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送别李叔同 叠加了六种离别意象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5 08:45:01 分类:生活 浏览:92


前言

李叔同曾在音乐、美术、书法、戏剧等领域等取得非凡成就,他日本留学归来后,做过教师、编辑等工作,后来剃度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后人尊称他为弘一法师。

李叔同最为世人熟知的是《送别》,1915年的一个夜晚,李叔同与挚友许幻园在大雪中告别,李叔同看着好友远去的背影,伫立良久,回到家中含泪写下这首词。

《送别》苍凉浑厚,悠扬伤感,但又意蕴深长,直到今天,它仍能激起我们心中的淡淡离愁。

本文主要从欣赏诗歌的意境入手,谈谈《送别》蕴含的丰富情感以及引人涕下的原因。

李叔同

一、离别感伤

我们能从词中感受到作者浓浓的离愁,是因为诗中联用了几组离别意象。

1. 长亭之哀

从秦汉开始,官方在城外的道路上设亭,用来传递书信,或者是供远游的行人休息补给。

后代一直沿用,规定每隔十里设长亭,隔五里设短亭,人们也常常在靠近城的长亭里挥手饯行、吟诗作赋等,长亭的离别意义就产生了。

在古诗文中,人们常常用长亭代指离愁,柳永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傍晚长亭外,秋蝉哀鸣,秋雨初停,寒气逼人。

杜牧有“不用凭阑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众多的长亭,将家乡越隔越远。

最让人称绝的是王实甫《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场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将长亭的凄凉悲伤渲染到极致。

长亭作为代表离别的意象,总是营造浓浓的感伤氛围,《送别》开篇就用这个意象,就奠定了浓而不悲的感情基调,感染我们的情绪。

长亭

2. 古道飘零

“古道”将诗歌氛围又加重了一层。

古道上,演绎着游人的离家别亲、漂泊无依、凄凉孤独、忧心孔疚......马致远说“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王实甫说“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声”,多情自古伤离别,多少行人的凄苦都沉淀在古道上了。

古道既是游子流落伤感的见证者,又是赶路人苦情的倾听者,《送别》取用“古道”,便是兼顾了他和朋友离别的伤感和飘零的悲苦。

3. 芳草萋萋

芳草意象表示离别之意,最早可以追溯到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随后,芳草的内涵开始累积,《饮马长城窟行》中“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芳草作为思远怀人的比兴意象使用;江淹《别赋》中“春草碧色,春水绿波,宋君南浦,伤如之何”;李煜《清平乐》中“离别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芳草的离别内涵,随着古诗文的流传,成为人们的伤感性格之一。

晓风残月

李叔同写“芳草碧连天”,不但使用了芳草本身的内涵意义,而且还将“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意境引进来,用芳草的茂盛,烘托离愁的浓重。

4. 拂柳笛声

《诗经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写征夫离开家乡的依恋之情,此后,历代诗词把杨柳作为送别、思归的意象。

在诗词中,吹笛送别、闻笛生悲也是常出现的,比如《折杨柳》、《渭城曲》、《春夜洛城闻笛》等,都是杨柳意象表示送别、思归之情。

《送别》中,先用景物从视觉上画出离别,再用凄婉的笛声奏出离别,两种通感叠加,层层渲染,离别之情越来越浓重。

夕阳西下

二、美好的缺憾

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说“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缺陷好。

吟道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送别》中“夕阳山外山”的意境与此诗意境相同。

人有悲欢离合,虽然悲伤,但也有美好。

挚友要到青山之外的远方,离别在即,但是他们仍然享受着短暂的相聚,李叔同说“一壶浊酒尽余欢”,与其徒增伤悲,不如好好珍惜眼前,李商隐说“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趁挚友还在,一定要畅饮一杯。

夕阳西下,笛声悠扬,晚风拂月,游人将远,这些离别的景和事,虽然有悲伤,但是却暗含着作者的洒脱之情。

离别

三、世事无常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我们常常感慨,人生能有几个知己啊,一知己足矣!曾经相聚一堂、把酒言欢的挚友,而今就要天南地北了。

面对知己零落,原本对俗世失望的李叔同,此时突然觉得人生如梦,今朝一别,不知道还有没有再见的机会。

“浮生若梦”让李叔同生出淡淡的哀伤,离别让他感受到世事的无奈、无助,豁达的他产生了悲悯之情。

天涯海角

后记

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李叔同的《送别》,用几组意象叠加,铺叙离别之情。

他不仅写出了个人的离别之情,而且写出了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感。

我们在读这首词时,虽然不是作者本人,但对词中流露的感情是感同身受的,这大概是这首词久经传唱的原因。

作者|清芜 图|网络


标签:离别送别古道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