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贺锦斋 当时的贺锦斋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6 21:13:10 分类:书屋 浏览:122


“我在你铺子里干了将近3年,没过过一天好日子,对不起,今天我要走了!”,1919年,一位名叫贺锦斋的18岁伙计,背起包袱,理直气壮地对老板饶茂春道。

“走?你往哪里去?”,老板诧异地问伙计。

“找贺龙去!”,听到这个回到,饶茂春慌了,立即换上一副笑脸,又是挽留,又是送礼,亲热的不得了,但这位名叫贺锦斋的少年,昂首挺胸,头也不回的离开。

离开山货铺子后,贺锦斋找到了贺龙,对他说:“常哥,我随你扛枪去,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与反动派拼个你死我活!”。

看着身前文文静静、瘦瘦弱弱的少年,贺龙有些不确定,试探着问道:“我这部队,是专门为穷人打天下的,要能吃大苦,劳大耐才行!”。

“正因为这样,我才跟你当兵嘛!”,在征得父母同意后,贺锦斋成了贺龙一名卫士,当时的贺龙一定没想到,就是这个文弱少年,在他革命前期,竟成了他的左膀右臂。

贺锦斋,贺龙堂弟,比贺龙小5岁,湖南桑植县洪家关人,父亲贺兴楼是个秀才,写的一手好字,而且还会作诗,可惜身逢清末乱世,仕途无望,也没混下个一官半职,只好在村里开了家私塾,教授幼童,勉强为生。

受父亲的影响,贺锦斋自幼喜爱诗歌,9岁时,便能背诵许多诗词歌赋,在加上澧水源头素有“歌海”之称,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贺锦斋对文艺产生极大兴趣,每逢节日,贺锦斋总会与村里少年扮成旦角或者丑角,四处唱花灯,博乡亲们一笑。

桑植县,地处湘西山区,山高林密,在上世纪初,旱灾连着水灾,百姓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土匪横行,什么“四大鳌鱼”、“八大诸侯”,搞的乡间是乌烟瘴气。

在贺家,第一个起来反抗的,是贺龙的姐姐贺英,她与丈夫谷绩庭(哥老会团结山堂首领)带着一票兄弟“挖富济贫”,深得穷苦百姓拥护。

紧接着是贺龙,1914年,受辛亥革命影响,他成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一员,开始从事反袁斗争。

贺锦斋虽然年纪小,但幼时也是饥寒交迫,1916年,当听说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贺锦斋是欣喜异常,写下:“桑植有个贺文常(贺龙),不怕猛虎与豺狼,星月奔赴芭茅溪,两把菜刀打胜战!”。

可惜的是,当时贺龙实力还很弱小,受贺龙牵连,洪家关很多贺姓人家遭反动派迫害,五六个所谓与贺龙有直接牵连的人被处死,村子被毁,到处残垣断壁,贺锦斋一个远房嫂子,以为是个妇道人家,反动派不会对她出手,结果被砍了六刀,丢进水田,直到敌人走后,才被救出。

,独自一人逃往高山密林,逃亡路上又饥又渴,脚底板还被磨破,痛苦不堪的情况下,向“澧水”发问:“两眼望着澧源水,流的穷人血和泪,请问澧水快回答,穷人到底有何罪?”。

他的问题,澧水没有回答,反倒引来了河边儿几个挑着担子的山货客,山货客见他可怜,给了他几个苞谷粑粑,并带着他来到一个叫仓关峪的小集镇,介绍他给当地的山货铺老板饶茂春当学徒。

在旧社会,学徒的日子可谓苦不堪言,贺锦斋也不例外,老板饶茂春只管饭不给工资,烧火做饭,推磨养猪,还要帮着老板娘带小孩,洗尿布,苦不堪言,而且稍有差错,便是一顿打骂。

即便如此,换来的只是一些残羹剩菜,夜间住的,是山货仓库的木楼子,盖的是又破又烂的被子,被冻得瑟瑟发抖,于是,他又将自己的这段悲惨经历,写成了一首诗:“我当学徒真心寒,夜夜睡的硬板床,身上穿的破筋筋,餐餐吃的冷现饭。

