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邓仕均 得到的回复是继续等待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6 20:10:30 分类:书屋 浏览:110


新中国伊始,美国联合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周边蠢蠢欲动,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朝鲜战争的爆发为美国提供了派军的“借口”,同时也使美军能够将触手伸到新中国周边。

面对这一紧要形势,新中国立刻作出回应,派出志愿军支援朝鲜,誓要将美军赶走。

尽管敌我双方差距较大,但是英勇无畏的志愿军仍然凭借超强的战斗意志和战术素养将美军赶到三八线附近,并且成功攻入汉城。

但美军很快反攻汉城,让负责断后的阻击部队产生很大伤亡。

尤其是其中一支部队的团长牺牲后,警卫员带着破旧的望远镜回来,师长盯着望远镜悲痛地问道:“你怎么活着回来了?”

那么这个被格外关心的团长到底是谁?他的结局又是如何?

血战美军,英年牺牲

1951年2月17日,本来是中国人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是有一位团长却要告别故乡、告别家人、告别祖国,带领部队开赴前线,参加朝鲜战争,而这位团长便是邓仕均。

进入朝鲜后,六十三军的军长便立刻通知军、师、团三级的指挥员前往前沿阵地探查地形并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朝鲜地区山地居多,道路逼仄、弯道狭窄,这给志愿军行军造成了极大阻碍,再加之美军飞机不间断地盘旋、轰炸,让志愿军的前行更是雪上加霜,随时面临被炸的风险。

因而这些指挥员去往前线侦察的时候十分小心,可即便小心谨慎,但仍然是发生了意外情况,邓仕均在途中遭遇车祸。

邓仕均所乘卡车在爬坡的时候,由于司机视线受到干扰,连车带人一起坠落下去,导致邓仕均伤势严重,被转入医院进行治疗。

躺在医院病床上的邓仕均郁闷至极,毕竟进入朝鲜以后,他还没有来得及参加战斗就负伤了,实在是心有不甘。

很快,邓仕均又听说自己带领的559团在和美军的首次交手中表现不太好,这让他在医院里更加坐立不安。

返回战场之后,邓仕均很快进入状态,此时正好赶上第二阶段作战,他在得到上级领导命令后,带着自己的团展开迂回穿插,目的是给东线主力部队战略转移作掩护。

邓仕均在查看了战场态势后,立刻整顿队伍开赴位于汉城东南方位的杨平。

从15日接到命令开拔,到17、18日顺利渡过北汉江、洪川江,于19日穿插到基谷里、佳日里,短短四天的时间穿行千里,展现了志愿军的英勇顽强。

而就在19日,邓仕均的团与美军短兵相接,大战一触即发。

尽管美军装备几倍胜于己方,但邓仕均凭借非同凡响的指挥艺术,硬生生击退敌人,守住了阵地,直到当天夜里,他接到上级命令后,甩开敌人继续向敌人后方穿插。

邓仕均在接到命令,没有丝毫犹豫,带着一营和二营的战士向前冲锋,他的警卫员后来回忆道:“在穿插路上,邓团长一直都是勇猛向前,比尖刀班还要靠前,大家拉都拉不住。

很快,部队就逼近盆洞北山,邓仕均此时依旧走在队伍最前面,他随即发现情况部队,和敌人交上了火,同时立刻让通信员向师长汇报部队坐标和当前状况。

师长也很快回复:“暂停穿插任务,迅速占领制高点,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不准后退。

收到命令后,邓仕均调整了部队阵形,依托地形与美军展开拉锯战,美军也像发疯的野狗一般将成吨炮弹宣泄到志愿军阵地上,然而志愿军战士没有一个人后退,大家都在死守阵地。

一场战斗下来,邓仕均的团完成了上级交付的任务,击退美军团营规模冲锋6次,毙敌百人,有力地阻拦了美军前进的步伐。

随后,他又接到命令,部队必须坚持到零时才能逐次撤退。

20日晚7点,邓仕均在带领二营撤出阵地时,突然遭到敌人的追击,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大家只听到邓仕均在呼喊:“注意隐蔽!注意隐蔽!警卫员,我挂花了。

当警卫员跑到他身边准备包扎的时候,又一颗炮弹落到地上,弹片击穿了邓仕均的脑袋,邓团长当场壮烈牺牲,此时的他才35岁!

