一天天多了起来,工作气氛也越来越活跃。

其实,就袁文才和王佐的武装而言,他们的界限是有些不清楚的。

毛主席有意让他们成为正规的革命武装,就亲自做起他们的思想工作。

毛主席首先找到袁文才,跟他进行了多次谈话,终于,在毛主席的循循善诱下,袁文才的思想觉悟得到了相当大的提升。

他经常会对部下说这样一句话,“跟着毛委员干革命真不错。

后来,毛主席和袁文才两个人又一起做王佐的工作,王佐的思想也开始慢慢发生了转变,并由衷地感慨说,“和毛委员谈上一次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

图 | 毛泽东

经过在井冈山上的相处,毛主席和袁文才、王佐三个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党的队伍也得到了扩大。

可是,部队里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消灭部队中存在的匪气,毛主席特别发布了非常接地气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这不止在当时,即使是今天也仍然有很重要的作用。

毛主席常说,“我们的军队是为穷人打仗的。

”有一次,为了鼓舞士气,毛主席说,“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了家,现在当了军长。

我们现在两个营,还怕干不起来吗?”

直到后来朱德来到井冈山,“朱毛”成功在井冈山会师,两股武装力量融合到一起,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由此诞生。

毛泽东刚上井冈山的时候,手里的人连一个团都凑不齐,可到了现在,已经俨然发展成了一个军,这种转变属实让人惊叹。

图 | 毛泽东

军民鱼水情

事实表明,毛主席的选择是正确的。

进入井冈山后,就像是鱼儿进了池塘,因为这里有真正拥护共产党的群众。

在井冈山建立了根据地以后,红军从来没有做过伤害当地穷苦老百姓的事情,而且还帮助大家打土豪、分田地,当地群众对红军的到来非常欢迎。

而就在大家风风火火地分田地,踊跃报名参军的时候,根据地也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

他们多次对井冈山发起了围剿,还对这里进行经济上的封锁,这样一来,外面的粮食、衣物、药物要送进来就变得十分困难。

可如果这条路被堵死了,山上的战士们就随时都面临着被饿死、冻死或者病死的危险。

幸运的是,井冈山上的人民是善良的,井冈山也是“善良”的。

这片土地山清水秀,地势险要,物产丰富,再加上有百姓们的拥护和帮助,战士们仍然在这里活了下来。

一番努力过后,大家硬是把这片土地从一无所有打造成了井井有条的样子。

图 |毛主席和群众在一起

在井冈山的时候,战士们总是和乡亲们一起同甘苦,共患难。

大家一起挖野菜和草药,缺乏医疗器械就用竹制品来代替,缺盐就自己动手熬硝盐,有时还会用简陋的工具制作鸟枪、土地雷和土手榴弹等来补充武器。

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里,毛主席跟大家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

对于井冈山的人,毛主席记忆非常深刻,这里曾经牺牲过一批优秀的革命青年。

我们知道,兄弟之间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可是在井冈山,官兵之间至真至纯的关系甚至远远要胜于亲兄弟。

当时有个叫张子清的同志,他参加过北伐,秋收起义的时候是个营长。

张子清是一位会打仗,立场坚定的好同志。

图 | 张子清

在下山接朱德部队的时候,他身负重伤,需要治疗。

当时井冈山的医疗条件有限,药品供给也不充足,可到了用药的时候,张子清总是把药先留给战士们,让他们先用,战士们也理解张子清的处境,流着眼泪要把药留给他,可是张子清坚决不肯。

后来,在红四军主力下山的时候,为了不给部队增加负担,张子清主动要求留在山上做辅助工作。

没多久,张子清就牺牲在了永新,死的时候只有28岁。

朱德到达井冈山后,一方面扩大了当地工农革命军的力量,可人员的增加也加重了大家的担子,井冈山的经济越来越艰难。

图 | 朱德

有一段时间,大家能吃到的饭菜基本只有红米和南瓜。

这种饭吃一次还好,可如果餐餐都吃就有些艰苦了。

吃完南瓜会涨肚子,胃跟着也会难受,这还不算,对于大家来说最困难的可能还要数吃不上盐。

虽然饮食上清汤寡水,可战士们每天都坚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训练,大家理解组织的难处,革命热情从未有过消减。

看到战士们的处境,井冈山的百姓们也很心疼,他们就自发用渔网捞鱼拿来给大家补充营养。

红军队伍纪律严格,战士们不肯接受,可终究没能拗过百姓的坚持,还是收下了大家辛苦打来的鱼。

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井冈山的战士和老百姓始终不忘相互扶持,真正达到了“军民一家亲”的境界。


标签:毛主席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