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 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5 08:46:20 分类:生活 浏览:63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篇1

  一、总体要求:

  1、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干部职工自我保护意识。

  各单位党政领导要重视防暑降温工作,早作准备,强化宣传;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教育,重点加强对农民工的劳动安全卫生培训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提高职工劳动保护的意识,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防止中暑现象和其他疾病的发生;自觉做到遵章守纪,杜绝违章作业,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2、增强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网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各单位要从关心干部职工健康、为干部职工办实事的角度出发,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制定计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早、抓紧、抓好夏季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市容市政委工会、劳资科、安全保卫科要积极配合各基层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加强指导与监督,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相关职能科室密切配合,深入一线,层层落实,抓好防暑降温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具体措施:

  1、切实改善工作、休息环境。各单位要及时组织力量对职工道班房、车间、浴室、工间休息室、更衣室及民工宿舍等内部通风降温设施进行检查、维修、添置并加强日常管理。

  2、妥善做好高温季节劳动力的调配和安排工作。要充分做好一线劳动力的配备工作,特别是认真抓好露天作业、特殊工种人员的体检工作,对不适应高温作业、体弱多病的人员进行适当调整。同时,结合本单位、本岗位的实际,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时间,特别是适当调整高温天气下的作业时间,避开烈日高温时段,注意劳逸结合,严格控制加班加点,避免超时劳动。各单位可从

  二、三线中抽调部分人员,组成一支突击队,以备突发事情,确保第一线生产的正常运行。

  3、认真抓好高温季节饮食卫生工作和防暑降温饮料、医药用品供应。各单位要特别重视夏季食堂卫生工作,对食堂环境和食物定期检查,餐具及时消毒,杜绝食品中毒现象发生;适当改善职工就餐质量,增强体质。同时,继续抓好高温期间清凉饮料的供应,安排好人员和车辆。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篇2

  结合生产一线实际情况,为减少事故发生率,降低员工流失率,特制订以下防暑降温方案:

  一、日常饮食:

  (一)建议食堂饭菜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宜,多准备一些清凉爽口食物,例如凉面、凉菜、凉粉等;

  (二)天气炎热会加大员工的身体能量消耗,因此,建议食堂适量增加姜、醋、苦瓜、大蒜等醒脾健胃之品,减少饭菜中油腻辛辣食物的加入量,以增强员工食欲;

  (三)每餐尽量提供清凉生津饮品,例如番茄汤、绿豆汤等,推荐海带南瓜汤;

  (四)在饭菜的准备上,多备一些新鲜多汁的食物,例如黄瓜、西红柿、豆角、苦瓜等等。

  二、高温福利:

  (一)定期为一线生产员工提供西瓜、西红柿等性寒水果,缓解高温压力。

  (二)购入葛根、金银花、绿豆等物品,每天定时提供菊花茶、绿豆汤、淡盐开水等降火饮品,务必保证生产一线饮用水供应。

  三、预防措施:

  (一)工作中可根据天气状况安排一线生产员工适度休息;

  (二)加强员工宿舍管理,做好宿舍通风工作,搞好宿舍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防蚊,做好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

  (三)严抓食堂卫生,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搞好食堂饭菜卫生,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四)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如:人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风油精等,放在仓库由车间主任根据需求领取。

  (五)与当地医院建立医疗救护协议,作为医疗救护保障;公司预留司机待命,以便及时处理因天气炎热发生的事故;

  四、做好员工思想工作:

  (一)制作防暑降温海报在公司各处张贴,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宣传,计划制作海报、条幅、印刷A4纸张张贴于车间、宿舍等厂区各处,预计费用200元;

  (二)建议邀请公司领导进行晚间员工车间、宿舍走访;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篇3

  颁布日期: 1960-07-01 实施日期:1960-07-01

  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

  (1960年7月1日(60)卫防钱字第207号)

  一、总则

  1.为了防止中暑、保障工人农民的身体健康、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制订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的高温作业和炎热季节的露天作业。

  小型厂矿和田间作业的防暑降温工作可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3.防暑降温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土洋并举的方针和增产节约的精神,在具体措施上,应当采取综合措施,即技术、保健和组织措施。

  4.高温车间工作地点的气象条件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以防止中暑的发生。

  各地区的劳动、卫生部门和工会组织应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密切合作,必要时可组成联合组织,共同制定计划,共同行动,并经常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5.本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劳动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审查批准,自公布日起实行。各地区、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的精神制订实施细则。

  二、技术措施

  6.厂矿企业应结合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改善工具设备,减少高温部件、产品暴露的时间和面积,避免高温和热辐射对工人的影响。

  7.合理安排高温车间的热源:

  ①首先是疏散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操作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各种炉子移到车间外面(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温度很高的产品和半成品(如红钢锭、红热的铸件、锻件等)要尽快运到室外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一些不能尽快运出车间的红热部件,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喷雾降温。应用喷雾降温时,应注意大量水蒸汽对工作地点的影响。

  ②新建和扩建的厂矿在合理布置热源方面,对于应用穿堂风的单跨或是双跨厂房,应当把热源尽可能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靠着背风面的外墙处;使室外空气进入车间时,尽可能先通过工人操作地带,然后再通过热源排出。同时,在设计厂房总体布置时,应将热加工车间设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对热加工车间,尽可能地不设计多跨厂房。热源比较集中的三跨厂房,应当把热跨布置在中间。

  8.当各种热源(炉子和应用大量蒸汽的设备等)的发热表面的辐射热和对流热显著影响操作工人时,应尽量采取以下隔热措施;采取隔热措施后,其外表面温度要求不超过60℃,最好在40℃以下。

  ①对于温度很高的热源(如炉口),应尽量缩小其辐射面积。如水滴对生产过程有影响时,应采用循环水箱或隔热炉门;如水滴对生产没有影响时,则可采用各种水幕,如瀑布式水幕、铁皮水幕和铁纱水幕等。

  ②对于大型加热炉,退火炉等炉壁,可采用隔热材料和空气隔热层。隔热材料应就地取材,根据热表面温度情况可用石棉板、木丝板、草灰和青砖等。凡炉膛、设备等内表温度不宜增高时,应采用流动空气层、使热空气尽量从上部排出室外。

  ③小型锻炉可用青砖砌成隔热排气围炉结构,玻璃熔炉可用麻布水幕及排热罩等。

  ④凡产生大量蒸汽的发热设备,一般可在表面包复隔热材料(如用石棉混合耐火泥、草灰泥、白灰涂抹或稻草绳外涂纸筋石灰等)。如表面不能包复时,可用木丝板等制成隔热罩,从上部排出余热。

