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全运会标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7 11:56:24 分类:书屋 浏览:101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我国历届全运会会徽,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学意义进行系统解读。主要结论:历届全运会的承办省份对会徽的设计理念不尽相同;会徽的文化内涵与奥林匹克精神、主办省份及城市文化有关;会徽的来源可分为人与运动类、制度文化类、精神文化类;会徽向着精神理念综合发展;建议:会徽的设计应基于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会徽不应脱离运动主题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会徽的设计理念应与时俱进。

  [关键词]全运会 会徽 文化学 体育原理

  Abstract:Using literature, 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study our country’s emblem culture Games emblem, on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systematic interpretation. Conclusion: emblem organizing the provinces by emblem design is not the same; the emblem of the Olympic spirit,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 host provinces, city culture; the emblem of the source can be divided into human and sports system culture, spirit culture, emblem to spirit of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recommended: emblem the desig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pirit of the Olympic sports; the emblem should not be divorced from the sports base and human-oriented spirit; emblem design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step.

  Key Words: The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 Games; Emblem; cultural Studies; principl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全运会会徽(Emble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ames),是每一届全运会的图腾,它向全社会展示了主办省份及城市对于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理解。重大会议、体育赛事一般都有会徽,会徽在设计上要体现大会的主旨、举办地、举办时间、举办城市等信息。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至今,全运会经历了50多年的进化与发展。从早期复杂的招贴画式会徽到今天简约而富含艺术美感的徽记,城市、民族与地域特征都深深的烙印在每一届全运会会徽的上面。全运会组委会会都会为所举办的全运会设计一种独特的会徽。会徽的图样来源也是各有不同,有时通过公开征集而来,择优选用。但是必须经过组委会的审核批准。如今对全运会会徽研究的文献不在少数,但是从文化学角度系统研究的较少。我国的全运会从建国至今已经成功的举办了11届,各届全运会的会徽精彩纷呈、独具匠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蕴含的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更是耐人寻味。

  一、全运会会徽发展的历史阶段

  自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北京)举办以来,全运会会徽一直伴随着奥运会的发展,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大至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9年—1979年为全运会会徽的萌芽时期,主要体现为会徽和宣传画为一体,只要偏向于宣传方向,宣传社会主义精神面貌为主,内容以写实为主。第二阶段1983年至今,是全运会稳定发展的时期,会徽的设计风格不乏现代化的气息,会徽的寓意更加深刻,尤为突出奥林匹克的体育精神。设计风格上受到后印象派设计风格的影响,频繁运用明亮的色彩,形成较好的视觉冲击效果。

  二、历届全运会会徽的名称及其含义整编汇总

  全运会会徽的设计来源各有不同:有的是由举办地区的著名艺术家绘制而成,如2013年辽宁省举办的第12届全运会会徽由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关慧良、鲁迅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与多媒体学赵璐及辽宁报业传媒集团视觉总监张庆钧三位学者共同完成的。各届全运会会徽的内容、含义和要求要具有其鲜明的特点。(见表1)它体现的是体育精神,主办省份的文化等,是主办城市对精神文化追求的特定符号。(见表2)例如第十一届全运会组委会对会徽的设计提出了几点基本要求:包含“中国·山东2009年”字样;体现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具有竞技体育韵味;展现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体现“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理念;构图新颖、色彩明快、引人注目,符合当代艺术美学要求。

  三、历届全运会会徽分类及文化学释义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笔者将从文化学的角度,来品味全运会会徽的美。至今从文化学层面释义的文章在体育学文章中不是很多。通过查阅发现有李力研的奥林匹克精神与体育文化,赵红艳的体育崇拜的文化学释义等。这些研究对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一种财富。文化可分为四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我国全运会会徽的解读主要从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出发。到目前为止,我国全运会已经举办了11届,现在收集到的会徽有12届。各届的全运会在我国不同的省份城市举办,会徽的风格各异,经过分析整理,将27个会徽分为3类(见表3)第一类,人与运动类,主要是指把与运动有关的人物图像和事物的抽象形态体现在会徽上,表达了人类对运动的理解,体现人类对奥林匹克主题的写照。第二类,制度文化类,主要是指把与政治色彩有关的图像和实物用抽象的形态体现在会徽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激情。第三类,精神文化类,主要表现了人类对内在精神的无限寄托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很明显全运会会徽的设计已经向着精神世界迈出了坚定的脚步,并且,正走在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康庄大道上。