”。

结果这首诗,无意间被老板听去,贺锦斋又挨了一顿竹条子,老板边打边骂:“一天三餐饭没少你的,你还唱这样尖酸的山歌来挖苦老子……”。

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贺锦斋这位老板,也不是什么好人,为了多赚钱,收山货,他用一杆秤,卖山货,他又用一杆秤,其中门道,自然不必多说。

看出老板手段,贺锦斋便将此事儿告诉了经常上门的山货客,几位山货客串联起来,非要用老板卖山货称卖货,否则以后不再往来,为了留住客户,老板亏了一大笔。

事后,老板知道是贺锦斋告的密,又是一顿毒打。

这样的日子,贺锦斋过了3年,直到贺龙回归,这才去找贺龙。

到贺龙帐下后当卫士不久,贺龙便对贺锦斋刮目相看,因为他不仅吃苦耐劳,积极参加军事操练,而且一有空余时间,便找些书报杂志来看,并经常做一些诗词,抒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豪情壮志,这对贺龙队伍的思想建设,有了极大帮助。

对于队伍中这位少有的“文化人”,贺龙也极为看重,推荐他到长沙一所武备学堂学习,可惜贺锦斋风尘仆仆赶到长沙,却因时局的原因,武备学堂停办。

虽然如此,但贺锦斋并没有着急回去,而是留在长沙增长见识,当见到长沙的穷苦百姓,同样遭受压迫,痛苦不堪时,贺锦斋是心痛不已,在此期间,他在街头四处听演讲,阅读进步书籍,接触了新思想和许多新鲜事物,大开眼界,直到盘缠快用完,这才回去找贺龙。

回归后,贺锦斋将所见所闻,告知了贺龙,贺龙同样感慨万千。

回归队伍不久,贺龙让贺锦斋担任司务长,在这一职位上,贺锦斋克己奉公,铁面无私,深得将士拥护和爱戴。

不久,贺锦斋又当了排长,虽然当时的还不太懂军事,但上任后,贺锦斋苦抓训练,同时用自己学到的爱国知识,教育队伍中的士兵,使战士们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每次作战,奋勇当先,被誉为“小老虎排”,不久,能征善战的贺锦斋又被提拔为营长。

贺锦斋跟着贺龙时,贺龙实力还很弱小,因为革命,贺龙的父亲、小弟、姐夫相继惨死,但这一切,都没有吓倒“文弱书生”贺锦斋,反而更加坚定追随贺龙的决心。

1925年夏,贺龙的部队开往湘西,在永顺县高峰坡与北洋军阀叶开鑫一个师遭遇,危急关头,贺锦斋率部下居险扼守,打退敌人进攻,也因此,被贺龙提拔为团长。

贺龙率部驻守贵州铜仁,住在周逸群家中,贺锦斋无意间看到一本小册子,这本册子中记录了毛、周、恽代英、肖楚女等人的讲话,贺锦斋看后是兴奋异常。

为了了解更多,贺锦斋走访了周逸群的亲戚朋友,对这些人的救国主张深表认同,同时对周恩来、周逸群等同志,是打心底里敬佩。

1926年5月,北伐战争开始,贺龙积极响应,先后攻下常德、桃源等地,这时候,贺锦斋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周逸群。

当时的周逸群,带着一支30余人的北伐军宣传队来到贺龙队伍,并担任政治部主任。

对于周逸群的到来,贺锦斋热烈欢迎,他经常请周逸群到自己的队伍中讲解革命道理,自己也时常向周逸群请教,进步极快,很快便旗帜鲜明的站到了共产主义一边。

当周逸群创办政治讲习所时,贺锦斋鼓励青年士兵到讲习所学习,提高政治觉悟,掌握军事技术,这些人后来成为贺锦斋队伍中的骨干,贺锦斋部队战斗力有了极大提高。

1926年9月,贺龙部队从湘西北进,在澧县遭到北洋军阀顽强抵抗,屡攻不克,贺锦斋扮成卖鱼农民混进县城,侦查敌情,回归后,制定攻城计划,并亲率百余猛士,择敌防守空疏处攀墙进城,炸毁几处通道的工事,并用机枪控制住敌人主要火力点,使城外部队得以迅速冲进,攻占全城,并俘虏敌守城司令。

