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郭沫若书法 为此经常闹出笑话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9 07:39:13 分类:生活 浏览:71


前言

郭沫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学大家,他不仅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同时也是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在书法等领域也是自成一体;而且在此之外他还是中科大的创建者之一,并担任了中科大二十年的校长之职务。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在文学、书法以及考古、教育等领域都成就斐然的大家,在国人的评价中却十分极端。

一方面,一些大学、博物馆、大家对他以及他的作品推崇备至;而另一方面,在民间郭沫若却又因为在爱情婚姻上许多的“不齿”之事而遭人诟病。

这既是“私德”与“公德”之辩,又是由每个人的不同认知所决定的。

而在大众对郭沫若为山东博物馆题字的态度上,这种分歧亦是体现得十分明显。

支持者认为这是艺术,郭沫若先生的书法水平很高;反驳者则以形会意,认为不如换掉。

郭沫若的爱情史

如果要用两个词语来描述郭沫若,那就是鲁迅先生的讽刺他的“才子加流氓”。

他才子之名有目共睹,但是他的流氓之实亦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知识的传播而令知晓者众,当然这与普遍的社会道德认知相悖也让这些“私德”成为了影响他一生的污点。

郭沫若是官宦之后,家中祖辈也是读书、做生意,虽然到了郭沫若父亲那一辈家业慢慢凋零,但也足够供郭沫若读书,甚至出国留学。

但是这样的家庭大多数家长的思想就比较封建,所以当他们听到二十岁的郭沫若想要出国留学的时候,就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娶妻子。

郭沫若无奈之下只能娶一位自己从未见过面的农村姑娘,她就是张琼华。

这件婚事对于郭来讲是他出国留学的跳板,对于张琼华来讲就是她一生的命运。

婚后第六天,新婚丈夫就东渡日本留学,而张琼华也开始独守空闺,一直坐着有名无实的“郭夫人”。

而她再次见到丈夫还是二十七年之后,张琼华一生也只见过郭沫若这两次,她一直顶着“郭夫人”的头衔、顶着她内心的“三从四德”苦苦度过了68年。

而在到了日本留学之后,偶然间因为去医院看望朋友,年轻的郭沫若见到了在那家医院做护士的富子。

郭沫若对她一见倾心,迅速展开了火热的追求,年纪轻轻的两个人迅速坠入爱河并且同居。

但是富子出身名门,她的父母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压根就不同意两人的婚事,但是富子被郭沫若的心意打动,为此她不惜与家人断绝关系。

富子由于已经和家里断绝关系,所以也就不再使用父母给的名字,作为大文豪的丈夫就为她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郭安娜”,自此她将这个名字一直使用,至死未改回原名。

此后,郭安娜为他生下了五个孩子。

1937年,由于战争的原因,作为丈夫的郭沫若抛下了郭安娜和五个孩子只身回到中国。

回国之后的郭沫若,再也没有关心过郭安娜,他毫不理会郭安娜在他离开之后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

就这样郭安娜在那样一个特殊时期被囚禁20多天,受尽了非人的折磨,但即便那个时候的郭安娜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与丈夫团聚。

只不过等到1949年的时候,郭安娜终于能带着五个孩子踏上了中国的国土,可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心心爱爱的人已经成为他人之夫、之父。

而这个女人最终还是被辜负了,但是她和五个孩子还是加入了中国的国籍,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其实郭安娜不知道的是郭沫若早在日本的时候就已经喜欢上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叫做于立忱,当时的于立忱很年轻,郭沫若也成为了一个富有才华的中年,这样的中年形象正好是于立忱喜欢的类型,于是两人双宿双栖。

后来于立忱意外怀孕后找郭负责,郭直接让她打掉孩子,这个时候于立忱才看到这个男人在感情中的真实面目,就这样她在打掉孩子后就上吊自尽。

而郭沫若后来还与于立群结婚,于立群是当时的电影明星,为了尽心照顾郭沫若,甘愿息影,成为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但是郭沫若显然没有对得起自己这位妻子,因为于立群正是于立忱的亲妹妹,就这样在郭去世之后,于立群在收拾他的遗物时发现了关于姐姐的蛛丝马迹,在结合姐姐去世的方式,于立群已经完全明白,于是她也像姐姐一样上吊自尽。

中国人喜欢名人的风流韵事,因为这里面不只是有名人大家的“私”,更有传统文化中对“才”的敬仰之意。

但郭沫若先生私德上的“僭越”,却显然也影响到了世人对他其他方面成就的评价。

对他的书法的评价,就是一例。

“心系情妇坡”

2020年,山东省书法协会的副会长孟鸿声曾经提议对“山东省博物馆”这五个劲爽洒脱的招牌大字进行更换。

而这个五个大字,乃是出自郭沫若先生之手。

至于为什么孟会长会提议更换,则是因为经常有吃瓜群众将这五个字被误读成“心系情妇坡”等讹语,让博物馆也很是尴尬。

那么这五个取自于郭沫若先生的狂草字,艺术水平如何?又为什么会经常被误读呢?

郭沫若先生是近代史上的书法大家,以行书、草书见长,山东省博物馆选择郭沫若的字体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亦可见山东博物馆的眼光独到。

但是图书馆作为公共性的学习场所,面对是普通民众,而在民众之中很多人都不具备欣赏和鉴别草书的能力,对于认错这五个狂草大字也就很好解释了。

其实郭沫若的题字,现存的大多数都是楷书。

楷书方便人们认读,也不容易出现现认知差错。

但“山东博物馆”这五个草书字,显然对民众的认知上构成了冲击再辅以私德有瑕,出现争议诟病也就不见怪了。

但是,我们其实有必要说的一点是,这五个大字并非是郭沫若为山东博物馆专门书写,而是山东博物馆从郭先生的书信中提取拼凑而成的。

这也就造成了字体上缺乏统一性。

另外,山博的这种借字行为也并不“可耻”,在中国拼凑名人字帖的现象十分普遍,比较有名的就是天津大学和南京大学,这都是从毛主席的书信中拼凑而成的,现在中国有34所大学都使用毛体,而主席真正亲笔书写的校名的只有九所。

单就艺术性而言,郭沫若的书法承自颜书,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形神兼具,是非常值得称道与学习的。

而在这一点上由他题写的“中国银行”四字便是明证。

总结

“私德”与“公德”从来都是中国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尺,否则也不会有司马光的“德才之辩”。

虽然郭沫若先生这个人在感情上相对复杂一些,私德有瑕;但是我们却也不得不肯定他在文学方面上的成就,在对待他的书法上亦当肯定 。

而“山东博物馆”题字这桩公案,显然也不是郭沫若先生的锅,我们也不能因为私德而去“恶评”。


标签:博物馆但是先生书法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