  四、全运会会徽的文化学释义

  (1)人与运动类会徽的文化学释义:以第11届全运会为例

  2009年在山东举办的第11届全运会会徽以“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命名,以11个“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字小篆中繁体“中华”的“华”字,代表此次运动会是全中国人民的一次体育盛会;其中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形,巧妙地完成了11个运动人形的组合,在点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同时还具有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会徽整体图形创意还融合了中国传统纹样“同心结”的概念,寓意此次全运会将是一次“团结、和谐、圆满”的体育盛会。整个会徽给人感觉到返璞归真的体育人文精神。体现了以运动为根本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会徽图案特点鲜明、风格独特、内涵丰富。会徽以“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图形中含有多种运动项目,形态之间相互穿插、相互融合、和谐共存,体现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精神和理念;同时,以“运动人形”作为会徽主形态,充分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时代特点。

  (2)制度文化类会徽的文化学释义:以第1届全运会为例

  1959年首届全运会在北京举行,会徽由金色的跑道、金色的麦穗和夸张的红1字组成,麦穗代表建国10年的丰硕成果,而似乎要冲出跑道的1字恰似上升的“箭头”,象征着当时人们热火朝天建设新中国的激情。值建国十周年,主席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得此举办第一届全运会,北京为此兴建了工人体育场。第一届全运会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开幕式上、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出席。会徽的图形设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内涵。

  (3)精神类会徽的文化学释义:以第10届全运会为例

  2005年第10届全运会在江苏举行。2004年4月23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会徽揭晓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当日晚,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南京中华门城堡,在艳丽灯光的照耀下,格外雄浑壮观,充满着节日喜庆气氛。会徽揭幕时,一名仙女从空中飘然而至,同六朝古都的6名云锦织女,手捧南京云锦珍品献上主席台。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和江苏省省长梁保华徐徐展开画轴,一幅绣着十运会会徽的云锦呈现在观众面前。会徽图案由数字“10”变化而来,又是一个S的变形,S是英文“体育”(sports)的首字母,也是江苏简称“苏”的拼音首字母,整个画面造型以倾斜的、流动的线与面结合,在简洁的S型主线上,龙、虎、火相互穿插呼应。会徽图案为红黄两色,既是中国最吉祥和欢乐的颜色,又是中国国旗的色彩组合。会徽设计意在以虎踞龙盘的艺术形象,体现江苏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域特征。

  五、小结

  全运会会徽是一个省份、甚至一届全运会成功的标志,全运会会徽的文化内涵一般与举办省份、城市文化有关:会徽作为全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全运会会徽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学内涵,从历届全运会会徽的设计上我们能看到一届全运会的理念、举办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人类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和期盼。会徽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融合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制度文化,使全运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层面的大型体育盛会。全运会会徽一般分为人与运动类、制度文化类及精神文化类。会徽作为人们了解一届全运会的窗口和缩影直接关系到该届全运会的文化构建和表达。各个举办省份对会徽的设计思维及文化体现的角度各有千秋,会徽的启用给一届全运会打上了举办城市的烙印。随着时代的发展,全运会现已经上升到了精神文化层面为主的高度,会徽的设计将向着综合化发展,不同的会徽设计表现了人类对不同精神文化寄托和对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敬仰与理解。

  六、建议

  会徽对于全运会的文化缩影影响意义十分重大。笔者认为,在设计全运会会徽时,首先应基于奥林匹克的文化理念和追求来设计,一切违背奥林匹克宗旨的会徽不会被人们所接受。其次,会徽的设计不能脱离运动的本质的认识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的体现。最后,会徽的设计理念应该与时俱进,将我国的政治、时代主题、现实生活理念和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等融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赵长杰.奥林匹克进展[M].北京.

  [2]吴伟.奥运会会徽设计主体精神的历史动态解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28-30.

  [3]李力研.奥林匹克精神与体育文化

  [4]赵红艳.体育崇拜的文化学释义[J].体育学刊,2009,16(3):23-25.

  作者简介:来勇(1987-),男(汉族),山东沂水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运动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标签:会徽全运会文化精神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