  ⑤轮船上的锅炉间以及拖拉机、挖土机等的热源或热表面,可用湿润的麻布和帆布隔热。

  ⑥为了防止太阳辐射热传入室内,应在房屋周围绿化,屋顶、墙壁刷白,窗玻璃涂刷云青粉;屋顶高度在5米以下,通风较差者,可考虑采用屋顶搭凉棚、加隔热层(双瓦、通风屋顶)或喷水等。

  ⑦工人操作处的地面温度超过40℃,例如轧钢车间的铁板地面和地下有烟道通过时,可利用循环水管,地下喷水或空气层隔热。

  ⑧农业生产和工地露天作业,地点较为固定时,可采用活动布幕或用树枝芦席等搭盖凉棚,以减少太阳辐射。

  9.高温车间的防暑降温,应当首先采用自然通风:

  ①炎热地区的单跨和双跨车间,应当尽量采用以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应用穿堂风的车间,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冬天的温度、台风、暴雨的影响)、工艺特点、车间余热量的大小,采用“侧窗式”或是“开敞式”围护结构。

  ②单跨的厂房应利用下侧窗、下开敞口、大门、地脚窗进行自然通风。多跨厂房可根据跨数的多少适当加大“侧窗”或“开敞”的面积。下侧窗或下开敞口离车间地面的高度应在0.3~0.8米(应考虑防汛、防台风的具体措施)。

  ③应用下开敞式自然通风的车间,在冬天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应当用抹泥席棚围住,或安装可以拆卸的围护结构。

  ④凡是有炉子和放散大量有害气体设备的上部,应有挡风板天窗(即气楼)。挡风板可以用木板、石棉板或玻璃等材料制成。

  跨度小、宽度窄、没有炉子和穿堂风大的车间,可不设置天窗。在这种房中已安设天窗的,也可以不设置挡风板。

  ⑤冬天不太冷的地区,有相当大余热量的车间,有挡风板的天窗可以延长天窗屋檐挡雨,不设置窗扇。

  10.新建、扩建厂矿高温车间的厂房建筑,为使自然通风畅通,首先应考虑建筑方位与自然通风的关系,使厂房的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垂直,并防止阳光直射到工作地点。

  厂房的纵轴必须东西向时,应采取遮阳措施(如涂云青粉、挂布帘、搭凉棚、绿化等)。

  建筑物之间应有适当的间距。一般应用穿堂风的厂房,根据自然通风的要求,厂房迎风面与前一建筑的合理间距应为前一建筑高度的三倍以上。

  厂房迎风面不宜建置附属建筑(坡屋、小屋等);如果生产工艺的要求必须设置辅助房屋时,则应设有足够的进风口。

  11.除工艺过程的要求或其它有特殊需要的车间,应装设全面机械通风外,一般高温车间可利用自然通风外,还应根据温度、辐射热、气流速度的情况,在局部工作地点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

  ①在辐射热很小而需要一定风速的车间,可采用送风风扇,如普通天轴风扇、机床风扇、轴流风扇和拉风扇等(机械加工等冷作业,根据劳动强度不同,最高风速宜为2~4米/秒;一般车间最高风速不超过6米/秒)。

  ②在气温很高、辐射强度较大的工作地点,除车间内空气不宜回用者外,首先应采用喷雾风扇。喷雾风扇的风速一般以不超过8~10米/秒为宜,喷的雾点的直径应在100微米以下。送的风要尽可能从侧面吹到人体和受到辐射热的部分。

  喷雾风扇的高度应在0.5米以上,避免直接吹向地面,以防止灰尘飞扬。选择地点时,应尽量吸入室外新鲜空气,根据工作要求,应选取不同大小型号和射程的喷雾风扇。

  ③凡工艺过程不能有细小水滴及需要大量室外新鲜空气的工作地点,可采用空气淋浴。

  12.高温、高湿及放散有害气体的车间,如各电解、印染、缫丝车间等,应根据工艺特点,采用隔热、自然通风、机械送风及机械排风装置(隔热排雾罩等)。

  13.对于特殊高温作业场所,如高温车间的天车,应采用隔热、送风或小型空气调节器等设备(在使用空气调节器时,驾驶室内温度一般不应超过30℃,风速不应超过0.5米/秒),并应注意补充新鲜空气。在高温设备或炉内进行抢修及其它工作时,应采用送风、抽风、喷雾、穿湿衣服等措施。

  14.砖瓦工业的轮窑,不要过早出热窑,应尽量提前打开窑门和火眼盖通风,并淋水以加速砖瓦的冷却,再用风扇或喷雾风扇送风及隔热,以降低工作地点的温度和减少辐射热。

  15.在采用一些技术要求较高、投资较大的设备时,必须先经详细的了解和设计,才能施工和安装;交工时应有验收制度,以防止效果不良,造成浪费。

  16.各种防暑降温设备均应有专人管理,除按时检修维护外,每年在暑季到来前应大检修一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办法和管理制度。

  17.有条件的企业单位,应定时测定和记录车间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强度,掌握车间气象条件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对于各种隔热通风设备,应进行效果评价。小型厂矿自己不能测定时,可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协助解决。

  三、保健措施

  18.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包括新工人、临时工)和入暑前的健康检查。凡有心、肺、血管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肺结核、肝脏疾病、肾脏病、肥胖病、贫血及急性传染病后身体衰弱、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19.炎热时期应组织医务人员深入车间、工地和田间进行巡回医疗和防治观察。对于曾患过中暑者及老年、体弱、孕妇和未成年工尤应注意。如发现有轻症中暑症状,应立即使之到凉爽地方休息,并进行急救治疗和必要的处理。中暑的诊断和急救办法如附件。

  20.发生中暑时,基层卫生部门或单位应进行登记和报告。重症中暑应在24小时以内用电话和书面报告;轻症中暑按月统计,向当地防暑降温联合组织或卫生部门报告,并及时组织调查,了解发生原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21.对高温作业者和夏季露天作业(包括田间作业)者,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料、含盐饮料(包括盐汽水、茶水、中药、各种汤类等),其含盐浓度一般为0.1~0.3%。有条件的地区及单位可要求水温达到10℃左右。

  ①清凉饮料的供应量,可根据气温、辐射强度大小和劳动强度的不同,分别供应。轻体力劳动一般每日每人供应量不宜少于2~3升,中等或重体力劳动不宜少于3~5升;但应防止暴饮。