面对此情此景,战士们都红了双眼,恨不得冲上去与美军拼命,但都被政委刘波喝退,他明白此时最重要的是带着这些战士活着撤退。

于是刘波命令一名警卫员和组织股长、保卫股长轮流将邓仕均抬回去,“邓团长的遗体,我们必须带回去!”

可是天不遂人意,当部队来到洪川江的时候却发生了洪水,看着滚滚江水,大家都明白邓仕均的遗体很难被带回去了,于是就只好找到一块土地将烈士遗体掩埋,做好了许多标记。

21日凌晨,部队千难万险渡过洪川江并与师部会合,向师长汇报了邓仕均牺牲的事情,这对师长来说无疑是个噩耗,他悲痛地望着警卫员手里的望远镜说到:“你怎么活着回来了?为什么没有保护好你们的团长!”

但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改变,师长只能将这个消息汇报给北京方面。

中南海下令,必须抢回遗体

中南海的菊香书屋内,值班人员向正在工作的毛主席递上了来自朝鲜前线的一封电报,他立刻拿起电报仔细查看,当看见“邓仕均牺牲”五个字后,毛主席紧闭双目,神情悲痛,他取出一根烟点燃,细细地思考了片刻后,坚定地讲出:“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抢回邓仕均的遗体!”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回前线,21日晚上,一名叫陈明月的战士被通知到师部,他是邓仕均的贴身警卫员,也清楚邓仕均烈士的遗体被埋在何处,所以这次抢回遗体的任务就安排给这位小战士。

师长对陈明月说到:“中央军委命令,必须抢回邓仕均同志的遗体。

给你二百人有把握吗?”

陈明月沉思一会开口:“师长,人太多了容易暴露,会遭到敌人的猛攻。

师长又讲到:“给你30人,全师炮火支援,务必完成任务。

晚上10点,陈明月带着一支小分队和一个步话机在炮火支援下渡过洪川江,准备前往邓仕均遗体的掩埋地。

可是,就在他们快抵达的时候,却发现那里早已成为美军的一个据点,不仅有美军坦克驻守,而且还亮着探照灯,根本没有靠近的机会。

陈明月多次率人抵近,都险些被发现,于是只能向师长汇报情况。

在蹲守了两个多小时后,敌人仍旧没有要移动的迹象,此时师长下令,全员撤退,避免发生意外。

陈明月和其他战士们只好满含热泪地离去,陈明月心里明白,这一去恐怕再难找到邓团长的遗体。

回到队伍后,陈明月才得知抢回邓仕均遗体的命令是毛主席亲自下达的,而让他们撤退的命令也是他老人家下达的。

让大家悲伤的是,这次行动没能带回邓仕均的遗体,这件事情像一块石头一样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少年英雄,屡建奇功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更加好奇了,为什么邓仕均被毛主席如此看重?甚至在志愿军19万多名牺牲者里,只有他是被毛主席亲自下令要抢回遗体的烈士,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这份殊荣也足以让英雄长眠了。

其实,这主要是源自邓仕均与毛主席有过两次会面,而这两次见面都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他牺牲后,毛主席十分悲痛地要不惜一切代价抢回遗体。

邓仕均小时候是在四川苍溪的一个贫穷家庭长大的,尽管家徒四壁,但邓父却砸锅卖铁让他读了一年书,认了些字、学了些知识。

1932年,红四方面军途经苍溪的时候,给年幼的邓仕均留下了深刻印象。

刚过16岁的他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加入红军,为此他甚至硬生生走了七十多里地到岐坪镇加入红三十一军274团。

