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达坂城的姑娘 王洛宾回北平省亲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5 08:44:03 分类:生活 浏览:117


本文来自:百度知道日报

王洛宾小传: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

【1913年12月28日】104年前的今天,凯歌进新疆、与三毛忘年恋的西部歌王王洛宾出生

王洛宾(1913年12月28日-1996年3月14日),北京人,汉族,有“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之称。

主要作品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汉》《在银色的月光下》等,在中国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其中许多歌曲被编入大学声乐教材。

1949年,与王震将军共同创作合唱歌曲《凯歌进新疆》:“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

随后,十万解放军唱着这首战歌,浩浩荡荡进入新疆。

由于曾在西北马步芳军队工作,解放后曾被判入狱15年。

晚年和台湾作家三毛交往甚深。

三毛自杀后,王洛宾在家大醉一场,并写出《等待》一歌。

【走上音乐之路】

1913年12月28日,王洛宾出生于北平东城牛角湾艺华胡同,祖父和父亲都是画师。

1925年,考入基督教会创办的通县潞河中学,在唱诗课里接触到了西洋合声,使他喜欢上了音乐。

1928年暑假,父亲去世,15岁的王洛宾到哈尔滨的姐姐家报丧。

在哈尔滨中东铁路线上的横道河子车站,做列车连接工(摆小旗的)时,结识赛克等人,学弹“七弦琴”奇达尔(即“吉它”)唱歌、作曲。

1930年,王洛宾考入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修声乐和钢琴。

同年,王洛宾为萧军的小说《八月的乡村》创作了插曲《奴隶之爱》,这首曲子是王洛宾的处女作。

同时,也开始使用王洛宾这个名字。

1934年毕业后,在北京铁路扶轮中学任音乐教员,为学生创作了《詹天佑之歌》。

【达坂城的姑娘】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前往山西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创作《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洗衣歌》等大量抗日歌曲。

1938年4月,王洛宾、罗珊、萧军、塞克、朱星南五人赴兰州,参加西北抗战剧团。

王洛宾改编了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从此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有“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之称。

【在那遥远的地方】

10月,王洛宾与罗珊结婚。

有一首名为《曼丽》的歌曲,曾在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群体间传唱,不少人一度以为这首动人的歌来自港台,事实上它由王洛宾创作,歌中的女主角则是他最初的爱人罗珊(杜明远)。

1939年(26岁),中国电影创始人之一的郑君里在青海湖畔拍摄影片《祖国万岁》时,邀请了正在西宁教书的王洛宾参加。

影片中的牧羊女由17岁的当地藏族女孩萨耶卓玛扮演,王洛宾则扮演萨耶卓玛的帮工。

短暂的三天相处,让两人难舍难分。

在返回西宁的驼峰上,王洛宾连续三晚借助哈萨克民族的曲调写出了不朽之作《在那遥远的地方》

1941年3月,王洛宾和罗珊在兰州登报离婚。

【马家军的音乐教官】

随后不久王洛宾因“共党嫌疑”被军统逮捕入狱。

王洛宾在狱中为随母关押的3岁小女孩罗立力创作了歌曲《蚕豆谣》。

因没有任何证据,王洛宾由青海省主席马步芳保释出狱,成为成了青海军、政、学界共同的音乐教官。

1945年(32岁),与黄玉兰在西宁农村结婚,之后生育三子。

1947年底,马步芳还委派王洛宾为特使,向60大寿的傅作义送寿礼。

【凯歌进新疆】

1949年9月,王洛宾以国民党起义人员身份在西宁参加了解放军第一野战军,随部队翻越祁连山。

在张掖,与王震将军共同创作合唱歌曲《凯歌进新疆》:“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

随后,王洛宾随着十万解放军唱着这首战歌,进入新疆,任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艺科长。

改编《在银色的月光下》等新疆民歌。

1950年11月(37岁),因为西北镇压反革命的气氛紧张,王洛宾携家属回北京居住,并到北京八中任教。

1951年6月,王洛宾被捕押回新疆;妻子黄玉兰受惊吓,卧床不起,留下三个无人照料的儿子离开了人间。

1952年2月,新疆军区军法处以长期逾假不归为由,判处王洛宾两年劳役。

1954年8月,被释放后,被安排到南疆军区文工团任音乐教员。

改编《沙枣儿花香》等民歌。

【15年牢狱的人民音乐家】

1960年4月(57岁),因历史问题被捕,1961年被新疆军区军事法院判刑15年。

1975年5月22日(62岁),刑满释放。

王洛宾无家可归,在乌鲁木齐打零工。

1981年,新疆军区召开平反大会,为他恢复名誉和军籍,王洛宾终于重新穿上了军装,任新疆军区文工团艺术顾问。

1986年11月,新疆军区政治部、新疆音乐家协会联合为他举办《人民音乐家王洛宾作品音乐会》,首次向社会全面介绍他的音乐作品,并且授予他“人民音乐家”这一光荣称号。

1988年,获胜利功勋荣誉章。

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晚年寓居乌鲁木齐,1996年3月14日在新疆军区总医院因病去世,享年83岁。

与妻子黄玉兰并骨合葬在北京西郊金山陵园。

【写给三毛的等待】

1990年4月,台湾作家三毛参加一个台湾的旅行团,赴敦煌、吐鲁番游览。

47岁的三毛到新疆采访77岁的王洛宾时,两人交往甚密。

王洛宾收藏了三毛的发夹,并写了一首歌《幸福的D弦》。

三毛回到台湾,不久自缢身亡,王洛宾难过得在家大醉一场,并写出《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一歌。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莫将我责怪。

为把遗憾赎回来,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标签:新疆等待军区


最新推荐

关灯