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论积贮疏 是一个三赢的局面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0 16:34:05 分类:笔记 浏览:94


贾谊和晁错是汉代文景时期杰出的两位政治家,他们的命运让人唏嘘,但是《论积贮疏》与《论贵粟疏》这两篇关于粮食的奏疏,却成了“文景之治”重农抑商的基础理念。

他们都曾经向汉文帝提关于增加国家粮食库存的建议,尤其是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提出了通过提高粮食价格,来鼓励粮食生产、抑制豪商巨贾的方法。

在这份奏疏中,很多理念放之今时今日,仍有部分可取之处。

水稻

由于目前处于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多个国家出于各自粮食安全的考虑,开始限制粮食出口。

最近有一则粮食专家袁隆平的电话访问消息出现在网络,袁老表示:

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希望大家不要担心。

民以食为天为天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楚汉相争于荥阳,刘邦兵败退而保巩、洛之地。

刘邦将要放弃成皋以东之地时,郦食其拜见刘邦并为他指出了项羽的一个弱点,项羽虽然占据了敖仓这个大粮库,并没有派重兵把守此粮仓要地。

郦食其提出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適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也。

楚汉之争的形势发生逆转,与项羽丢失敖仓有着一定的关系。

“民以食为天”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华夏农耕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温饱是社会安定重要因素之一。

在封建社会中,每一次朝代的更迭之际,基本上都涉及到土地的兼并和百姓的温饱问题。

灾荒、瘟疫、天灾都可能造成土地颗粒无收的状况,黄巢和李自成具有一呼百应的影响力,主要原因是在于粮食问题。

《汉书·食货志》中的两篇论疏的背景

在《汉书·食货志》中有两篇关于粮食的奏疏,分别是来自贾谊的《论积贮疏》和晁错的《论贵粟疏》。

贾谊和晁错是文景之治时期的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们同时看到了粮食的重要性以及汉初到汉文帝时期社会所存在的社会问题,但是他们的主张上却又不完全一样,

从这两篇奏疏中我们又能解读到什么呢?

两疏的相同之处:

第一:时代大背景下,商农矛盾突出

刘邦统一天下后,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

经过刘盈,吕后执政后,汉朝的国力日益强盛。

在汉初刘邦制订了轻商的政治策略,同时奉行的无为而治的经济政策,地方豪强和豪商大贾迅速崛起。

经济上实现财务自由的商贾,开始兼并土地,商农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在此背景下,百姓开始出现了男不耕、女不织的现象,这部分百姓就变成了流民。

流民增加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就会相继出现,最终对汉朝的统治产生负面的影响。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赋也。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论积贮疏》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

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

-《论贵粟疏》

第二:造成弃农转商的原因

从事农耕的普通百姓一年四季耕种辛苦劳作,一旦遇到天公不作美,发生水灾或者旱灾时,最终难以摆脱入不敷出的局面,只得低价将田地出售给豪商巨贾,成为流民。

豪商巨贾进行土地兼并,流民就变得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虽然商人在社会上得不到尊重,却拥有了大量的财富,农民只是得到了尊重却遭遇到了破产的窘境。

第三:增加粮食库存的必要性

贾谊和晁错在两篇奏疏中,都提到了大禹和商汤之时的自然灾害,连续数年的水、旱天灾,而国人没有因此遭遇饥荒的原因就是有足够的粮食库存。

有了足够的粮食,百姓就不会因为饥荒而变得惴惴不安。

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两疏的不同之处:

第一:贾谊和晁错都看到了增加粮食库存的必要性,在《论积贮疏》中侧重于论述增加粮食库存的重要性,《论贵粟疏》更侧重于论述“贵粟”的实际方案。

《论贵粟疏》可以看作是《论积贮疏》的升级版,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在文中只提到了让百姓回归到务农的根本,然而并没有提出好的建议如何让百姓心甘情愿的回归农田,如何让商人放弃自身的利益,主动回归。

晁错的《论贵粟疏》给出了详细的方案:

1. 使民以粟为赏罚:用“粟“来作为赏罚的手段,以向官府缴纳的”粟“来作为免受责罚的罚款,或者以纳”粟“来作为封爵的标准。

如此一来,“粟“相当于成为了一种硬通货,具有了货币的价值属性。

通过朝廷“贵粟”的指导性定价,肯定了农民的辛勤劳动成果,

2.“粟“的价格提升之后。

国家达到了增加粮食库存的目的,商人可以通过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来达到封爵的目的,农民可以通过以较高的价格贩卖粮食,得到货币之后可以抵消一部分赋税。

经过这一轮良性循环后,百姓的种粮积极性就会提高。

3、通过提高粮食的价格,可以达到重农抑商的目的。

平衡了社会财富,拉低了商农之间的差异,可以缓和了社会矛盾。

无眠心语:

《论积贮疏》和《论贵粟疏》是两篇具有远见卓识的奏疏,贾谊和晁错也是两位身怀济世安民之心的政治家,他们都看到了盛世之下的暗流涌动。

汉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

也正是文帝和景帝的厚积,太仓中粮食都满而外溢,武帝才有了远征匈奴的底气。


标签:粮食百姓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