在公安县的战斗中,贺龙第二旅旅长贺登吾阵亡,贺锦斋担任代理旅长一职,他以两团兵力主攻,一团迂回敌后,成功迫使敌人退至北岸,但敌人退至南岸时,却将南岸船只全部掳走,这让贺锦斋心急如焚,彻夜难眠。

为此,他又赋诗一首:“大江东去浪滔天,心神不安似油煎;我欲渡江苦无计,夜伴灯火未入眠。

”。

经过苦思,贺锦斋想出了办法,他号召一批深谙水性的士兵,以夜幕为掩护,以烈酒暖身,泅渡长江,在北岸把船划了过来,使得全师得以渡江,顺利攻克鄂西重镇宜昌,迫使杨森不得不接受北伐主张。

1927年春,贺龙部队接受改变,成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贺龙任师长,贺锦斋成第一团团长,虽然职位降了,但兵力却增长一倍不止,部队一路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河南省会开封。

便在这时,四一二、马日事变相继爆发,因为贺龙、贺锦斋坚定站在革命一边,武汉政府想把他们就地歼灭,但在贺龙的率领下,部队顺利回到武汉,在吸收武汉和汉口的工农革命武装后,贺龙的独立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贺龙任军长,贺锦斋是第一师师长年仅26岁,是革命军中最年轻的师长之一。

8月1日,在贺龙、周恩来、刘伯承、朱德等人的带领下,轰轰烈烈的南昌起义爆发。

在这场起义中,贺锦斋负责攻打敌第五路军总指挥部,当时,敌方的靖卫团,是朱培德从云南带出的精锐,而且还有叛徒提前告密,但经过3小时的激战,贺锦斋顺利完成任务,可见其军事才能之强。

南昌起义后,面对敌军的围追堵截,起义部队无奈撤离,在艰难的行军途中,贺锦斋始终以身作则,还抽空做将士们的思想工作,忙的不可开交。

在攻打瑞金时,贺锦斋身先士卒,击溃了王文瀚部,紧接着,又率极度疲惫的部队,到达广州境内,为鼓舞自己,也为了鼓舞士气,贺锦斋又赋诗一首:“黑夜茫茫风雨狂,跟随堂兄赴疆场,流血身死何足惧,刀剑丛中斩豺狼!”。

可惜,贺锦斋斗志昂扬,革命队伍中却出了叛徒,10月3日,贺锦斋副师长欧学海以“总指挥不知下落,伙食无着”为由,挑动起义部队向敌军缴械缴枪,贺锦斋未能制止,仅与警卫员滕树云突出重围,逃离虎口。

逃脱后,贺锦斋辗转来到上海,寻找组织。

当时的上海,正被白色恐怖笼罩,反革命鹰犬横行,革命志士惨遭屠戮,看到这一幕的贺锦斋满腔奔赴,写下:“仰望蔚蓝天,与水相连,两岸花柳更鲜妍。

可惜一片好风景,被匪摧残。

蒋匪太凶顽,作恶多端,剧杀工农血不干。

我辈应伸医国手,重整河山。

”的诗句。

1927年冬,在组织的指示下,贺锦斋前往荆江地区展开地下活动, 与黄鳌等人迅速拉起一支五六十人的革命队伍,打土豪,分田地,筹集经费供湖北省委活动。

1928年1月,贺锦斋与堂哥贺龙汇合,成立了49路工农革命军。

在贺龙的指挥下,贺锦斋等人仅用10天时间,便攻克上车湾、朱河、砖桥、长岗庙、调弦口等集镇,有力的配合了年关暴动。

2月,贺锦斋与周逸群等人,将部队交给组织,只身回湘西建立革命武装,回到桑植县后,一行人受到乡亲们热烈欢迎,贺龙的大姐贺英听到这个消息,更是带着1000余人,举行了“洪家关聚义”。

看着浩浩荡荡的革命队伍,贺锦斋诗兴大发,写下:“大地乌云掩太阳,一朝消散又重光。

忽闻各处人喧闹,胡子(贺龙)果然转故乡。

”的豪言壮语。

回到桑植短短一个月时间,贺龙便成立桑植县政府,虽然遭遇挫折,但革命之火,却在桑植县熊熊燃烧。

1928年6月,奉贺龙之命,贺锦斋在礼水边葫芦口伏击龙仁旅,大获全胜,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贺锦斋豪气顿生,又赋诗一首:“万弩千弓对寇仇,霎时大半变浮鸥。