  ②在饮料的配制、冷却、运输及供应过程中,必须加强卫生管理,指定专人负责,防止污染,保证饮料的清洁卫生。

  22.对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工人,应供给耐燃、坚固、导热系数较小的白色工作服,其它高温作业可根据实际需要供给工人手套、鞋、靴罩、护腿、围裙、眼镜和隔热面罩等,并加强对防护服装的清洗、修补和管理工作。

  夏季露天作业工人和农民,应使用宽边草帽或斗笠和白色宽大的服装。

  夏季田间作业,应在适当地点建立男女分设的简便厕所。

  四、组织措施

  23.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应有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各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晚工作,中午休息、尽可能白天作“凉活”,晚间作“热活”,并适当安排工间休息制度。

  24.在炎热季节,为保证工人的充分休息,减少疲劳,应注意以下几项:

  ①调整工人集体宿舍,将同一班次的工人调在一起,避免互相干扰而影响睡眠。②开展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保证工人下班回家后能吃好、睡好、休息好。③为保证工人充分休息,尽量精简会议,做到有劳有逸,避免加班、加点。

  25.在暑季应根据生产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法,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26.高温作业车间应设工间休息室,并要求做到:

  ①休息室应设在工作区域内或离工作地点不远的地方,并应隔绝高温和辐射热的影响。

  ②休息室应有良好的通风,室内温度一般以30℃以下为宜。

  ③休息室内要求设有靠椅、饮料,如有条件可增设风扇或喷雾风扇及半身淋浴等。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篇4

  1.为了防止中暑、保障工人农民的身体健康、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制订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的高温作业和炎热季节的露天作业。

  小型厂矿和田间作业的防暑降温工作可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3.防暑降温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土洋并举的方针和增产节约的精神,在具体措施上,应当采取综合措施,即技术、保健和组织措施。

  4.高温车间工作地点的气象条件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以防止中暑的发生。

  各地区的劳动、卫生部门和工会组织应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密切合作,必要时可组成联合组织,共同制定计划,共同行动,并经常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5.本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劳动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审查批准,自公布日起实行。各地区、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的精神制订实施细则。

  二、技术措施

  6.厂矿企业应结合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改善工具设备,减少高温部件、产品暴露的时间和面积,避免高温和热辐射对工人的影响。

  7.合理安排高温车间的热源:

  ①首先是疏散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操作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各种炉子移到车间外面(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温度很高的产品和半成品(如红钢锭、红热的铸件、锻件等)要尽快运到室外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一些不能尽快运出车间的红热部件,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喷雾降温。应用喷雾降温时,应注意大量水蒸汽对工作地点的影响。

  ②新建和扩建的厂矿在合理布置热源方面,对于应用穿堂风的单跨或是双跨厂房,应当把热源尽可能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靠着背风面的外墙处;使室外空气进入车间时,尽可能先通过工人操作地带,然后再通过热源排出。同时,在设计厂房总体布置时,应将热加工车间设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对热加工车间,尽可能地不设计多跨厂房。热源比较集中的三跨厂房,应当把热跨布置在中间。

  8.当各种热源(炉子和应用大量蒸汽的设备等)的发热表面的辐射热和对流热显著影响操作工人时,应尽量采取以下隔热措施;采取隔热措施后,其外表面温度要求不超过60℃,最好在40℃以下。

  ①对于温度很高的热源(如炉口),应尽量缩小其辐射面积。如水滴对生产过程有影响时,应采用循环水箱或隔热炉门;如水滴对生产没有影响时,则可采用各种水幕,如瀑布式水幕、铁皮水幕和铁纱水幕等。

  ②对于大型加热炉,退火炉等炉壁,可采用隔热材料和空气隔热层。隔热材料应就地取材,根据热表面温度情况可用石棉板、木丝板、草灰和青砖等。凡炉膛、设备等内表温度不宜增高时,应采用流动空气层、使热空气尽量从上部排出室外。

  ③小型锻炉可用青砖砌成隔热排气围炉结构,玻璃熔炉可用麻布水幕及排热罩等。

  ④凡产生大量蒸汽的发热设备,一般可在表面包复隔热材料(如用石棉混合耐火泥、草灰泥、白灰涂抹或稻草绳外涂纸筋石灰等)。如表面不能包复时,可用木丝板等制成隔热罩,从上部排出余热。

  ⑤轮船上的锅炉间以及拖拉机、挖土机等的热源或热表面,可用湿润的麻布和帆布隔热。

  ⑥为了防止太阳辐射热传入室内,应在房屋周围绿化,屋顶、墙壁刷白,窗玻璃涂刷云青粉;屋顶高度在5米以下,通风较差者,可考虑采用屋顶搭凉棚、加隔热层(双瓦、通风屋顶)或喷水等。

  ⑦工人操作处的地面温度超过40℃,例如轧钢车间的铁板地面和地下有烟道通过时,可利用循环水管,地下喷水或空气层隔热。

  ⑧农业生产和工地露天作业,地点较为固定时,可采用活动布幕或用树枝芦席等搭盖凉棚,以减少太阳辐射。

  9.高温车间的防暑降温,应当首先采用自然通风:

  ①炎热地区的单跨和双跨车间,应当尽量采用以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应用穿堂风的车间,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冬天的温度、台风、暴雨的影响)、工艺特点、车间余热量的大小,采用“侧窗式”或是“开敞式”围护结构。

  ②单跨的厂房应利用下侧窗、下开敞口、大门、地脚窗进行自然通风。多跨厂房可根据跨数的多少适当加大“侧窗”或“开敞”的面积。下侧窗或下开敞口离车间地面的高度应在0.3~0.8米(应考虑防汛、防台风的具体措施)。

  ③应用下开敞式自然通风的车间,在冬天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应当用抹泥席棚围住,或安装可以拆卸的围护结构。

  ④凡是有炉子和放散大量有害气体设备的上部,应有挡风板天窗(即气楼)。挡风板可以用木板、石棉板或玻璃等材料制成。

  跨度小、宽度窄、没有炉子和穿堂风大的车间,可不设置天窗。在这种房中已安设天窗的,也可以不设置挡风板。

  ⑤冬天不太冷的地区,有相当大余热量的车间,有挡风板的天窗可以延长天窗屋檐挡雨,不设置窗扇。

  10.新建、扩建厂矿高温车间的厂房建筑,为使自然通风畅通,首先应考虑建筑方位与自然通风的关系,使厂房的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垂直,并防止阳光直射到工作地点。

