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鄱阳湖干旱 湖水退去后的滩涂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0 16:55:47 分类:生活 浏览:73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宇轩

鄱阳湖旱情又一次刷新了纪录。

9月6日,鄱阳湖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发布枯水蓝色预警,受降雨偏少及长江干流水位偏低影响,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6日8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7.99米,进入极枯水期,达到枯水蓝色预警标准。

而这也刷新了鄱阳湖最早进入极枯水期的纪录,比原有纪录(2019年11月30日)提前了85天。

极端天气导致的鄱阳湖旱情已使流域内水文情况多次刷新1951年以来的历史纪录。

8月6日,鄱阳湖星子水文站水位下降至11.91米,正式进入枯水期,刷新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纪录;8月19日,鄱阳湖星子水文站水位下降至9.95米,刷新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低枯水期的纪录。

同日,鄱阳湖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还发布了蓝色干旱预警,7月以来,江西全省持续高温少雨,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6成。

受影响的地区包括九江下辖5县市、南昌下辖10区县、上饶下辖2县。

之后,鄱阳湖水位继续下降。

至9月7日14时,鄱阳湖水文监测站星子站监测,此时水位已下降至7.87米,比预警时水位再降0.12米。

鄱阳湖永修县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处,无人机航拍镜头下,湖水面积严重溃缩,退去湖水后的湖床变成干涸的滩涂。

9月6日。

摄影:张小林

“瓢头山下东北面的鄱阳湖湖面,以往一望无际的湖面,如今处处可见沙滩。

”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张小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9月6日,极枯水期中的鄱阳湖。

摄影:张小林

从空中俯瞰,鄱阳湖湖面早已没有碧波荡漾的气势。

呈泥褐色的水面与暴露在烈日下的湖床交接,只能从颜色的深度上分辨,湖面为深色,干涸的湖床为浅色。

原本开阔的水道现在就像迷宫一般,一艘小船在其中作业,不远处的湖畔一角,车辆驶过留下道道车辙,绿草就此枯黄再未返青。

9月6日,搁浅后死在滩涂上的鱼。

摄影:张小林

9月6日,枯死的山间植被。

摄影:张小林

“水位不断降低,湖滩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到处都是晒干的死鱼。

”9月6日当天,张小林拍下这一幕幕烈日下的景象。

“我每年都会到鄱阳湖南北分水岭瓢头山、松门山和吉山山脉一带拍摄,今年鄱阳湖水位比往年同期低了5米,山上的草都枯死了。

9月6日,航拍瓢头山、松门山和吉山山脉。

摄影:张小林

湖口鞋山、湖心落星墩原本是鄱阳湖秀美的“名片式”景点,在如今的旱情下却变成另外一副模样,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刘远庆用镜头记录下这罕见的一幕。

湖口鞋山 摄影:刘远庆

据公开信息,鞋山最高处海拔90米,原本四面环水,三面峭壁,水深约9米,游人可以乘船从西北面登上鞋山。

但如今水位下降,整座山体完全“脱水”,鞋山四周的水域变成一片滩涂。

落星墩 摄影:刘远庆

落星墩为一座湖心石岛,面积1800平方米,高程21.8米,岛上建有亭台楼阁。

汛期时四面环水,枯季时可步行上岛。

今年以来,落星墩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据庐山市政府官网记载,4月7日鄱阳湖丰水期,落星墩完全淹入水中。

但至8月下旬,水位下降后,这一带水域面积大减,落星墩完全失去湖水的环绕,变成“四面环草”,“岛”已名不副实。

9月4日,都昌二桥一带,湖床上残存的水脉呈树形。

摄影:刘远庆

9月3日,暴露在骄阳下的湖床干涸开裂。

摄影:刘远庆

种种奇观之下,旱情的严重性可窥一斑,抗旱也成为鄱阳湖一带的当务之急。

眼下正是当地水稻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引水灌溉、抗旱保收成为当地农业、水利部门的重点工作。

因缺水枯死的庄稼可轻松从田里提起。

摄影:张小林

8月21日,鄱阳湖西岸永修县,工作人员正在架设引水管道。

摄影:张小林

8月27日,当地开挖的水渠,用于从潦河引水抗旱。

摄影:刘远庆

8月26日,顶着烈日工作的水利工作者。

摄影:刘远庆

责编 | 郭霁瑶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标签:摄影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