一人怕死真堪笑,跌跪尘埃只叩头。

”。

1928年7月,湘西前敌委员会成立,贺龙担任书记一职,贺锦斋成为委员,同时队伍改编,贺龙任军长,贺锦斋担任师长,队伍发展到1500余人,带着群众打土豪,分田地。

便在这时,贺锦斋犯错了,因为对土改的认识不够深刻,贺锦斋唯恐自家受到波及,一直不同意在当地实行,还错误的将标语撕下,受到贺龙等人的严厉批评。

认识到错误后,贺锦斋做了深刻检讨,带着队伍到石门县北乡、谍阳等地做土改工作。

9月初,贺锦斋又率部一昼夜奔驶180里,袭击了澧县大亚当大堰当、王家厂一带的团防武装和税务机关,可惜的是,在返回谍阳后,贺龙、贺锦斋等人遭到敌军和叛徒重重包围,参谋长黄鳌战死,贺锦斋率部突围退往泥沙。

9月7日,面对四面敌军重围,贺锦斋预感无法突围,决心拼死一战,他给自己的弟弟写了封遗书:“……堂上双亲希吾弟好好孝养,以一身而兼二子之职,使父母安心以增加寿考……”。

在家书中,贺锦斋还附了两首诗,“云遮雾绕路漫漫,一别庭帷欲见难。

吾将吾身交吾党,难能菽水再承欢。

”,“忠孝本来事两行,孝亲事望弟承担。

眼前大敌狰狞甚,誓为人民灭豺狼。

”,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9月9日,贺锦斋率警卫连和手枪连掩护贺龙等人突出重围,自己则率部断后,奋不顾身阻击追击而来的敌人,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7岁。

贺锦斋牺牲后,他的尸体被敌人夺走,高挂在石门县城墙上示众,敌人对此大吹大擂,说除了共产党一员虎将,斩了贺龙一只臂膀等等。

逃出生天的贺龙,听说贺锦斋战死的消息,是悲痛不已,而贺锦斋的妻子戴桂香,更是悲痛欲绝。

戴桂香与贺锦斋,是1919年,贺锦斋参加贺龙队伍前,父母为他娶的包办妻子,新婚仅仅1个月,贺锦斋便离开家,随着贺龙闹革命。

这一别,就是9年,直到1928年2月,贺锦斋跟着贺龙回到家乡,夫妻二人这才团聚,看着朝思暮想的丈夫,戴桂香扑倒贺锦斋怀中失声痛哭。

贺锦斋回归后,夫妻二人一起劳动,一起革命,羡煞旁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第一面军旗,就是戴桂香与其他妇女同志一针一线秀出来的。

出于对妻子的愧疚,回归后的贺锦斋,还专门为妻子写了一首山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给姐带,郎去当兵姐在家,我三五年不回来,你个儿移花别处载;郎去当兵姐在家,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两年不来我两年挨,钥匙不到锁不开。

”。

可惜的是,这次相聚,也仅仅3个月,因反动派的进攻,贺锦斋含泪挥别妻子,跟着贺龙转战别处,9月,贺锦斋战死。

戴桂香得到贺锦斋战死的消息时,已是1931年,此时,贺锦斋的遗体,被抬回家乡埋葬,悲伤过度的戴桂香,直接晕了过去。

因为夫妻二人没有孩子,埋葬丈夫后,婆婆希望戴桂香改嫁,但被戴桂香拒绝,一直留在洪家关侍奉公婆,在乱世带着公婆东奔西走,躲避灾乱,给公婆养老送终。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49年,此时新中国成立,贺锦斋被追认为烈士,作为烈士家属的戴桂香,也得到国家照顾,国家想让她去城里生活,但却被戴桂香拒绝,因为她要留在洪家关,伴着丈夫。

戴桂香时常吟唱贺锦斋生前给他写的那首歌,也经常去贺锦斋墓前一坐就是一天。

1995年,95岁的戴桂香老人走完人生路,离世后葬在贺锦斋墓旁,守寡67年的她,终于与丈夫团聚……


标签:革命部队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