  厂房的纵轴必须东西向时,应采取遮阳措施(如涂云青粉、挂布帘、搭凉棚、绿化等)。

  建筑物之间应有适当的间距。一般应用穿堂风的厂房,根据自然通风的要求,厂房迎风面与前一建筑的合理间距应为前一建筑高度的三倍以上。

  厂房迎风面不宜建置附属建筑(坡屋、小屋等);如果生产工艺的要求必须设置辅助房屋时,则应设有足够的进风口。

  11.除工艺过程的要求或其它有特殊需要的车间,应装设全面机械通风外,一般高温车间可利用自然通风外,还应根据温度、辐射热、气流速度的情况,在局部工作地点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

  ①在辐射热很小而需要一定风速的车间,可采用送风风扇,如普通天轴风扇、机床风扇、轴流风扇和拉风扇等(机械加工等冷作业,根据劳动强度不同,最高风速宜为2~4米/秒;一般车间最高风速不超过6米/秒)。

  ②在气温很高、辐射强度较大的工作地点,除车间内空气不宜回用者外,首先应采用喷雾风扇。喷雾风扇的风速一般以不超过8~10米/秒为宜,喷的雾点的直径应在100微米以下。送的风要尽可能从侧面吹到人体和受到辐射热的部分。

  喷雾风扇的高度应在0.5米以上,避免直接吹向地面,以防止灰尘飞扬。选择地点时,应尽量吸入室外新鲜空气,根据工作要求,应选取不同大小型号和射程的喷雾风扇。

  ③凡工艺过程不能有细小水滴及需要大量室外新鲜空气的工作地点,可采用空气淋浴。

  12.高温、高湿及放散有害气体的车间,如各电解、印染、缫丝车间等,应根据工艺特点,采用隔热、自然通风、机械送风及机械排风装置(隔热排雾罩等)。

  13.对于特殊高温作业场所,如高温车间的天车,应采用隔热、送风或小型空气调节器等设备(在使用空气调节器时,驾驶室内温度一般不应超过30℃,风速不应超过0.5米/秒),并应注意补充新鲜空气。在高温设备或炉内进行抢修及其它工作时,应采用送风、抽风、喷雾、穿湿衣服等措施。

  14.砖瓦工业的轮窑,不要过早出热窑,应尽量提前打开窑门和火眼盖通风,并淋水以加速砖瓦的冷却,再用风扇或喷雾风扇送风及隔热,以降低工作地点的温度和减少辐射热。

  15.在采用一些技术要求较高、投资较大的设备时,必须先经详细的了解和设计,才能施工和安装;交工时应有验收制度,以防止效果不良,造成浪费。

  16.各种防暑降温设备均应有专人管理,除按时检修维护外,每年在暑季到来前应大检修一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办法和管理制度。

  17.有条件的企业单位,应定时测定和记录车间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强度,掌握车间气象条件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对于各种隔热通风设备,应进行效果评价。小型厂矿自己不能测定时,可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协助解决。

  三、保健措施

  18.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包括新工人、临时工)和入暑前的健康检查。凡有心、肺、血管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肺结核、肝脏疾病、肾脏病、肥胖病、贫血及急性传染病后身体衰弱、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19.炎热时期应组织医务人员深入车间、工地和田间进行巡回医疗和防治观察。对于曾患过中暑者及老年、体弱、孕妇和未成年工尤应注意。如发现有轻症中暑症状,应立即使之到凉爽地方休息,并进行急救治疗和必要的处理。中暑的诊断和急救办法如附件。

  20.发生中暑时,基层卫生部门或单位应进行登记和报告。重症中暑应在24小时以内用电话和书面报告;轻症中暑按月统计,向当地防暑降温联合组织或卫生部门报告,并及时组织调查,了解发生原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21.对高温作业者和夏季露天作业(包括田间作业)者,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料、含盐饮料(包括盐汽水、茶水、中药、各种汤类等),其含盐浓度一般为0.1~0.3%。有条件的地区及单位可要求水温达到10℃左右。

  ①清凉饮料的供应量,可根据气温、辐射强度大小和劳动强度的不同,分别供应。轻体力劳动一般每日每人供应量不宜少于2~3升,中等或重体力劳动不宜少于3~5升;但应防止暴饮。

  ②在饮料的配制、冷却、运输及供应过程中,必须加强卫生管理,指定专人负责,防止污染,保证饮料的清洁卫生。

  22.对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工人,应供给耐燃、坚固、导热系数较小的白色工作服,其它高温作业可根据实际需要供给工人手套、鞋、靴罩、护腿、围裙、眼镜和隔热面罩等,并加强对防护服装的清洗、修补和管理工作。

  夏季露天作业工人和农民,应使用宽边草帽或斗笠和白色宽大的服装。

  夏季田间作业,应在适当地点建立男女分设的简便厕所。

  四、组织措施

  23.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应有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各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晚工作,中午休息、尽可能白天作“凉活”,晚间作“热活”,并适当安排工间休息制度。

  24.在炎热季节,为保证工人的充分休息,减少疲劳,应注意以下几项:

  ①调整工人集体宿舍,将同一班次的工人调在一起,避免互相干扰而影响睡眠。②开展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保证工人下班回家后能吃好、睡好、休息好。③为保证工人充分休息,尽量精简会议,做到有劳有逸,避免加班、加点。

  25.在暑季应根据生产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法,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26.高温作业车间应设工间休息室,并要求做到:

  ①休息室应设在工作区域内或离工作地点不远的地方,并应隔绝高温和辐射热的影响。

  ②休息室应有良好的通风,室内温度一般以30℃以下为宜。

  ③休息室内要求设有靠椅、饮料,如有条件可增设风扇或喷雾风扇及半身淋浴等。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篇5

  (1)合理布置生产性热源,采取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

  (2)高温车间建立空调休息室,休息室温度为25~28℃;

  (3)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为0.1%~0.2%,饮料温度低于常温;

  (4)针对露天高温作业,调整工休制度,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

  (5)加强职业健康监护,认真做好高温季节到来之前的体检工作,避免职业禁忌证者从事高温作业,如Ⅱ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和大面积皮肤疤痕患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此外,炎热的气候非常有利于有毒气体的挥发,增加了职业中毒的风险,为了预防职业中毒,要做好以下几点:

  (1)采取设备密闭、机械通风措施,降低毒物浓度;

  (2)进行车间空气检测,避免职业中毒;

  (3)进行入职前职业健康检查,避免职业禁忌证者接触有毒物质;

  (4)做好在岗期间职业健康监护,早发现,早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健康危害进一步扩大;

