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贝尔格莱德 对于这个事件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0 16:06:33 分类:书屋 浏览:139


这天下午早早地从萨拉热窝的市中心搭电车赶到了市郊区,电车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路上来了一个急转弯,我知道现在可以说身处“另一个国家”了。

从这里开始往后走的地区,虽然还是属于萨拉热窝,但实际上已经不再属于“波黑”这个国家,而是“塞族共和国”的领土。

说来好笑,我跑到另一个国家的唯一一个目的居然是为了“搭车”,因为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的巴士只有在处于塞族共和国管理下的萨拉热窝东汽车站才有发车的,这种放在全世界都很罕见吧。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全是因为“名字惹的祸”:塞族共和国,全称塞尔维亚民族共和国,而塞尔维亚——就是我的下一个目的地。

老贝尔格莱德火车站

前往塞尔维亚这一路上倒是没遇到什么问题,但事实证明那天晚上是我很走运,因为后来我看到新闻报道说就在我出发后的第二天经过的那条路就因为下雨发生泥石流被损坏了。

在这一片地区旅行,很多人第一反应估计都是“不安全”,这种不安全感从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来,最近的一次就是在我旅行前两个星期,塞尔维亚才刚刚经历了“这个国家千年来最大的一场洪水”,而我所坐的这趟巴士也非常“巧合”的经过了当时洪水受灾最严重的区域,只不过经过的时候还是深夜,所以我什么都没看到。

在车上睡了一晚后(事实上根本无法睡着只能闭着眼睛养神,之前在波黑的山上各种颠簸根本没法产生睡意,半夜两点好不容易有点睡意时边检就上来盖出入境章,等他们盖完我的睡意也就又没了),在一幅巨大的印有网球明星德约科维奇的海报的欢迎下,我到达了塞尔维亚的首都,也是当年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

贝尔格莱德市中心

如果现在再要我谈起在贝尔格莱德的那一天,我可能要说上好几个小时,在贝尔格莱德的这一天可以说是我目前度过的“最漫长的一天”,看到的、经历过的,很多年后可能都还会觉得很新鲜。

对于这座城市最总体的印象就是,贝尔格莱德应该连同它旁边的地拉那一起被归为欧洲城市中的另类,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在这两个地方找不到一丁点我平日在欧洲城市里走动的感觉。

事实上贝尔格莱德市中心有很多典型的欧洲风格的房子,但是在这座城市的节奏里,这些房子丝毫不能让我察觉到欧洲城市的氛围,倒是像极了上海的南京路商圈。

不过接下来这句话我不知该是赞扬还是讽刺:我在这座城市找到了对远离已久的祖国的“亲切感”。

圣萨瓦大教堂是欧洲最大的东正教堂之一,但目前尚未完工

而对于这种亲切感,我却没有办法用那么几个形容词去表述,所以还是描述一下我在这座城市一些见闻吧:从巴士上一下来,就会有一大群人迎接我,他们中有的拿着牌子推荐旅馆,有的就问我要不要搭他们的的士;跑到火车站寄存行李,行李寄存都是人工的;街道上装满泥土的卡车、货车飞驰过去留下一股乌烟瘴气;银行门口,一群大爷大妈围在一旁等着银行开门取钱;人行道旁边有地下通道但没有人在意,大家宁可去翻越路中间的栅栏和绿地;车子看见人过马路了也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司机们摆着一副“要么就让,被撞死也是你活该”的气势。

这些事情如果一个欧洲人见到了那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对于在国内千锤百炼了这么多年的我们来说,见怪不怪咯。

卡莱梅格丹城堡

而让我感到像在中国城市的还有贝尔格莱德的城市构造,在卡莱梅格丹城堡守卫下的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如今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商业区,一条布满欧式风情建筑但却充满现代气息的步行街横跨连接了城堡和市中心,而在中心区,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交错其中,人声车声鼎沸,当然还少不了那些五颜六色的大小店铺。

米哈伊洛大公大街

贝尔格莱德实际上被分为了两片区域,一片是贝尔格莱德,还有一片是“新贝尔格莱德”,这两片区域之间隔着的就是萨瓦河了。

事实上这个“新”字并不能说明另外一片就是老城,因为在“贝尔格莱德”那一区现代的建筑似乎还更多一些,后来我再仔细观察了一下就发现了,这两片区域从划分性质上看很类似于国内城市关于“市中心”和“开发区”的划分,只不过贝尔格莱德的“开发区”经历了太多年,已经很具规模了。

萨瓦河横跨贝尔格莱德市区,对面是“新贝尔格莱德”

而连接两片区域的是横跨萨瓦河的桥。

而这些桥也千万不能用欧洲那种优雅的城桥来对比,因为贝尔格莱德的这些桥都是很现代化的六车道甚至八车道高架桥,那种恢弘的气势是别的欧洲城市桥梁都比不上的,当然这也同样是因为受到了地理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大桥中只有靠近市中心的两座桥有人行道,剩下的几座要么是公路桥,要么就是铁路桥。

比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桥上有很多纪念的花束,花束上的花都已经枯萎了,可以知道这些花被放在桥上已经有一些年头了,而这些花纪念的就是在1999年的一个夜晚,贝尔格莱德的市民集体来到这些桥上点燃蜡烛,无声抗议北约对这座城市的轰炸

北约轰炸贝尔格莱德的遗址

贝尔格莱德也是一座经历了无数次战火考验而生存下来的城市,而且最近的一次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就是99年的北约轰炸,那场轰炸可以说让贝尔格莱德成为了第二个萨拉热窝,以至于直到今天还有当年的轰炸遗迹存在。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有两幢非常显眼地被轰炸的建筑,而从它们所在的位置来看,当年必定是作为政府机构而建的。

而在这两片废墟一旁是塞尔维亚的议会大厦,大厦门前飘着两面国旗,一面是现在塞尔维亚的,而另一面却至今让我无法理解:那是南斯拉夫解体前的国旗。

曾经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

不过那场轰炸给我们的印象之所以如此深刻,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那年的5月7号晚上,当时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北约轰炸了。

那个时候我只有6岁,当时并没有任何概念,但不知怎的对这件事情的印象却很清晰,我知道当时死了三个人,其中两个是夫妻,而那幢被轰炸后摇摇欲坠的使馆废墟也始终存在于我的脑海里。

这天我也来到了这座使馆的遗址樱花路3号,曾经那座被几近摧毁的大楼已经在几年前被拆除,但原有的地面没有新的建筑,一片长满杂草,上面孤零零立着一个儿童滑梯的空地在一片高楼大厦中格外显眼,空地的一旁有一块让我感觉非常冰冷的铁牌,铁牌上写着对当年中国的感谢,只是这种“感谢”让我觉得不太舒服。

,实在有太多争议和疑问,即使是在20多年后也依然没有解决,反抗?如果真的有效那20年前早就有作用了。

现在我站在这里,唯一能做的只有祈祷,希望以后不要再看到这样的事情。

因为,我们生在了一个战争与和平共存的年代。

从卡莱梅格丹城堡眺望远方的多瑙河


标签:城市就是轰炸这些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