没过多久,转移部队开始了长征之路。

在长征路途上,邓仕均就表现出过人的战斗意志和高超的战斗意识,多次表现突出,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时间来到1940年,为了粉碎日寇所谓的“牢笼政策”,时任八路军副总指挥的彭德怀指挥了一场百团大战。

而这场战役的关键之处就在于能否攻占娘子关,于是这个重要的任务被交到了邓仕均所在的晋察冀第五团身上。

8月20日,邓仕均亲自带领第一连战士摸黑前行,小心翼翼地渡过河,朝着娘子关附近的磨河滩车站的日寇发起猛烈进攻。

果不其然,突然出现的八路军让日寇慌乱不已,邓仕均的连队本想在极短时间内解决战斗,可正当他们准备继续向前突进时,却不料横生枝节。

因为这个时候突然有一辆火车驶进车站,车上不但下来了七百多日寇老兵,甚至还有大量的装甲车,这些力量的加入使得战场局势发生逆转,日寇逐渐开始反攻,邓仕均的队伍瞬时陷入险境。

面对如此境地,邓仕均保持着冷静地思考,他明白以现有力量是不可能完成任务了,只能选择尽量拖住敌人,为主力部队分担压力。

于是,他在负伤的情况下,一边坚持战斗,一边组织队伍向后撤离。

战斗打响后5个钟头里,邓仕均指挥队伍击退了敌人十几次进攻。

眼看敌人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包围了过来,邓仕均怒喊道:“同志们!同志们!我们绝不要投降,同生共死,绝不苟活!”

战士们在他的激励下与敌人展开白刃战,但没有一人选择退缩。

战斗从21日凌晨一直到22日下午,此时邓仕均的身边只剩下几名战士,大家都身负重伤,陷入绝望之中。

而且温河突然暴涨,绵河的河面变宽,这为撤离又增加了风险。

向死而生!邓仕均立马带着战士们强渡棉河,向北突围。

在湍急的河水中,有的战士被冲散,不知所终,最终这支145人的队伍仅剩17人存活。

这场血战下来,邓仕均所在部队牺牲128人,毙敌200余人,并将800多日寇拖在磨河滩不得动弹,为主力部队的胜利奠定了强大基础。

此战之后,晋察冀边区为这支队伍授予“血战磨河滩钢铁连”荣誉称号,而邓仕均也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

朱德总司令亲自接见这支队伍,并题词:“多打胜仗,再立新功!”

1944年2月,晋察冀边区召开第一届群英会,会上一致通过授予邓仕均“晋察冀边区子弟兵战斗英雄”称号和一等战斗英雄奖章。

三年后的1947年3月,胡宗南部逼近延安,毛主席的安危成为头等大事。

晋察冀四分区五团奉命前往延安,被编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二旅,直接负责保卫毛主席的安全,邓仕均也在其中。

毛主席早就听闻邓仕均的事迹,于是亲切接见了这位战斗英雄。

31岁的邓仕均尽管个头不高,但气质斐然,给毛主席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将其留在自己的窑洞内彻夜长谈,而年纪轻轻的邓仕均也成为全军少数几个可以和毛主席同住一个窑洞的战斗英雄。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邓仕均以战斗英雄和特等功获得者的身份受邀在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在此期间,毛主席又与邓仕均会面,并高兴地合影留念,但未想到这却是二人最后一次见面。

结语:

邓仕均一生的光荣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让我们时刻铭记祖国的曾经!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4年3月28日,经过中韩双方的反复交涉,韩国政府终于将437具志愿军遗体及相关遗物送归祖国,时隔63年后,这些英灵才得以回到故乡。

邓家后代曾经几次前往当年的地方寻找邓仕均的遗体,但奈何时过境迁,当时的地方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家人只能站在邓仕均牺牲的地方默默流泪。

但是只要我们不忘记这些先辈烈士,他们就不会随着时间流转消散,所以作为后辈的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不敢忘、更不能忘!

参考资料:

【1】张伟民 《晋察冀边区武装斗争史》

【2】荣维木 《中国人民解放军史话》

【3】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

【4】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5】王树增 《朝鲜战争》


标签:遗体战斗美军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