  (5)根据作业特点,为工人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6)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的时间,避免长时间加班,尤其是在通风不良的工作场所。

  企业夏季防暑降温案例一

  1、目的:进入盛夏季节,日照强度高,高温天气持续,为切实做好夏季施工现场防暑降温工作,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其他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特制订本措施。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湖北电建二公司西塞山二期项目部。

  3、具体规定:

  3.1 认真落实防暑降温责任制。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抓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的一系列要求,要以对一线施工人员生命和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落实责任制,制定应急预案,狠抓防范措施落实,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3.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要密切关注有关高温天气的气象预报,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严格实行“抓两头、歇中间”的避高温措施,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原则上,气温超过37℃,严禁11:00至15:00进行室外作业。

  3.3 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在夏季根据施工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加强现场巡查,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3.4 保证现场饮水供应充足。现场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饮料、茶及各种汤类等,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事件。

  3.5落实防暑降温物品。要切实关心在高温天气下坚持施工的广大一线施工人员,加强对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要求施工人员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落实每一位工人的防暑降温物品。

  3.6 积极改善建筑工地生产生活环境。要认真落实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通风降温,确保施工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满足防暑降温需要,并为施工人员提供清凉饮料和常用防暑药品。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宿舍和食堂必须安装电扇,有条件的单位,应在宿舍安装空调。

  3.7 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要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3.8 做好夏季防火工作。针对夏季炎热、天气干燥,火灾事故易于发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预防火灾措施,对配电房、仓库、油漆房等易燃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同时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

  企业夏季防暑降温案例二

  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

  当前我市已进入盛夏炎热季节,7至9月是高温时期,特别是近期天气以高温晴热为主,又正值建筑施工高峰期。为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确保高温酷暑期间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以及一线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厦府办[2009]204号)精神,现将做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责任,高度重视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

  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加强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作为维护一线作业工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建筑工地高温期间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工人中暑和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二、结合实际,落实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措施。

  各单位要结合高温季节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特点,加强安全事故的防范,认真落实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各项措施,改善一线工人劳动作业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

  一要妥善安排高温期间施工生产,合理调整工人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高温时段(11:00-15:00)项目部要停止室外露天和高处作业,防止因工人疲倦乏力、劳累过度等导致伤亡事故发生。

  二要落实工人防暑降温物品和药品,有条件的施工现场应搭设凉棚,作业场所应分区多点设置饮水处,保证不间断供应干净卫生的开水,防止作业人员脱水、中暑。

  三要贯彻落实《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改善作业区、生活区的通风和降温条件,确保工人宿舍、食堂、厕所、沐浴间等临时设施符合标准,满足防暑降温需要。工人宿舍必须保证隔热通风透气,并配备电风扇等必要的降温设施,达不到要求的要责令整改。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严禁出售变质的剩饭剩菜,防止食物中毒。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四要加强防暑降温知识宣传,通过板报、班前活动、交底会等,对作业人员进行防暑降温急救等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训练。项目部要配备具有急救经验或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

  三、加强值班,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各单位要安排好高温酷暑期间安全生产值班和调度工作,认真落实领导带班等各项值班制度,严格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健全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发生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时按规定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

  企业夏季防暑降温案例三

  为了保证本工程的顺利施工 ,确保在夏季施工中出现紧急情况时,应急救援工作能迅速有效,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 暑期来临,通过本预案的编制来指导防暑降温工作的开展,预防中暑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人身安全,保证项目部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而且可以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防止因行动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从而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成立施工紧急情况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总指挥由项目经理 负责落实,若总指挥外出,由项目副经理 担任副总指挥给予落实,当副总指挥不在的情况下,由现场技术负责人 进行落实。实施救援工作的展开,具体人员安排详见应急预案组织机构。

  三、当在工程及建筑施工中发生高温的各种紧急症状情况时,我项目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在第一时间分别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20”救护中心求助,并向市安全生产监督局、总工会等相关部门通报情况。紧急情况发生后,还应不间断的向有关领导、部门反馈后续情况。

  四、在施工中紧急情况发生后,项目部即视情况成立救援现场指挥部,由 担任事故现场总指挥,并成立以下领导小组(人员名单详见附件1):

  1、防暑降温保障小组。夏季施工过程中,因建筑行业在作业时,露天作业环境较多;人员作业分布区域复杂、多变;劳动强度大等方面的影响,给建筑工程在夏季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与生命、财产安全,为作业人员营造一个有保障、舒适的环境,在作业人员发生高温不良反应时,由组长 立即组织该组成员对事故人员进行转移、与控制,防止周边施工作业现场事故人员的增加。使应急行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提高行动的效率。以免造成巨大的事故损失。

  2、信息联络小组。由组长 负责了解人员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及紧急情况影响范围,每天组织收集天气温度状况,然后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对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态发展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及有关部门的联络。

  3、安全保障(警戒)小组。对撤离区和安置区内的治安工作,由安全员 荆国栋 担任组长并组织队员负责对险情发展状况进行监控,防止影响施工工期,并对各班组人员加强安全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且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以预防恶性事故的发生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时如何将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4、现场医疗救护小组。当事故发生时,由组长 组织组员对伤员进行现场分类和急救处理,负责在第一时间对伤员实施有效救护;并及时向医院转送。救护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进入事故发生区抢救伤员;指导危害区内人员进行自救、互救活动;集中、清点、输送、收治伤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5、后勤保障小组。由组长 负责组织调集抢险人员、物资设备,督促检查各项抢险救灾措施落实到位。

  五、各类紧急情况发生后,需调集的主要专业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主要物资及人员职责安排如下:

  项目部物资的购置由材料员 负责,主要药品及医疗救护器具如下:

  1、药品:感冒药、发烧药、腹泻药、消炎药等治疗药品及仁丹、风油精、霍香正气水、菊花茶、降火凉茶、绿色保健食品等。

  2、救护器具:单架、小型氧气瓶、听筒、毛巾、药用药箱、冷冻柜(冰块)等。

  3、项目部内部设置医疗室、配置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的专职医疗救护人员。

  六、防暑降温措施

  1、加强对广大员工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卫生和暑期保健宣传教育活动,使职工了解暑期的安全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完善、落实高温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成立防暑降温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尽量避免高温期作业, 落实防范措施。

  3、暑期来临之前,要做好高温作业员工的健康检查工作,对患有高温禁忌症的员工,应及时调整工作岗位。4、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妥善安排好员工的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注意劳逸结合,对室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尽量避免中午炎热时间作业。适当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休息环境。

