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西安高新 企业强则市场活力强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7 11:52:30 分类:生活 浏览:61


每一个超大特大城市,都有一个经济“龙头”。

一如浦东新区之于上海,南山区之于深圳,天河区之于广州,西安高新区之于西安乃至整个陕西,都在发挥着“勇挑大梁”的重任。

日前,西安高新区发布2023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实现生产总值(GDP)1614.72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2.9、4.7、2.8个百分点。

经济增速一路领跑,西安高新区,做对了什么?

西安高新区大景图。

本文图片来源:西安高新区01事实上,这不是西安高新区第一次领跑。

过去几年,西安高新区GDP增速不仅在全市乃至全省遥遥领先,还曾多次位列全国“十强”高新区之首,“高新速度”的说法不胫而走。

经济飞速增长,西安高新区在全市的经济比重随之不断提升,从2020年的24.1%提高到2022年27%,再到今年上半年的28.8%,占全省的经济比重也进一步提高到10.4%。

经济地位举足轻重,意味着西安高新区的一举一动,都不只关乎自身,而有了影响全局的重要性。

就此而言,西安高新区经济高速增长,对全市乃至全省经济都形成一定的“托底”效应,堪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增长极。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高新区领跑的不只是速度,还有发展质量和经济含金量。

一方面,西安高新区的“实体经济”占比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西安高新区三次产业占比由去年同期的0.4:41.6:58,调整为0.4:42.4:57.2。

都市之门锦业路CBD。

虽说实体经济的内涵极为丰富,但第二产业向来被视为实体经济中的实体经济。

在“退二进三”的城市发展潮流下,西安高新区第二产业逆势向上,凸显了“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积极实践。

另一方面,西安高新区的“硬科技”企业矩阵,正在日益壮大。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企业营业总收入突破850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33万家,各类市场主体超过20万家,占全市比重达到8.3%。

科创基金园。

在这些市场主体中,不乏以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上市企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矩阵。

截至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0家、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3家,送审高新技术企业1023家、境内外上市企业77家,占据全市半壁江山。

既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也不乏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西安高新区正在构建以创新驱动为特色的企业矩阵体系,助力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既要发展速度,也要发展质量,这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02

西安高新区,经济发展为何这么快?

从最近几年的经济数据来看,西安高新区GDP增速一路领跑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增长动能:工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

今年也不例外。

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西安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20.7%,高于全市11.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6.9个百分点,堪称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也是第二产业逆势走高的主要原因所在。

过去几年,由于全球供应链及产业链受阻,拥有大国制造优势的中国工业经济一路飘红,几乎所有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都能从中受益。

然而,今年以来,由于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加上国内需求不足,以及科技革命与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工业经济开始出现分化,一些沿海工业大市罕见出现负增长。

然而,仍有一批城市保持着强劲的工业增长韧性,经受住内外各种冲击的考验,将实体经济的增长动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梳理各大城市数据不难发现,这些城市无不是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产业,无不是早在多年前就率先布局高新产业,都是以产业升级对冲产能过剩的不利影响,以创新驱动作为产业竞争的最终依归。

西安高新区就是如此。

自1991年成为第一批国家高新区以来,西安高新区就一直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追求,近年来又将“坚持实业立区、先进制造业强区”作为目标,全力逐鹿新产业、新赛道。

如今,西安高新区已形成以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五大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总产值1743.4亿元、增长19.8%,占全市比重超过50%。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具代表性。

作为中国制造业“弯道超车”的典型,新能源汽车正在以席卷之势,重塑全国汽车工业城市格局,引领新一轮城市大洗牌。

新能源汽车。

早在20年前就率先布局新能源汽车的西安高新区,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既是西安得以成功晋级“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最大贡献者,也为西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多可能。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6.85万辆,同比增长23%,而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长48.6%,托起了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押注实体经济,前瞻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西安高新区一路领跑的关键所在。

03

制造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城市强。

去年以来,包括深圳、广州、苏州、成都在内的众多一二线城市,纷纷将“制造立市”或“产业强市”作为目标,全力押注实体经济,再造新增长极。

西安也不例外。

早在2019年,西安就提出“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口号。

在“十四五”规划中,西安进一步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形成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显然,这一重担要落在西安高新区身上。

作为西安最大的工业重镇,高新区自成立伊始就以制造业起家,继而将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实体经济一直是整个区域最大的底色所在。

如今,西安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分别占全市的43.8%、37.5%,而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五大支柱产业,更占据全市的半壁江山。

不仅如此,西安高新区,还是全国唯一一个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为一体的“双中心”核心承载区,无论是创新资源之多,还是创新投入之大,都位于全市前列。

这些优势的存在,让西安高新区成了西安重回“制造强市”的重要依托,也成了西安争夺先进产业资源和招商引资的“主战场”。

数据显示,2023年,西安高新区谋划实施省市区重点在建项目494个,总投资1.09万亿元,年度投资2000亿元。

锦业路夜色。

这些重点项目中,不乏以比亚迪电池、比亚迪整车及零部件、西电智能制造基地、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为代表的百亿级产业项目,再加上已经投产或满产的比亚迪汽车扩产一期、三星12英寸闪存芯片一二期等重点项目,西安高新区正在成为高新产业投资的沃土。

借助一流的经济和产业实力,西安高新区在全国园区矩阵中的位次不断提升。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西安高新区位列全国第10名,而在2023生物医药产业园区、2023先进制造业园区百强中,分别位居第10位和第12位。

值得一提的是,三份榜单中,西安高新区均为陕西省唯一入围的国家级高新区,且其位次明显高于所属城市在万亿俱乐部中的位次。

可见,西安高新区经济实力、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的持续升级,对于西安重回制造强市、重返第一梯队,将会带来强大助力。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标签:西安新区产业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