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邓卫 时任湖大教务长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7 12:08:59 分类:书屋 浏览:88


研学组一行在湖大西迁筹备处旧址调研。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31日讯(通讯员 杨晓)“筹备处旧址是湖南大学西迁辰溪办学的重要见证,旧址建筑能完整保存下来属实不易,与辰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密不可分。

下一步,我们校地双方共同合作,把筹备处旧址修缮并展陈好……”5月25日,在深入辰溪县实地调研湖南大学西迁办学筹备处旧址后,湖南大学党委书记邓卫说。

当天,结合主题教育“以学增智”专题,湖南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主题教育读书班赴辰溪县湖大西迁旧址开展实地研学。

该校党委书记邓卫、以及全体在校校领导参加,教育部直属高校主题教育第九巡回指导组、辰溪县委书记谢建军等一同参学。

研学组一行在湖南大学党支部联络点调研。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避免战火蹂躏,保留湖南高等教育种子,1938年,湖南大学决定西迁并选择辰溪办学。

学校成立辰溪分校委员会,主持西迁事宜。

同年8月、著名经济学家任凯南,教授唐艺青、蔺传新三人前往辰溪,在县城北门阁一明清建筑内设立学校西迁筹备处,于县城对岸的龙头垴一带觅购土地建校。

10月,筹备处一班人马牵头开始兴建校舍。

10月中旬起,学校师生历尽艰辛,分批到达辰溪龙头垴。

12月,师生开始在新校址上课。

筹备处还在辰溪县南麻家湾租用民房,作为文学院暂用。

为防止日机空袭轰炸,学校大部分房屋都建在龙头垴村四周的山谷里,总计建成教室、食堂、宿舍、礼堂、图书室、实验室等各种用房104栋,挖防空洞20余个,后另在蛇会村建图书馆4栋,同时湖大还配套新建了云麓中学和附属小学。

研学组一行在龙头垴办学旧址调研。

当时,所有房屋除矿冶室用砖砌外,其余均为鱼鳞状灰色木板平房。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奉国民政府指令,湖南大学开始筹备回迁长沙,至1945年12月完成整校回迁。

湖大西迁辰溪八年办学成果丰硕,西迁辰溪时,教师仅为87人、学生数为535人,到1945年教师达到160人、学生1341人,毕业人数总计1273名。

这其中,不乏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主要创始人慈云桂、第一个登上南极的中国人张逢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卢滨峰、著名新闻工作者杨翊、苏仲湘等。

在辰溪办学近8年时间里,湖大为辰溪培养了20多名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

邓卫书记(右)、谢建军书记(左)与张必和(中)在杨树达教授租住木房旧址前合影。

受回迁时资金紧张等因素制约,湖大回迁时将木质建筑全部拆除运回长沙建起了“复临舍”。

辰溪现仅存西迁办学筹备处、湖大党支部联络点、湖大体育系(含运动场)、师生引用水井、杨树达教授租住木房、孙文昱教授栽种柚子树、文学院麻家湾祠堂等办学旧址。

研学当日,中心组(扩大)一行调研湖大辰溪办学筹备处旧址、湖大地下党组织联络点旧址以及龙头垴湖大办学旧址等,了解湖大西迁办学历史,听取当年湖大师生与辰溪人民的深情故事。

其中,龙头垴村民张有米一家三代接力服务湖南大学(张有米无偿捐赠宅基地支持湖大教学楼、其子张德位受聘担任湖大后勤锅炉工、其孙张必和10多年义务宣讲湖大西迁历史)故事让邓卫一行感动不已。

邓卫当即向张必和赠送了一枚湖大校徽,真诚感谢他们一家三代服务湖南大学。

研学组一行在龙头垴办学旧址调研。

在研学组一行仔细聆听“柚子树下校地情”故事时,孙文昱教授栽种柚子树的户住张英和剥开特意保留的柚子分给来宾吃,浓浓的柚香生动诠释着八年办学情谊。

在写有“湖大西迁文脉相传,八年办学情深谊长”竹篱笆宣传栏下,实地研学组一行与辰溪县领导合影留念,邓卫表示,八年辰溪办学充分体现了湖南大学师生艰苦奋斗、为国育才的光荣传统,湖南大学永远铭记辰溪人民的深情厚谊,将与辰溪人民一道,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标签:办学湖南旧址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