  5、落实每一位员工的防暑降温物品,尽量以实物形式供给职工防暑降温清凉饮料和药品,把好进货质量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6、确保施工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符合标准要求和满足防暑降温工作需要,要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加强对暑期易发疾病的监控。

  7、暑期期间,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8、将防暑降温领导小组人员的联系方式、报警及急救电话制表张贴于宣传栏中,防止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取得联系。

  七、施救方法:

  1、轻度患者 现场作业人员出现头昏、乏力、目炫现象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防止出现二次事故,其他周边作业人员应将症状人员安排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区域休息,供应其凉水、湿毛巾等。并通知项目部医疗救护人员进行观察、诊治。

  2、严重患者(昏倒、休克、身体严重缺水等) 当作业现场出现中暑人员时,作业周边人员应立即通知项目部,并及时将事故人员转移至阴凉通风区域,观察其症状,以便于医疗人员来临时掌握第一手医治资料。项目部应根据具体情况,由应急总指挥 陈爱民 决定是否启动防暑降温预。并立即组织救护人员亲临现场对事故人员进行救治。症状严重者,在项目部医疗设备无法救治的情况下,应第一时间转移到最近的医院进行观察、治疗。并上报公司。

  八、善后处理工作:

  1、根据事故“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采取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加强对各班组的宣传、教育,使每人都掌握夏季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到每人都懂得保护自己;懂得救护他人。总结经验教训,杜绝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具体防范措施如下:

  1、由信息小组在施工现场设置温度计,并对每天的天气情况进行收集、处理,然后上报项目部防暑降温保障小组,依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2、当室外气温高于39℃时,项目部应对各班组进行施工降温专项安全交底,令其各班组停止现场施工作业。

  3、后勤保障小组,应能随时保证作业人员现场的饮水、紧急药品。

  4、由防暑降温应急救援机构依具当年的气温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人员作息时间表”避开每天气温的最高时间(13:00 ~14:00)段进行施工作业。经项目部讨论,特制定本项目部夏季(依据XX市历年高温月为7月~10月)施工作息时间表,具体如下:

  某某住宅楼项目部现场人员作息时间

  上午:7:00~11:00 (四个小时)

  下午:15:00~19:00 (四个小时)

  附:遇赶工期或其它特殊情况需加班时,再做另行通知。

  5、项目部成立“夏季施工防暑降温专项机构”具体人员安排详见:附件1 。

  6、对项目部各班组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作业人员对各种情况的应紧处理能力。加强对夏季施工安全宣传工作,使每人都了解、掌握防暑降温的安全小常识,提高作业人员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与处理能力等。

  7、项目部内部设置专职医护人员,加强项目内部的医疗救护宣传、保障人员的生命、营造一个人性化的施工现场。

  九、应急恢复、重新进入

  当应急恢复后,重新进入之前必须对危险区进行评价,并且应对事故进行分析,待危险区已确定安全时方可进入现场,继续操作。

  十、应急培训及演练

  1、培训

  ① 工程实施前,对参与本工程施工的人员进行防暑降温知识教育,学习关于防暑降温的常识及中暑急救的简单方法,并要求在施工中能够熟练运用。

  ② 学习本预案,使广大员工知道怎么进行防暑降温工作,如何应对中暑事件。

  2、演练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经过有效的培训,项目部每年夏季到来前进行大型救援演练一次。每次演练结束,及时作出总结,对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1)演练目的

  ① 测试应急预案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及充分程度

  ② 检测应急设备

  ③ 确保应急组织人员熟知他们的任务和职责

  ④ 测试应急人中的协调能力

  ⑤ 辨别和改正计划中的缺陷

  ⑥ 检测应急设备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2)应急预案演练情况

  为了提高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使在事故的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项目部于2009年6月20日开展一次救援演练,应急救援训练已成为救援队伍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在应急救援过程中项目部还特别强调以下三点:

  ① 演练时人员均必须准时到位,并配带好各自的防护用品。

  ② 在救过程中应做到“自我保护,抢救他人”及积极有效的抢救。

  ③ 必须严格遵守有关领导的指挥,做到“以假论真”,有效地实施抢救措施。

  3)应急训练与演习的基本任务是:锻炼或提高队伍的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1.近日来,由于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部分地区气温连创历史最高记录,天气晴朗酷热,太阳辐射和紫外线强度均达到最高等级。以下为一些生活小常识,供大家参考,请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注意身体健康。 其实夏天人们对付酷暑高温,各有高招。可有些招数却是人们过激的做法,它可能使人在享受暂时惬意之后损害健康。所以在对付酷暑高温时应注意以下五个不宜。

  1.降温不宜过快。大汗淋漓时,到风扇前揭开衣服猛吹,或拧开水龙头,让冷水直冲而下,实现“快速降温”,是好多人认为爽心的做法。殊不知,这种“快速冷却”的方式,常常会“快活一时,难受几天”,甚至引起各种疾病。

  2.空调不宜过冷。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应该不断调节居室温度,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正确的做法是:居室的温度应在26℃~29℃之间不断变换,才对身体健康有利。

  3.喝水不宜过量。多喝水是防暑的好措施,可过量饮水也会引起中毒。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大量出汗之后,体内的钠盐等电解质也随之丢失,如果此时大量饮用白开水而未补足盐分就会出现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

  4.衣服不宜过露。保健专家指出,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而酷暑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

  5.墨镜不宜过黑。许多人认为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其实,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受到损伤。因此,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应该是镜片能穿过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

  2.中暑的预防: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诊,加强预防可以大减少发病率,中暑的预防应注意几点: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2、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

  3、做好防晒措施。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4、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0.3%-0.5%为宜。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推荐了防病三大处方:

  一、要重视夏季的饮食起居。首先不能长时间处在室外或高温环境,热天时,应尽量增加休息时间。平时多喝凉开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喝清凉的饮料,绿茶、菊花、金银花露等,以多出汗,多排尿,带走人体内一部分热量。其次多吃偏寒偏凉的水果,如西瓜、梨子、香蕉等,饮食上多吃偏凉的新鲜菜、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少吃辛辣的食物,少饮烈酒,不抽烟,不滥服补药。

  二、要避免在最炎热的时候外出,同时也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中呆得过久。

  居室要注意通风,通风可以迅速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及减少空气污染,使人产生“凉快”的感觉。特别是早晚室外气温相对低时,宜打开门窗。中午室外气温高,宜将门窗紧闭,拉上窗帘,启动风扇、空调。

  三、还要注意心理调节,炎炎夏日也给人带来很多情绪的困扰,引起 “情绪中暑” :

  情绪烦躁,动辄发火;内心烘热,思维紊乱,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还健忘;心情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早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 行为异常,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甚至擦洗鼻子。故《内经》主张,在炎炎夏季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冷处理”。

  生活防暑秘方

  1、防暑六“宝”:盐开水、茶水、陈醋、绿豆汤、苦瓜、人丹。

  2、夏季安心睡眠的4大禁忌 :

  入睡后忌开电风扇

  忌裸露胸腹

  忌凉水抹席

  忌室内浇水降温

  3.天防暑降温小常识:

  (1)最佳调味品——食醋 (2)最佳蔬菜——苦味菜

  (3)最佳汤肴——番茄汤 (4)最佳肉食——鸭肉

  (5)最佳饮料——热茶 (6)最佳营养素——维生素E

  (7)最佳运动——游泳 (8)最佳服色——红色

  (9)最佳取凉“设施”——扇子 (10)最佳保健措施——起睡定时

  一、及时补充水分但应少喝饮料。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

  二、口渴后不宜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三、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好。

  四、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五、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六、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七、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八、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篇6

  各镇(街道)总工会、市直工会工作委员会,各基层工会:

  为切实维护高温期间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广大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确保企业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市总工会号召在全市开展以“送清凉、送健康、送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夏季送清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夏季送清凉”活动的意义

  “夏季送清凉”活动,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委提出的“服务企业年’活动的具体体现,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是企业以人为本、关爱职工的有效途径。各级工会要把“夏季送清凉”活动作为工会依法维权、保护和调动广大职工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各种形式做好“夏季送清凉”工作。

  二、“夏季送清凉”活动的主题

  各级工会组织要围绕职工的生产条件、住宿条件、饮食卫生、高温劳动防护等内容,重点对企业、建筑工地、高温作业生产车间、重点项目工地和职工相对集中的露天作业场所进行调查走访,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企业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积极争取企业行政的支持,开展多形式的为职工“送清凉、送健康、送安全”活动,努力使广大职工度过一个健康、卫生、清凉、安全、和谐的夏季。

  三、“夏季送清凉”活动的主要内容

  1、督促企业行政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各级工会组织要对职工的生产生活作业场所进行一次普遍走访调查,了解和掌握职工的住宿条件、饮食卫生状况和高温劳动防护措施。督促企业做好职工的防暑降温等劳动保护工作,改善其住宿、饮食和生产作业条件,避免出现因作业和生活环境危及职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故。

  2、积极开展工会劳动监督检查活动。要充分发挥工会群众监督作用,配合有关科室,在暑期开展针对职工的专项监督检查活动,解决企业、工地职工的生产作业和生活环境的突出问题。要督促企业做好饮食卫生和防暑、防疫等工作,在职工作业场所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和职业防护设施,采取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特别是在高温天气作业,要合理调剂户外作业时间,延长午休时间,避免超时劳动,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3、开展职工生产生活环境达标活动。各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努力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各建筑工地要按照《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的要求,开展创建文明工地、创建和谐企业等活动,积极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要明确划分生产作业区和生活区,合理设置宿舍、食堂、饮水、淋浴、卫生等基本生活设施。

  4、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送清凉活动。各级工会要积极争取企业行政支持,筹措资金,购买防暑降温用品和设备,对企业和建筑工地、重点建设项目、露天作业场所的职工送防暑用的清凉油、风油精、清凉饮料以及绿豆汤、毛巾等;合理安排职工劳动作息时间,安排好高温作业中的职工轮休,设立高温作业职工的工间休息室;在高温车间要设置小型急救药品卫生箱,个人防护用品、高温防暑补贴等应按规定及时发放;组织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宣传暑期防病知识,为职工健康查体,把清凉和健康送到职工手中。

  四、几点要求

  1、各镇(街道)总工会、市直各工会工作委员会、各基层工会要按照通知要求,结合系统和企业实际,提出开展好这项活动的意见,制定好活动方案,并认真抓好督促落实。

  2、各级工会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主动向党委和行政汇报,争取党委和行政的重视和支持,精心策划活动内容,努力提高活动实效。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篇7

  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近期发生多起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加强监管,防止事故发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夏季和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夏季和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夏季和汛期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要全面落实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做好夏季和汛期安全生产值班工作,主要负责人要职守在第一线。要认真分析本地夏季和汛期事故易发、多发类型,辩识查找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同时要强化对建设活动各方责任主体落实安全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狠抓各项措施的执行和落实。

  二、严密监控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

  各地要整合和优化安全监管资源,突出监管重点,对于近年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上升的地区、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和事故频发的企业、以及建设工程事故多发环节予以严密监控,督促这些地区和企业强化安全监管,督促有关方面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特别要针对近期村镇建设事故多发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重点,开展调研,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强村镇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和技术指导。同时,要与国土资源、气象等有关部门紧密沟通和配合,及时掌握水情预测预报和地质灾害气象等预报,在险情来临之前,及时向有关单位和施工企业预警通知,督促其提早部署防范工作。

  三、认真排查和消除施工现场各类安全隐患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明电[*]16号)的精神和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建筑施工等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改指导意见的要求,组织对本地区在建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发现事故隐患要督促施工企业及时整改并监督其落实。特别要针对近期塔吊坍塌事故多发的情况,强化施工现场监督执法,坚决依法严厉查处无资质安装、拆卸塔吊等违法违规行为。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部要强化对施工现场各个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的检查,尤其要对施工现场排水、运输道路、边坡基坑支护、脚手架工程、塔吊拆卸、施工用电、垂直运输设备、临时设施等进行重点排查,坚决消除各类隐患。在险情或自然灾害结束后,必须对施工现场各个环节、部位进行认真细致检查,经监理单位复查签字后方可复工。

  四、进一步强化突发情况应急管理工作

  各地要认真组织编制符合实际和可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夏季和汛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并强化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一旦发生险情,要立即启动预案,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要督促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部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遇重大自然灾害预警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停止施工、撤离人员等措施。

  五、认真做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

  车间防暑降温措施篇8

  热死,这一沉重的劳动话题既拷问着用人单位对工人的关怀意识,更拷问着高温劳动保护立法问题,理应引起国家相关立法部门及各级劳动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接二连三的“热死”新闻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最早报道工人因热致死的当是2004年。这年的7月9日“相关媒体”报道,在深圳百利来丝印厂打工的吉庆云,7月1日加班后身体感觉不适,7月3日凌晨离奇死亡。据记者调查,吉庆云所在工厂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车间里的温度非常高,最少有40℃,又不通风,人一进去就不停地流汗。但由于该厂从事的是陶瓷烧制,在工序上有描花绘画的工艺,所以尽管天气酷热难挡,但工厂却不允许使用风扇,以免影响产品质量。特别是窑部的工人,每天要在50℃以上的环境里工作。而且工作时间也特别长,白天工作10小时不算,晚上还要加两三个小时的班,住的还是密不通气的铁皮房。吉庆云死后,记者在福永医院给家属出具的病危通知书上看到,诊断栏上写着“高热、昏迷”,同在一个工厂打工的女儿也向记者哭诉:“妈妈是被热死的!”

  2006年7月发生在福州马尾的刘运芳不幸事件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7月3日晚9时30分,福建长隆纺织厂女工刘运芳晕倒在车间内。刘晕倒时,车间内温度高达40℃以上。7月4日早上8时许,刘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生检查,这名女工血压很低,呼吸衰竭,体温高达41.6摄氏度,得的是中暑病症中最严重的一种――热射病,进而引起中枢衰竭。据刘运芳家人说,刘晕倒前,已经发高烧,她曾向工厂请过病假,却没有得到批准。刘运芳的工友也反映说,该纺织厂车间常年温度很高,近期高温天气更如“火上浇油”,但厂内并未采取降温措施,还经常加班,所以厂内中暑和长痱子的工友不是少数……(2006年7月15日劳动报)

  进入2007年以后,“热死”一词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更高。这年的7月2日南方日报报道,该报记者从东莞市120急救中心获悉,东莞市120急救呼救中心在567三个月共接到118宗中暑急救求助,其中多数发生在建筑工地和工厂企业,共涉及106人,期间因中暑导致死亡或间接导致死亡3人。其中有一名死者系横沥镇某电子厂的厨师,因为工作环境较为高温,导致其心肌梗塞,最终不治身亡;而另一名死者是在建筑工地作业的工人,因不堪炎热而重度中暑身亡。

  7月30日《南京晨报》也报道,7月29日下午2点,南京气温突破38度大关,创下最近三年来夏季气温的最高纪录。当日上午10时左右,一名挖掘机驾驶员在某工地劳作时突然猝死,医生诊断为重症中暑所致。

  而第二天的南方都市报也报道,在广州白云区同德围一工厂打工的郑伟邦,在连续三天高温环境下加班后,7月21日凌晨终于上床睡觉,但再也没有醒来。

  据说郑伟邦所在的工厂是一家还没有正式名字的鞋厂,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把那些制作中的鞋子,放在火上烤,温度适合后,就敷上胶水,再粘上一层胶。盛夏的天气本来就很热,加上厂房内4台加热器散发的热风,让整个工房热气腾腾,再加上这个厂还没有正式执照,为了躲避检查,生产的时候都是大门紧闭,使得空气更加不流畅,工房更显得酷热难耐。每天晚上,宿舍里面的电扇都是开到风力最强的挡,但还是汗流浃背。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部主任尹金柱说,郑伟邦之死,很可能因身体全面衰竭导致。

  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酷暑中突然消失,看到这样的消息,让人悲伤不已。

  二、“热死”频发的原因何在

  1、相关企业一味追求效益,忽视职工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私营老板们为了减少开支,节省成本,包括对一些安全、降温设施在内的最起码的配备也是能省则省,更遑论职工工作条件的舒适与否。职工到底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工作?国家没有一个标准,谁也说不清,而对“招商引资”的迷恋也让不少地方政府放松了对工人生存环境的关注,这在民营企业、三资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2、职工过于弱势,缺乏自我维权的能力。在劳动力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找一份用来养家糊口的工作本来就不容易,所以,他们即使感到自已的工作环境太恶劣,但是为了保住饭碗,也不敢轻易向老板提出改善工作环境的要求,只好想方设法地忍受;何况,许多工人都是刚刚从田埂子上走进工厂,一无文化,二无技术,自身素质较差,对法律常识和相关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知之甚少,缺乏自我防范意识,即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也不知道怎样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已。

  3、相关部门行政不作为,让无良老板有机可乘。近年来,职工的工作环境和身体健康日益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基本上每年到了盛夏,各地都有严禁中午高温作业的规定出台,特别是07年,中央四部门更是联合下发了一份有关防暑降温措施的《通知》。可惜的是,一些地方和部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把上级领导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关怀停留在纸上,并没有真正去贯彻执行,农民工和工人们依然要在热浪中挥汗如雨,生命依旧受到高温的威胁。不少地方似乎只有出了事故并被曝光后,才开始严查与整顿。

  三、“热死”呼唤高温立法

  一方面是工人被热死的新闻不断发生,而另一方面,对于在高温下劳动作业的工人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相关法律规定却严重地滞后。

  笔者在劳动保障部门查阅了相关规定,发现无论是《劳动法》,还是《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论及有关的问题时都只是片言只语,根本没有详尽的规定,而目前一直执行着的防暑降温规定,还是1960年7月1日颁布的由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距今已经整整48年。而48年来,无论是国情还是民情,无论是生产工具还是劳动环境,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可是这个《暂行条例》却一直还在“暂行”着,没有作任何的修改或补充。

  就是在这个运行了48年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中,高温作业所包括的范围也仅指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搪瓷、玻璃、砖瓦等工业的窑炉车间;火力发电厂和锅炉房等非露天作业高温防护措施,而对处在炙热的太阳底下的露天作业仅是这样规定:“夏季露天作业工人和农民,应使用宽边草帽或斗笠和白色宽大的服装。对高温作业者和夏季露天作业者,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料、含盐饮料。夏季田间作业,应在适当地点建立男女分设的简便厕所。”

  显而易见,这样的《暂行条例》早已落后于时代,失去了适用的基础和条件,这样的《暂行条例》不仅不能适用于现代的室外作业劳动保障,也与当前日益多样化的行业发展和越来越复杂的劳动关系不相适应,根本无法保障劳动者对高温作业说“不”的权利。

  虽然后来一些省市陆续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法规,但多少度为高温,什么情况下要发放降温制品,各地却标准不一,缺乏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标准。虽然2007年6月8日,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了一份有关防暑降温措施的《通知》,但也仅仅是《通知》,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自然也没有详尽的立法规程。一份缺乏立法规程的《通知》,既缺乏相应的执法和监管部门,也没有与高温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相对应的责、权、利相配套,谁来监管落实呢?对用人单位有多大约束力呢?


标签:工作高温作业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